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什麼貨幣
①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什麼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叫秦半兩。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之後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
秦朝半兩與戰國時期半兩面文相同,錢型基本無變化,鑄造工藝有改進。私鑄錢往往摻雜其間,有時不易辨別。官錢往往經過加工,面文篆書多取方折,字體端整,筆畫粗細均勻。陝西、內蒙古、湖北等地秦朝墓葬和窖藏出土的秦朝半兩錢,依其大小重量約可分為三種:
第一種錢徑3厘米以上,與戰國半兩普通錢大小近似,鑄行於秦朝早期。
第二種錢體縮小,錢徑3厘米以下,多在2.7—2.8厘米左右,鑄行於秦朝晚期。
第三種為劣質小錢,有所謂「莢錢」者,指漢初榆莢狀小錢,有特定時間及含義,重量在3克以下,甚至1g克多。
(1)秦以什麼貨幣擴展閱讀:
「秦半兩」的出現,標志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還標志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並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秦半兩」奠定「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圓形方孔」錢幣成為古代中國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
「秦半兩」青銅幣以「圓形方孔」為貨幣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圓代表天圓,「圓形方孔」即象徵著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青銅幣上的「半兩」二字為小篆文字,是由秦國著名的李斯所題寫;它表示每枚重為當時的半兩(即十二銖)。
② 秦國戰國時各國貨幣名稱
1. 戰國時期,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的貨幣體系主要由布幣、刀幣、環錢和蟻鼻錢(又稱鬼臉錢)四種構成。
2. 布幣形似鏟狀,其形態由農耕經濟中的農具「錢」、「鎛」演變而來,這也是「貨幣」被稱為「錢」的由來。「布」字實際上是「鎛」的借字。布幣主要在黃河中游的農耕經濟區,如韓國、趙國、魏國和燕國等流通。
3. 刀幣呈刀削形,其起源與漁獵經濟工具有關。刀幣主要在黃河流域東部的齊國、燕國和趙國等地流通,不同國家的刀幣大小和形狀各有特色,其中以齊國的刀幣最古樸且精美。
4. 圜錢,又稱環錢,呈圓形且中心有圓孔,其起源與手工業經濟中的紡輪或璧環有關。圜錢主要在秦國和魏國流通,戰國中期以後,秦國首先採用方孔圓錢,之後齊國和燕國也跟隨仿效。
5. 蟻鼻錢,又稱鬼臉錢,是南方楚國的特有鑄文銅幣,其形狀不規則,呈橢圓形,上面鑄有陰刻銘文。一種蟻鼻錢上的錢文類似螞蟻爬在人的鼻樑上,故得名;另一種則類似醜陋的鬼面,故又名鬼臉錢。蟻鼻錢以枚為單位計值,使用起來相當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