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神州細胞上市前市值是多少

神州細胞上市前市值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5-07-14 15:19:03

Ⅰ 「京東年」來了一年4家公司或上市的背後

2020年,真可以說是「京東年」。

伴隨著京東集團港股二次上市,達達集團美股上市,京東數科和京東 健康 先後披露招股說明書,京東系已知的今年上市或將上市公司已有4家。這還不包含已開展獨立運營並獲得融資的另兩大獨角獸京東物流和京東工藝品。

京東系公司上市都有哪些看點?2020年為何成京東上市大年?

一年就有4家公司或上市

6月5日,達達集團納斯達克上市,拉開了京東繫上市的大幕。

公開資料顯示,依託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兩個核心業務,達達實現了「本地零售+即時配送」 的高效協同,建立了深度融合的生態閉環。其中達達快送業務覆蓋全國2400多個縣區市,日單量峰值約1000萬單;京東到家則是中國最大的本地即時零售平台之一,業務覆蓋全國超過700個縣區市。

上市後達達股價節節攀升,從16美元/股的發行價最高漲至36.14美元/股。招股書顯示,京東旗下JD Sunflower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達達51.4%的股權,京東為其控股股東。

6月18日,京東集團在港二次上市,這是港股修改上市規則之後,第三隻回歸港股上市的中概股。

上市首日,京東開盤即上漲5.75%,總市值達7385億港元。彭博社還曾報道,一些機構投資者在京東正式上市前就通過暗盤交易競購京東股票,溢價高達4.9%。

這與疫情期間,京東仍交出滿意答卷有關。京東集團公布的今年前3月財報顯示,期間,公司實現總營收1462億元,同比增長20.7%;年活躍消費者3.87億,同比增長24.8%,環比凈增2500萬。

同樣瞄準港股的還有京東 健康 。

9月27日,京東 健康 提交赴港上市的招股書。這家於2019年5月才開始獨立運營,是京東系內存在感不太強的公司,短短15個月內,估值就漲了4倍。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間,京東 健康 的年營收分別達到56億元、82億元、108億元,其中凈利潤分別為2.1億元、2.5億元、3.4億元,它是首家年收入超百億級互聯網醫療 健康 公司。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 健康 的在線電商平台擁有超過9000家第三方商戶,平台活躍用戶為7250萬。

光是美股和港股還不夠。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外資准入的放開等都讓A股吸引力空前,大批此前不能在A股上市的企業,都被越來越包容的A股攬入囊中。

京東數科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了嘗試。

9月11日晚,上交所官網披露,已受理京東數科在科創板的上市申請。

京東數科的前身是京東金融,原本是京東商城延伸出來的業務,2013年開始獨立經營後,公司的核心商業模式已經經歷了三次戰略演進,即數字金融、金融 科技 和數字 科技 。

招股書顯示,目前京東數科的主營業務主要分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京東數科已服務600家銀行、保險、基金、信託、證券等金融機構,100多萬家小微商戶、20多萬家中小企業、700多家大型商業中心、超40家城市公共服務機構,營銷網路覆蓋300多座城市以及超過6億人次。

業績方面,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90.7 億元、136.16 億元、182.03 億元及103.27 億元,同期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38.2 億元、1.3億元、7.9億元及-6.7億元。

環境布局成就多點開花

牛牛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京東系此次多點開花,一方面是因為國內資本市場日益包容的政策環境。港股對《上市規則》進行修訂,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及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 科技 公司上市,而A股的科創板、創業板正在深化注冊制改革,估值相比美股、港股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則與京東前瞻性的戰略布局有關。京東系的這些企業,主要分布於當前最為火爆的幾個領域,外賣配送服務、智慧城市、數字化建設, 健康 等,這些行業都是數字技術和現實生活結合的最成功的行業。

目前,國內經濟正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進一步激活國內市場是政府思考的問題,更是企業的機遇所在。

京東系多家企業於2020年上市可以說是怡逢其時。

事實上,這些公司上市地點的選擇,也顯示出京東高瞻遠矚的一面。

如果說達達集團的上市是京東系在海外市場的又一次嘗試,有利於提升國際化知名程度,那麼京東集團的二次上市則更多的是考慮到京東主要業務均在國內,在港股上市更有利於提升企業估值,降低企業股權融資成本。

至於京東數科,目前盈利更多來源於消費金融類產品,波動性較大,但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都需要資金,科創板的高估值,高 科技 屬性加持無疑更適合;京東 健康 則或許考慮到目前互聯網醫療頭部企業如阿里 健康 、平安好醫生都在港股備受追捧,樂觀的市場情緒有助於刺激同類公司的估值。

2020年,已成京東年。這艘巨艦,在去「劉強東化」後,實施了一系列的戰略變革,如組織架構調整、10%高管末位淘汰、取消快遞員底薪、地板鬧鍾等,如今看來,它越來越好,越來越 健康 了。

貼心服務助力企業上市騰飛

上市公司既是資本市場的基石,又是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近日,北京經開區又有多家企業IPO過會,登上科創板的步子越邁越快,統計顯示,已有96家企業進入經開區上市企業培育庫,正在接受經開區全方位的培訓。年初以來,經開區共有4家企業上市,提前並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實現在庫輔導企業和已上市企業雙翻倍的工作成效。截至目前,經開區上市企業數量達到28家。

3月6日,區內企業阿爾特 汽車 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中國 汽車 設計行業的首家A股上市企業。在6月18日-7月10日的22天時間里,3家企業上市。先是京東在17歲生日這天選擇了「衣錦還鄉」,距第一次在美國上市時隔六年之久,成功赴港完成二次上市,成為國內第三家「海歸」的中概股。6月22日,神州細胞選擇了科創板為未盈利的重要創新類公司「量體裁衣」的第五套上市標准,邁上了讓高端葯物走向國際市場的「高速路」。7月10日,永泰生物彌補了當前港市在實體瘤細胞治療標的上投資的空白。

接連獲得資本市場認可,經開區有什麼「法寶」?「開展上市和擬上市企業情況梳理,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同時,充分調動各項資源,服務區內企業上市。制定培育庫入庫標准及擴充辦法,推動優質企業積極改制並通過上市融資尋求發展。」商務金融局相關負責人說,一系列的舉措使得有意願、有能力、有計劃上市的優質企業紛紛進入上市企業培育庫。統計顯示,前三季度凈增53家企業上市入庫,納入經開區的服務視野,較去年庫內擬上市企業由43家擴充至96家。

5月,出台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於加快四大主導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八大工程」之一的產業金融賦能工程要「建立健全主導產業重點企業的上市精準服務機制,大力支持高精尖企業在國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以及科創板上市,積極鼓勵各類企業通過開展市場化並購重組做大做強」。

不僅僅是在庫企業感受到經開區實實在在的幫助,已上市企業同樣深有體會。「經開區對企業的服務是全方位的。」永泰生物公司CEO王歈說,作為一家高 科技 研發型企業,公司最大的財富就是人才,遷入經開區後,明顯感覺到人才好招了,碩士人員的戶口有希望得到解決,博士人員的戶口得到解決,這讓公司聚集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人才之外,還有土地的支持,在王歈看來,這是任何一個高速發展的公司最重要的兩項需求。實際上,除了這些之外,公司還拿到了一些補貼等等。

永泰生物是一家專注細胞免疫治療的 科技 公司。在上市過程中,公司需要各種各樣的合規性證明,有些合規性證明要得特別急,經開區的政府部門全都是開綠燈,符合規定的情況下,以最快的速度把需要的證明都開了出來。比如最嚴格的環評證明,王歈說:「一天都沒有耽擱。」7月10日,永泰生物成功上市。

營商「軟」環境培育發展「硬」實力。同時,經開區還通過完善中介服務體系,建立服務管家工作機制,建立擬上市企業交流群,定期開展上市輔導,利用投融資服務平台開展路演等方式,加速推動有意願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創新發展。

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經開區還將制定系列符合經開區實際、具備區域特色的上市扶持政策,鼓勵區內企業上市,吸引區外企業來經開區上市。對於已經制定上市計劃、進入上市進程的企業,將開展月度調度走訪,日常專人提供「管家式」服務,定期跟蹤企業上市進展,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同時,對於有意願、有能力上市的企業,還將建立起「分板塊引導,分梯隊培育」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培育服務體系建設,持續做好上市企業培育工作。

Ⅱ 深度對比分析生物制葯行業的龍頭企業:信達生物與君實生物

作者:恭賀新禧

從生物 科技 成功發展至生物制葯的頭部企業(信達與君實),該兩家生物葯企業從一路走來都非常的有意思,下面說說個人對該兩家企業的見解。

1、企業發展歷程

信達生物

2011年8月,信達生物在蘇州成立;2018年10月,信達生物於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2018年12月,信達生物PD-1信迪利單抗(商品名:達伯舒)以3L經典霍奇金淋巴瘤正式獲批,成為第二個獲批的國產PD-1單抗;目前建立了一條包括23個新葯品種的產品鏈,覆蓋腫瘤、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等多個疾病領域,其中6個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葯創制」專項,4個產品獲得上市(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達伯舒,英文商標:TYVYT;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達攸同,英文商標:BYVASDA;阿達木單抗注射液,商品名:蘇立信 ,英文商標:SULINNO ),達伯華 (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獲得NMPA批准上市銷售,4個產品進入III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另外還有15個產品已進入或即將進入臨床研究。

信達生物成為了中國唯一擁有4個單抗葯物上市的制葯企業。

君實生物

2、經營發展及業績情況

兩家目前在市商業化產品均為PD1。

信達生物

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0.19、0.095和10.48億元。2019年營收大幅增加原因由於PD-1單抗的上市,2019年信迪利單抗賣了10.16億元。近三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 6.12 億、12.22 億、12.95 億。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入9.8億,同比大增185%,其中收入主要是達伯舒貢獻(9.2億)。上半年毛利率81.2%,較去年的88.1%毛利下滑主要是產品降價所致。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0.4%至8.1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67.5%至4.47億。經調整凈利潤為-4.54億,同比減虧32%。

生產基地目前正在運營五條1,000升的生物反應器,以支持達伯舒 、達攸同 及在研管線中的其他候選產品的生產需求。另有6條3,000升不銹鋼生物反應器完成GMP調試和工藝驗證,將公司的總產能擴大至23,000升。

君實生物

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0.54、0.03和7.7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78.8%,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17、-7.23和-7.47億元。2016-2019年研發費用分別為1.22億元、2.75億元、5.38億元和9.46億元。2020年上季度收入總額人民幣5.75億元,同比增長86%。研發開支人民幣7.0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92%。

生產基地目前除了蘇州吳江擁有3,000L發酵能力(6*500L),目前蘇州吳江生產基地已獲GMP認證,在臨港還有一期建設投入運營的3萬升規模的抗體生產基地(5*3*2000L一次性發酵罐)。

3、企業核心團隊

信達生物:信達生物於2020年上半年,由2019年 12月31日的約2000名雇員增至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2600名雇員,其中逾750名雇員負責研發,逾1,100名雇員負責商業化,逾500名雇員負責CMC,及約200名雇員負責一般和行政職能。

信達生物核心人物包括:俞德超(創始人)劉曉林(前副總裁,2018年離開創立普米斯,已申報2款雙抗)、闞紅(副總裁,研發、質控和注冊申報)、周勤偉(coo)、劉軍建(副總裁,核心研發人員)、徐煒(副總裁,生產及工藝開發)、Ronnie Ede(cfo)、還包括核心人物胡國強、孫左宇、余彩玲……

信達生物專利儲備:

君實生物

君實生物2017年共有約200名雇員,截止2019年底,公司共有1421名員工,其中有415名技術研發人員和360名銷售人員,佔比分別為29.2%、25.28%。如今君實已超過2000人的規模,其中30%為研發人員,約700人為商業化運營人員。

君實生物核心人物包括:君實核心團隊成員姚盛博士(副總裁)、段鑫博士(副總,臨床研究)武海博士(首席科學家)、馮輝博士(首席運營官)、張卓冰(副總裁)李寧(CEO)均深入參與了公司的研發工作。熊俊(創始合夥人),王剛(副總裁、質管),韓凈(副總,營銷)陳博(創始合夥人,2016年已離開在成都創立了康諾亞生物醫葯)

君實生物專利儲備:

4、抗體平台

信達生物

(上圖源自Armstring生物葯資訊)

君實生物

5、企業靶點布局上的相似與不同之處

研發管線方面:

信達生物

君實生物

相同靶點布局上:

PD1:君實生物(正在同步開展超過30項臨床試驗,其中15項關鍵注冊臨床針對多項拓展適應症如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三陰性乳腺癌、黑色素瘤等。)

信達生物(布局適應症超過25項臨床實驗,其中包括,非小細胞肺癌、肝細胞癌、晚期胃癌和食管癌等是市場規模最大的適應症)

PDL1:君實在研項目進度2期,信達沒有單靶點布局,信達生物2017年申請了PD-L1納米抗體專利CN201710657665,該專利的第一發明人為沈曉寧。以開展了多項PDL1雙抗(PD-L1/TGF-β、PDL1/CD47、PDL1/OX40、PDI1/LAG-3)

貝伐珠單抗:原研葯為羅氏的「安維汀」2019年銷售額高達74.94億美元。2019年12月6日,齊魯制葯的貝伐珠單抗(商品名「安可達」)獲批上市,成功拿下首仿。2020年4月以來,綠葉制葯/博安生物、貝達葯業/海正生物、恆瑞醫葯旗下盛迪亞生物、百奧泰生物、東曜葯業、均已提交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葯的新葯上市申請。後續至少有20多家企業在布局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葯。除上述已上市或已申報上市的企業外,華蘭基因、復宏漢霖、神州細胞、康寧傑瑞、華海葯業、特瑞思葯業、正大天晴等多家企業的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葯也已經進入三期臨床試驗。

信達生物已批准上市,君實還在二期臨床。

阿達木單抗注射液:信達生物抗-TNF-α單克隆抗體,獲國家重大新葯創制專項支持,於2020年9月3日正式獲得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君實已提交申請上市。阿達木單抗(修美樂)是艾伯維 (Abbvie) 研發的第一個完全人源化抗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單克隆抗體,2019年底百奧泰和海正的的阿達木單抗先後獲批,集采中最低中標價1150元。國產阿達木單抗開始放量。百奧泰2020年半年報顯示,其阿達木單抗注射液國內銷售額達到4878.64萬元。其中復宏漢霖、正大天晴的類似葯也在上市審評審批。

TIGIT:君實在臨床前研究,信達生物在1期(進度較快的有百濟神州,同靶點布局的企業有復宏漢霖、百奧泰、康方生物、恆瑞醫葯、神州細胞………)

PCSK9 靶點:信達、君實進展最快已經進入III 期臨床(7家企業在布局,包括恆瑞2期、信立泰1期),君實是通過志道生物引進

CTLA-4:君實生物在臨床前研究,信達生物在1期。(其餘有在研企業包括恆瑞醫葯、基石葯業、康寧傑瑞、康方生物「2015年以2億美元賣給默沙東」)

IL-2:信達生物為自主研發國內首家Follow,君實則通過資本引入兩款。引進Anwita的IL-21融合蛋白和引進志道生物的IL-2葯物LTC002。

雙特異抗體:君實通過Revitope引進,利用後者的TEAC技術構建5個雙特異性抗體。目前在臨床前研究靶點尚未公布,但從平台技術來看TEAC實際上是一個三特異性(2個TAA抗體和1個CD3抗體),基本靶點為cd3。

信達生物採用PD-L1納米抗體構建了多個雙特異性抗體。信達生物PD-L1納米抗體與先聲葯業的KN-035來自同一技術平台(沈曉寧與萬亞坤)。除圍繞PD-L1納米抗體構建的一系列雙抗以外,信達生物還先後引進了岸邁生物、韓美葯業、羅氏的雙抗技術平台。岸邁生物的FTI-Ig為串聯的Fab雙抗技術,目前尚沒有兩家基於此合作的雙抗。信達生物引進韓美葯業的雙抗為PD-1/HER2雙抗IBI315。韓美葯業的雙抗技術平台為Pentambody,信達生物與禮來的合作,是禮來從Zymeworks引進的Azymetris雙抗技術,開發了PD-1/PD-L1雙特異性抗體IBI318。此外,信達最重要的是與羅氏的2:1 TCB雙抗達成又一項重要合作。

6、不同靶點布局

君實生物:IL-21(從Anwita引進);BLyS抗體(從華鑫康源引入)Trop-2 ADC(多禧生物引進)中和抗體(中科院合作)、IL-17A單抗、CGRP靶點、CDK抑制劑(潤佳醫葯引入)、BTLA單抗(自主研發全球首創)

信達生物:VEGF融合蛋白(台灣圓祥合作)CAR-T(馴鹿醫療、羅氏通用CAR-T)抑制劑OXM3(從禮來引進了GLP-1/GcG雙靶點),CD47、OX40、RANKL、LIG3。

7、信達生物VS君實生物總結

君實生物與信達生物布局有類似之處,免疫檢驗點為開發重點,同時通過合作布局自身免疫病、糖尿病等多個治療領域。

信達在靶點布局基本為「借雞生蛋」,則合作利用他人的或引入別人的技術平台打造自己的產品。 借別人漂亮的雞生出又大又圓的雞蛋。比如最早的PD1從adimab引入,甚至從adimab引入包括靶點CD47、OX40、TIGIT、LAG-3、PCSK9抗體等一系列免疫檢驗點抗體。包括後期使用百奧賽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RenMab TM小鼠開發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及抗體相關葯物。甚至包括如今的納米雙抗則出自萬亞坤技術平台。別的雙抗則出自羅氏、韓美、zymeworks、禮來及蘇黎世大學的HER2抗體。

君實在前期靶點布局基本為「養雞生蛋」模式 ,養漂亮的雞,下屬於自己權益的蛋。比如自主研發的PD1、BTLA、IL-17A單克隆等抗體。君實生物有超一流的「養雞」抗體一體化技術平台,從最初的抗體開發和產業化技術平台,開展蛋白表達、葯學研究、制劑篩選、抗體工程化改造、細胞株構建、檢驗方法建立、規模化生產和檢驗都具備業內一流高效先進的基礎。這就是郭嘉,隊基金在中和抗體合作中看中君實生物的原因之一。

而如今的君實也則學習信達生物的「借雞生蛋」模式去快速布局新靶點,因為「養雞生蛋」在前沿靶點布局上較慢,所以只好復制信達的模式,借別人的雞生蛋,比如和Revitope公司達成合作,雙方將利用Revitope的蛋白質工程專利平台以及君實生物開發的新型抗體,共同研發以雙抗原為靶點的「全球新」T細胞嵌合活化癌症療法。還引入微境生物的小分子靶向葯物和志道生物的單抗等。

信達生物在核心產品PD1則以重磅出擊,偏大適應症開發臨床。在靶點布局只有熱門的ADC尚未涉及。從單抗、雙抗、融合蛋白、CAR-T、小分子一應俱全,與君實的靶點區別在於VEGF融合蛋白(則康弘的「朗沐」核心產品),目前的新一代VEGF融合蛋白有諾華,友之友和榮倉生物為最強對手,其中榮倉生物的創始人即是「康弘葯業核心產品朗沐」的發明人,信達創始人愈博士則為研發成功人,這兩家可以說VEGF融合蛋白的雙抗是研發成功率確定性最大的企業。

VEGF融合蛋白雙抗被業內人士評價為「有最完美的設計」,破解了目前國際同類葯物治標不治本的致命缺陷(這就是我前期為什麼說康弘葯業的核心產品開再多的適應症也彌補不了它已經成為落後產品的事實);CD47、OX40、君實也還沒有布局,目前OX40最好的臨床數據是百濟,臨床數據顯示有可能擁有超越PD1的廣普療效。IL-23抗體採用雜交瘤人源化抗體,這是首次舍酵母展示庫回歸雜交瘤(核心人物劉曉林離開後)、雙抗布局上遠超君實生物,目前申報的有PD-L1/CD47納米抗體IBI322,還有PD-L1/LAG-3雙抗IBI323、PD-L1/OX40雙抗IBI327,PD-1/PD-L1雙特異性抗體IBI318則為禮來從Zymeworks引進的Azymetris雙抗技術。PD-1/HER2雙抗IBI315則引入韓美葯業。與岸邁合作的雙抗技術平台暫時沒有找到相應產品結構。CAR-T君實沒有布局,信達布局則通過馴鹿醫療、羅氏通用CAR-T引入。

GLP-1/GcG雙靶點抑制劑則從禮來合作研發,目前最優的糖尿病雙靶點激動劑,主要是平衡各靶點的降糖、減重作用。

君實在核心產品PD1則優先布局特色「小適應症」,獲取絕對市場份額,積少成多。策略上在採取的是孤兒葯認證甚至突破性療法"快速上市"、"小適應症+大適應症"的市場拓展策略。TIGIT和JS009單抗同理。BTLA單抗為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的抗腫瘤葯物。BLyS抗體(從華鑫康源引入)目前國內榮昌生物的BLyS/APRIL雙靶點抑制劑泰它西普已進入NDA階段,君實生物的UBP-1213處於臨床I期,TIGIT抑制劑目前臨床進度最快的是百濟和信達,目前百濟為全球最優產品。

新冠中和抗體為國內首家進入臨床二期的葯物,境外權益則由禮來商業化,百濟神州和丹訊的中和抗體則進入一期,包括清華大學和盛博合作的也在1期,而追隨熱門靶點的復宏開始布局,實際上百濟神州的中和抗體在境外權益更具價值空間。

在企業核心人物中信達則細分層次化管理體系,各個人員負責管理自有職位體系。而君實的核心人物則基本全員參與企業項目研發。牛。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看到信達生物和君實生物的核心產品PD1營收增長和市場情況,信達的放量更大,適應症布局上信達也更重磅,君實以小適應症為先,後以重磅為梯形接入。

在生物類似葯上信達有三款上市產品,君實只有同一款阿達木即將上市。

在研管線上在同靶點布局上信達研發進度更快,不同靶點布局上信達布局也更具前沿性,也比君實產品前景更加廣闊。比如在新一代生物葯雙抗,信達如今申報6款雙抗,而君實則沒有,君實引入的雙抗技術平台基本圍繞cd3靶點展開布局。信達生物甚至還包括細胞療法君實則沒有。

信達的在研產品和在市產品即使和禮來平分產品項目的市場價值也比君實更大,君實也有大部分產品要與合作方平分商業權益(比如cdk、p13k、tnf-a、Blys、vegf……),君實最大的亮點就是與信達沒有的中和抗體、BLyS抗體、ADC、BTLA單抗,但是價值上遠不及信達生物的新一代生物靶點更具商業價值。

所以最後的結論是信達生物市值大於君實是正常的價值所在,個人認為目前大於50%的君實市值都是非常正常的價值體現。

熱點內容
天目湖前市值多少 發布:2025-07-14 15:32:36 瀏覽:894
神州細胞上市前市值是多少 發布:2025-07-14 15:19:03 瀏覽:313
期貨市場上漲1現貨市場漲多少 發布:2025-07-14 14:51:28 瀏覽:253
梅州制葯總市值多少 發布:2025-07-14 14:45:19 瀏覽:709
潮州外匯期貨如何開戶 發布:2025-07-14 14:44:37 瀏覽:380
基金公司如何進行股權激勵 發布:2025-07-14 14:43:54 瀏覽:646
金融顧問隊伍有哪些 發布:2025-07-14 14:34:07 瀏覽:814
次新股退市股票有哪些 發布:2025-07-14 14:21:20 瀏覽:302
炒股去年的盈虧怎麼查 發布:2025-07-14 14:18:23 瀏覽:166
聞泰科技發行股票解禁 發布:2025-07-14 14:09:07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