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信用貨幣
① 什麼是貨幣信用
應該叫信用貨幣吧?
信用貨幣:信用貨幣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由於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許多國家被迫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所發行的紙幣不再能兌換金屬貨幣,信用貨幣應運而生。
信用貨幣是指幣材的價值低於其作為貨幣所代表的價值甚至沒有價值,只憑借發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貨幣。信用貨幣的典型形式是銀行券和政府紙幣。前者可稱為可以兌現的信用貨幣,因為它是由銀行簽發交給持有人以保證向其兌付金銀貨幣的債務憑證。後者可稱為不可兌現的信用貨幣,因為它是由政府發行並依靠國家權力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
信用貨幣作為一般的交換媒介需要有兩個條件:一是人們對此貨幣的信心;二是貨幣發行的立法保障。二者缺一不可。目前信用貨幣又可分為以下幾種形態:①輔幣。其功能是擔任小額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多以賤金屬製造。②現金或紙幣。主要功能也是擔任人們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手段,一般為具有流通手段的紙幣,其發行權為政府或者金融機構專有。②銀行存款。又稱債務貨幣,存款人可藉助支票或其他支付指示,將本人的存款交付他人,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
② 信用貨幣是什麼意思
信用貨幣——能夠發揮貨幣功能的信用工具。包括商業票據、商業銀行發行的銀行券、中央銀行發行的銀行券和可以進行轉帳結算的銀行存款等。信用貨幣是在信用關系的基礎上產生的,通過信用程序發行,具有派生功能,是現代各國採用的貨幣形式。
③ 什麼是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強制流通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貨幣.
④ 信用貨幣制度是什麼
1,信用貨幣制度是以中央銀行或國家指定機構發行的信用貨幣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流通中的信用貨幣主要由現金和銀行存款構成,並通過金融機構的業務投入到流通中去,國家通過種種方式對信用貨幣進行管理調控。
2,銀行通過兩種主要的信用行為 — 貸款和資產交易,在增加對客戶的資產的同時創造對客戶的負債。銀行創造的貨幣通過商品和金融資產交換,從得到貨幣的客戶手中流入其他公眾手中,在公眾中進行再分配,從而使貨幣應用運轉於整個社會。
拓展資料:
信用貨幣制度的特點
l)由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為本位幣,政府發行的鑄幣為輔幣;
2)實行不可兌換制度,即本位幣不與任何金屬保持等值關系,紙幣不能兌換金銀,不兌現的銀行券由國家法律規定強制流通,發行權集中於中央銀行或發鈔銀行,成為無限法償貨幣和最後支付手段;
3)實行自由本位制度,即紙幣的發行可以自由變動,不受一國所擁有的黃金數量的限制;
4)銀行券由銀行通過信用渠道投入流通,存款貨幣通過銀行轉帳結算,隨著金融發展程度的提高,現金流通的數量和范圍越來越小,而非現金流通成為貨幣流通的主體;
5)實行管理紙幣本位制度,即發行者為了穩定紙幣對內對外的價值,要對紙幣的發行與流通進行周密的計劃和有效地管理,因此,經濟學家又把信用貨幣制度稱為管理紙幣本位制度。
信用貨幣制度區別於實物貨幣制度。在實物貨幣制度下信用與貨幣是分開的,貨幣僅僅是信用的載體,信用行為本身不能創造貨幣,不能改變貨幣量。在信用貨幣制度下,信用貨幣是社會中惟一的貨幣,銀行創造信用貨幣,信用與貨幣成為一體,不存在非銀行創造的貨幣。銀行通過兩種主要的信用行為 — 貸款和資產交易,在增加對客戶的資產的同時創造對客戶的負債。銀行創造的貨幣通過商品和金融資產交換,從得到貨幣的客戶手中流入其他公眾手中,在公眾中進行再分配,從而使貨幣應用運轉於整個社會。
銀行和錢庄運行機制的區別在於:
1,貨幣(黃金) 對於錢庄來說是資產,而貨幣(存款) 對於銀行來說是負債。這個區別產生的一個顯著結果是錢庄貸款時是貸款資產增加,貨幣資產減少;而銀行貸款時是貸款資產增加,貨幣負債增加。在這個過程中錢庄的總資產不變,而銀行的總資產增加了。這就是說銀行能夠創造資產,而錢庄不能創造資產。
2,在實物貨幣制度下,公眾向錢庄借入黃金後,黃金的使用就與錢庄的資產負債表無關。而在信用貨幣制度下,公眾通過貸款得到存款後,其使用直接影響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客戶提現或將存款轉賬到其他銀行,必然使銀行等額減少基礎貨幣。反方向的運動則必然使銀行等額增加基礎貨幣。對單個銀行而言,銀行間存款轉移和存款現金相互轉化(對銀行總體而言,只有存款與現金的轉化),直接影響銀行經營的基點 —基礎貨幣。
為支持存款創造,就必須增加基礎貨幣。為增加基礎貨幣,就必須與其他銀行爭奪存款,或將客戶從存款中提取的現金再吸收回銀行。銀行貸款是銀行與客戶的債權交換,銀行對客戶提供了有流動性的債權 — 存款,客戶為銀行提供了收益率高的債權 — 貸款,這是銀行作為信用機構的基本業務。如果沒有外來的制約,銀行可以在無限的規模上進行這種業務。這就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公眾對銀行負債的信心問題,二是制約銀行負債數量的問題。
對銀行的制約——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的作用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為了樹立公眾對貨幣的信心,國家規定中央銀行(本文中指貨幣當局) 創造的現金負債是法償貨幣,具有法定的最終清償能力,央行用政府信用來支持銀行創造的信用貨幣的信用。
為控制信用貨幣數量,中央銀行對銀行的信用負債設置了三個制約:
1,提現制約。作為央行負債的現金是信用貨幣時代的最後支持,客戶會要求將銀行負債轉變為央行負債,銀行必須持有央行負債。
2,清算制約。客戶不僅要求將銀行負債轉變為央行負債,也會要求轉變為其它銀行的負債,銀行之間不能交換各自對客戶的負債,需要有銀行共同接受的資產,即中央銀行負債。
3,法定準備金率制約。僅有 1、2 兩個制約,央行還不能准確地控制信用貨幣。在銀行負債和中央銀行負債的數量關系還不夠穩定時,為穩定兩者關系,便於對信用貨幣數量進行控制,央行規定銀行必須持有相當於信用貨幣一定比例的央行負債。這個比例要剛好略高或近似於銀行持有的央行負債與信用貨幣的日常比例,從而銀行的該比例就會在央行規定比例的附近波動。對於間接貨幣控制還不成熟的央行,這種規定可以簡潔有效地穩定央行對信用貨幣數量控制機制。
⑤ 金融學概論:簡答題:什麼是信用貨幣其基本特徵是什麼
信用貨幣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信用程序發行和創造的貨幣形態。
基本特徵有:
1 信用貨幣是價值符號。由於信用貨幣徹底割斷了與貴金屬的聯系,其發行不以黃金作
准備,國家也不承諾兌現黃金,它僅僅是一種純粹的價值符號發揮著貨幣的只能作用。
2 信用貨幣是債務貨幣。信用貨幣主要由現金(包括輔幣)和存款組成,而現金和存款
都是銀行體系的負債,
其中現金是中央銀行對公眾的負債,
存款則是商業銀行對存款人的負
債。
3 信用貨幣具有強制性的特徵。
⑥ 什麼是信用貨幣或者說信用貨幣的概念是什麼
現今的信用貨幣分為以下三種:
1、紙幣本位幣以及相應的輔幣。
2、存款貨幣。就是你在銀行中的存款。
3、有價證券。例如:匯票、國庫券
⑦ 信用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信用貨幣是指幣材的價值低於其作為貨幣所代表的價值甚至沒有價值,只憑借發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貨幣。在交易中流通的期票、匯票、銀行券和支票等,都屬於信用貨幣。它體現著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信用關系。 電子貨幣與傳統貨幣相比,二者的產生背景不同,如社會背景、經濟條件和科技水平等;其表現形式為:電子貨幣是用電子脈沖代替紙張傳輸和顯示資金的,通過微機處理和存儲,沒有傳統貨幣的大小、重量和印記;電子貨幣只能在轉賬領域內流通,且流通速度遠遠快於傳統貨幣的流通速度;傳統貨幣可以在任何地區流通使用,而電子貨幣只能在信用卡市場上流通使用;傳統貨幣是國家發行並強制流通的,而電子貨幣是由銀行發行的,其使用只能宣傳引導,不能強迫命令,並且在使用中,要藉助法定貨幣去反映和實現商品的價值, 結清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債權和債務關系;電子貨幣對社會的影響范圍更廣、程度更深。
⑧ 什麼叫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是指以國家法律為保證,以國家信用做後盾,強制發行的面值高於實質的貨幣,現代國家流通的貨幣都是信用貨幣,他的主要形式有:紙幣,劣金屬鑄幣,以及銀行的支票存款.
⑨ 信用貨幣有哪些
1、期票
在商品賒購交易中,資本家購進某種商品,可以不必支付現款,只需開出一張定期償付欠款的債務憑證交給對方。到期時,持票人可按票面金額向出票人索取現款。
尚未到期的期票,經債權人在其背面簽字表示承擔債務,持票人也可以把它用作購買手段或支付手段,去購買商品或償還債務。
此外,持票人還可以將尚未到期的期票向銀行申請貼現。受票人可根據利息率從中扣除期票到期以前這段時間的利息。
2、輔幣
輔幣多用賤金屬製造,一般由政府獨占發行,由專門的鑄幣廠鑄造。其主要功能是充當小額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
3、紙幣
紙幣多數由一國中央銀行發行,其主要功能是承擔人們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手段。
4、銀行存款
存款是存款人對銀行的債權,對銀行來說,這種貨幣又是債務貨幣。存款除在銀行賬戶的轉移支付外,還要藉助於支票等支付。目前在全社會的經濟交易中,用銀行存款作支付手段的比重占絕大部分。
隨著信用的發展,一些小額交易,如顧客對零售商的支付、職工的工資等,也廣泛使用這種類型的貨幣。
5、電子貨幣
由於科技飛速發展和電子計算技術的運用,貨幣的交易和支付方式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電子貨幣通常是利用電腦或貯值卡來進行金融交易和支付活動,例如各種各樣的信用卡、貯值卡、電子錢包等。
與此同時還可藉助於上網的電腦、自動櫃員機或用電話操作來對貨幣存儲額進行補充。這種貨幣運用非常方便,還在不斷完善和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