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單元抽樣用的什麼原理
1. 賬面金額小於選樣間隔,為什麼還會被抽到
因為邏輯單元是指的憑證上的金額,邏輯單元大於或者等於選樣間隔,就一定會被選取出來。
貨幣單元抽樣法:(1)如果邏輯單元的賬面金額大於或等於選樣間隔,推斷的錯報就是該邏輯單元的實際錯報金額。
(2)如果邏輯單元的賬面金額小於選樣間隔,注冊會計師首先計算存在錯報的所有邏輯單元的錯報百分比,這個百分比就是整個選樣間隔的錯報百分比(因為每一個被選取的貨幣單元都代表了整個選樣間隔中的所有貨幣單元),再用這個錯報百分比乘以選樣間隔,得出推斷錯報的金額。
(3)將所有這些推斷錯報匯總後,再加上在金額大於或等於選樣間隔的邏輯單元中發現的實際錯報,注冊會計師就能計算出總體的錯報金額。
2. 貨幣單位抽樣的介紹
是一種統計抽樣模型,它將屬性抽樣和變數抽樣模型中的常用屬性混合起來,以屬性抽樣理論為基礎,但是得出的結論是以貨幣金額(數量)而不是以錯誤率來表示的。因此,它有時又被稱為屬性和變數聯合抽樣(CAV)、累進貨幣金額抽樣(CMA)、按概率比例大小抽樣(PPS)、與大小成比例抽樣(SPS)。
3. 什麼是貨幣單位抽樣法
貨幣單位抽樣法是指將 審計 對象總體的單元貨幣單位定義為抽樣單位 ,並根據抽出的貨幣單位勾出其所對應的物理單位作為審計樣本, 根據樣本的審查結果來推斷總體特徵的一種 統計抽查法 。
4. 相交球-論述-如何進行貨幣單位抽樣
1、基本原理。貨幣單位抽樣是借用屬性抽樣,履行了變數抽樣的功能。它仿照屬性抽樣中的「偏差率」的概念,引入樣本「錯報率」,藉助統計數表,通過樣本錯報率推斷總體錯報率,再進一步推斷總體的錯報額。它繼承了屬性抽樣在統計方面的簡便性,同時又具有變數抽樣對總體進行定量估計的功能,提供總體的貨幣價值量信息。
2、確定樣本量。貨幣單位抽樣在確定樣本量時,一種簡便而又准確的方法就是仿照屬性抽樣,利用樣本量表查得。與屬性抽樣不同的是,要用可接受誤受風險、可容忍錯報率和預期總體錯報率分別替代可接受信賴過度風險、可容忍偏差率和預期總體偏差率。①可接受誤受風險是審計師的一項職業判斷,通常可利用審計風險模型得出。②可容忍錯報率是根據公式(可容忍錯報率=可容忍錯報額÷平均錯報率假定÷總體記錄金額)計算得到,其中,平均錯報率的假定也是審計師的一項職業判斷,應當以審計師對客戶的了解和以往的經驗為依據判斷。考慮到錯報方向,審計師還要對錯報率從高報和低報兩個方向分別考慮。③預期總體錯報率是預期總體錯報金額和總體記錄金額的比值。
3、選取樣本。貨幣單位樣本是使用概率比例選樣法選出的。在貨幣單位抽樣下,抽樣單位是單個貨幣單位,但是審計師不能對單個貨幣單位進行審計,而是找出特定貨幣金額所對應的物理單位作為樣本來實施審計測試。概率比例選樣的樣本可通過隨機數表取得。假設審計師要從下表的五張應收賬款票據中隨機抽取兩張作為樣本。首先,將這五張票據按編號排列並計算累計合計數
4、根據樣本推斷總體。樣本選出後,要對樣本進行審計測試,確定樣本的錯報額和錯報率,並進一步推斷總體。推斷總體錯報時又具體分為樣本未發現錯報和發現錯報兩種情況。
(1)未發現錯報時的總體推斷:第一步,根據可接受誤受風險、樣本量和實際錯報數確定總體錯報率的界限;第二步,根據具體情況,運用職業判斷估計平均錯報率,把推斷的總體錯報率轉化為錯報額。(2)發現錯報時的總體推斷:
第一步:確定被發現錯報的每一個樣本的錯報額和錯報率(錯報額÷賬面金額)。假定審計人員對樣本進行測試後發現五處錯報,
第二步:分低報和高報兩組確定錯報率界限,並計算各項錯報引起的錯報率界限的增加額。
第三步:將平均錯報率與各個層聯系起來。將錯報率與各個層聯系起來的最常用方法是比較保守地將最大的錯報率與最大的層相聯系。
第四步:計算初始錯報上限和下限,在發現錯報時,計算各層錯報界限要用樣本錯報率假定為總體錯報率。
第五步:計算高報和低報金額的點估計值並調整初始錯報界限。
當總體中同時出現高報和低報時,實際錯報上限應當低於未發現低報時的錯報上限,反之,實際錯報下限亦應當低於未發現高報時的錯報下限,為此要進行調整。步驟如下:(1)分別確定高報金額和低報金額的點估計值,(2)各界限分別減少相對的點估計值。點估計值的計算是用已審的貨幣單位的平均錯報額乘以賬面價值。
第六步:利用決策規則決定總體是否可接受。
貨幣單位抽樣法的決策規則:如果錯報上限和錯報下限均落在可容忍的高估錯報額和低估錯報額之間,就接受賬面價值沒有重大金額錯報的結論;反之就認定賬面價值存在重大金額錯報。根據這一規則,可認定上例500萬應收賬款不存在重大金額錯報。當總體不可接受時,審計師可是具體情況採取擴大樣本量、執行替代程序、提請被審單位調整賬戶余額等措施。
5. 怎麼理解」……貨幣單元抽樣可以在能夠獲得完整的總體之前開始選取樣本「這句話呢
貨幣單元法,總體完整與不完整都不影響已經獲得的部分的選取樣本的結果,抽象的文字看注會審計書上都有,這里就不說了,為了方便理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例如被審計單位目前發生應收賬款三筆,分別是3元,3元,1元,本年未結束,總體不確定
1、首先估計一個總體,比如估計還會發生3元,估計總體是10元,現在就是這樣的
6. 貨幣單元抽樣評價樣本時為什麼高估抽樣風險
pss抽樣是審計里的問題。pps抽樣要想理解透徹,就要懂一點概率的知識。pps抽樣他的抽樣單位是元。你不妨這樣想,我給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手頭有3堆抽樣對象,分別是A=100元,B=200元,C=300元。A中你用一個紅球表示一元,你把它換成100個紅球,B用一個綠球表示一元,把它換算成200個綠球,同理,C表示為300個黃球。你把他們放到一個大缸里去摸,假設你用公式求出樣本規模是50,你就閉著眼睛去大缸里摸球,你說摸到哪種顏色的球的概率大?pps抽樣的本質就是這個原理,越是虛構,他代表的球越多,越多越容易被摸到。這也是為什麼pps對於低估效果不明顯的原因。
7. 審計中抽樣單位的貨幣單元是什麼意思麻煩說的通俗點,謝謝!
就是用一元錢作為抽樣單元。如果被查的對像金額是100萬元,那麼抽樣單元就有100萬個。再利用統計的系統法等抽出來多少個抽樣單元進行審計。
8. 為什麼貨幣單元抽樣更適用於預計不存在錯報
樣本量的計算表編輯
從兩個樣本量中取較大者,即157為樣本量。在實際工作中,為防止非預期的意外錯報致使總體無法接受,審計師可以主觀地在根據屬性抽樣表確定的樣本量的基礎上增加一定數量的樣本來防範這種情況。例如在本例中,審計師可將樣本量增至200. 3、選取樣本。貨幣單位樣本是使用概率比例選樣法選出的。在貨幣單位抽樣下,抽樣單位是單個貨幣單位,但是審計師不能對單個貨幣單位進行審計,而是找出特定貨幣金額所對應的物理單位作為樣本來實施審計測試。概率比例選樣的樣本可通過隨機數表取得。假設審計師要從下表的五張應收賬款票據中隨機抽取兩張作為樣本。首先,將這五張票據按編號排列並計算累計合計數。如下表:
由於以單個元為抽樣單位,則總體容量為5438.由電腦生成四位數隨機樣表,確定隨機起點,選取有用的隨機數(357~5438),包含這些隨機數的累計合計數所對應的票據即為要選出的樣本。假定選出的隨機數有1600,則包含1600的累計合計數1638對應的金額為1281元的二號票據被選為樣本。
4、根據樣本推斷總體。樣本選出後,要對樣本進行審計測試,確定樣本的錯報額和錯報率,並進一步推斷總體。推斷總體錯報時又具體分為樣本未發現錯報和發現錯報兩種情況。
(1)未發現錯報時的總體推斷:
第一步,根據可接受誤受風險、樣本量和實際錯報數確定總體錯報率的界限;第二步,根據具體情況,運用職業判斷估計平均錯報率,把推斷的總體錯報率轉化為錯報額。
承上例,在可接受誤受風險為5%,樣本量為200,錯報數為0的情況下,查屬性抽樣審計結果評價表,得到的錯報率上下限為1.5%.
錯報上限=×1.5%×100%=75000;錯報下限=×1.5%×100%=75000
(2)發現錯報時的總體推斷:
第一步:確定被發現錯報的每一個樣本的錯報額和錯報率(錯報額÷賬面金額)。假定審計人員對樣本進行測試後發現五處錯報,見下表:
第二步:分低報和高報兩組確定錯報率界限,並計算各項錯報引起的錯報率界限的增加額。
第三步:將平均錯報率與各個層聯系起來。將錯報率與各個層聯系起來的最常用方法是比較保守地將最大的錯報率與最大的層相聯系。
第四步:計算初始錯報上限和下限(見下表)
在發現錯報時,計算各層錯報界限要用樣本錯報率假定為總體錯報率。
第五步:計算高報和低報金額的點估計值並調整初始錯報界限。
當總體中同時出現高報和低報時,實際錯報上限應當低於未發現低報時的錯報上限,反之,實際錯報下限亦應當低於未發現高報時的錯報下限,為此要進行調整。步驟如下:(1)分別確定高報金額和低報金額的點估計值,(2)各界限分別減少相對的點估計值。點估計值的計算是用已審的貨幣單位的平均錯報額乘以賬面價值。承上例:
低估的點估計值=0.015×÷200=375
高估的點估計值=(0.008+0.008+0.007+0.007)×÷200=750
調整後的錯報上限=-375=
調整後的錯報下限=80000-750=79250
第六步:利用決策規則決定總體是否可接受。
貨幣單位抽樣法的決策規則:如果錯報上限和錯報下限均落在可容忍的高估錯報額和低估錯報額之間,就接受賬面價值沒有重大金額錯報的結論;反之就認定賬面價值存在重大金額錯報。根據這一規則,可認定上例500萬應收賬款不存在重大金額錯報。當總體不可接受時,審計師可是具體情況採取擴大樣本量、執行替代程序、提請被審單位調整賬戶余額等措施。
三、優缺點分析
貨幣單位抽樣繼承了屬性抽樣的統計分析技術的簡便性,只需藉助樣本量確定表和抽樣結果評價表就能確定樣本量和評價抽樣結果,不需要復雜的計算;在概率比例選樣下,貨幣單位抽樣具備了自動分層的功能,可以自動增加金額較高項目入選樣本的機會,使審計師把焦點自動集中於高風險領域;貨幣單位抽樣法還可以一次測試多個樣本,大大降低了審計成本。正是這些優點,再加上計算機強大的計算功能,使得貨幣單位抽樣成為審計師在詳細余額測試中最常用的統計抽樣方法之一。但是,貨幣單位抽樣也有它的不足之處,由於它在樣本錯報率估計方面固有的保守性,可能使得出的錯報界限遠遠超過重要性水平而無法被採用;概率比例選樣也有其固有缺陷,它在提高金額較大項目入選樣本幾率的同時,也提高了遺漏金額較小項目的可能性,這樣金額較小甚至為零的項目就基本被排除在入選樣本之外,這必然首先造成樣本代表性先天不足,而且對於金額嚴重低估項目和那些金額較小,但從性質方面考慮卻是重要的項目以及期間交易頻繁,期末余額較小的項目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和風險,是該方法所發現不了的;而且貨幣單位抽樣無法評價總體漏記項目的可能性,當完整性目標在審計測試中非常重要時,該方法就不適用了。
9. 為什麼注會審計講到非統計抽樣示例時還是用到了貨幣單元抽樣
貨幣單元抽樣是一種運用屬性抽樣原理對貨幣金額,
而不是對發生率得出結論的統計抽樣方法。
10. 概率比例規模抽樣方法
(一) PPS抽樣含義
PPS抽樣是一種運用屬性抽樣原理對貨幣金額而不是對發生率得出結論的統計抽樣方法。
PPS抽樣以貨幣單元作為抽樣單元,有時也被稱為金額加權選樣、貨幣單元抽樣、累計貨幣金額抽樣,以及綜合屬性變數抽樣等。
(二) PPS抽樣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總體的錯報率很低(低於10%),且總體規模在2 000以上。這是PPS抽樣使用的泊松分布的要求。
第二,總體中任一項目的錯報不能超過該項目的賬面金額。這就是說,如果某賬戶的賬面金額是100元,其錯報金額不能超過100元。
(三) PPS抽樣的優點
1.PPS抽樣一般比傳統變數抽樣更易於使用。
2.PPS抽樣可以如同大海撈針一樣發現極少量的大額錯報,原因在於它通過將少量的大額實物單元拆成數量眾多、金額很小的貨幣單元,從而賦予大額項目更多的機會被選入樣本。
3.PPS抽樣的樣本規模無須考慮被審計金額的預計變異性。
4.PPS抽樣中項目被選取的概率與其貨幣金額大小成比例,因而生成的樣本自動分層。
如果使用傳統變數抽樣,注冊會計師通常需要對總體進行分層,以減小樣本規模。在PPS抽樣中,如果項目金額超過選樣間距,PPS系統選樣將自動識別所有單個重大項目。
5.如果注冊會計師預計錯報不存在或很小,PPS抽樣的樣本規模通常比傳統變數抽樣方法更小。
6.PPS抽樣的樣本更容易設計,且可在能夠獲得完整的總體之前開始選取樣本。
(四) PPS抽樣的缺點
1.PPS抽樣要求總體每一實物單元的錯報金額不能超出其賬面金額。
2.在PPS抽樣中,被低估的實物單元被選取的概率更低。
PPS抽樣不適用於測試低估。
如果注冊會計師在PPS抽樣的樣本中發現低估,在評價樣本時需要特別考慮。
3.對零餘額或負余額的選取需要在設計時特別考慮。
4.當總體中錯報數量增加時,PPS抽樣所需的樣本規模也會增加。
在這些情況下PPS抽樣的樣本規模可能大於傳統變數抽樣所需的規模。
5.當發現錯報時,如果風險水平一定,PPS抽樣在評價樣本時可能高估抽樣風險的影響,從而導致注冊會計師更可能拒絕一個可接受的總體賬面金額。
6.在PPS抽樣中注冊會計師通常需要逐個累計總體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