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的效應如何測量
A. 財政政策效應和貨幣政策效應的決定因素有哪些
分析研究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關系主要是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
在分析財政政策效果時,比方說分析一項增加政府支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政府支出會使利率上升很多(這在LM曲線斜率大時就會這樣),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下降很多(這在IS曲線斜率小就會是這樣),則政府支出的「擠出效應」就大,從而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果較小,反之則反是。
可見,通過分析IS和LM曲線的斜率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財政政策效果的決定因素:
IS曲線斜率較小時(原因如投資對利率較敏感,邊際消費傾向較大從而支出乘數較大,邊際稅率較小從而也使支出乘數較大),以及使LM曲線斜率較大(原因如貨幣需求對利率較不敏感以及貨幣需求對收入較為敏感),使得財政政策效果較小。
在分析貨幣政策效果時,比方說分析一項增加貨幣供給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貨幣供給會使利率下降很多(這在LM曲線斜率大就會是這樣),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增加很多(這在IS曲線斜率小就會是這樣),則貨幣政策效果就會很明顯,反之則反是。
可見,通過分析IS和LM曲線的斜率以及它們的決定因素就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貨幣政策效果的決定因素;使IS曲線斜率較小以及使LM曲線斜率較大,都是使貨幣政策效果較大的因素。
希望採納
B. 什麼是貨幣政策效應
就是國家制定的貨幣政策對市場及其他相關領域帶來的必然影響。就像強勁台風刮過,必然會樹倒猢猻散。當然此效應更多的是指帶來好的方面變化。
C. 貨幣政策效應的介紹
貨幣政策效應是指貨幣政策的實施對社會經濟活動產生的影響,包括貨幣政策的數量效應和時間效應。
D. 金融學中影響貨幣政策效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貨幣政策時滯
貨幣政策時滯是指從需要制定政策,到這一政策最終獲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政策效果所需的時間。
2、貨幣流通速度
3、微觀主體預期的抵消作用
貨幣政策效應是指貨幣政策的實施對社會經濟活動產生的影響,包括貨幣政策的數量效應和時間效應。
1、數量效應
貨幣政策效應的強度 。
(1)yt + 1 / yt >; Pt + 1 / Pt
含義:經濟增長減速小於物價回落;經濟增長加速大於物價上升;經濟增長加速,同時物價下降 。
(2)yt + 1 / yt <; Pt + 1 / Pt
(3)yt + 1 / yt = Pt + 1 / Pt
含義:經濟增長的正效應被物價上漲所抵消,物價回落的正效應為經濟增長的負效應所抵消 。
2、時間效應
從貨幣政策制定到最終影響各經濟變數,實現政策目標所經過的時間,也就是貨幣政策傳導過程所需要的時間。
內部時滯:認識時滯、行動時滯
中間時滯:中央銀行採取行動,到金融機構根據央行的意圖改變信用條件的時間過程
外部時滯:
(1)微觀決策時滯;
(2)作用時滯
(4)貨幣政策的效應如何測量擴展閱讀
金融創新對三大政策工具(存款准備金政策、再貼現政策以及公開市場業務)都有程度不同的影響,
1、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是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的重要工具,中央銀行通常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來改變貨幣乘數,控制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制訂調整再貼現率來干預或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需,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另一種手段。再貼現政策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再貼現率的調整;
(2)規定何種票據具有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金融創新對這兩項內容都產生了影響,二者共同作用,削弱了再貼現政策的效果。
3、公開市場業務
中央銀行通過在公開市場上的證券買賣活動來擴大或收縮信用,調節貨幣供應量。當金融市場上資金缺乏時,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進有價證券,實際上是向社會投入一筆基礎貨幣,直接增加社會貨幣供應量或使商業銀行信用擴張,
反之,當金融市場上資金過多時,則賣出有價證券,使信用規模收縮,貨幣供應量減少。
E. 貨幣政策效應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貨幣政策效應是指貨幣政策的實施對社會經濟活動產生的影響,包括貨幣政策的數量效應和時間效應。
影響貨幣政策效應的主要因素
1.貨幣政策時滯
貨幣政策時滯是指貨幣政策從研究、制定到實施後發揮實際效果的全部時間過程。
(1)貨幣政策時滯的構成
①內部時滯,指從政策制定到貨幣當局採取行動這段時間,它又分為兩個階段:a.從形勢變化需要貨幣當局採取行動到它認識到這種需要的時距,稱為認識時滯;b.從貨幣當局認識到需要採取行動到實際採取行動這段時間,稱為行動時滯。內部時滯的長短取決於貨幣當局對經濟形勢發展的預見能力、判定對策的效率和行動的決心等。
②外部時滯,又稱影響時滯,指從貨幣當局採取行動開始到對政策目標產生影響為止的這段過程。外部時滯主要取決於客觀的經濟與金融條件。外部時滯又可分為操作時滯和
市場時滯兩個階段:a.操作時滯是指從調整政策工具到對中間目標發生作用的時距;b.市場時滯是指從中間目標發生反應到其對最終目標產生作用所需要的時間。
(2)時滯對貨幣政策效果的影響
一般說來,時滯短,則政策見效快,也便於中央銀行及時調整貨幣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但相對來說,時滯長短對政策效果的影響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時滯是否穩定可預測。如果時滯不穩定,難以預測,那麼,即使貨幣政策措施是正確的,出台的時機也合適,但貨幣政策可能會在錯誤的時點上生效,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2.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
貨幣流通速度如果不穩定,難以預測,則貨幣政策的效果不僅可能被削弱,而且貨幣政策可能會成為影響經濟穩定的根源。這是因為,社會總需求從流量上看,表現為一定時期內的貨幣支出總量,它等於貨幣供應量與貨幣流通速度的乘積。如果貨幣流通速度是一個難於預測的波動不定的量,那麼,即使中央銀行能完全按照預定的目標調節貨幣供應量,也難以使總需求和GDP達到預期的水平,這時,貨幣政策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3.微觀經濟主體預期的抵消作用
當一項政策措施出台時,各種微觀經濟主體立即會根據可能獲得的各種信息,預測政策的後果,從而很快作出對策,而且很少有時滯。面對微觀主體廣泛採取的具有抵消性作用的對策,貨幣當局的政策可能歸於無效。不過,實際情況是,公眾的預測即使非常准確,實施對策即使很快,其效應的發揮也有個過程,因此,貨幣政策仍會部分有效。
4.其他經濟政治因素的影響
(1)宏觀經濟條件的變化。一項既定的貨幣政策出台後,要保持定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不能朝令夕改。在這段時間內,如果經濟出現某些始料不及的情況,而貨幣政策又難以作出相應調整時,就可能出現貨幣政策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的情況。
(2)既得利益者的政治壓力。貨幣政策的實施,可能會影響到一些階層、集團、部門或地方的既得利益,這些主體會作出強烈反應,形成壓力,迫使貨幣政策調整。
F. 運用IS-LM模型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
(1)財政政策是指一國政府為實現既定目標而通過調整財政收入和支出以影響宏觀經濟活動水平的經濟政策。貨幣政策是一個國家根據既定目標通過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利率進而影響整個經濟以達到一定的、經濟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從IS和LM圖形看,對國民收入影響的大小,隨IS曲線和LM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區別。
(2) 在LM曲線不變時,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大,即IS曲線越陡峭,則移動IS曲線時收入變化就越大,即財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線越平緩,則IS曲線移動時收入變化就越小,即財政政策效果越小。在IS曲線的斜率不變時,財政政策效果又隨LM曲線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線越陡,則移動IS曲線時收入變動就越小,即財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則財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3)在IS曲線不變時,LM曲線斜率越大(越陡峭),LM曲線移動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越大,即貨幣政策效應越大。反之,LM曲線的斜率小(平坦),貨幣政策效應越小。在LM曲線不變時,IS曲線越平坦,LM曲線移動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越大,即貨幣政策效應越大。反之,IS曲線的越陡峭,貨幣政策效應小。
G. 貨幣政策的數量效應
貨幣政策的數量效應
貨幣政策效應的強度
(1)yt + 1 / yt > Pt + 1 / Pt
含義:經濟增長減速小於物價回落;經濟增長加速大於物價上升;經濟增長加速,同時物價下降
(2)yt + 1 / yt < Pt + 1 / Pt
(3)yt + 1 / yt = Pt + 1 / Pt
含義:經濟增長的正效應被物價上漲所抵消,物價回落的正效應為經濟增長的負效應所抵消
H. 用IS-LM模型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應
(1)財政政策是指一國政府為實現既定目標而通過調整財政收入和支出以影響宏觀經濟活動水平的經濟政策。一般而言,考察一國宏觀經濟活動水平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是該國的國民收入。從is-lm模型看,財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變動(包括變動稅率、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等)使is曲線移動,從而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顯然,從is和lm圖形看,這種影響的大小,隨is曲線和lm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區別。
(2)
在lm曲線不變時,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大,即is曲線越陡峭,則移動is曲線時收入變化就越大,即財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線越平緩,則is曲線移動時收入變化就越小,即財政政策效果越小。在is曲線的斜率不變時,財政政策效果又隨lm曲線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線越陡,則移動is曲線時收入變動就越小,即財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則財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I. 貨幣政策效應的基本信息
貨幣政策效應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貨幣政策效應的強度 。
(1)yt + 1 / yt >; Pt + 1 / Pt
含義:經濟增長減速小於物價回落;經濟增長加速大於物價上升;經濟增長加速,同時物價下降 。
(2)yt + 1 / yt <; Pt + 1 / Pt
(3)yt + 1 / yt = Pt + 1 / Pt
含義:經濟增長的正效應被物價上漲所抵消,物價回落的正效應為經濟增長的負效應所抵消 。 從貨幣政策制定到最終影響各經濟變數,實現政策目標所經過的時間,也就是貨幣政策傳導過程所需要的時間。
內部時滯:認識時滯、行動時滯
中間時滯:中央銀行採取行動,到金融機構根據央行的意圖改變信用條件的時間過程
外部時滯:
(1)微觀決策時滯;
(2)作用時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