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之間貨幣怎麼換算
『壹』 貨幣的換算
先給個貨幣匯率的換算網站
http://www.pbc.gov.cn/huobizhengce/huobizhengcegongju/huilvzhengce/renminbihuilvjiaoyishoupanjia.asp
言歸正傳:
首先,匯率是怎麼產生的呢?最早的匯率產生是因為各國之間進行貿易往來時,在貨物和商品交易中,彼此需要支付各自的貨幣,於是產生了匯率。
第二,什麼是匯率?兩種貨幣交換形成一個比價,這個比價就是匯率。比如,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做貿易,如果美國商品出口到中國,我們用什麼貨幣和它結算呢?這要看合同的規定,有可能用人民幣結算,也有可能用美元結算。如果是用美元支付,那就要把人民幣按照一個匯率換算出應該支付多少美元,再到銀行兌換以後支付給外商。這看似一個簡單的兌換行為,其實裡面大有學問。我們在合同中選擇以什麼貨幣支付,什麼時候支付;是以簽約時約定的匯率支付,還是以實際支付時的即時匯率行情支付,都會對交易的利潤產生影響。有些企業在跟外商做交易時,本來它的賬目上已經贏利了,可是等到支付外匯的時候,經過換算才發現自己沒賺反倒賠了。為什麼呢?因為它在支付的時候,國際匯率行情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第三,影響匯率的是什麼?經濟學界普遍認為,影響一國匯率根本走向的,是一國的綜合實力和經濟增長速度。簡單地說,一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意味著在經濟活動中存在大量致富機會,就會帶動國內外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從而在匯率上反映為一國貨幣匯率的上升和貨幣的升值。相反,如果經濟衰退、政局不穩、安全沒有保證、政府信用喪失,都會導致匯率下跌。匯率,現已經成為國與國之間綜合實力的比較與較量。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匯率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掌握的常識。
『貳』 各國家之間貨幣是按什麼標准換算的
只使用匯率
比如7.5元只能換一個1美元
這與物價無關
只是貨幣之間的交換比率
『叄』 古代多個國家鼎立時期,各國之間的錢幣怎麼換算
這個問題真的問的太好了,那我就說戰國時期吧,各國鼎立時期,下面參考彭信威的《中國貨幣史》開始說。
從剛剛上面的換算,我們也可以看出來秦是大國,他的貨幣價值比其他的要高,因此,發展水平高,交易相對就占優勢,不過他國內的物價相對也是高的,和現在是一樣的道理,以上就是各國鼎立時期,貨幣之間的換算了。
『肆』 不同國家之間的貨幣匯率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
本人並不是專業人士,但是我見到過這樣一段文章,覺得他說的和LZ提問的關聯比較大,也是我了解這方面只是的一個起點。
在1997年中國銀行獨家推出了遠期結售匯業務的時候,對外公布遠期四個月美元的結匯價格高達8.4以上,甚至有達到8.5的時候,比正常的8.27左右的結匯價格高出了許多。當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開始,亞洲許多國家的貨幣受到沖擊而大幅度貶值,人民幣貶值的謠言四起,中國銀行公布了如此高的遠期結匯價格,許多不明白遠期價格形成機制和計算方法的公司都不理解,擔心這是人民幣貶值的前奏,或代表了人民幣貶值的趨勢,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人民幣不貶值,今天結匯價是8.27,四個月後也是8.27,那麼中國銀行能提供四個月期的結匯價為8.4,到時如果市場價格低於8.4,中國銀行肯定會虧錢,銀行又肯定不會做虧本生意,說明四個月後人民幣的匯率起碼要貶值到8.4以上。其實這是由於許多公司不理解遠期外匯買賣價格是怎麼樣形成和計算的。
比如說在三個月後要將美元兌換成日元,要怎麼樣做呢?方法有兩個,一個是現在將美元兌換成日元,把日元存定期三個月,另外一個方法是現在先將美元存三個月定期,到期後再連本帶息兌換成日元。這兩種方法獲得的日元一定是一樣的,否則市場就會出現套利的機會。但是美元和日元的利率是不同的,所以兩種方法所使用的匯率水平也不同,第一種方法使用了即期匯率,而第二種方法使用的是遠期匯率。所以遠期價格主要是即期匯率加減兩種貨幣的利率差所形成的。如果把美元(即第一個貨幣或數值不變的貨幣)當作是A貨幣,而把日元(即第二個貨幣或數值變化的貨幣)當作是B貨幣,它們的遠期計算公式是:
遠期匯率=即期匯率+即期匯率×(B拆借利率-A拆借利率)×遠期天數÷360
從這個計算公司可以看出,在即期匯率確定的情況下,遠期匯率主要與這兩種貨幣的利率差和遠期的天數有關。而遠期匯率如果B貨幣的利率高於A貨幣的利率,公式中的中括弧值為正數,遠期匯率就高於即期匯率,稱為升水,中括弧值稱為升水點;如果B貨幣的利率低於A貨幣的利率,中括弧值為負數,遠期匯率就低於即期匯率,稱為貼水,中括弧值稱為貼水點。而在兩種貨幣的利率都確定的時候,遠期期限越長,升水點或貼水點就越大,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價差也越大。
比如說美元一個月期的同業拆借利率為2.46%,日元的利率為0.11%,美元/日元的即期匯率為120.45,用這些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月期美元/日元的遠期匯率了:
一個月期美元/日元匯率=120.45+120.45×0.11%-2.46%×30÷360=120.45+-0.24=120.21也就是說,美元/日元一個月期貼水24點。
同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1997年時中國銀行的遠期結匯價格高達8.4以上了。當時人民幣資金市場緊缺,人民幣同業拆借利率高達兩位數(假設為13%),而美元的同業拆借利率不到5%,以此計算四個月期美元/人民幣的遠期匯率為
四個月期美元/人民幣匯率=8.27+8.27×13%-5%×120÷360=8.27+0.22=8.49
所以,當年確信人民幣匯率不會貶值的進出口公司,利用中國銀行公布的較高的遠期結匯牌價,紛紛將未來出口收入的外匯與中國銀行簽定遠期結匯協議,在別的公司還只能用8.27的即期牌價結匯時,他們已經可以享受到8.3、8.4甚至高達8.5的遠期結匯牌價辦理出口結匯,不到一億美元的出口收匯,這些公司通過中國銀行「外匯錦囊」中的遠期結匯業務額外獲得了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匯兌收入。同樣,在1999年,由於擔心美國經濟出現通貨膨脹,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多次提高了美元的利率,使美元的同業拆借利率高達6.5%,而人民幣的同業利率大幅度下降到3%左右,使中國銀行的遠期結售匯牌價由大幅度的升水變為大幅度的貼水,四個月期的遠期售匯價格不到8.2,較近8.3的即期售匯牌價貼水了01,許多需要購買美元支付進口需要的公司又紛紛與中國銀行簽定遠期售匯合同,同樣的售匯金額,節省了數百萬元人民幣的購匯費用,極大改善了公司的經營效益。
遠期匯率的計算公式是國際金融市場上比較重要和有用的一個計算公式。通過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發現:A/B貨幣對於遠期匯率與A、B這兩種貨幣匯率的未來變動趨勢沒有一點關系,遠期匯率貼水(低於即期匯率)並不代表這兩種貨幣的匯率在未來一段時間會下跌,只是表明A貨幣的利率高於B貨幣的利率;同樣,遠期匯率升水也不代表貨幣匯率在將來要上升,只是表明A貨幣的利率低於B貨幣的利率。遠期匯率只是與A、B這兩種貨幣的利率和遠期的天數有關。掌握這點對我們運用遠期業務防範匯率風險十分有用。
『伍』 各個國家的貨幣與中國的貨幣怎樣換算
這個嘛 沒必要出題 問我或網路搜索就可以 新聞上也有 1美元=7.3人民幣 1英鎊=14人民幣 1 人民幣 = 15 日元 1 歐元=11人民幣 1法郎=不到2人民幣 就知道這些了 網站搜索還有 這個幾乎每星期都有變化 但一般很小變化 最近沒看新聞 前段時間美國強力要求中國政府大幅度增值人民幣 中國政府當然不能那麼做 但又不能一點不理睬 就進行了小幅度增值 (原來1美元=8人民幣 增值後=7.3人民幣)
『陸』 貨幣換算怎麼換
一個國家的一定單位的貨幣應摺合多少外國貨幣,這一比率是如何確定的?在不同的貨幣制度下,匯率確定的基礎是不同的。在本金位制下,匯率是由各國貨幣的含金量對比確定的;在紙幣流通的制度下,匯率則是由同一時期各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來確定的。
在本金位制下,各國都規定了自己貨幣的含金量,將一國貨幣的含金量與另一國貨幣的含金量對比,就可以得出兩國的鑄幣平價。例如,1929年英國規定1英鎊含純金113格令,美國規定1美元含純金23.22格令,根據它們的含金量計算,英國的美國的鑄幣平價是113÷23.22=4.8665。也就是說,1英鎊的含金量是1美元含金量的4.8665倍,即兩國貨幣匯率為1英鎊=4.8665美元。在外匯市場上,由於受供求影響,實際匯率會有時高於鑄幣平價,但波動幅度不會太大。
金本位制崩潰以後,各國普遍實現了不兌換的紙幣流通制度。各國貨幣不再公布含金量,或雖公布含金量,但已是名存實亡,下面就依其貨幣在同一時期的實際購買力對比來確定交換的比例。目前一般認為可以通過兩國的進出口商品的物價水平的對比,來確定兩國貨幣的匯率。由於各國物價經常變動,這時的匯率也往往是不穩定的。
黃金的價格也隨時變動的
『柒』 貨幣怎麼換算啊
匯率是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或比率,也可以說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
折算兩種貨幣的兌換比率,首先要確定以哪一國貨幣作為標准,即是以本國貨幣表示外國貨幣的價格,還是以外國貨幣表示本國貨幣的價格。這樣就產生了不同的標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