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利率論文

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利率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4-08 02:51:16

① 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利率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指存款貨幣銀行按法律規定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與其吸收存款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的真實效用體現在它對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對貨幣乘數的調節。由於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與中央銀行投放的基礎貨幣存在乘數關系,而乘數的大小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銀行採取緊縮政策,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則限制了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降低了貨幣乘數,最終起到收縮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但是,法定存款准備紀律政策存在三個缺陷:一是當中央銀行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時,存款貨幣銀行可以變動其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存款准備金,從反方向抵消法定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的作用;二是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對貨幣乘數的影響很大,作用力度很強,往往被當作一劑「猛葯」;三是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的影響要通過存款貨幣銀行的輾轉存、貸,逐級遞推而實現,成效較慢、時滯較長。因此,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往往是作為貨幣政策的一種自動穩定機制,而不將其當作適時調整的經常性政策工具來使用。
短期利率通常指市場利率,即能夠反映市場資金供求狀況、變動靈活的利率。它是影響社會的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銀行信貸總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中央銀行用以控制貨幣供應量、調節市場貨幣供求、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一個重要的政策性指標,如西方國家中央銀行的貼現率、倫敦同業拆放利率等。作為操作目標,中央銀行通常只能選用其中一種利率。過去美國聯儲主要採用國庫券利率,近年來轉為採用聯邦基金利率。日本採用的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英國的情況較特殊,英格蘭銀行的長、短期利率均以一組利率為標准,其用作操作目標的短期利率有:隔夜拆借利率,三個月期的銀行拆借利率,三個月期的國庫券利率;用作中間目標的長期利率有:五年公債利率、十年公債利率、二十年公債利率。
希望採納

② 貨幣政策工具的變化如何影響聯邦基金利率

貨幣政策的工具有兩個利率和法定準備金率。這些工具是影響貨幣供應量的重要因素。
聯邦基金Fed Funds Lianbang jijin指美國的商業銀行存放在聯邦儲備銀行(即中央銀行體系)的准備金,包括法定準備金及超過准備金要求的資金。這些資金可以借給其他成員銀行,以滿足他們對短期准備金的需求,拆借的利率稱為聯邦基金利率。該利率是美國兩大基準利率之一,另一基準利率是貼現率。
下面闡述影響:
市場利率高,聯邦基金利率一樣高;市場利率低,聯邦基金利率一樣低。法定準備金率提高,市場資金變少,利率提高,聯邦基金利率也走高。法定準備金率降低,市場資金變多,利率降低,聯邦基金利率也走低。
請採納,並加滿意答案。

③ 利率有哪些因素決定和改革的論文

我給你一篇我曾經寫的論文吧~希望有用~利率市場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中國在進行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同時,也在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的步伐,中國經濟正曰益顯示出開放的市場經濟的特徵。隨著加入WTO、利率管制和匯率固定已成為協調本外幣政策的障礙。促進利率市場化,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任務。開放條件下的利率管制已成為協調本外幣政策的障礙1、利率管制影響了國內資金的充分利用,惡化了中資銀行的競爭地位目前外資銀行享有超國民待遇,外資銀行被允許在規定的利率基礎上收費,但禁止中資銀行收費。這實際上相當於外資銀行的貸款利率浮動,而中資銀行的貸款利率卻是管制的。國內商業銀行無法根據項目風險的大小確定貸款利率,因此出現了所謂的「惜貸」現象,客觀上也使貸款流向大中企業,流向國有企業,而中小企業和非國有企業難以獲得貸款。這樣,對利率敏感的效益好的非國有企業由於無法獲得貸款而不能增加投資,削弱了利率政策的投資效應。國有銀行因宏觀緊縮吸引了大量儲蓄存款,但卻不貸給贏利高的非國有企業,迫使企業尤其是三資企業利用外資,這就客觀上導致一方面國內大量資金閑置,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外資涌進。這是90年代以來我國的國際資本流入和國內儲蓄過剩同時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由於利率的管制,國有銀行有大量資金頭寸卻貸不出去,外資銀行便從間業拆惜市場以較低成本將國有銀行利用網點優勢花大力氣吸收的存款拆借過來,再貸給資金短缺的三資企業。加入WTO後,不推動利率市場化,必將束縛國有銀行的手腳,使中資銀行的網點優勢無法發揮,國有銀行將在競爭中處於劣勢。2。利率管制制約了金融市場的發展,限制了貨幣政策效應的發揮利率管制制約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使我國的信貸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利率難以理順。目前,我國遠期市場僅限於中國銀行實行的經常項目下、最長6個月的遠期結售匯,從規模和時間上無法滿足需要。由於遠期外匯市場的價格是由利率的變動生成的,利率管制也使遠期交易市場無法真正形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在政府推動下逐步發展,但由於利率管制和債券利率沒有與風險程度掛鉤,各種債券為主導的資本市場利率和同業拆借利率、公開市場利率為主導的貨幣市場利率沒有形成合理的比例關系。貨幣政策要通過金融市場傳導,利率作為金融市場的核心結構受到管制,無法形成具有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和靈活的利率體系,必然使貨幣政策效應大打折扣。3、利率管制易使內外部經濟失街開放條件下,利率管制易使內部外部經濟失衡。如果資本的國際流動是完全自由的,即資本的國際流動對利率水平的國際差異非常敏感時,極小的利率差異也會引起極大的資本流動,完全的資本流動會使國內和國外的利率差異完全消除。這時。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就喪失了獨立性。究其原因,這是因為如果我們假定某個國家想提高利率,它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利率就上升了。很快,全世界的證券持有者會重新安排其財富以利用這一新的利率。隨著巨額的資本流人,該國國際收支平衡呈現大量的盈餘;外國力圖購買該國的資產,這傾向於引起貨幣升值,並迫使中央銀行進行干預以保持匯率穩定。中央銀行將購買外國貨幣,提供本國貨幣。這種干預引起本國貨幣存量增加,結果,最初的貨幣緊縮被抵消了。這一過程在國內利率被降低到最初水平時才告結束。因此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如果資本的國際流動是完全自由的,貨幣政策將失去獨立性。利率無法擺脫世界市場通行的利率水平,任何謀求獨立貨幣政策的嘗試都會引起資本流動和必然的干預。直到恢復到世界市場的利率水平。盡管目前我國的資本項目還沒有放開,但自1994年的外匯體制改革,人民幣經常項日下可以自由兌換以來,外資已可通過各種合法及非法渠道滲透進我國。由於中央銀行以人民幣匯率穩定為政策目標,致使匯率對外匯供需的變化缺乏彈性。由於國內外利率差距較大,對國際短期資本吸引力很大,一些國際熱錢開始採取非常的手段結匯,套取利差匯差。各種境外資金通過各種政策「灰色」地帶或黑市渠道將資本匯入大陸,以合法的貿易結匯方式套息,這可從1994、1995、1996、1997年中國連年外貿結匯資金超過進口貿易幅度看出。而1998年以來,由於國內連續下調利率,而美元則連續上調利率,這種國內外利率差距,又引起了各種形式的資本流出。國際熱錢除套利外,還擾亂我國的經濟金融秩序。近年來,中國的假出口、騙退稅,三資企業中的虛假投資和價格轉移,房地產業中的炒地皮、外銷房以及期貨、股票市場的狂瀾都有這些國際游資神出鬼沒的蹤跡。而正是由於我國管制利率,刻意追求穩定的匯率,沒有利率、匯率風險,形成政府對利率和匯率的隱性和顯性擔保才使國際游資放心大膽地進入中國。由於人民幣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央行被迫買進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使外匯儲備不斷增加,擴大了人民幣的投放。這就削弱了1994年以來我國一直堅持實施的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力度,影響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另外,穩定的匯率也吸引了投機資本。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雙順差中有相當大部分的外資即可能是以套利套匯為目的的短期「游資」,這對我國的經濟穩定有很大破壞性。同時,央行對外資流入進行對沖干預的力度也是有限的,而若採用對沖措施則要犧牲國內經濟增長。維持這種扭曲匯率,在我國出口仍主要為勞動密集型產品,東南亞各國的貨幣大幅貶值的情況下,削弱了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可見,在匯率缺乏彈性的情況下,國內外利率不一致將引起資本流動,導致內外部失衡。而且在人民幣匯率僵化、利率管制條件下,為確保內外部平衡,中央銀行被迫進行沖銷操作。中央銀行的這種過多的單一方向干預對貨幣政策沖擊越來越大,甚至難以抵消,即沖銷操作的難度越來越大,效用越來越小。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協調本外幣政策的對策1、我國現行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目標模式可概括為:「市場形成利率,央行調控利率」。為確保利率形成市場化,必須堅持放鬆對金融機構的利率管制與推進貨幣市場的發展並舉。只有促進貨幣市場利率體系的形成,才可能形成以同業拆借利率為金融市場基準利率。2、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必須配合其他市場體制的改革,首要的改革是國有銀行的商業化改革和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只有在微觀基礎具有硬預算約束條件下,利率才能對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產生影響,以利率調控制機制為基礎的宏觀調控的作用才是有效的。3、利率的市場化必須配合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利率和匯率杠桿才能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目前我國匯率形成機制還沒有完全市場化,人民幣匯率主要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是決定人民幣匯率的基礎,但還有一部分外匯供求關系無法在外匯市場上實現。可以說當前人民幣匯率最主要的變化,還停留在商品市場層次上,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商品市場實現的,利率平價在中國無法起作用。只有利率的市場化配合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才能最終促進內外部經濟均衡。

④ 貨幣政策對利率的影響

在傳統貨幣政策中,全球大部分中央銀行都用銀行間拆借等超短期貨幣市場利率作為基準利率,影響金融市場利率和實體經濟。官方基準利率是資金基本面和央行調控意圖的全面反映。盡管有學者認為相較於利率,貨幣對穩定市場價格的作用更強、央行控制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的能力有限,但次貸危機以來的官方基準利率走勢表明,央行對短期利率的調控意圖在增強而非減弱,且創造了貨幣政策前瞻指引等手段加強對長期利率的調控。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各主要國家央行開啟了非傳統貨幣政策,核心內容是央行綜合利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和非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直接強化對長期利率如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調控。相較於短期利率,長期利率和實體經濟的聯系更為密切,調控長期利率,體現了央行利用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意圖。在此過程中,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經歷了不同的變化,深入分析二者關系,貨幣政策調控手段有效與否便可窺斑見豹。各國央行的名義政策利率繼續保持分化,全球金融市場利率與政策性利率的關系也越來越鬆散,尤其是長期利率與央行主導的短期基準利率的鬆散關系由來已久。因此,有必要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央行能否調控長期利率?
理解長期利率理論
古典經濟學家認為長期利率由實體經濟變數(儲蓄、投資等)決定,獨立於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沒有能力影響長期利率。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學家們通常認為貨幣政策能直接作用於短期市場利率,通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間接影響長期利率和實體經濟。通常無法利用貨幣政策直接調控長期利率,長期利率也很難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被靈活使用。
貨幣當局控制長期利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與長期利率緊密相關的期限利差(term spread)對金融市場預期具有重要影響。次貸危機之後的政策凸顯了這方面的調控意願。通俗而言,期限利差是收益率曲線的陡峭程度。當短期利率高於長期利率時,市場通常會認為這是經濟衰退的標志。具體實踐中,因其無需重新估算期限溢價,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3個月國庫券收益率之間的利差,常被用來作為預測經濟是否衰退的工具。如果該利差不斷縮小,甚至出現負數即收益率曲線倒掛、反轉,通常表明未來經濟衰退概率較高。長期利率和經濟衰退之間確實有一定的相關性。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債券作為安全資產,通常是人們規避長期風險的主要投資選擇。因此,當人們預期未來經濟衰退的概率較大時,往往會增持安全資產如長期國債,由此拉低長期國債的收益率和長期利率。
長期利率通常被分解為短期利率遠期水平(expected future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和期限溢價(term premium)。理論上而言,央行可以通過控制這兩個因素或其中之一來控制長期利率。比如,在無套利均衡條件下,央行只要調控短期利率,市場不存在套利機會,短期利率向長期利率的傳導機制順暢,央行最終就可以調控長期利率。
相反的觀點認為,長期利率只有一部分來自遠期短期利率,另一部分來自均衡實際利率或者自然利率。因此,影響長期利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產率、人口結構、消費者偏好、市場對未來風險的預期等,這些因素央行並不能直接調控。
筆者認為,短期利率是否能順暢傳導至長期利率、無套利均衡是否存在的關鍵,在於債券市場是否完全競爭、是否完善。如果債券市場自身發展充分,央行貨幣政策公告的預期效應、數次調控長期利率的手段保持一致,債券市場投資者將會對此形成較為完善的預期,將長期利率調控手段加入預期,從而在債券交易中體現出來。藉此,央行調控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宣示效應疊加其買入長期國債的操作,將實質性拉動長期利率走低,市場預期也得以實現。
從全球范圍來看,近20年以來,全球長期利率一直在走低。這種現象是由實體經濟自身因素還是非常規貨幣政策引起的,需要進一步分析。如果貨幣政策能夠影響和調控長期利率,長期利率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就具備可行性,當下調控長期利率的非傳統貨幣政策就可能成為未來的常態貨幣政策

⑤ 貨幣政策如何影響產出

貨幣政策通過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影響產出。
在供給方面,貨幣政策的收緊導致資金成本高,企業借貸就負擔更重的利息,所以企業不願擴大生產,社會供給下降;在需求方面,由於利率升高,局面更願意將資金用於儲蓄而不是消費,消費變小,對產品需求變小,導致產出變小。
對於擴張的貨幣政策,也是相應地通過供給和需求影響社會產出的。

⑥ 關於貨幣政策的論文

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調整利率與存款准備金率來實現的,一般當利率提高時,人們在銀行存款的收益會提高,因而很多人會將錢從證券市場(股票 債券 基金)轉入銀行,這樣就造成證券市場的拋售,會造成證券市場的價格下跌.而當政府降低利率時,人們則更傾向於持有證券,則會造成證券供不應求,證券市場價格會上升,存款准備金率的作用和利率差不多,只是作用的相對隱蔽
政策與股票市場的關系
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減少稅收,可以增加企業收入,提升上市公司利潤,從而提升股票價格。
(1)增加政府采購,會增加相關上市公司的利潤,提升股票價格。
(2)居民收入增加,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增強,提升股票價格。
(3)政府直接投資增加,比如投資能源、基礎設施、住宅等,可以帶動相關行業(水泥、鋼材、機械、鐵路)的發展,提升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股票價格。
3增加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是政府財政支出的一個重要形式,財政補貼會提高相關上市公司的利潤,提升股票的價格。
緊縮性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與上述情況相反。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非常復雜,投資人要結合其他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作出投資決策。
(一)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
調整再貼現率 變動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公開市場業務 變動利率 變動匯率。
1調整利率對股票價格的影響。首先,利率是計算股票價值的重要依據,利率上升時,股票價值下降,股價下跌;利率下降時,股票價值上升,股價上漲。其次,利率上升會增加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影響上市公司的利潤,進而影響股價;利率下降則會降低上市公司的利息負擔,增加利潤,提升股價。再次,利率下降會促使投資人將儲蓄轉化為股票投資,促使股票價格上漲;利率上升則會使投資人將股票投資轉化為儲蓄,造成股票價格下跌。利率的變動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是非常明顯、非常迅速的。但是,利率對股價的負面影響並不是絕對的,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分析。

2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中央銀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時,就會從市場上大量購進有價證券,促使市場貨幣供給量增加,進而推動股票價格上漲;反之,股票價格將下跌。

3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率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進而影響股票價格水平。貨幣供給充足,流動性充裕是股票市場持續上升的重要力量。
希望採納

⑦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是怎樣影響利率水平

從銀行的角度,貨幣也是商品,所以,與一般商品類似,價格與供應量有密切關系。換句話說,如果宏觀經濟需要使用提高利率的手段,那央行就減少貨幣發行量與流通量,貨幣少了,利率自然就上升了。反之亦然。如果想讓利率下降,那就大幅度擴大貨幣投放量,寬鬆了甚至過剩了,利率自然就下來了。

⑧ 利率與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

西方傳統的貨幣政策均以利率為中介目標。

相關介紹:

利率能夠作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是因為:

1、利率不但能夠反映貨幣與信用的供給狀態,而且能夠表現供給與需求的相對變化。利率水平趨高被認為是銀根緊縮,利率水平趨低則被認為是銀根鬆弛。

2、利率屬於中央銀行影響可及的范圍,中央銀行能夠運用政策工具設法提高或降低利率。

3、利率資料易於獲得並能夠經常匯集。

(8)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利率論文擴展閱讀:

所謂經濟增長就是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必須保持合理的、較高的速度。各國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一般採用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即用人均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剔除物價上漲率後的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來衡量。政府一般對計劃期的實際GNP 增長幅度定出指標,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銀行即以此作為貨幣政策的目標。

當然,經濟的合理增長需要多種因素的配合,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各種經濟資源,如人力、財力、物力,並且要求各種經濟資源實現最佳配置。中央銀行作為國民經濟中的貨幣主管部門,直接影響到其中的財力部分,對資本的供給與配置產生巨大作用。

因此,中央銀行以經濟增長為目標,指的是中央銀行在接受既定目標的前提下,通過其所能操縱的工具對資源的運用加以組合和協調。一般地說,中央銀行可以用增加貨幣供給或降低實際利率水平的辦法來促進投資增加;或者通過控制通貨膨脹率,以消除其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和預期效應對投資的影響。

⑨ 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如何影響利率

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跟利率沒有特別硬性的聯系,但是利率會隨著貨幣政策的調整而調整。大概就是樓上說的:當央行提高貼現率時,市場利率上升;
當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時,市場利率上升;
當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賣出國債時,市場利率上升
只能說是在通常的情況下。。。
因為利率本身也是一種調控工具。
不知道回答可以嗎

⑩ 財政政策如何影響利率

財政政策對利率的影響
利率(Interest Rates),就其表現形式來說,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利率是單位貨幣在單位時間內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一套能夠完全解釋利率結構和變化的理論,"古典學派"認為,利率是資本的價格,而資本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利率的變化;凱恩斯則把利率看作是"使用貨幣的代價"。馬克思認為,利率是剩餘價值的一部分,是借貸資本家參與剩餘價值分配的一種表現形式。利率通常由國家的中央銀行控制,在美國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管理。現在,所有國家都把利率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時,便提高利率、收緊信貸;當過熱的經濟和通貨膨脹得到控制時,便會把利率適當地調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經濟因素之一。
利率是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金融變數,幾乎所有的金融現象、金融資產均與利率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當前,世界各國頻繁運用利率杠桿實施宏觀調控,利率政策已成為各國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求,進而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合理的利率,對發揮社會信用和利率的經濟杠桿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合理利率的計算方法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利息率的高低,決定著一定數量的借貸資本在一定時期內獲得利息的多少。影響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或資本的供求關系。此外還有承諾交付貨幣的時間長度以及所承擔風險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觀貨幣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為了干預經濟,可通過變動利息率的辦法來間接調節通貨。在蕭條時期,降低利息率,擴大貨幣供應,刺激經濟發展。在膨脹時期,提高利息率,減少貨幣供應,抑制經濟的惡性發展。所以,利率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凱恩斯和新古典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利率投資消費的影響
在凱恩斯模型下:(在短期,價格粘性)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將刺激總需求,使得IS曲線右移,從而使得總收入增加,隨著總收入的增加,貨幣交易性需求上升,因而貨幣總需求也增加,在貨幣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利率將會上升,投資也會下降,從而產生擠出效應.
總結: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1. →收入增加→消費增加
2. →利率增加→投資下降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將使得貨幣市場上由於貨幣供給的增加,在價格水平不變的假設下,其真實貨幣供給量上升,為使得供給市場重新達到均衡,貨幣需求也必將產生調整.因此利率首先下降,以刺激貨幣投機性需求上升.隨著利率的下降,這使得商品市場上的總需求中的投資需求部分上升.因而收入也必將增加.
總結: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1. →利率下降→投資增加
2. →收入增加→消費增加
在古典模型下:(長期,價格有彈性)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產生完全的擠出效應,對一國總收入無影響.即增加多少ZF購買,將會減少多少的私人投資,利率也會增加,其上升的原因,私人投資必須要減少.消費也不受其影響.
總結:擴張性財政政策
1. →收入不變→消費不變
2. →利率上升→投資下降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得價格水平同比例同方向的上升.在長期貨幣中性,對產出沒有影響.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只會對價格水平\工資\利率產生同方向同比例的變化之外,對經濟沒什麼影響.
總結: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1. →收入不變→消費不變
2. →利率上升(名義的)→投資不變(由於物價水平同比例的上升)

熱點內容
空股可以買哪些基金 發布:2025-05-08 03:15:31 瀏覽:403
如何找金融監管 發布:2025-05-08 03:14:37 瀏覽:83
期貨上漲8個點相當於漲了多少 發布:2025-05-08 02:56:47 瀏覽:397
河南暴雨買哪個基金 發布:2025-05-08 02:35:23 瀏覽:958
股市短期行情如何 發布:2025-05-08 02:23:33 瀏覽:307
宜人貸股票歷史走勢圖 發布:2025-05-08 02:20:47 瀏覽:559
期貨怎麼開掛單 發布:2025-05-08 02:03:08 瀏覽:360
梧桐和銀行理財哪個好 發布:2025-05-08 01:51:28 瀏覽:808
微眾金融為什麼要給我發驗證碼 發布:2025-05-08 01:16:57 瀏覽:60
炒期貨欠了銀行幾十萬怎麼辦 發布:2025-05-08 01:14:08 瀏覽: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