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對貨幣政策有什麼影響
Ⅰ 金融學中影響貨幣政策效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貨幣政策時滯
貨幣政策時滯是指從需要制定政策,到這一政策最終獲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政策效果所需的時間。
2、貨幣流通速度
3、微觀主體預期的抵消作用
貨幣政策效應是指貨幣政策的實施對社會經濟活動產生的影響,包括貨幣政策的數量效應和時間效應。
1、數量效應
貨幣政策效應的強度 。
(1)yt + 1 / yt >; Pt + 1 / Pt
含義:經濟增長減速小於物價回落;經濟增長加速大於物價上升;經濟增長加速,同時物價下降 。
(2)yt + 1 / yt <; Pt + 1 / Pt
(3)yt + 1 / yt = Pt + 1 / Pt
含義:經濟增長的正效應被物價上漲所抵消,物價回落的正效應為經濟增長的負效應所抵消 。
2、時間效應
從貨幣政策制定到最終影響各經濟變數,實現政策目標所經過的時間,也就是貨幣政策傳導過程所需要的時間。
內部時滯:認識時滯、行動時滯
中間時滯:中央銀行採取行動,到金融機構根據央行的意圖改變信用條件的時間過程
外部時滯:
(1)微觀決策時滯;
(2)作用時滯
(1)預期對貨幣政策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金融創新對三大政策工具(存款准備金政策、再貼現政策以及公開市場業務)都有程度不同的影響,
1、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是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的重要工具,中央銀行通常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來改變貨幣乘數,控制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制訂調整再貼現率來干預或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需,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另一種手段。再貼現政策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再貼現率的調整;
(2)規定何種票據具有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金融創新對這兩項內容都產生了影響,二者共同作用,削弱了再貼現政策的效果。
3、公開市場業務
中央銀行通過在公開市場上的證券買賣活動來擴大或收縮信用,調節貨幣供應量。當金融市場上資金缺乏時,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進有價證券,實際上是向社會投入一筆基礎貨幣,直接增加社會貨幣供應量或使商業銀行信用擴張,
反之,當金融市場上資金過多時,則賣出有價證券,使信用規模收縮,貨幣供應量減少。
Ⅱ 通脹預期下會有怎麼樣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預期國家會怎麼樣應對通脹,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2010年-2011年在通脹的預期下為實現經濟軟著陸,國家從寬松的貨幣政策轉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後,而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通過提准、加息、提高存准基數和發行央票等,收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減少銀行信貸投放,來抑制物價的過快上漲。在貨幣緊縮時資金供應不充配,投機炒作降溫,但是一些中小微型企業由於貨幣收縮造成資金鏈斷裂。WZL在溫州之行後,推出了一些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和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的穩健的貨幣政策。
Ⅲ 對提升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看法
四、 提高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 ,我們基本了解了我國貨幣政策時滯較長、很大程度上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等問題。對於貨幣政策效應時針對這些制約因素 ,我們可以採取相關的措施消除或減少貨幣政策的時滯 ,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1. 賦予和保證央行執行貨幣政策的相對獨立自主權。要切實保證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依法獨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責權 ,使人民銀行能夠對宏觀經濟形勢及發展趨勢作出獨立的、 有權威的分析和判斷 ,使貨幣政策的制訂、 執行和調整與經濟運行的實際緊密結合。為此 ,要盡快明確貨幣政策委員會的職權、 責任 ,切實發揮貨幣政策委員會的作用。
2.建立完善的信息採集和處理系統。建立完善的基礎數據的採集、 加工、 處理體系, 准確把握和判斷時滯變動, 提高決策人的認識水平和決策能力, 利於當局識別時滯、 決策時滯, 縮短內部時滯時間。[11]
3. 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降低外在時滯。
第一,加快微觀基礎的再造。國有企業要加快改革步伐 ,盡快消除 「軟約束」 ,真正保證能夠在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建立起制衡關系的公司治理結構 ,這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現有的商業銀行金融機構要加速 「產權多元化」 改造和機構、 網點、 人員的重新布局 ,與此同時 ,商業銀行金融機構還要依據法律實行按市場化原則 「准入與退出」 ,並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對於國有商業銀行來說 ,當務之急是要真正建立起以利潤極大化為目標的治理結構和激勵機制 ,以疏通銀行內部貸款渠道 ,為貨幣政策的有效運作提供中間目標和傳遞機制 ,下一步可考慮其如何走向股份制銀行。
第二 ,加快經濟發展 ,引導社會公眾預期向好的方面看 ,提高消費的利率彈性 ,改善貨幣政策傳導環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預期對貨幣政策效果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因此 ,國家要有選擇性地採取措施 ,消除不利於內需擴大的因素的影響。醫療、 住房、 失業、 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要盡快建立健全 ,增強社會公眾的安全感;教育改革、 機構改革等措施要盡快到位 ,縮短社會總需求抑制時間;多途徑促進農民增收 ,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改善農民預期 ,激活農村市場;配合財政政策 ,解決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 ,促進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得以取得持續實施的效果。
第三 ,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我國的金融市場。加速利率機制市場化, 加速國債市場的發展,提高貨幣政策工具的運作效率。必須建立一個多元化、 高層次、 高效率的貨幣市場 ,使貨幣市場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傳導的窗口和實施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基礎。要在積極推進貨幣市場發展的同時 ,建立全國統一的貨幣市場利率機制 ,逐步解決現階段貨幣市場各個子市場相互分割、 市場利率聯系不緊密的不合理狀況。同時 ,要加大改革力度 ,規范和發展資本市場 ,尤其要完善資本市場的結構 ,為貨幣政策的有效運作和傳導創造良好的市場條件。[12]
總之, 在研究貨幣政策效應時滯問題時, 必須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不能照搬國外的現成的貨幣理論; 採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探索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貨幣理論。
Ⅳ 如何看待微觀主體預期對貨幣政策效應的抵消作用
貨幣政策時滯在貨幣政策操作中,存在三種時滯:一是內部時滯,二是外部時滯,三是中間時滯。 (1)內部時滯。 內部時滯指貨幣當局從根據經濟形勢下定調節決心,到具體政策方案出籠的過程。內部時滯由認識時滯和行政時滯構成,它們的作用需要一段時間。而且,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不排除產生逆向效應的可能性。在中國目前情況下、由於國家銀行在信貸資金供給中處於壟斷地位,金融市場發育速度遲緩,因此,由貨幣政策工具變動到中介指標變動之間的中間時滯主要體現在各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對貨幣政策調節的反應方面。國家壟斷銀行業,金融市場欠發達,雖然從長時期看會降低資源配置效率,但從短期宏觀調節來說,這種體制條件卻常常能收到擴縮隨意的效果,也就是說,這種條件下的貨幣政策中間時滯要相對短些。 (2)外部時滯。 外部時滯指運用貨幣當局選定的政策工具對貨幣存量進行調節進而影響總需求水平及目標變數的過程。在正常情況下,外部時滯總要長於內部時滯,因為它既包羅微觀主體在新貨幣政策出台後的決策過程,也包羅了微觀主體行為對儲蓄、投資、消費、貨幣需求、產出和物價等重要經濟變數的影響過程。外部時滯長短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宏觀決策者的反應能力。這在一般情況下是人的素質問題,但在決策科學化的前提下,假若貨幣當局有了良好的經濟周期預警系統,那麼,這個反應能力實際上就變成了對預警信號的識別能力了。二是由體制、組織效幸、對策水平決定的調節方案出台速度。這個問題在中國目前尤其不能忽視。 (3)中間時滯。 在市場體系完善的國家,中間時滯實際就是貨幣當局選定的工具變數在貨幣金融市場上起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結果表現為中間指標在不同時點的變動。中間時滯的長短主要取決於金融中間機構及其他微觀金融主體的政策反應行為。如果金融資產豐富、市場條件發達,宏觀經濟政策的擴張或收縮無論是體現在貨幣供給增長速度的調整上,還是體現在短期市場利幸的變動上,都要引致一連串的微觀主體金融資產結構重組行為,這種行為對中介指標預期值的實現發生作用,由當時的經濟條件所決定,其各自時滯也會有所不同。 證券經紀人指在證券交易所中接受客戶指令買賣證券,充當交易雙方中介並收取傭金的證券商。它可分為三類,即傭金經紀人、兩美元經紀人與債券經紀人。貨幣流通,在商品流通過程中,貨幣不斷在賣主和買主之間轉手,這種連續不斷的貨幣轉手,便形成一個與商品流通W—G—W相伴隨的貨幣流通G—W—G。
Ⅳ 貨幣政策預期指的是什麼對黃金坑的影響有什麼
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預計將證實市場對美聯儲在今年剩餘時間內將繼續停滯不前的預期。這一消息可能會影響黃金市場的表現。我們對黃金歷史表現的分析表明,只要美聯儲從緊縮轉向中立,黃金價格就會上漲,盡管這種影響可能不會立即顯現。
這主要是因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連任後不斷釋放鷹派信號。美聯儲可能提前幾個月停止削減債券購買,為明年必要時提高利率留下足夠的空間。市場對美聯儲將逐漸轉向鷹派的押注也在繼續加強。盡管Omicron突變株一度令市場恐慌,但美聯儲淡化了Omicron對經濟的影響,這導致黃金價格持續承壓。
Ⅵ 貨幣政策的效果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貨幣政策主要時外部時滯(從政策實施到產生效果影響的時間)比較長,也就是市場主體(廠商和消費者)的相關度。而財政時內部時滯(認識制定實施政策時間)長。
因素:1.經濟體制的健全度,金融市場的成熟度,如果金融市場發達比如美國市場就很有效,而比如中國就相對不好。
2.市場主體預期,政策與廠商消費者預期相同就有效,反之則不。
3.市場主體反應敏感程度,敏感就有效。
4.市場主體偏好,政策符合偏好則好。
你在舉些例子就可以了,應該自己能想到些例子吧
Ⅶ 貨幣政策預期對黃金坑的影響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1883-1946),被以為現代西方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建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力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同並稱為20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
在《錢銀變革論》中,凱恩斯論述了預期的根本思想,主要是對於匯率預期、通貨膨脹預期和贏利預期的論述。在凱恩斯經濟學中,預期佔有重要的位置,其根本原因在於它著重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人們經濟行為的決議性影響。
凱恩斯將預期分為短期和長時間兩種,以為短期預期是價格預期,它決議廠商的現在產值和工作量;而長時間預期是指本錢的活動偏好及習慣,出資者往往會在持幣或是出資之間進行選擇,這種預期往往是不穩定的。可見,無論是短期預期還是長時間預期都可以對市場發生深入影響力,股票市場相同如此。
本錢市場是一個講究預期的場所,尤其是錢銀政策預期往往會對大盤走勢發生趨勢性影響,因而從這個含義來講,預期是一種作用力。有人把資金、技能等稱為硬實力,把預期稱為軟實力。硬實力如鋼;軟實力如水。硬實力發生直接改變;而軟實力發生隱性改變。因而,某種角度上預期更具有不可忽視的效應。
股票市場最為重要的預期是錢銀政策預期。由於錢銀政策寬松預期將會發生行情所需求的活動性;錢銀政策緊縮預期則將發生引發行情調整的資金迴流預期。在錢銀政策預期中,央行的表態及著重是重要表現形式,可以對於市場走勢發生深入影響。
Ⅷ 影響貨幣政策作用發揮的因素包括什麼
影響貨幣政策作用發揮的因素包括三點:1、貨幣政策時滯是指從需要制定政策,到這一政策最終獲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政策效果所需的時間;2、貨幣流通速度;3、微觀主體預期的抵消作用。
1.時滯因素
所謂時滯,是指根據現實經濟情況,客觀上需要制定某項政策到這項政策對經濟活動的預期影響充分顯示出來所需的時間,它由內部時滯和外部時滯兩部分構成。內部時滯,是指從經濟和金融形勢發生變化需要中央銀行採取政策行動時始,到中央銀行實際採取行動時止的這段過程。外部時滯,是指中央銀行採取貨幣政策行動之日起,到對經濟活動發生充分影響時止的這段過程。
2.預期因素
預期是指人們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預期。這種預期之所以稱之為合理,因為它是人們參照歷史上提供的有關知識,經過周密考慮之後才做出的一種預期。理性預期理論有別於凱恩斯與弗里德曼的預期理論。
貨幣政策效果的衡量
貨幣政策效果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衡量。一是從數量方面,它是用來衡量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大小,即貨幣政策的數量效果;二是從時間方面,它是用來分析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快慢,即貨幣政策的時間效果。
衡量貨幣政策效果,就是分析和測算貨幣政策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效力強弱程度,以及這個效力在政策實施後多長時間才會發揮表現出來。
對貨幣政策數量效果的衡量是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它關繫到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最終影響的規模。一般來說,衡量貨幣政策的數量效果,主要在於分析和比較實施的貨幣政策所取得的效果與預期所要達到的目標之間的差距。現以考察目標實施情況為例,說明如何衡量貨幣政策的數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