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吉利汽車市值這么低
1. 汽車行業市值TOP5,為何又是比亞迪,吉利、長城呢
千變萬化用來形容當下的汽車行業,每一個汽車人都有這樣的感慨,尤其對2020年的汽車廠商來說。而汽車市值作為衡量汽車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的最直接指標,向來被各大廠商看重,畢竟資本的力量無處不在。曾經豐田、奧迪和戴姆勒等傳統車企,常年占據市值榜單位置,不過這樣的結果終究發生了變化,而這種變化與每一位汽車人息息相關。如果說特斯拉改變了人們對於自動駕駛的認識,那麼市值第一也就是當之無愧的,然而比亞迪、蔚來等自主企業上榜,多少還是讓人內心多了幾分激動,驅動它們的究竟是什麼呢?
總之,核心實力或者直白的說就是研發能力,才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核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以中國的體量,出一個萬億市值的汽車公司不足為奇,關鍵會是誰呢
這和中國的經濟規模固然有關系,但公司的市值還是取決於業績。中國的汽車企業起步晚,技術不先進,營業收入在國際上比起來也並不算高。根據2017年世界500強的統計數據,上海汽車集團2016年的營業收入1138.6億美元,排名汽車行業第7位,和豐田、大眾、戴姆勒、通用等國際巨頭比起來,還是遜色不少。而且,我國上汽、一汽、東風等幾大汽車企業主要營業收入依賴合資品牌,自主品牌貢獻很有限。
通用汽車作為美國做大車企,最新市值是560億美元,相當於3700億元人民幣。另外,戴姆勒、福特、本田、寶馬、日產等幾家汽車的市值都在數百億美元不等,換成人民幣均在5000億元以下。
看看看去,在這些國際汽車巨頭中,只有豐田的市值過了萬億(人民幣)。國際巨頭尚且如此,國內的幾大車企自然更低。
在A股上市的幾大車企市值情況如下:上汽集團市值4000億元、比亞迪1300億元、廣汽集團1100億元、長安汽車400億元、長城汽車800億元。在香港H股上市的吉利汽車市值1818億港幣、比亞迪股份1300億港幣、長城汽車480億港幣。看來,國內車企中市值最高的就是上汽,但還不及萬億的一半。
所以,國際國內市值萬億的車企僅有豐田1家。國內的車企距離萬億還有很大差距。現在討論誰會破萬億,這個問題還早的很。
3. 上市車企3月市值全線縮水 上汽吉利超200億領跌
在受到疫情持續影響的3月,汽車產銷短期內依然承壓,反映在二級資本市場上,相關汽車股的股價和市值等亦呈現出搖擺不定的曲線。
據我們統計的港A兩市15家上市乘用車企數據發現,相關個股市值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分別領跌A股和港股市值榜,市值縮水超200億,而比亞迪A股和H股兩市市值也分別跌去超過150億。
具體來看,3月24日,A股汽車股尾盤上攻,長城汽車沖擊漲停,北汽藍谷、長安汽車、上汽集團、一汽夏利、廣汽集團跟漲,漲幅均超5%。而港股方面,除了長城、廣汽外,東風集團股份、吉利汽車亦紛紛出現暴漲。
延續前一交易日的反彈行情,3月25日,港A兩市汽車板塊繼續走強。
A股方面,除了漲停的力帆股份外,在上汽集團領漲下,長安汽車、北汽藍谷、長城汽車、廣汽集團和比亞迪股價漲幅都超5%。截止當天收盤,申萬汽車指數上漲4.74%,漲幅領漲各行業指數。
從消息面來看,近期針對汽車消費等利好不斷。繼3?月13?日發改委等23?部門聯合出台舉措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後,24日商務部、發改委、國家衛健委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支持商貿流通企業復工營業的通知》。
《通知》指出,穩住汽車消費,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積極推動出台新車購置補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取消皮卡進城限制、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等措施,組織開展汽車促銷活動,實施汽車限購措施地區的商務主管部門要積極推動優化汽車限購措施,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而在地方層面,據不完全統計,自2月初以來,全國至少已經有9個城市加入鼓勵汽車消費行列中,其中包括廣州、佛山、珠海、長沙、湘潭、杭州、南昌、寧波、長春等。此外,廠商、4S店等市場主體也紛紛推出配套優惠措施,消費者購車能感受到政策疊加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等多部門目前還在醞釀新的支持政策。未來汽車消費有望加快恢復,汽車行業健康發展值得期待。
對於汽車股近期走勢,國泰君安首席汽車分析師張欣對我們表示,汽車板塊股市接下來的走向不好判斷,「但資本市場的任何反應都與政策、行業動態等相匹配,受汽車行業的綜合因素影響,具體要看接下來政策等方面的演化。」
(備註:1.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單位換算:港股已根據當天匯率進行換算;3.統計時間:3月2日-3月31日收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為什麼汽車「扛把子」吉利銷量下滑這么嚴重
車市寒冬來臨,吉利大跌,專家:中國春節影響導致的!我們先整體來看2019年2月汽車的銷量,據有關機構統計2019年2月乘用車銷售了117萬輛。或許人們對於這數據沒怎麼有概念,那麼我們就拿這銷量跟以往相比,人們就知道這銷量是好是壞了。
其實專家說的這觀點也確實是有一點的道理,畢竟對於銷量行業來說,相差1天那業績都是不同的,何況相差了10天左右呢?但這也不能作為車市繼續低迷的借口。要知道現在國家再次啟動了「汽車下鄉」,為何啟動?還不是因為車市繼續低迷?至於為何第一次的「汽車下鄉」大獲成功,而現在卻看似無效果呢?其實還是跟政策有關,要知道這次的「汽車下鄉」,暫時還沒具體的補償措施,我們從廠家響應來看,他們的補貼都是非常小氣的,和平常都差別不大的。
最後想說的是,現在國六宣傳的沸沸揚揚的,不少的買車者都還在持幣觀望中,而且現在真正屬於國六的車還很少,種種的原因導致了現在的車市繼續的低迷。至於車市的低迷何時結束?這就要看真正的國六車何時大面積上市及國家的相應政策了。
5. 吉利沃爾沃的十年之癢
「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這是一句曾廣泛流行於國內車市的名言,出自被譽為「汽車狂人」的李書福。
作為吉利集團掌門人的李書福,早已通過近幾年來多次的「買買買」,彰顯了其在吉利公司的汽車版圖以及國際化布局上的宏大野心。
7月23日,浙江吉利集團又以4.35億元拿下華菱星馬公司控股權,但人們更關注的則是吉利與沃爾沃的十年愛情長跑。
近日,沃爾沃汽車和吉利汽車的合並談判出現了一些小小的風波。7月21日,沃爾沃汽車發布公告,由於吉利汽車打算在a股上市,所以沃爾沃和吉利汽車的合並計劃就被暫且擱置。
自從吉利集團10年前大手筆簽下沃爾沃汽車之後,沃爾沃汽車便和吉利汽車成為了吉利集團的下屬子公司,此次合並受到外界關注,究其原因在於人們思考1+1能否產生大於2的效果。
十年前吉利需要沃爾沃
十年前,有媒體曾用「爆棚」一詞,來形容有關吉利與沃爾沃之間的收購傳聞。
從各大媒體「吉利洽購沃爾沃項目可能落戶北京」、「吉利或已與福特就收購沃爾沃達成初步意向」、「吉利競購沃爾沃或砸20億美元」、「我不差錢,我要買。」等一系列標題中可見一斑。
從表面數字來看,當時吉利整個市值只有30多億元,沃爾沃最低價也得20億美元,以至於被人譏為「蛇吞象」。
目前吉利集團市值在200億美金左右,而沃爾沃保守估值在160億到200億美金之間,兩者的重組會誕生一個出貨量堪比寶馬,市值約400億美金的大集團。
這個市值基本與福特公司相當,並可能超越上汽集團,成為市值最高的中國汽車集團。
同時在科創板中,並沒有汽車類上市公司,有的只是與汽車產業鏈相關的公司,一類是是汽車零部件企業,如容網路技,是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正極材料、動力電池專業化研發與經營的跨國集團公司。
二是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相關技術企業,三是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檢測儀器企業,吉利汽車如果會科創板必將是正宗的科創板汽車第一股。
從全球化趨勢來看,不少車企都通過公司合並加強市場競爭,比如雷諾-日產-三菱、PSA和FCA的合並亦或是豐田控股斯巴魯等。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吉利還是沃爾沃汽車依然無法單方面應對集團化車企的競爭,或許吉利和沃爾沃合並重組僅是集團化的開始。
2017年7月,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吉利控股簽訂備忘錄,沃爾沃入股領克汽車。入股後,吉利汽車持股50%,沃爾沃汽車持股30%,其餘則由吉利控股持有。同年12月,吉利控股宣布收購沃爾沃集團8.2%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持股股東,2018年6月完成交割。
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曾說:「中國汽車工業50%車企破產以後,剩下50%的競爭可能才是最激烈的。」
未來,沃爾沃要面對強大的對手,更要命的是電動化大趨勢,更需要資金投入,十年前吉利需要沃爾沃,現在是沃爾沃需要吉利。
在汽車行業,現在這種一方缺錢,一方缺故事的情況會越來越多,冬天過了,可春天到來了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吉利/長城/北汽凈利下滑,江鈴/比亞迪卻大漲,為啥
[汽車之家行業]?上期我們橫向解析了五家上市車企的財報(上篇傳送門),本期我們將聚焦北汽、江鈴及吉利、比亞迪、長城三家民營車企。雖然不是我們有意製造「綜藝效果」,但凈利潤排名後五位的這些企業更受人們關注,其中北汽當前面臨最大危機,董事長剛剛換屆卻面臨凈利大降、利潤奶牛意欲效仿寶馬增持股比;江鈴凈利潤逆市大漲,哪個版塊在崛起;三家民營上市車企則是中國品牌的代表,他們的經營思路和策略如何?如何應對大環境帶來的挑戰?帶著這些看點,讓我們走近本期財報解讀。
就當前來看,戴姆勒想要提升股比,或仍需要跟北汽長時間博弈,因為一方面,就當前業績表現看,北汽比戴姆勒更需要北京賓士的利潤貢獻;另一方面,據知情人士透露,徐和誼辭任董事長前給北汽留了後手,未來北汽可增持戴姆勒股份,以超越吉利成為第一大股東。若上述情況屬實,北汽未來可在戴姆勒要求增持北京賓士股比時增加談判的砝碼。不過對北汽來說,在二級市場收集超過4.69%的戴姆勒股份並非易事,但這對於北汽來說是不得不出的一張牌了,否則圍繞自身的危機將來得更快更迅猛。
如今北汽除了萎靡不振的自主板塊外,還面臨海外品牌提升股比的棘手問題,這對於新上任的姜德義董事長和北汽集團來說都非易事。而按照國家發改委給出的時間節點,到2022年乘用車領域的股比限制將全面放開,前有寶馬和大眾分別增持華晨寶馬、大眾江淮股份至75%,後有放開政策支持,如今的北汽烽煙四起,每一步都需小心斟酌。
■江鈴:營收凈利雙增長,且凈利增幅最大
一直不被看好的江鈴汽車,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卻十分亮眼,是十大中國車企中凈利增幅最大的企業。財報顯示,江鈴汽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0.73億元,同比提升2.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8億元,同比大漲252.98%。此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江鈴實現扣非凈利潤0.5億元,同比增長136.6%。
從各業務板塊的收入情況我們可以看出,支撐江鈴盈利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整車銷量的提升,數據顯示,江鈴今年上半年實現整車銷售14.12萬輛,同比上升3.33%。江鈴在財報中給出的理由則是:開源節流。除了整車銷量提升增加了收入外,江鈴今年還持續推動降本增效、嚴控費用支出;看來江鈴對於今年車市的嚴峻形勢有自己認識的同時,還迅速梳理了應對方案。
財報顯示,江鈴今年上半年將銷售費用縮減了16.11%至5.92億元;同時,研發投入也相應減少9.93%至8.24億元。為了應對今年嚴峻的經濟形勢,不少車企都採取了減少研發資金規模的方式,因為在疫情等導致的嚴峻形勢前,保證公司資金流的正常運轉是第一位。????
總結全文:從上述財報分析可以看出,本期的北汽股份面臨的情況不容樂觀,除了業績和銷量雙下滑外,合資公司股東也在虎視眈眈謀求提升股比,若戴姆勒等股東成功增持,將直接降低北汽集團的利潤來源。而吉利、比亞迪和長城三家民營車企的表現相對優秀,依然是倚靠自身的造血能力良性發展,且三者的共同點還在於它們都在逐步擴大業務范圍,尋求多條腿走路以提升抗擊風險的能力,其中多元化布局的比亞迪今年上半年成功抵消了車市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凈利大幅提升。江鈴則通過整車業務的優異表現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長,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綜合上期選手來看,這十大中國車企盈利各有渠道和手段,但就長遠來看,需要提醒未能倚靠自主板塊及主營業務盈利的企業,因為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更激烈、更透明,尤其是乘用車股比開放已成懸在多個國有車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努力提升自主板塊的競爭力和盈利水平,才是對沖未來風險的最可靠途徑。(文/汽車之家宋愛菊)
7. 吉利汽車是怎麼實現業績「雙降」而股票反而增漲的
8月21日,吉利汽車在港交所發布2019上半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吉利汽車上半年營收475.6億元,同比降11%,但高於

確實,車市銷量下滑大家早有預料。而吉利在此前也表示,國內車市將進入「微增長時代」,產業競爭環境極度惡化,新品不斷推出,傳統燃油車市場已經轉為紅海。據中協會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整體乘用車銷量同比下跌14%。其中,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總銷量同比下跌21.7%。而吉利汽車上半年在中國市場的總銷售為61.31萬輛(包含領克),同比下降19%。可見吉利汽車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也是「難以獨善其身」。
8. 吉利汽車股票為何下跌這么厲害
吉利汽車是港股,從今年2月份開始漲幅有3倍了,對於今年的行情來說,算是非常不錯的品種了,尤其在港股這種做空勢力龐大的市場上。
近期下跌應該是漲多了的回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