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通寶市值多少
㈠ 嘉慶通寶銅錢值多少錢(如圖!)
嘉慶通寶品相好的市場上一般喊價在100左右。
相關說明
嘉慶通寶鑄於清仁宗嘉慶年間(1796-1820年)。錢徑2.2-2.6厘米,重2-4克。面文用宋體,背文為滿文局名。但有背文於穿左用草書,穿右用楷書,有「福、壽、康、寧、桂」。也有穿左為滿文「寶」字,穿右為楷書「福、壽、康、寧」,連在一起為一種吉語,是錢局為吉慶所鑄之錢,也叫「吉語錢」,參與流通。
嘉慶時出現了一些楷書錢文,如嘉慶萬壽楷書大錢,有光背及背巨星二式,可能是西南地區所鑄。按清初以來的制錢不講究書法,但嘉慶寶黔局小平卻有一種楷書錢文,寫得清秀工整,令人耳目一新。嘉慶錢背還出現了草書錢文,如嘉慶通寶背桂桂、康康、壽壽,均是右楷左草,估計也屬宮錢性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嘉慶通寶
㈡ 嘉慶年間的銅錢值錢還是乾隆年間的值錢,分別值多少錢呢
論年代近久算,是乾隆年間的價值高
要按時代的發展情況看,乾隆時期出現『康乾盛世』的局面,經濟發達
帶動了制幣業的發展。所以當時產生的錢幣非常多,當然流傳至今的也是數不勝數。除非此銅錢別具一格。
而嘉慶年鑄幣數量相對於乾隆時期就遜色了些。
普通乾隆通寶與嘉慶通寶市值大約每枚十幾元左右。
以下與此不同
網友提供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 10元 仁宗嘉慶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穿左為寶,穿右為鑄局名;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晉陝鞏雲東黔,伊,阿克蘇,幣材含鉛錫各半,故錢質灰暗脆弱,一般徑2.2---2.6厘米,重2--4克,少數錢可見星月紋,另有吉語錢,如福康壽寧,天下太平等。此時的大清朝已是日薄西山。傳世元珍稀品。
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桂」 5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桂」 10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直局 4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蘇局寬緣 100元
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5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雕母 6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 6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十背寶川局 3500元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上「福」
250元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右「福」
220元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阿克蘇局
5元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
4500元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合背
150元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陝局雕母
8000元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母錢
1500元
乾隆通寶 楷書 折十 背寶鞏局
5000元
乾隆通寶 楷書 特大型 背寶泉局
3800元
參考資料
http://iask.sina.com.cn/b/2253203.html?from=related
可到這些網站查詢,祝你好運
http://www.gg-art.com/include/topsite.php
㈢ 嘉慶通寶價值多少錢一枚
清朝:仁宗公元1796-1820年鑄。
嘉慶通寶,不同鑄局、紋飾、版別價是不一樣的,如:普品錢市場價在5-10元,大樣價在150-250元左右。
㈣ 這一枚嘉慶通寶值多少錢
根據2019年的市場價,嘉慶通寶值價格在幾千元到幾百萬元不等,比較常見的品相價格在100元以下。
嘉慶時出現了一些楷書錢文,如嘉慶萬壽楷書大錢,有光背及背巨星二式,可能是西南地區所鑄。按清初以來的制錢不講究書法,但嘉慶寶黔局小平卻有一種楷書錢文,寫得清秀工整,令人耳目一新。嘉慶錢背還出現了草書錢文,如嘉慶通寶背桂桂、康康、壽壽,均是右楷左草,估計也屬宮錢性質。
另有嘉慶通寶背滿漢文桂寬緣折二型錢,鑄工甚精,真品存世不多,其母錢則僅見一枚。桂雖是廣西省簡稱,但看此錢製作還出於中央戶部,據傳與上述嘉慶背桂桂等錢均懸掛於後妃寢宮之中,以寓早生貴子之意。
(4)嘉慶通寶市值多少擴展閱讀:
嘉慶通寶雕母及某些地方局的母錢均十分稀貴,製作工藝相當精緻,不亞於乾隆時代,凡雕母上粗線條的刀痕都修飾干凈,母錢的肉質呈細紗地狀,極為平整,字口十分清晰。
嘉慶通寶背天下太平宮錢有大小幾式,特大型厚肉版的較稀罕,常見多鑄工不精,字口內流銅甚多,其母錢存世約二三品。有人以母錢翻造偽品,對錢幣市場危害極大,此種偽品往往有新的銼痕及做上去的褐色包漿。又嘉慶通寶寶直局折二型錢也有水平極高的偽品,惟背面的滿文略有失真,可以識別。
㈤ 嘉慶通寶值多少錢
500塊錢左右。
嘉慶時出現了一些楷書錢文,如嘉慶萬壽楷書大錢,有光背及背巨星二式,可能是西南地區所鑄。按清初以來的制錢不講究書法,但嘉慶寶黔局小平卻有一種楷書錢文,寫得清秀工整,令人耳目一新。嘉慶錢背還出現了草書錢文,如嘉慶通寶背桂桂、康康、壽壽,均是右楷左草,估計也屬宮錢性質。
另有嘉慶通寶背滿漢文桂寬緣折二型錢,鑄工甚精,真品存世不多,其母錢則僅見一枚。桂雖是廣西省簡稱,但看此錢製作還出於中央戶部,據傳與上述嘉慶背桂桂等錢均懸掛於後妃寢宮之中,以寓早生貴子之意。
攵慶版
清代錢幣中的嘉慶通寶,馬定祥先生在批註《歷代古錢圖說》時說到,嘉慶通用錢慶字底部攵均少一橫,唯見一小平祖錢書作攵。這說明,他尚未見過書作「攵」的母錢、樣錢和通用錢。從丁福保先生的《古錢大辭典》到以後出版的各種錢譜上,也都沒有收錄這種慶字底部書作「攵」的版式錢。我姑且稱這種慶字底部書作「攵」的嘉慶通寶為「攵慶版」。
其實,「攵慶版」的嘉慶通寶,除馬定祥先生所見小平祖錢外,還有通用錢存世。此錢徑2.5厘米、穿0.6厘米、厚0.1厘米、重4.5克。它不似母錢,可能是樣錢或初鑄大樣。它應是通用錢。有趣的是,這兩枚「攵慶版」,同為寶泉局所鑄,竟有兩種版別。
因自明代中葉以後,錢文書體都以工匠為主,寶泉局最初鑄行「嘉慶通寶」錢,使用慶字的規范寫法,即慶字底部寫作「攵」。但規范的寫法字形瘦長,像窈窕淑女的細腰,少了陽剛之氣,更重要的是,慶字長了,其他三字也不能短,否則很不協調,若四個字都那樣苗條,既增加布局的難度,又無法達到審美的要求。
於是,聰明的工匠想到了「偷工減筆」借鑒前人鑄錢時在錢文上省筆的做法,將慶字底部的「攵」,減去了一橫,並無大礙,倒使慶字變得體態豐腴,更好看一些。
因此,「攵慶版」被淘汰不用。中央戶部如此,各省自然仿效。這版式鑄行時間短,數量少。即使有部分流傳下來,也因只有細小筆畫的變化,或是在流通中文字磨損而不為人們注意,所以難得一見。
㈥ 這個嘉慶通寶值多少錢
20塊!!!!!
㈦ 銅錢嘉慶通寶一枚市場價值多少錢
嘉慶通寶,普品存世量很多,市場價在5-6元左右。但是不同鑄局、紋飾、品相價是不一樣的。如:嘉慶通寶大樣、大樣雙點通、寬緣大樣(寶直局)等價就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