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國際貨幣市場怎麼買

國際貨幣市場怎麼買

發布時間: 2022-04-23 18:22:41

『壹』 工商銀行能買哪些貨幣基金

在工商銀行可以買到的貨幣基金:

1、華安現金富利 040003

2、中銀國際貨幣市場 163802

3、中銀國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4、南方現金增利 202301

5、廣發貨幣市場 270004

貨幣基金資產主要投資於短期貨幣工具(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內,平均期限120天),如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信用等級較高)、同業存款等短期有價證券。

實際上,上述這些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的范圍都是一些高安全系數和穩定收益的品種,所以對於很多希望迴避證券市場風險的企業和個人來說,貨幣市場基金是一個天然的避風港,在通常情況下既能獲得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的收益。

(1)國際貨幣市場怎麼買擴展閱讀

貨幣基金產品特徵

1.本金安全:由大多數貨幣市場基金投資品種就決定了其在各類基金中風險是最低的,貨幣基金合約一般都不會保證本金的安全,但在事實上由於基金性質決定了貨幣基金在現實中極少發生本金的虧損。一般來說貨幣基金被看作現金等價物。

2.資金流動強:流動性可與活期存款媲美。基金買賣方便,資金到賬時間短,流動性很高,一般基金贖回一兩天資金就可以到帳。目前已有基金公司開通貨幣基金即時贖回業務,當日可到賬。

3.收益率較高:多數貨幣市場基金一般具有國債投資的收益水平。貨幣市場基金除了可以投資一般機構可以投資的交易所回購等投資工具外,還可以進入銀行間債券及回購市場、中央銀行票據市場進行投資,其年凈收益率一般可和一年定存利率相比。

『貳』 國際貨幣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的區別

1、風險系數不同:時間越短,兌現性越強的有價證券風險越小,反之越大。

2、用途也不同:資本市場解決流動資金,短期資金問題,貨幣市場解決資本結構,長期資金問題。

3、資金的長短不同:資本市場解決流動資金,短期資金問題,貨幣市場解決資本結構,長期資金問題。

國際貨幣市場的意義

貨幣國際化有利於發行國財政獲得更多鑄幣稅收入。在信用貨幣制度下由於國家壟斷貨幣發行權,在發行貨幣並吸納等值黃金等財富後,貨幣貶值,持有貨幣的一方財富會減少。鑄幣稅接近於貨幣面值,因此西方國家歷來看重貨幣控制權。

其次是要控制全球硬通貨、國際資本市場,而高科技、軍火工業、航空航天工業等則重要性最低。因此,推進貨幣國際化可以有利於發行國財政獲得更多鑄幣稅收入,增強該國的綜合經濟實力。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國際貨幣市場、網路-國際資本市場

『叄』 國際貨幣市場的簡介

國際貨幣市場主要是指各國銀行對多種貨幣所開展的業務活動。貨幣市場是經營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借貸資本市場。常用的借貸方式如銀行信貸、同業拆放等短期周轉的業務。在貨幣市場上發行和流通的票據、證券也是短期的,如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和轉讓大額定期存單等。這些票證的共性是期限短、風險小和流動性強,都具有活躍的次級市場,隨時可以出售變成現金。由於這些票證的功能近似於貨幣,所以把短期信貸和短期票證流通的市場叫做貨幣市場。

『肆』 怎麼投資貨幣期貨

聯系相關交易商開戶即可操作。
貨幣期貨,又稱為貨幣期貨,是一種在最終交易日按照當時的匯率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外一種貨幣的期貨合約。一般來說,兩種貨幣中的一種貨幣為美元,這種情況下,期貨價格將以「x美元每另一貨幣」的形式表現。一些貨幣的期貨價格的表示形式可能與對應的外匯現貨匯率的表示形式不同。
通用代號:在具作操作中,交易所和期貨傭金商以及期貨行情表都是用代號來表示外匯期貨。八種主要貨幣的外匯期貨的通用代號分別是,英鎊BP、加元CD、荷蘭盾DG、德國馬克DM、日圓JY、墨西哥比索MP、瑞士法郎SF、法國法郎FR。

『伍』 國際貨幣市場的市場業務

國際貨幣市場的業務主要有以下幾種: 短期信貸市場主要包括銀行對工商企業的信貸和銀行同業拆放市場。前者主要解決企業流通資金的需要,後者主要解決銀行平衡一定頭寸、調節資金餘缺的需要。
(1)銀行短期信貸。
外國工商企業在西方國家的貨幣市場上進行存款或放款。首先應注意的是利息率慣例。按國際慣例,外幣存款的利息計算方法是以存款按年歷的實際天數除以360 天計算;英國的慣例是英鎊、比利時法郎、新加坡元。愛爾蘭鎊、南非蘭特等按年歷的實際天數除以每年365 天計算;瑞士的慣例是,瑞士法郎在國內市場上以每月30 天計算,每年360 夭計算。
比如說,有一筆金額為500000 瑞士法郎,在瑞士某家銀行從1 月31 日起存到2 月28 日止,年利率7%。若按國際慣例,存款利息為500000×7%×28/360=2722(瑞士法郎)
若按瑞士慣例,存款利息為500000×7%×30/360=2917(瑞士法郎)
這個例子說明,外國工商企業在西方貨幣市場進行融資時,要注意利息率慣例。
西方國家還規定,在本國的外國工商企業以自由兌換的貨幣在本國銀行進行短期存款,根據不同的期限,有不同的數額規定。比如說,在瑞士,存款期限在3 個月以上,最低額為100000 瑞士法郎,存款期為1 天或1 天以上,最低額度為2000000 瑞士法郎。數額小於1000000 瑞士法郎的存款,期限必須在1 個月以上。外幣存款的最低數額要相當於100000 瑞士法郎,存款期限在1—12 個月。
48 小時的通知存款,是指那些不定期的提前2 天通知便可增減和提取的存款。這種存款的最低額度必須相當於2000000 瑞士法郎。
(2)銀行同業拆放。
在銀行短期信貸業務中,銀行同業拆放業務相當重要。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市場是典型的拆放市場,它的參加者為英國的商業銀行、票據交換銀行和外國銀行等。倫敦同業銀行拆放利率是國際金融市場貸款利率的基礎,即在這個利率的基礎上再加一定的附加利率。倫敦同業銀行拆放利率有兩個價:一個是貸款利率,另一個是存款利率。二者一般相差0.25%—0.5%。在報紙上見到的報價如果是9%—9.25%,那麼,9%為存款利率,9.25%為貸款利率。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各國政府為了通過中央銀行管理和控制信用,都以法令的形式規定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接受客戶的存款後,必須按一定比例,也就是法定準備率,向中央銀行交納一定的法定準備金。這種准備金就是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但這種存款沒有利息。中央銀行通過變動法定準備率來控制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控制信用擴張的幅度。法定準備率越高,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越小;反之,法定準備率越低,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越大。
由於中央銀行接受商業銀行交納的准備金不付利息,商業銀行不願在中央銀行有超額准備金而損失利息,但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也不得低於法定準備率所規定的限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存貸業務中使其資產和負債經常變動,其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也要變動。在一天之內,有些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可能超過法定準備率規定的最低限度,而另一些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低於法定準備率規定的最低限度。如果中央銀行發現,某家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金不足的話,就會立即公布該銀行不能參加票據交換。如果一個銀行被停止參加票據交換,這家銀行存款人所開出的支票,就不能存在別的銀行帳戶上,那麼這家銀行的存款人別無選擇,只能到它那裡去提取現金。如果這一消息一經廣泛傳播,這家銀行所有的存款人都來提取現金、擠兌,這家銀行的倒閉之日也就到來了。
因此,凡是那些在中央銀行法定準備金不足的銀行,絲毫不能抱僥幸心理,矇混過關,必須當天立即以可用的資金把不足的法定準備金補足。所謂立即可用的資金也叫當天抵用的資金:一是現鈔,二是向中央銀行借款,三是向同業銀行借款。各商業銀行自己保留的現鈔不會太大,若法定準備金短缺不太大時,可把現鈔存入銀行,缺口太大,現鈔難以應付。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不足時,一般不願向中央銀行申請借款,因為這樣做是把自己的真面目暴露給了中央銀行,只有在萬不得已之時,方採用此下策。法定準備金不足的銀行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同業銀行借款,把同業銀行在中央銀行多餘的法定準備金的一部分轉到自己的帳戶上來,待到自己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多餘之時,再把相當於原來的借款額度部分轉到其債權行的帳戶上來。
同業拆放業務是銀行一項經常業務,以隔夜拆放為多,今天借明天還,絕大部分是1 天期到3 個月期,3 個月以上到1 年的較少。同業拆放,彼此之間靠信用辦事,一般打個電話就解決了,也不用什麼契約、票據之類的工具。在英國,同業拆放的最低額度為25 萬英鎊,高的可達數百萬英鎊。同業拆放可以由資金短缺方找資金有餘方,資金有餘方也可主動找資金短缺方。雙方也可通過經紀人去尋找借貸對象。由於現代通訊設備發達,借貸雙方已經不限於同一城市了,而成為全國性的交易,成交後立即通過中央銀行的通訊網路撥帳,次日仍通過電訊撥還。
同業拆放是商業銀行之間進行的借貸業務,但在美國中央銀行有存款的不只是商業銀行,還有外國銀行、聯邦機構和證券經紀人等。這些機構根據同業拆放的原則,也可以把它們存在中央銀行帳戶上的余額借給需要資金的機構。借出和償還同樣是通過中央銀行撥帳的方式進行。 簡稱定期存單(CD),指銀行發行對待有人償付具有可轉讓性質的定期存款憑證。憑證上載有發行的金額及利率,還有償還日期和方法。如果存單期限超過1 年,則可在期中支付利息。在紐約貨幣市場,通常以面值為100萬美元為定期存單的單位,有30 天到5 年或7 年不等的期限,通常期限為1—3 個月。一律於期滿日付款。
從本質上看,存單仍然是銀行的定期存款。但存單與存款也有不同:
(1)定期存款是記名的,是不能轉讓的,不能在金融市場上流通,而存單是不記名的,可以在金融市場上轉讓。
(2)定期存款的金額是不固定的,有大有小,有整有零,存單的金額則是固定的,而且是大額整數,至少為10 萬美元,在市場上交易單位為100萬美元。
(3)定期存款雖然有固定期限,但在沒到期之前可以提前支取,不過損失了應得的較高利息;存單則只能到期支取,不能提前支取。
(4)定期存款的期限多為長期的;定期存單的期限多為短期的,由14天到1 年不等,超過1 年的比較少。
(5)定期存款的利率大多是固定的;存單的利率有固定的也有浮動的,即使是固定的利率,在次級市場上轉讓時,還是要按當時市場利率計算。
可轉讓定期存單是近30 年出現的新的存款方式,1961 年由美國紐約花旗銀行首先發行。當時的背景是,市場利率上下波動,投資者覺得,把閑置資金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銀行,固然方便靈活,但沒有利息,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在銀行,利息與債券、商業票據產生的利息比也是比較低的,而且有上限約束,定期存款不能轉讓,提前支取損失利息。所以投資者把投資方向由銀行存款轉向短期債券、商業票據、國庫券上去。對商業銀行來說,沒有存款就沒有貸款。面對這種情況,商業銀行發現,他們的經營方式有問題,應當革新。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方式僅僅是管理資產,存款增加,就增加貸款或其他形式的投資,資金不足就取回貸款,或出售有價證券。對負債則毫無辦法,只能聽之任之,客戶來存款,就接受,客戶不來,就等待。面對新的問題,商業銀行認為用這種守株待兔的辦法對待客戶的存款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對存款不能一味等待。如果老是等待,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社會閑置資金流向國庫券和其他短期債券。
紐約花旗銀行經過深思熟慮,創造出可轉讓定期存單這種新的方式,變等待為主動出擊,在貨幣市場上與其他投資方式爭資金,以求增加存款。紐約花旗銀行在發行存單之前,先取得一些大經濟商的支持,保證為存單提供活躍的次級市場。由於一些大經濟商的鼎力相助,花旗銀行第一次發行存單一舉成功。接著,其他銀行也立即仿效,從那以後定期存單成了短期融資的工具。
銀行發行的可轉讓定期存單,在性質上仍屬於債務憑證中的本票,由銀行允諾到期時還本付息,購買存單的投資者需要資金時,可把存單出售換成現金。存單把存款和短期證券的優點集中於一身,既為銀行帶來了方便,又為客戶提供了好處。
存單的利率高於類似的償還期的國庫券的利率。這種差異是由存單的信用風險程度比較大決定的,還由於存單的流動性沒有國庫券的流動性強,二級市場對存單的需求較少,存單的收益納稅面大。在美國,存單收益在各級政府都納稅,現在,各個發行銀行的不同也反映了存單的利率差異。存單市場發展的初期,存單的差別是比較小的,可是逐漸地存單的買者開始對不同的銀行發行的存單進行選擇,資信高的銀行發行的存單利率低,資信差的銀行發行的存單利率高。
存單的利率是固定的。存單的持有者在出賣存單時,市場現實利率可能與存單上商定利率不一致,可能高於商定利率,也可能低於商定利率。在次級市場上購買存單的人,要求按當時的現實利率計算。因為他若不在次級市場上買存單,而到銀行直接買原始存單,只能依據這個當時利率,而在次級市場上買到的存單到期時,銀行是按商定利率支付利息的。比如說,存單轉讓時,市場利率為10%,而存單利率為9%,市場利率高於存單商定利率1%,存單的賣者要把這1%補給存單的買者。由發行存單那天起到期滿那天為止的利息歸買者。由於市場利率高於存單上的商定利率,存單的賣者要從他所得到的利息中減去補給存單買者兩種利率之差。這就是說,若市場利率高於存單商定利率,存單的賣者有一定損失;若市場利率低於存單商定利率,存單的買者要對賣者支付這兩種利率之差。這時,存單賣者得益。 商業票據是指沒有抵押品的短期票據。從本質上說,它是以出票人本身為付款人的本票,由出票人許諾在一定時間、地點付給收款人一定金額的票據。
商業票據是最早的信用工具,起源於商業信用。而商業信用的出現先於金融市場的產生之前。在沒有金融市場時,商業票據沒有流通市場,只能由收款人保存,到期才能收款。到有了銀行,有了金融市場,商業票據的持有者才可以拿商業票據到銀行去抵押,到市場上去貼現,提前取得資金。近年來更進一步演變為一種單純的用在金融市場上融通籌資的工具,雖名為商業票據,卻是沒有實際發生商品或勞務交易為背景的債權憑證。
商業票據的主要種類和特點是:
(1)短期票據,是貨幣市場中的短期信用工具,最短期限是30 天,最長是270 天。
(2)單名票據,發行時只須一個人簽名就可以了。
(3)融通票據,為短期周轉資金而發行。
(4)大額票據,面額是整數,多數以10 萬美元為倍數計算。
(5)無擔保票據,不須擔保品和保證人,只須靠公司信用擔保。
(6)市場票據,以非特定公眾為銷售對象。
(7)大公司票據,只有那些財務健全、信用卓著的大公司才能發行商業票據。
(8)貼現票據,以貼現的方式發行,即在發行時先預扣利息。
商業票據市場基本上是一種初級市場,沒有二級市場。其原因在於:第一,大多數商業票據的償還期很短,20 天到40 天。第二,大多數商業票據的發行人對投資者面臨嚴重流動壓力時,是准備在償還期到期以前買回商業票據的。
商業票據利率一般比政府發行的短期國庫券的利率高,這是由風險、流通和稅收的原因決定的。商業票據的風險大於政府國庫券的風險,所以其利率要高於國庫券的利率。同是商業票據,資信程度高的公司發行的利率低,資信程度差的公司發行的利率高。商業票據沒有二級市場,國庫券有二級市場,所以商業票據利率比國庫券的利率高,商業票據的收益在各級政府納稅,在美國,國庫券的收益只在聯邦政府納稅,所以商業票據的利率要高。
商業票據利率和銀行優惠利率也有重要關系。優惠利率是商業銀行向與它關系最好的企業貸款所收的利率。商業票據利率和銀行優惠利率是互相競爭的。如果銀行優惠利率高於商業票據利率,一些大企業就通過發行商業票據籌資;反之,若優惠利率低於商業票據利率,一些大企業不發行商業票據而向銀行借款融資。 銀行承兌匯票是指發票人簽發一定金額委託付款人於指定的到期日無條件支付於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匯票在性質上屬於委託證券,是由發票人委託付款人付款,而本票是由發票人自己付款,兩者的區別是明顯的。
銀行承兌匯票指以銀行為付款入並經銀行承兌的遠期匯票。「承兌」就是銀行為付款人,表示承諾匯票上的委託支付,負擔支付票面金額的義務的行為。
一旦銀行在匯票上蓋上「承兌」字樣,匯票就成為銀行的直接債務,在此後銀行負有於匯票到期時支付現金給持票人的義務。
匯票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而產生的。國際貿易的買賣雙方相距遙遠,所用貨幣各異,不能像國內貿易那樣方便地進行結算。從出口方發運貨物到進口方收到貨物,中間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段時間一定有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信用,不是進口商提供貨款,就是出口商賒銷貨物。若沒有強有力中介人擔保,進口商怕付了款收不到貨,出口商怕發了貨收不到款,這種國際貿易就難以順利進行。後來銀行參與國際貿易,作為進出口雙方的中介人,開出信用證,一方面向出口商擔保,貨物運出口,開出以銀行為付款人的匯票,發到銀行,銀行保證付款,同時又向進口商擔保,能及時收到他們所進口的貨物單據,到港口提貨。出口商開出的匯票,如為即期匯票,開證行於見票後立即付款;如為遠期匯票,開證行見票予以承兌,到期付款。銀行承兌匯票就是通過國際貿易的結算過程被創造出來的。
設美國某一進口商從法國某一出口商那裡進口一批價格10 萬美元的貨物。為了進行支付,美國的進口商從美國某一家銀行取得以法國出口商為收款人的信用證。憑這張信用證允許法國出口商對美國這家銀行開一張匯票。
法國出口商發出商品並把信用證轉交給法國銀行,法國銀行開一張對美國銀行的匯票,並寄給美國銀行。美國銀行確認之後,匯票上蓋「承兌」印記,這就創造出一張銀行承兌匯票。
應注意的是,美國銀行只是保證到償期支付,不必為這種交易提供信用。
(1)出口國——法國銀行提供信用。法國的出口商出口貨物後持承兌匯票要求法國銀行對匯票議付,也就是支付現金,並把這筆款存在法國銀行。
美國的進口商已經收到貨物,同時對美國承兌銀行有一筆短期負債。美國銀行則既有一筆新資產(美國進口商所負責的匯票金額),又有一種新負債(銀行承兌匯票對匯票持有人支付),等到匯票到期時,美國銀行向法國銀行支付10 萬美元,美國進口商向美國銀行支付10 萬美元。這個過程說明,是法國的銀行提供了信用。
(2)證券商提供信用。法國銀行接受本國出口商的議付後,把匯票賣給美國一家證券商,得到美元並存在美國銀行。待匯票到期時,美國銀行向持有匯票的美國證券商支付10 萬美元,美國進口商對美國銀行付款。這個過程說明是美國證券商提供了信用。
(3)美國承兌銀行提供信用。法國銀行提供本國出口商議付後,把匯票賣給美國承兌銀行,獲得美元並存在美國銀行。待匯票到期時,美國銀行不必對自己支付了。美國進口商對美國銀行付款。這個過程說明,美國銀行提供了信用。
承兌匯票的主要用途是為國際商品流通融資。一是為本國的出口商融資,本國的出口商持有外國銀行承兌的匯票可以在本國銀行貼現,直接取得出口貨款。匯票到期之後,本國銀行再從外國銀行收回匯票所載的金額。二是為本國進口商融資,本國進口商與外國出口商簽定進口合同之後,可要求本國銀行通知外國出口商開出以本國銀行為付款人的匯票,使外國出口商及時交貨。本國進口商從本國銀行得到提單並向本國銀行付款。
銀行承兌匯票是隨著國際貿易產生的,可以說沒有初級市場,但有次級市場。參加銀行承兌匯票次級市場交易的有三種人:一是創造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銀行;二是經紀人;三是投資者。承兌銀行所持的銀行承兌匯票都是自己承兌、自己貼現的。這部分匯票的大多數沒有進入初級市場,沒有流通。經紀人主要是代客買賣,收取傭金。投資者持有的銀行承兌匯票占市場流通總額的絕大多數。
5.貼現
貼現是指持票人以未到期票據向銀行兌換現金,銀行將扣除自買進票據日(即貼現日)到票據貼現周的利息(即貼現息)後的余額付給持票人。從本質上看,貼現也是銀行放款的一種形式,這種方式與一般放款的差別在於是在期初本金中扣除利息,不是在期末支付利息。
貼現在西方國家是貨幣市場的一項重要融資活動。貼現市場並不是指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之間買賣票據或銀行直接與客戶進行貼現的行為。而是指銀行與票據經紀人成立的公共的貼現市場。如英國倫敦貼現市場銀行所持有的票據,主要是從經紀人那裡買進的。票據經紀人或以自己的資金或從銀行取得隨通知隨還的票據進行貼現。將所貼現的票據向銀行再貼現。票據經紀人有時介紹買賣票據,以形成活躍的貼現市場。美國紐約的貼現市場分為兩部分:一為買賣銀行承兌票據的貼現;另一個是國內商業票據買賣的市場。前者指貼現商與銀行問形成承兌匯票的市場;後者是指票據商將其為顧客貼現的商業票據賣給銀行而形成的貼現市場。
貼現市場在英國是英格蘭銀行與商業銀行間的橋梁,也是英國金融制度的一個特色。倫敦的貼現市場主要是由9 家貼現公司組成的。這9 家貼現公司都是倫敦貼現市場協會的成員。貼現市場在英國貨幣體系中發揮中心的作用。貼現公司利用他們借入的低利資金,再以較高的利息貼現票據。每月派代表拜訪各清算銀行、其他銀行及承兌公司等,借入通知及隔夜資金。另一方面購買並探詢各銀行購買的票據,如國庫券、商業票據、短期政府債券等。
貼現公司可將流動資金存入英格蘭銀行,後者成為前者的最終依靠。
貼現公司的經營活動為銀行提供調節資金,增加其流動性之方便。當銀行資金盈餘時,就把資金貸給貼現公司;當銀行資金不足時,就從貼現公司收回貸款。銀行把多餘資金貸給貼現公司,安全、方便,又有利可圖。
貼現公司是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及大額定期存單的買者。
這是貼現公司最重要的活動。持有上述可轉讓金融資產的機構和個人,總是希望有人買這些金融資產。貼現公司經常買這些金融資產,保證這些金融資產的可轉讓性,增強這些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這既對銀行有好處,又對客戶有益處,更重要的是加速了資金的周轉,促進了生產和交換的發展。
英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也通過貼現市場來貫徹其貨幣政策,若英格蘭銀行要增加貨幣供給,就從貼現公司買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和大額存單,貼現公司用中央銀行的資金再從經紀人手中買上述金融資產,使流通領域中的貨幣供給增加。若中央銀行要減少貨幣供給,就不購買貼現公司票據,貼現公司沒有足夠資金也要減少從票據經紀人處買票據,票據不能轉變成現金,流通中貨幣供給減少。

『陸』 貨幣期貨國內可不可以採納了,如果可以怎麼操作交易市場在哪裡

我國目前沒有正規的外匯期貨交易平台,大部分都是代理國外的。
我來說說它的發展歷史: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從而揭開了期權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外匯發展
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法國法郎、荷蘭盾等。從世界范圍看,外匯期貨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中美洲商品交易所(MCE)和費城期貨交易所(PBOT)。 國際貨幣市場主要進行澳大利亞元、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法國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合約交易; 中美洲商品交易所進行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交易; 費城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法國法郎、英鎊、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日元、瑞士法郎、德國馬克和歐洲貨幣單位。 此外,外匯期貨的主要交易所還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SIMEX)、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等,每個交易所基本都有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交易的期貨合約。在外匯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傳統的遠期外匯交易方式,它與外匯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被誤認為是期貨交易。在此,有必要對它們作出簡單的區分。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時約定於未來某日期按成交時確定的匯率交收一定數量某種外匯的交易方式。遠期外匯交易一般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達成,交易數量、期限、價格自由商定,比外匯期貨更加靈活。在套期保值時,遠期交易的針對性更強,往往可以使風險全部對沖。但是,遠期交易的價格不具備期貨價格那樣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遠期交易沒有交易所、清算所為中介,流動性遠低於期貨交易,而且面臨著對手的違約風險。

避險工具:
利用方法
匯率和利率的大幅波動,使得持有者、貿易廠商、銀行、企業等均需要採用套期保值,將風險降至最低限度。所謂外匯套期保值是指在現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的同時,又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金額大致相當的期貨合約。在合約到期時,因匯率變動造成的現匯買本盈虧可由外匯期貨交易上的盈虧彌補。外匯期貨套期保值可分為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買人套期保值是指在現貨市場處於空頭地位的人期貨市場上買進期貨合約,目的是防止匯率上升帶來的風險。它適用於國際貿易中的進口商和短期負債者。賣出套期保值是指在現貨市場上處於多頭地位的人,為防止匯率下跌的風險,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期貨合約。它適用於出口商、應收款貨幣市場存款等。

『柒』 如何理解國際貨幣市場

國際貨幣市場(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
芝加哥國際貨幣市場(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簡稱IMM,是最早的有形貨幣期貨市場,成立於1972年5月。它是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一個分支。開始,主要交易品種是六種國際貨幣的期貨合約,即美元、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後義增加了上述貨幣的期權交易。
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之後,揭開了期貨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是另一家重要的貨幣交易所,它成立丁1982年,主要交易品種有英鎊、瑞士法郎、德國馬克、日元、美元的期貨合約及期權。此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又陸續成立了多家貨幣期貨交易所。開展貨幣期貨交易,但仍以芝加哥、倫敦兩家交易所的交易量最大。

『捌』 國際貨幣市場包括那些市場

國際貨幣市場是期限在一年或以下的金融工具交易市場.主要有短期信貸市場,國庫券市場,票據市場,貼現市場,回購市場等.
短期信貸市場、中長期信貸市場、貼現市場、證券市場中中長期信貸市場和證券市場不屬於貨幣市場而屬於資本市場.

『玖』 外匯,知道多少才能入市

外匯市場歷史

外匯交易市場,也稱為"Forex"或"FX"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場,平均每天超過1兆美元的資金在當中周轉--相當於美國所有證券市場交易總和的30倍。

"外匯交易"是同時買入一對貨幣組合中的一種貨幣而賣出另外一種貨幣。外匯是以貨幣對形式交易,例如歐元/美元(EUR/USD)或美元/日元(USD/JPY)。

外匯交易主要有2個原因。大約每日的交易周轉的5%是由於公司和政府部門在國外買入或銷售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或者必須將他們在國外賺取的利潤轉換成本國貨幣。而另外95%的交易是為了賺取盈利或者投機。

對於以贏利為目的的投資者來說,最好的交易機會總是交易那些最通常交易的(並且因此是流動量最大的)貨幣,叫做「主要貨幣」。今天,大約每日交易的85%是這些主要貨幣,它包括美元,日元,歐元,英磅,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亞元。

外匯交易市場是一個24小時全球交易市場,市場交易每天從悉尼開始,並且隨著地球的轉動,全球每個金融中心的營業日將依次開始,首先是東京,然後倫敦,和紐約。不象其他的金融市場一樣,外匯交易投資者可以對無論是白天或者晚上發生的經濟,社會和政治事件而導致的外匯波動而隨時反應。

外匯交易市場是一個超櫃台(OTC)或「銀行內部」交易市場,因為事實上外匯交易是交易雙方通過電話或者一個電子交易網路而達成的,外匯交易不象股票和期貨交易市場那樣,不是集中在某一個交易所里進行的。

了解外匯交易報價

要理解一個外匯交易的報價似乎令人困惑,然而,如果你記住兩件事後,你會覺得它非常簡單。1)第一首先列示的貨幣是基礎貨幣。2)其二,基礎貨幣的價值總是以1為單位。美元是外匯交易市場中的中心點,並且通常被認為是作為報價的基本貨幣。在主要貨幣中。這包括美元/日元,美元/瑞士法郎及美元/加幣。對於這些貨幣及其它,報價表示為每一單位美元兌換多少貨幣對中報價中的第二貨幣。例如:美元/日元報價120.01意味著1美元等於120.01日元。

當美元時個基準單位,並且一個貨幣組合報價上升,意味著美元升值,而另一貨幣貶值。如果以上提到的美元/日元報價上升到123.01,那麼美元走強,因為他現在比以前能買更多日元。對比規則例外的3個貨幣是英鎊,澳元及歐元。在這情況下,您可能看到的報價如英鎊/美元1.4366,意味著1英鎊等於1.4366美元。在這3種貨幣對裡面,美元不是一個基礎價格,一個上升的報價意味著一個跌價中的美元。就是要花更多美元才能兌換一英鎊或澳元。換句話,假如一種貨幣報價上升,那基準貨幣會升值,一個更低的報價意味著基礎貨幣在貶值。

貨幣對中不包括美元的稱為交叉貨幣組合,但是其准則也是一樣。例如歐元/日元報價為127.95。意思是1歐元等於127.95日元。在外匯交易中,您會看到一個兩邊的報價,由買價與賣價組成,買價是在此價格上您擬賣掉基礎貨幣(同時買進相反貨幣)。賣價是這個價格,在此價格上您可以買進基準貨幣時賣掉相反貨幣。

外匯對證券

假如您有興趣網上交易外匯,您會發現外匯交易市場比起證券市場有很多優勢。

24-HourTrading:外匯交易是一個24小時市場,提供了一個主要優勢勝於證券交易。無論從晚上6點或早上6點,無論在全世界任一地方,總有買賣者在活躍地交易外匯。交易者們總能迅速對新出現的新聞,同時盈虧不受數小時後的盈利報告或分析師建議、影響。

數小時後的美國證券交易會帶來了許多限制,ECN's(電子通訊網路),通常稱為配對系統,其存在是為了只要有可能,就把買家和賣家一起帶來,然而,沒有擔保任何一筆交易會被執行,也沒有擔保是在一公平價格。非常普遍的是,交易者們為收到一個更細密的點差必須一直等待第二天開市。

較多的透明度:隨著一天50倍大於紐約股票交易量的外匯交易。在外匯交易市場總有經紀/莊家願意買賣外匯,這種市場的透明度,特別是那些主要外幣,會確定市價的穩定。交易者總會新開或結清一個頭寸在一個公開的市場價格。

由於更低的交易量,在股票市場的投資者更脆弱地變動透明度風險,這種風險在因任何更大宗交易時會導致更大范圍價格差異或變動。

100:1的杠桿率:100:1的杠桿通常更有效地來源在線交匯交易,他們超過由證券交易商提供的通常2:1的保證金比例。在100:1,交易者為了$100,000的頭寸,顯示$1000保證金,或表示為1%。

盡管它肯定不是對任何人都適合,這種有效源於在線外匯交易公司提供的實用性的杠桿,是一種強有力的賺錢工具,當然不是象許多人誤解,它僅僅是負上風險負擔。杠桿在交匯交易市場是必要的,這是因為每日主要貨幣的平均價格變動少於1%,然而一隻股票可能輕易容易在任何給定日價格變動10%。在已付保證金的交易中,最有效管理風險的方式是努力地學會遵合一種規律化的交易風格,那就是經常地利用止損和限制格位定單。在系統操作中小心地控制您的感覺。

更低交易成本
從傭金及交易費角度看,外匯交易是更低成本的。Forex.com不收取任何傭金及手續費;但同時仍給交易者提供所有相關市場信息及交易工具的便利。相反,股票交易的傭金是每單上網折扣經紀交易收取$7.95~$29.95之間不等。而通過完全服務的經紀來交易的,則每單收取$100或更多的傭金。

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考慮一下,買/賣價格差異的密度,不管交易量大小,外匯交易通常是5個點或更小;(1個點是0.0001美分)。通常,價差寬度在外匯交易里是少於股票交易的1/10。股票交易有可能包含一個0.125(1/8)大的點差。

潛在盈利同時存在上升或下跌的市場:在每一外匯交易的持倉頭寸里,投資者是看漲某一外匯及看跌另一外匯,一個看跌頭寸時指在這個頭寸里,交易者賣掉一種外匯當預測它會貶值時。這樣意味著潛在盈利會潛在一個上升與下跌一樣的市場。

能夠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賣外匯時另一種明顯優勢勝於證券交易,在美國證券市場,按照ZeroUptick規則阻止投資者賣空一個股票,除非之前的交易之價格很快等於或低於看跌價位。

外匯對期貨

全球外匯交易市場是世界上最大,最活躍的金融交易市場。外匯市場的日交易量超達$1萬億美元.該種交易也是最主要的金融交易。外匯交易所帶來的利益比貨幣期貨交易相對較多.它們兩者之間的不同處:發展歷史,客戶,與現代外匯交易市場的關聯。從更具體的方面而言,兩者的交易費用,保證金,流動性,操作的簡易性以及供應商所提供的科技與學術性支持都有所區別。以下為它們的不同之處:

多交易量=更好的流動性。貨幣期貨日成交量僅為外匯市場的1%。無所比擬的流動性是外匯交易相對貨幣期貨交易所有的眾多好處之一。任一外匯交易專業人士都能告訴你早在70年代的現代外匯交易市場中現金就是至上。現在,事實上每一位擁有不同風險管理投資的個人交易者都能在外匯交易市場中有最好的投資機會。

外匯市場較期貨市場提供更小的買/賣價點差。就上述USD/CHF的例子來看,期貨的交易價為.5894-.5897,市場價為1.6958-1.6966。期貨的點差為8點,而市場價格為5個點差。

與期貨交易相比,外匯交易提供更高的杠桿率與更低的保證金。在進行期貨交易時,交易者有一不同的日間交易保證金與隔夜交易保證金。這些保證金收取還由不同的交易數額決定。而外匯交易則為客戶提供統一保證金,無論是日間或隔夜交易。

外匯市運用淺易及全球性使用的詞彙與報價。貨幣期貨的報價與市場報價剛好是相反的。例如,USD/CHF市場價為1.7100/1.7105,而相應的期貨報價為.5894/.5897,這種報價方式只限於期貨交易。

貨幣期貨價格包括了外匯遠期交易,以下因素必須考慮:不同貨幣之間的時間,利率與利率差。外匯市場則不需有上述調整,計算運用或對期貨合同的利率作考慮。

外匯交易為免傭金交易。貨幣期貨交易必須收取傭金,交易及清算費用。這些收費直接減少了交易者的交易利益。

更與外匯交易不同的是,貨幣期貨只是在近10年中經歷了巨大改變的金融市場中的極其小的一部分。

貨幣期貨合同(簡稱IMM合同或國際貨幣市場期貨)1972年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產生。這些合同為市場專業人士所設置,在當時,它們的交易量達整個貨幣交易市場的99%。只有少量份額的貨幣期貨為一些個人投資者做投機所用,該市場主要還是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行家操縱。

貨幣期貨只是一為投機者或規避風險者所進行的一種小型附帶性活動,而不是全球貨幣交易的主要活動。越來越少此類套匯窗口打開。即使不時出現,它們也會被專業的交易員關閉。這些改變很大程度上的減少了貨幣期貨交易專業人士數量,也因而減少了外匯交易與期貨交易上的套匯機會。直到今天,金融市場上的交易行為也就此更為規范。現今的市場操作更注重於貨幣期貨交易者的盈利與虧損,使其成為指引個人投資者在外匯市場中走出迷宮之途徑。

了解保證金的含意

在保證金里頭的交易外匯讓您增加購買力,這是簡單的例子:如果您有美元2,000現金在一個保證金帳戶,並允許100:1的杠桿率,您可以買到高到價值200,000美元的外匯,因為您僅需在您的帳戶顯示購買價格的1%作為擔保,換句話說,您擁有購買$200,000的購買能力。

保證金的益處

隨更多的購買力,您可以用更少的現金開銷,來增加您的所有投資回報.可以肯定的是,在保證金上交易會擴大您的盈利和虧損。

『拾』 關於國家貨幣的定價問題

匯率和匯率制度 轉 孔德俊 一、什麼是外匯匯率 外匯匯率是用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也可以說,是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由於國際間的貿易與非貿易往來,各國之間需要辦理國際結算,所以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都規定有一個匯率。 折算兩個國家的貨幣,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存在著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兩種標價方法。 用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額的本國貨幣,叫做直接標價法。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本國貨幣的數額則隨著外國貨幣或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 價法。我國採用間接標價法。 用1個單位或l00個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外國貨幣,叫做間接標價法。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是隨著本國貨幣或外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改變。英國和美國都是採用間接標價法的國家。 匯率定值的高低,不僅關繫到一國出口商品貿易、服務貿易,以及技術貿易在國內外市場上價格的競爭力,而且還關繫到一國金融資產的國際相對收益率與對外直接投資的成本。因此,匯率是國際經濟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經濟杠桿之一。 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是如何決定的 既然匯率如此重要,那麼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是怎樣決定的呢?一般來說,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外匯匯率是由一國貨幣所代表的實際社會購買力平價和由市場對外匯的供求關系決定的。 在紙幣流通條件下,雖然匯率的表現形式是兩國和幾國貨幣之間的交換比率,但是,其內涵或價值決定的基礎,實質上是反映不同國家商品的相對價格,即以國內外物價對比的購買力平價作為匯率定值的基礎。而不是不同國家貨幣本身的相對價格,因為紙幣本身是無價值的。 在現實生活中,匯率還受制於外匯供求、國防收支狀況及貨幣政策的影響。比如,若其他條件不變,當國際金融市場上對某一外匯(如美元)的需求增加,其匯率(如美元價格)則會上升,反之則會下降。同時,當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意味著該國外匯供應的增加,其他條件不變時,外匯價格就可能下降,本國貨幣則可能升值。反之,一國國際收支發生逆差,由於該國的外匯供給減少,則外匯價格就會升值,本國貨幣匯率就會貶值。 另外,在現實生活中影響匯率變動的,還有一國的貨幣政策、利率政策和價格政策。例如,當一國紙幣發行過多,導致通貨膨脹,引起物價上漲,結果將是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和外匯價格的上升。又如,當一國提高利率,不僅能促使外資的流入,而且也會導致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從而該國本幣價格就會上升;相反,利率調低,又會導致資金流出,本幣匯率就可能貶值。此外,政局的變動以及各種投機活動也會影響匯率的變化。 三、國際上有哪幾種主要的匯率制度 從歷史上看,國際上主要存在著兩種匯率制度,即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1. 固定匯率制 固定匯率制,是指一國(地區)貨幣兌換別國(地區)貨幣的比率基本上是固定的,在國際貨幣市場上這種匯率不能自由變動。縱觀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歷史,固定匯率制度義可分為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和黃金——美元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 在金本位固定匯率制度下,每一貨幣單位均有法定的含金量,兩國貨幣間的比價就是兩種貨幣含金量之比,這是決定貨幣匯率的標准。例如,1929年以前,英國規定的1英鎊金幣的含金量為113.0016喱(grain),美國規定的l美元金幣的含金量為23.22喱(grain),英鎊與美元的比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鎊等於4.8665美元。在外匯市場上,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大致以黃金輸送點為界域,因而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隨著金本位制的瓦解,這種固定匯率制已經不復存在。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為止,國際上一直實行的是黃金——美元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其特點是採取雙掛鉤制,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與美元維持固定平價。具體規定為:(1)1美元紙幣含金量為0.888671克,其他同家也相應規定本國貨幣的含金量,如英國1946年規定1英鎊紙幣的含金量為3.58134克,因而兩國紙幣含金量之比就成為匯率決定的基礎。例如,英鎊與美元的匯率為3.58134/0.888671=4.03,即1英鎊等於4.03美元。(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各成員國的匯率在外匯市場上的波動幅度不得超過其貨幣平價上下限的1%。否則,為維持匯率的穩定,其他各成員國有責任進行干預。 2.浮動匯率制 浮動匯率制,是指一國貨幣的匯率在外匯市場上可以根據供求關系而自由波動的一種匯率制度。在這種匯率制度下,各國匯率的波動幅度不限,也不承擔維護浮動幅度的義務。國際收支的不平衡是通過匯率變動自行調節的。浮動匯率制已有很長的歷史。在金本位制時,英、美、法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都曾經實行過浮動匯率制。進入7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性通貨膨脹的發展,各國匯率浮動方式更加靈活和復雜。1971年8月,國際主要貨幣之間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到1973年3月各國完全公開實行了浮動匯率制。日前存在的主要浮動方式有:完全按照外匯市場供求情況而自由變動和自發調節的自由浮動方式,政府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的有管理的浮動方式,歐共體區域性貨幣集團的聯合浮動方式,還有不與任何國家採取聯合行動的單獨浮動方式。 1994 年 1 月 1 日以前,人民幣匯率是由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來制定、調整和公布。 1994 年 1 月 1 日之後,我國實行新的外匯管理體制,人民幣匯率的基本決定因素是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同時受中央銀行的管理與調控。但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程度還不高。

滿意請採納

熱點內容
601010文峰股份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5-14 11:26:47 瀏覽:936
退市的股票買得到嗎 發布:2025-05-14 11:23:50 瀏覽:806
吉利金融逾期怎麼辦 發布:2025-05-14 11:17:23 瀏覽:593
退市後持有股票 發布:2025-05-14 11:12:16 瀏覽:257
原油期貨最高賠多少 發布:2025-05-14 10:58:51 瀏覽:592
股票交易買要收費嗎 發布:2025-05-14 10:46:10 瀏覽:786
股市四大敗相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4 10:45:11 瀏覽:671
期貨居間稅費多少 發布:2025-05-14 10:43:10 瀏覽:167
基金分散多少合適 發布:2025-05-14 10:43:01 瀏覽:815
股票交易量越來越少 發布:2025-05-14 10:43:00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