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貨幣化改革交通費
⑴ 什麼叫貨幣化改革
就是發錢不發物。
比如將福利費直接納入工資核算發放,以前講過節物資,以後估計全是摺合成錢放工資裡面一起發,可能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工資水平增加(虛增)以後計提個人所得稅。
將以前很多的事業機關的福利比如說公車這種改成貨幣補貼,就是自己開私車上班,公司補給你一定的郵費,這樣可以節省汽車的維護費用和購置費用,提高效率。 這一類型的改革還保護房子的補貼,職務消費等等。
(1)什麼是貨幣化改革交通費擴展閱讀:
經濟的貨幣化程度高,意味著社會產品成為商品,其價值均通過貨幣來表現與衡量,商品和勞務均以貨幣為尺度進行分配。貨幣的作用范圍大,推動力和調節功能強;反之亦然。
商品流通需要以貨幣為媒介打破實物交換在時間、空間和對象上的限制,從而形成大流通、大市場;所有商品和勞務都在市場上用貨幣購買,可以擴大價格的覆蓋面和作用場,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對生產和流通的引導、促進及調節作用。
貨幣作用范圍的擴大和功能的強化,使國家可以充分利用貨幣形式和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或宏觀調節。
⑵ 實行貨幣化改革是什麼意思
交補飯補並入工資薪金繳稅 個稅不會增加
2009年12月03日11:36
近日,財政部下發《關於企業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將企業為職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訊等補貼全部納入職工的工資總額。這意味著相關補貼合並到工資收入中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是否會增加人們的個稅?
它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影響?
12月2日,自治區地稅局表示,房補、交補、飯補等補貼一直都要繳稅,《通知》只是對企業財會計算方法的進一步明確,與個人所得稅增減無關。
福利費納入工資管理
11月25日,記者從國家財政部的網站上看到《關於企業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財企[2009]242號),《通知》對職工福利費進行了明確界定,並稱企業為職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訊待遇,已經實行貨幣化改革的,按月按標准發放或支付的住房補貼、交通補貼或者車改補貼、通訊補貼,應當納入職工工資總額,不再納入職工福利費管理;尚未實行貨幣化改革的,企業發生的相關支出作為職工福利費管理,但根據國家有關企業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統一規定,不得再為職工購建住房。
《通知》要求,電信、電力、交通、熱力、供水、燃氣等企業不得將本企業產品和服務作為職工福利,直接供職工及其親屬免費或者低價使用。
個稅是否會增加引爭議
這一紙通知的下發迅速引來了網路上的熱議與質疑。
個人所得稅這根敏感的「神經」,再次被觸動。
有的網友認為,福利補貼納入工資、薪金計算,人們無形中「被漲工資」,會影響個稅繳納。比如,一個人的工資本來沒達到2000元的個稅起征點,如果加上各種補貼,可能就要交稅了。
「本來我的工資只需按5%的稅率來扣稅,加上補貼後,工資基數變大了,減去起征點後,就要按10%來扣稅。」人民網網友「來世如風」說,工資確實「被漲了」,個稅也還是增加了。
還有的網友認為,這個規定只針對企業,對於真正享受高房補、高飯補、高交通補助的行政機關卻隻字未提,這樣有些不公平。
解釋:個稅不會增加
對此,自治區地稅局所得稅處相關人員說:「《通知》只是對企業財務會計核算方法進行調整,並沒有影響個人所得稅的徵收。」不管這些補貼費用是放在福利費來計算還是現在並入工資薪金來計算,人們都要按稅法所規定的「薪金收入」來繳納個人所得稅,個稅的演算法與性質沒變,所以人們的個稅增減原則是沒有變化的。
工作人員解釋說,一些網友認為福利並入工資來計算個稅會增加,實際上是一種觀念上的錯誤。造成這一誤會可能是因為不少市民不是自己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而是由單位代扣,所以對於個稅這塊不是很了解。還有可能是由於一些企業沒有如實報稅,給稅務的征管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讓人們認為以前福利不收稅。
部分情況可免房補個稅
據自治區地稅局所得稅處工作人員介紹,廣西為減輕人們的住房負擔,有些人員可以享受免交房補個稅的政策待遇。
免交房補個稅的情況有:我區各市、縣(區)城鎮范圍內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未享受按房改政策購買公有住房的職工,由職工所在單位按職工個人應享受的住房面積標准發給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前的工齡補貼;已享受按房改政策購買公有住房,住房面積未達到規定的住房補貼面積標準的職工及對於住房補貼面積標准與現住房面積的差額部分,由職工所在單位發放工齡補貼。
上述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住房補貼,採用按月發放方式發放的必須由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按照住房公積金的管理辦法進行管理;採用一次性現金方式發放的必須經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審核批准,否則不予免徵個人所得稅。
來源:南國早報
ps:樓主老兄,這個問題並不菜,這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也是最實在的問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