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寬松貨幣政策應如何退出
⑴ 美歐退出寬松政策意圖是什麼
值得關注的是,相比2013年美聯儲首次釋放縮表意圖之後的市場波動與恐慌,目前投資者對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退出部分寬松政策的前瞻指引反應卻很平靜。
美聯儲在今年下半年縮表已成為歐洲市場上的一致共識。瑞銀集團在研究報告中表示,明確的前瞻指引已經明確告訴市場,美聯儲將在9月份宣布縮表進程於四季度開始實施。同時,如果未來數據表明當前通脹疲軟僅僅是暫時現象,12月份還有可能加息。然而,這一縮表與加息疊加的預期出現之後,市場反應平靜。
根據歐洲央行上述表態,市場難以確定其真實貨幣政策方向,這已成為倫敦金融城各大機構近期關注的重點。目前,各方相對一致的共識是,歐洲央行大規模量化寬松的部分初始目標——解決通縮風險已經完成。歐元區通脹從去年一季度的零以下顯著回升,今年上半年穩定在1.5%以上水平,這表明歐元區通縮風險已經結束。
同時,歐元區經濟超預期走強已成為歐洲央行考慮縮減購債的重要基礎面因素。最新歐元區失業率已經下降至8年來最低水平的9.3%;勞動力市場改善拉動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上半年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速不斷上升,6月份達到2.63%;全球貿易環境的提振進一步改善了其外部需求。各方認為,上述有利因素在推升歐元區一季度經濟增長0.6%之後,年內歐元區經濟增速有可能升至1.8%。
此外,每月600億歐元的購債計劃正在面臨設計框架限制。按照原有購債計劃,各成員國資本額比重和各國國債余額上限均為33%。歐洲央行如果短期內不縮減購債規模,未來將在北方國家面臨「無債可買」的尷尬境地。荷蘭銀行金融市場分析主管尼克·科尼斯表示,6月份歐洲央行購買德債的加權平均期限為3.98,短期化非常明顯;但7月份受到德國發行40億歐元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影響上升到了5.3。這一變化突出表明,歐洲央行面臨長期德債稀缺問題。
因此,各大機構一致認為,鴿派態度並不能掩蓋歐洲央行近期公布其2018年縮減購債計劃的方向。事實上,此次德拉吉關於「秋季判斷未來購債計劃」的表態被多數機構解讀為歐洲央行將在10月底會議上公布相關調整計劃。
⑵ 什麼是寬松的貨幣政策
你好,一般來說,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增加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如直接發行貨幣、在公開市場購買債券、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和貸款利率等。當央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再融資利率時,將購買國債,將資金投放國外,增加市場貨幣流通,促進商業銀行擴大信貸規模,降低利率,促進發展投資,穩定物價,充分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平衡國際收支。
有了更多的錢,需要貸款的企業和個人更容易獲得貸款。一般來說,它可以使經濟發展得更快。它是促進繁榮或抵禦衰退的措施。例如,中央政府大量發放信貸就是寬松貨幣政策的表現。
寬松的貨幣政策的特點:
1、降低存款准備金率,使商業銀行減少上繳存款准備金率,增加可貸資金。
2、降低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在向央行貼現票據時,可以獲得更多資金,增加可貸資金。
3.中央銀行在市場上購買證券和貨幣。
4.放寬信貸條件和規模
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好處:
1、寬松貨幣政策下,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加,使企業資金使用成本減少,利潤增加。
2、增加貨幣供應量,使人們貨幣收入增加,促進消費。
3、寬松貨幣政策是在國內經濟不夠景氣的情況下使用的促進經濟發展的貨幣政策。
寬松的貨幣政策調整原因:
1、本次,隨著中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一松一穩」調控組合再現。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必須有相應的擴張手段,防控通脹壓力,不再需要寬松的貨幣政策。
2、流動性是過剩的,應該承認。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過去放出這么多貨幣和信貸是不得已而為之,在率先克服危機影響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隨著形勢的變化,是時候調整貨幣政策了。
3、「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非凡之舉」。中國經濟企穩回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應及時退出。
4、加強市場安全和價格穩定,落實「米袋」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完善市場調控方案,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價格秩序。
⑶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
解讀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淺談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之一:直升飛機與吸塵器?
乍一看題目,你一定會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直升飛機——吸塵器和中央銀行有什麼關系?其實呀,只要你真正了解中央銀行平時都在忙些什麼,你就會覺得直升飛機——吸塵器的比喻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中央銀行平時主要有兩件大事,一件呀,就是管理他手下的那些兄弟--各個專業銀行的日常工作,另一件,也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負責控制我們社會經濟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多少,以保證經濟的正常運行
那麼,中央銀行怎麼來控制控制貨幣量呢?這里,就要用到直升飛機與吸塵器的比喻了。
當流通中的貨幣供給量少於貨幣需求量時,眼看有可能要發生通貨緊縮,我們可以想像中央銀行會大量印製人民幣,並用直升飛機把他們送到全國,以緩解危機;
而當貨幣供給量大於貨幣需求量,有可能爆發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又會用個巨大的吸塵器把人們錢包中的人民幣給吸走,讓整個貨幣需求平衡起來。
雖然央行改變貨幣供給的方法要比這復雜和微妙的多,但他控制的基本思路就是這樣。
淺談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之二:百分之百銀行准備金的假想
假設,有一位公民小瓜,一向樂善好施,有一天福臨心至,在他的老家開了一個銀行,那是當地唯一的一家銀行,小瓜別無他求,只想能給父老鄉親們一個安全存錢的地方。
第二天,小瓜收到了第一筆存款--100元,將它放入秘密小金庫後,小瓜再也沒有動過它,也從來沒有考慮過再拿去貸款給別人用什麼的。就這樣,那一百元錢就一直老老實實的放在小瓜的金庫中。
這一筆小瓜收到卻沒有用出去的錢,在銀行界就叫做准備金。事情說到這兒,已經很明顯了,小瓜實施的是百分之百銀行准備金。
讓我們來看看小瓜的報表:
小瓜銀行
資 產
負 債
准備金
100元
存款
100元
如果,所有銀行都實施小瓜這樣的制度,即全以准備金持有存款,那麼銀行就不會影響貨幣制度(具體原因在以後文章中涉及) 問題的關鍵是小瓜這種生意做久了,發現破產的可能性大增,因為小瓜經常不得不付出很多利息,卻得不到一點受益,小瓜不得不想辦法了。至於小瓜想出了個什麼法子,就請看下期:小瓜新舉措帶來新問題--央行貨幣政策之三。
淺談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之三:小瓜的新舉措帶來的新問題
為了挽救經營不利的局面,小瓜決定開始行動了。把所有貨幣都放在金庫中,看來是不太恰當的。何不把一些貨幣借給別人呢?還可以得到點利息收入。
說干就干,小瓜立即行動起來。沒想到,消息一傳出,生意出奇的好,不少人想來貸款。高興之餘,小瓜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他銀行里的錢多了出來。怎麼回事呢?
現在,我們假設小瓜留了10%做准備金,其餘全部貸給別人。仍以100元為例,讓我們再來看看小瓜的報表。
小瓜銀行
資 產
負 債
准備金
10元
存款
100元
貸 款
90元
從表中我們能看出,小瓜銀行所能提供的貨幣供給(通貨+活期存款)有190元,比小瓜銀行原先所能提供的多了整整90元。因此,我們好象是可以說,當小瓜銀行只留部分存款作為准備金時,確實產生了新的貨幣。
可是,小瓜銀行怎麼會平白無故地創造出錢呢?其實,原因並不神秘,小瓜銀行並沒有創造出新的貨幣,因為,雖然從貨幣數量上來看,是多了90元錢,但也給那些貸款的人增添了債務。因此,從總體上來看,小瓜銀行製造的經濟並沒有更富裕,只是更有流動性、更活躍。
假如,在小瓜那兒貸了款的人用90元去買東西,賣主又把錢存入了第二個銀行。而第二銀行也用10%的准備率發放貸款,即用81元去放貸,隨後,這81元又被存入了第三個銀行……就這樣,在整個金融運行體系中更多的貨幣被創造了出來。(一元准備金所能產生的貨幣供應量等於准備率的倒數)
所以,我們可以說,銀行的運行,改變了社會的貨幣供應量,由此,波及到整個社會的經濟情況。
淺談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之三:央行的三個秘密武器
放眼我們現在的金融市場,可以說是硝煙四起,群雄逐鹿。各大商業銀行為了在市場上爭得更多席位,施展出渾身解數;可有一家銀行,卻始終游離於戰爭之外,顯得格外悠閑,他是誰呢?他就是當今中國銀行業的龍頭老大--我們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人行之所以會如此灑脫,是因為他的武器庫中有三個殺手鐧,它們是公開市場活動、法定準備金、貼現率。正是這三個武器,才使他能一直笑傲江湖,長盛不衰。。
說到公開市場活動,就又要用到直升飛機與空調機的比喻。也就是說,當市場上貨幣緊缺時,央行會選擇向公眾買進政府債券,央行為債券支付的人民幣就增加了流通中的貨幣的數量,這時,就好比央行用直升機向大眾空投了一大堆貨幣一樣,大大緩解了貨幣的緊張。
當央行想減少貨幣供給時,他又會選擇空調機--把貨幣大量吸進,以使市場保持平衡。方法就是向公眾售出政府債券,使公眾手中的多餘貨幣回到政府手中。
公開市場活動一直是許多國家央行控制經濟的最主要武器,也是最為直接與有效的。
下一回,我會向大家講述央行的殺手鐧之二--法定準備金。
淺談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之三:央行的第二號殺手鐧--法定準備金
先解釋一下概念,看了我們前面的文章,你一定會覺得"准備金"這三個字聽起來有點耳熟,對了,在小瓜的銀行中我們曾經遇到過,只不過這里的銀行,可是比小瓜的銀行大無數倍的中央銀行,准備金呢,也變成了"法定準備金"。
其實,換湯不換葯,法定準備金也就是央行規定其下屬的各個專業銀行必須持有的最低量准備金。它影響銀行體系中一元錢所能創造的貨幣量。
准備金的變動如何影響經濟呢?讓我們還是以小瓜的銀行為例。假如,小瓜決定將他的銀行的准備金率提高到20%,那麼,100元的存款,小瓜只能貸出80元,剩下20元留著以備急需,因此創造出的貨幣供給就變成只有180元,比准備金率為10%時,少了10元錢。這,也就意味著銀行少創造了10元的貨幣。
而當准備金降低時,小瓜能貸出更多的錢來,小瓜銀行所能創造出的貨幣就相應增加,從而整個社會的貨幣供給也就增加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一般較少使用這一著,因為這會干擾他各位弟兄的正常工作,這可不是大哥願意看到的。
下次課,我們講央行的最後一招--貼現率。
淺談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之三:央行的最後一招--貼現率
翻遍央行大哥的武器庫,終於又找出一個殺手鐧,它就是貼現率。什麼是貼現率呢?好專業化的名詞。其實,貼現率就是央行大哥向他的各位小弟發放貸款的利率。
讓我們來看看貼現率究竟有多大的殺傷力。假如,小瓜銀行由於近期貸款的人太多,偏偏取錢的人也很多,小瓜的金庫有些應付不過來了,沒法子,小瓜只好向央行大哥打"SOS",大哥當然不會坐視不理,於是向小瓜發放了一些貸款應急。
問題是,貸款不可能白白借給小瓜,小瓜要給大哥利息。如果小瓜覺得利息太高了,難以承受,小瓜不會再向大哥求救,只能勒緊褲腰帶,這樣能用於貸款的錢就少了,一元錢所能創造出的貨幣相應減少,小瓜銀行所能為社會供給的貨幣也就少了。
反之,如果大哥提供的貸款利率比較低,小瓜覺得可以承受,小瓜會用這筆貸款來充實他的小金庫,這樣,小瓜的准備金就大於沒有貸款的時候,同時,這些增加的准備金使小瓜銀行創造出更多的貨幣,社會上的貨幣也就豐富起來了。
⑷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整頓,我國的貨幣政策
2011年我國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由此前的「適度寬松」調整為「穩健」,這是國內貨幣政策基調的重大轉變。這表明我國此前應對金融危機時的刺激政策——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正式退出,也是對央行此前提出的貨幣政策回歸「常態」的政策註解。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名義上執行的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但在2009年,實際執行的是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2010年雖然是真正的適度寬松,但由於2009年投放的貨幣基數較高,因此執行效果上是令過剩貨幣進一步增加。目前,雖然全球經濟(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的復甦之路仍比較崎嶇,但中國經濟形勢與歐美有較大區別。因此我國將正式從金融危機後特殊情況下執行的寬松貨幣政策中退出。2008年末提出的4萬億投資計劃原定於2010年末執行完畢,在房地產方面,無論是投資性購房信貸需求還是房地產開發貸款需求都將被持續抑制,這是貨幣政策轉向的經濟基本面基礎。
在我們看來,穩健而不是從緊的貨幣政策的說法,在未來的實際執行中將會是適度收緊,並且給貨幣政策的相機微調保留了空間。明年全球經濟的復甦步伐,國內的通脹形勢的發展,調控之下的房地產市場的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導致2011年貨幣政策的執行可能有一定的變化。因此不宜在今年年末就估死明年貨幣政策的具體操作。
關於明年貨幣政策最關鍵的指標,即新增貸款規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夏斌日前的表態可作為參考。夏斌表示,明年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意味著信貸增速將放緩,預計全年信貸規模為7萬億元人民幣。他還表示,明年的信貸政策將會偏緊,而貨幣供應量M2增長則控制在15%。
從十多年新增貸款的歷史來看,某一年貸款大幅增長後的兩三年,都會有新增貸款規模的下降。1997年新增貸款從1996年的10612億猛增至13757億,隨後的1998~2000年持續下降為11610億、7210億和5636億。2003年新增貸款從2002年的18979億猛增至27702億,隨後2004~2005年分別降至18367億和17326億。2009年全年新增貸款高達9.63萬億,今年預期降至7.5萬億~7.8萬億,明年降至7萬億甚至更低的水平也很正常。2003~2007年,我國經濟連續五年增幅在10%以上,同期貸款余額分別增長了21.10%、11.55%、9.77%、15.71%和16.16%,復合增速為15%。在經濟轉型的關口,我國經濟明年沒有必要實現10%的增長,則貸款增長15%這個曾實現我國經濟復合增長10%以上的速度,完全可以滿足明年經濟增長的需要。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銀監會今年要求,在明年末之前,我國商業銀行要將表外貸款全部轉入表內,估計多數銀行今年執行的力度較小,則明年表外信貸的收縮,將導致實際新增貸款的減少。另外房地產信託明年繼續收緊的概率較大,這都會令信貸供給偏緊。
具體的貸款投放,預期銀監會仍會遵循類似於今年四個季度新增貸款3∶3∶2∶2均衡投放的調控思路。與今年信貸總量可能被突破近3000億元不同的是,明年的總量控制將更嚴。這雖然不利於銀行「早放貸早收益」的經營思路的實現,但偏緊的額度仍有利於銀行利差的提高。
在整體適度從緊的前提下,貨幣政策具體執行時,將因產業結構、區域不同而有差異,比如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可能會受到更多的關照。而西部重點發展區域,也會得到差異化的政策「關照」。節能減排的繼續推進,落後產能淘汰,今年新開工580萬套保障房的後續建設資金和明年1000萬套保障房新開工計劃等,都可能在貨幣政策中得到體現。
我國貨幣政策回歸穩健非常有必要,較少的新增信貸規模完全可以滿足中國經濟增長的需要。偏緊的信貸供給不光是對沖2009~2010年過度投放的貨幣的必要,而且將有利於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
⑸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1.到期的債券包括利息收益,如果不繼續進入流通領域,就相當於是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了,美國的實際情況是,到期的本金和利息收入,繼續滾動購買新的國債。
2.如果央行購買的債券,對方無法償還,或者推遲償還,或者債務重組,就屬於企業債券的違約,央行就只能承認損失了。但是我想央行也不大在乎這個,畢竟撒錢就是為了刺激經濟。注意了: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債券的償還優先順序是高於股票的,也就是說,大多數情況下,往往企業破產清算的時候,才可能出現債券還不全的情況。央行也不傻,買的企業債,肯定都是級別比較高的。
⑹ 寬松貨幣政策要結束 金融市場如何配置資產
(1)央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時,公眾手中將持有更多的貨幣,在替代效應的作用下,公眾會增加對以股票為代表的金融資產的配置。新增貨幣追逐既定數量的股票,會促使股市繁榮,推升股票市場整體價格水平。(2)寬松的貨幣政策使企業的融資需求易於得到滿足,這一方面有利於企業擴大對金融領域的投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股東,特別是企業「大小非」通過減持股票來獲取資金的意願;二者共同作用也會促使股價上升。(3)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提升公眾對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期,為了實現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公眾會增持股票資產以抵禦通脹風險,進而會推動股票價格上升。(4)中國股市歷來是一個資金加情緒推動的市場,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增強公眾對未來經濟增長的信心,基於對未來利潤回報的良好預期,公眾也會增持股票,提升股價水平。(5)從股票的內在價值看,擴張性貨幣政策所帶來的通脹預期會降低實際利率水平,在與良好的利潤回報相結合後,二者會提升股票的內在價值和估值水平,從而在理論上為股票價格的上揚提供有力的支撐。
⑺ 寬松貨幣政策的調整原因
寬松貨幣政策
1、此次是繼中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之後,再現「一松一穩」的調控組合,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就必須有相應的擴張手段,防控通脹壓力要求不能再搞寬松的貨幣政策。
2、應當承認現在的流動性是過剩的。但也要看到過去發放那麼多貨幣信貸是不得已為之,而且為率先戰勝危機沖擊發揮過關鍵作用。隨著形勢的變化,貨幣政策到必須調整的時候了。
3、過去兩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非常之舉」,此時中國經濟已經企穩回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應及時退出。
4、要加強市場保障和價格穩定工作,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完善市場調控預案,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價格秩序。
⑻ 第三輪量化寬松的退出
2013年12月19日 美聯儲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發布聲明,從2014年1月開始,每個月購買美國國債的規模將從450億美元削減至400億美元。
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具有必然性。量化寬松的本質是用流動性的過度供給,抬升資產價格,造成一定的股市和房市泡沫,以此帶動投資和購房消費。量化寬松固然可在短期內提升經濟,但長遠看對美國經濟有害。它不支持、不利於實體經濟和技術創新,會推遲經濟內在性強勁增長的到來。如果養成經濟對量化寬松的依賴,將有嚴重後果。美聯儲清楚這一點,不會長久推行這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