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幣是避險貨幣
1. 什麼是避險貨幣外匯中的避險貨幣有哪些
蔣老師觀點:避險貨幣簡單的來說就是能夠躲避風險的貨幣,黃金其實就是很好的避險貨幣,但是說到外匯中的避險貨幣,那就是瑞士法郎、美元以及日元了。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錢肯定是越來越不值錢,怎麼才能讓自己手裡面的錢保值,成為了金融危機的時候人們一個大難題。
很多人就會去選擇投資,把自己的錢換成能夠保值的物品,有的人會在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購買黃金,因為黃金的保值能力是比較強的,等金融危機過後再將黃金換成錢,黃金就相當於一種規避風險的投資,我們可以把黃金理解成避險貨幣。同樣的在經濟發生不穩定的時候,我們可以把手裡面的錢換成一種保值能力強的外國貨幣,在討論有哪些外國貨幣可以作為避險貨幣之前,我們來看看避險貨幣有哪些特點。
綜上所述:想要成為避險貨幣,首先是要保值,其次是要有足夠的流通性,黃金是不錯的避險貨幣,但是說到外匯中的避險貨幣那就是瑞士法郎、美元和日元了。
2. 避險貨幣是什麼,為什麼日元與瑞郎會是避險貨幣
因為現在日元、美元貨幣符合以下特徵:
不易受政治、戰爭、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最大限度的避開上述風險。比較穩定,不易貶值的貨幣。
避險貨幣最大限度的避開貶值的風險,並不就是說絕對不會貶值。任何貨幣的市場價格都會有波動。
3. 為什麼日元具有良好的避險屬性
1,雄厚的經濟實力
二戰後的1970年代,日本躍居發達國家之列,為日元幣值穩定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龐大的經濟體量對日元形成有效支撐。
2,全球最大「債主」
日本擁有大規模的外匯儲備規模,並且是全球主要債權國之一,這加大了做空日元的難度,從而有助於維持幣值穩定。日本財務省今年5月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日本連續28年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
3,長期的低利率環境
日本央行實施大規模貨幣寬松政策,不斷降低利率,在2016年初開始實行負利率。長期的低利率環境,使得日元融資成本極低,再加上日元可以自由兌換,當風險事件發生、全球避險情緒升溫時,投資者賣出資產,買入日元,導致日元需求在短時間內上升,從而推升日元匯率。
4,較強的流通性
日本經濟高度證券化,股市和債市、匯市規模位於全球第二。購買日元非常便捷,因此日元能夠一直保持較強的流通性。
4. 為什麼日元具有避險作用
為什麼日元具有避險作用?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日本的地緣政治
先講一個常識,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因為政治、戰爭、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往往造成經濟下滑,資本外逃進而導致貨幣貶值,如果持有這些國家的資產顯然是不利的,日本是一個島國,從地緣政治上來說不易收到這些因素的影響,能最大限度的避開貶值風險,所以說外匯交易者持有日元相對來說具有保值避險的屬性。
一、經濟
作為發達國家,日本擁有合理的經濟結構,成熟的經濟體,完整的金融體系,雄厚的經濟實力為日元幣值的穩定提供了基礎,目前日元是世界上第三大貨幣,在外匯交易中體量大,可以自由兌換,這戲都是他成為避險貨幣的條件。
二、日元屬於低息貨幣,是日元成為避險貨幣最直接的原因。
先給大家講一個常識,如果一個國家經濟不行了就要降息來刺激經濟,降息時,該國貨幣就會外逃導致貶值,持有該國貨幣也變得不劃算。
由於日本長期低利率,降無可降,在有危機時候,別國貨幣可能降息導致貶值,日元已經是底息政策,所以是不太可能進一步降息,所以說在危機面前日元更具有保值增值的作用。
三、國際套利交易
國際上存在大量的套息交易,因為日本長期的低息政策,他們以較低的成本融資借入日元貨幣,買入其他的高息貨幣比如英鎊,賺取資金的利息收益。只要日元對英鎊的匯率保持不變理論上就可以賺取穩定的利差收益。資金到期後賣出高息貨幣換回日元,減去日元的融資成本就可以獲取收益。但是,如果出現有經濟、政治等不可控風險因素,高息貨幣存在貶值的風險,這個時候為了避免虧損這些投機者往往主動或被迫將套利交易平倉,賣出高息貨幣,償還日元借款,導致日元的匯率上升。比如英國脫歐導致導致日元的升值就是這個原理。
上面講了這四條原因都指向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日元的保值增值屬性。聰明的交易者往往會非常關注各國的經濟政治狀況,從危機問題中尋找其貨幣和日元的交易盈利機會。交易者如果能預判到套利風險的存在,提前買入日元就可以借套利交易者的東風賺取自己的收益。
我覺得每一名外匯交易者都應該要深刻認識日元的避險屬性,一便發現更多的獲利機會。各國經濟和貨幣基本面是分析市場的一個重要指導。在-/阿薩外匯社區/-光靠技術分析是不行的,技術面和基本面結合學習更加全面。
5. 日元為什麼會是避險貨幣
首先,避險貨幣是最大限度的避免政治、戰爭、金融風險的貨幣。
而日元成為避險貨幣的原因:
1、日元作為低息貨幣,是避險的前提。在全球刺激經濟的氛圍下,降息是各國的趨勢,對於高收益率的貨幣就要貶值,而日元已經低的不能再低,貶值空間小,因此普遍被作為避險貨幣。
2.由於日元套利的傳統歷史。由於日元低息,融資成本最低,投資者傾向於借日元,買其他新興國家的高收益率的貨幣。一旦有風吹草動他國的貨幣開始預期貶值,那麼投資者立刻平倉:賣高息幣種,買日元,從而導致日元上升。
3.日本金融市場完善,經濟體制發達,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二,其雄厚的經濟實力為貨幣穩定提供了基礎。
4.日本有優越的地理優勢,身為島國,不易受戰爭、政治、市場等影響。
6. 為什麼日元能成為避險貨幣
避險貨幣也叫保值貨幣, 指不易受政治、戰爭、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最大限度的避開上述風險。比較穩定,不易貶值的貨幣。避險貨幣最大限度的避開貶值的風險,並不就是說絕對不會貶值。任何貨幣的市場價格都會有波動。
日元的避險性主要來自日本的地緣屬性,經濟實力,貨幣屬性和貨幣政策
一、日本是島國,不易受政治、戰爭、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能最大限度的避開貶值風險
二、作為發達國家,日本擁有合理的經濟結構,成熟的經濟體,完整的金融體系,總之,日本雄厚的經濟實力為日元幣值的穩定提供了基礎,更重要的是日本擁有僅次於中國的外匯儲備。
三、日元是自由流通貨幣。
四、日元屬於低息貨幣,是日元成為避險貨幣最直接的原因。經濟不行了就要降息來刺激經濟,降息時,持有貨幣就相對不劃算,並且預期還要降息,高息貨幣匯率受到壓制,低息貨幣就有避險作用。日本長期低利率,降無可降,在有危機時候,別國貨幣可能降息和貶值,日元是不太可能降息,所以日元就避險了。
(1)當市場避險情緒高漲時,最直接的反應往往是:賣出股票(股市下跌),收回借款(美元、日元上漲),持有現金和安全性高的債券(美國國債價格上升,收益率下降)。收回借款導致美元、日元上漲背後的原因之一是近年來規模迅速擴大的套利交易。由於日元、美元都已經成為幾乎零利率的貨幣,許多追求更高收益的投機者往往會借入日元、美元,轉換成收益率更高的其它幣種用於投資。但一遇風吹草動,這些投機者往往主動或被迫將套利交易平倉,賣出相關幣種,買入美元、日元償還借款,導致美元、日元的匯率上升。其中,日元套利交易的歷史更久,規模更大,因此日元匯率上升的幅度往往更大。由於買入日元更多是為迴避市場風險而進行的被動平倉交易,因此稱為「被避險」也許更為貼切。
(2)日本的低利率使得日元成為全球融資成本最低的貨幣,因此在日本以外的地區出現投資機會的時候,具備高信用和絕佳眼光的投資人就能輕松的從日本融得巨量而又廉價的日元資產,加上日元是自由兌換貨幣,因此可以輕松的轉換為其他貨幣,繼而將資金投入其看好的項目。簡單來說,如果全球經濟向好,同時又具備大量投資機會的話,融入日元並投資其他市場的過程可以看作賣出日元買入其他貨幣,理應是推低日元匯率的。這個過程可能會隨著投資機會的多寡來決定日元弱勢的時間長度。然而一旦投資出現虧損,或者全球經濟面臨問題,日本以外的國家的投資機會開始萎縮,此時這些借出日元的投資人就只能獲利了結或是止損出場,並將手中剩餘的貨幣兌換成日元歸還日本。這個過程簡單來說便是賣出其他貨幣,買入日元,當然會推高日元匯率。這一點與上面的一條相似。
(3)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凈債權國,從1991年至今,日本已連續第2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凈債權國。截至2013年底,日本政府、企業以及個人持有的海外資產減去負債後的對外凈資產為325萬億日元,比上年底增加9.7%。海外資產中,除了政府1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外,大部分是民間持有的對外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投資於金融市場)。因此,一旦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日本資金出於「母國偏好」,也會傾向於部分撤資回國,造成日元升值。
7. 日元為什麼能避險
1、和全球貨幣套息現象密切相關
2、日元突發性貶值的可能相對較小3、其流動性較好
8. 美元,黃金避險功能大家都懂,為什麼日元成為了避險貨幣
目前我查到比較廣泛的說法,加上我自己的理解,感覺日元避險情況產生一部分是主動避險行為,更多是因為carry trade的存在「被避險」了。嚴格意義上來說日元並不能算作避險貨幣,本質上是一種套利貨幣或者說是融資貨幣。日元基本面分析的話其實很多特點都表明其不適合做避險貨幣,比如日本是貿易赤字國、政府有大量財政赤字、安倍政府的量化寬松政策等。但是事實上日元確實在美國金融危機、英國脫歐這些時候被大量買入,匯率暴漲,看起來是被作為避險貨幣了。
9. 特朗普大選獲勝,為啥日元成了避險貨幣
日元一直以來就是屬於 避險貨幣 和 黃金的避險功能類似,並不是僅針對此次大選;
之所以具備避險屬性主要如下:(低通脹率、利率極低,流動性極高,保值相對穩定,且容易出手)
原因:經濟規模足夠大,日元流通量大,基本零利率,日本外匯儲備足夠/政治體系相對穩定;
10. 為什麼大家都說日元是避險貨幣
很多人懷疑日元是避險貨幣的事實,但從歷次風險事件來看,這一事實不容置疑。最近的一次避險情緒高漲當屬英國退歐事件。當天日元最高漲了7.38%。再往前推,2010年歐債危機,日元兌歐元漲了10%;2008年金融危機,日元漲了20%。
一是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凈債權國。日本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出口型經濟體,靠賣東西給全世界為生,所以它出口賺的錢比進口花的錢要多得多,這就造成了巨額貿易順差,積累了大量外匯。用這些外匯到全世界投資,長此以往,日本就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債主」。
從1991年至今,日本已連續第2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凈債權國。截至2016年6月末,日本政府、企業以及個人持有的外債總額為364萬億日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7%。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外債中的絕大部分,是民間持有的對外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投資於金融市場)。因此,一旦國際金融市場動盪,避險情緒升溫,日本資金出於「母國偏好」,就喜歡跑回家,使得大量資本開始迴流日本,造成日元需求增加。
二是套利交易。市場上的資金通常會從利率低的地方借錢,拿到利率高的地方去投資,賺中間的差價(套利)。日本是世界上利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很多投機資本會借低息的日元,跑到高息的國家去投資。等到避險情緒升溫時,投資者會傾向於撤回高息投資,把錢拿回日本換成日元。這一動作也會造成日元需求增加,導致日元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