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怎麼控制貨幣供給量
① 中央銀行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對貨幣供給的調節機制有哪些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稱「三大法寶」。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調整法定存款准備率可以迅速改變商業銀行的存款擴張倍數和貨幣乘數,以調控貨幣供給量。但該工具的效果過於猛烈,不宜經常使用。
◆調整再貼現率→商業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商業銀行對社會提供的信用量→ 貨幣供給總量;改變再貼現資格的條件→改變資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門經濟。但該工具的主動性差、調節作用有限。
◆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賣有價證券:一方面直接增減基礎貨幣→調控貨幣供應量;另一方面 影響有價證券價格→調節社會信用量。公開市場業務具有主動性強、靈活性高、調控效果和緩、告示效應好、影響范圍廣等特點。公開市場業務作用的有效發揮是有條件的
。
② 簡要分析中央銀行的三個基本工具如何影響貨幣供給量
1、存款准備金。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改變金融機構的准備金數量和貨幣擴張乘數,從而達到控制金融機構的信用創造能力和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2、公開市場操作。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用以增加或減少貨幣供應量。
3、再貼現機制。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再貼現率和規定貼現條件來影響市場利率和貨幣供給和需求。
③ 基礎貨幣與貨幣供給量的關系
基礎貨幣與貨幣供給量的關系如下:
貨幣供給量的計算公式:貨幣供給量等於基礎貨幣乘以貨幣乘數。這意味著貨幣供給量是在基礎貨幣的基礎上,通過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進行擴張得到的。
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前提條件: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初始來源。沒有基礎貨幣,就無法形成貨幣供應量。
貨幣乘數的作用:基礎貨幣通過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活動,不斷派生出新的存款貨幣,從而實現貨幣供應量的多倍數擴張。這個擴張過程受到商業銀行系統內信貸擴張能力的制約。貨幣乘數越大,貨幣供應量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控制貨幣供應量的手段: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就必須把基礎貨幣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同時,通過調整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准備金率等手段,可以影響貨幣乘數,從而進一步控制貨幣供應量。
金融系統對貨幣供給量的影響:改進金融系統的服務,增加有益於流通和交易的金融工具,可以加快貨幣流通速度,減少貨幣沉澱,降低現金漏損率,從而提高貨幣乘數,增加貨幣供給量。這表明金融系統的發展和創新對貨幣供給量具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