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貨幣性收入
⑴ 貨幣與通貨,財富和收入有什麼區別
貨幣與通貨的區別:貨幣是指現行流通的紙幣錢幣等現在消費等價物,通貨是指貨物流通的過程。財富和收入的區別:財富是一個人的廣義資產,指物質的和精神上的財產,收入則是指個人存款等資產。
⑵ 什麼是收入與貨幣的分析
正常情況下,貨幣需求量與收入水平成正比,當居民、企業等經濟主體的收入增加時,他們對貨幣的需求也會增加;當其收入減少時,他們對貨幣的需求也會減少。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商品價格水平漲落與貨幣數量成正比,貨幣價值的高低與貨幣數量的多少成反比。
⑶ 貨幣性職工薪酬包括哪些
貨幣性職工薪酬包括如下:
公司在分配工資、職工福利費、各種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等職工薪酬。
(1)"五險一金」,即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企業應當按照國務院、所在地政府或企業年金計劃規定的標准,計量應付職工薪酬義務和應相應計入成本費用的薪酬金額。
(2)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企業應當按照財務規則等相關規定,分別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2%和1.5%的計提標准,計量應付職工薪酬(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義務金額和應相應計入成本費用的薪酬金額;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可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2.5%計量應計入成本費用的職工教育經費。按照明確標准計算確定應承擔的職工薪酬義務後,再根據受益對象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當期費用。
⑷ 什麼是貨幣
貨幣(Money)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俗稱金錢。 通貨(Currency,CCY)是度量價格的工具、購買貨物的媒介、保存財富的手段,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包含流通中的貨幣、銀行券等。
貨幣的職能有哪些
1、 流通手段:是指貨幣在商品買賣的過程中,發揮交換媒介的作用;
2、 價值尺度:是指用自身價值作為尺度,來衡量和表現其他商品價值的一種職能;
3、 支付手段:是指貨幣作為支付手段所執行的職能;
4、 貯藏手段:是指貨幣被人們當作社會財富的象徵從而被貯藏
貨幣的通俗定義有多種,
1、 是把貨幣等同於現金,把貨幣僅僅定義為現金,對於經濟分析而言是過於狹窄了。因為可開列支票的存款在流通領域中與現金一樣,都可用以支付所購買的商品與勞務。如果我們把貨幣定義為現金,那麼我們就難以把貨幣與人們所進行的全部購買活動聯系起來。事實上,正是因為貨幣與購買相關聯,才使貨幣問題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因此,在現代經濟學中必須把可開列支票的存款與現金一起包括在貨幣的定義之中。
2、 貨幣的另一種通俗定義是把貨幣等同於財富。把貨幣定義為財富,從而把貨幣與股票、債券、不動產等相混同,那麼在經濟分析中就無法界定貨幣的基本特性。事實上,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是社會財富的一般性代表,但貨幣並不等同於社會財富本身,它只是社會財富的一部分。
3、 貨幣的第三個通俗定義是把貨幣等同於收入。收入是一定期限內的流量,而貨幣是某一時點」存量,若把貨幣定義為收入,那麼貨幣量將無法計量。
拓展資料:貨幣來源於古代的物物交換。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最早是在原始社會末期出現的實物貨幣,游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
⑸ 什麼是弗里徳曼貨幣需求理論中的永久性收入為什麼要使用這一概念
弗里德曼貨幣需求理論中的永久性收入是指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收入的平均數,即長期收入的平均數。要使用這一概念是因為弗理德曼認為影響人們貨幣需求的是個人所能夠持有的貨幣以其總財富量為限。
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盡管貨幣需求是多種復雜變數的函數,但是,由於起決定作用的變數受社會生產力水平和制度等因素制約,從長期來看,不會發生大的變動,尤其是具有高度穩定性的恆久性收入這一因素對貨幣需求起主導作用。
(5)什麼是貨幣性收入擴展閱讀
弗里德曼貨幣需求理論的特點:
1、引入了消費理論分析中的持久收入假說,將持久收入作為影響貨幣需求的主要因素。
2、將貨幣也視為一種資產,與其他形式的資產報酬率統一衡量來考慮貨幣需求問題。
3、引進了價格水平及物價水平的預期變動率,得到實際貨幣需求,以使其理論與劍橋方程式保持一致。
⑹ 納稅人接受捐贈的貨幣性收入屬於應稅收入,納稅人接受捐贈的非貨幣性資產不屬於應稅收入
納稅人接受捐贈的貨幣性收入和非貨幣性收入均屬於應稅收入。
應稅收入包括:
(一) 生產、經營、服務收入,是指納稅人的商品(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服務收入、營業收入、工程價款結算收入、工業性作業收入以及其他業務收入。
(二)財產轉讓收入,是指納稅人有償轉讓各類財產取得的收入,包括轉讓固定資產、有價證券、股權以及其他財產而取得的收入。
(三)利息收入,是指納稅人購買各種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利息,外單位欠款付給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四)租賃收入,是指納稅人出租固定資產、包裝物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租金收入。
(五)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納稅人提供或者轉讓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六)股息收入,是指納稅人對外投資入股分得的股利、紅利收入。
(七)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收入、罰款收入(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取得的罰沒收入除外)、包裝物押金收入、因債權人緣故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物資及現金的溢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⑺ 什麼是貨幣的發行收入發行成本,中央銀行是不是直接佔有發行收入為什麼
貨幣發行收入是 財政收入的一種方式。貨幣發行是一定時期內國家貨幣發行銀行投放於流通的貨幣數量超過從流通回籠到發行庫的貨幣數量。
貨幣發行按其性質可分為經濟性發行、信用性發行和國家財政性發行三種。其中,經濟性發行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增加的貨幣發行。經濟性發行符合貨幣流通規律的要求,是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商品生產流通擴大的需要的正常的貨幣發行,是有相應物資保證的。信用性發行是由銀行信用膨脹和信用失衡而引起的貨幣發行,也稱「隱蔽的財政性貨幣發行」。貨幣運動與物資運動的脫節,可能形成信貸規模的擴張超過社會生產、流通的正常需要,形成信用膨脹,會引起貨幣投放,導致通貨膨脹。財政性發行是國家為彌補財政赤字或財政透支而增加的貨幣發行,它不同於一般的正常發行,沒有相應的物資作保證,會導致社會購買力超過社會商品可供量,使市場供求緊張,導致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財政性發行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正常現象,是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方式。在社會主義國家則應力求防止,當出現財政赤字時,宜通過發行公債等方式彌補。
⑻ 凡屬貨幣性收入,都算是工資,是那一條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⑼ 貨幣收入和實際收入有什麼關系
貨幣收入應該是名義收入,沒有考慮當時的通貨膨脹因素,實際收入是在提出通脹因素之後的收入水平。實際生活中通貨膨脹都表現為物價水平的上漲。如果物價上漲的幅度超過了貨幣收入的上漲幅度,那麼實際收入是下降的。
⑽ 什麼是非貨幣性收入
非貨幣性收入就是企業取得的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存貨、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勞務以及有關權益等。
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取得的收入,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額。公允價值,是指按照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