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貨幣的主要構成是什麼
① 信用貨幣是什麼
信用貨幣(creditmoney)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強制流通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貨幣。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是由銀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價值遠遠低於其貨幣價值,而且與代用貨幣不同,它與貴金屬完全脫鉤,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貴金屬。在20世紀30年代,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引起經濟的恐慌和金融混亂,迫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國家所發行的紙幣不能再兌換金屬貨幣,因此,信用貨幣便應運而生。當今世界各國幾乎都採用這一貨幣形態。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② 信用貨幣制度構成要素內涵是什麼!
信用貨幣制度構成要素內涵是:
通過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流入流通領域;
信用貨幣般有央銀行發行並由國家法律賦予無限法償能力;
流通貨幣僅僅只現金也包括銀行存款;
信用貨幣能與任何金屬進行兌換其發行般金銀保證;
信用貨幣制度種管理貨幣制度;
國家通過貨幣流通調節對宏觀經濟進行調節。
總結:信用貨幣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強制流通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貨幣。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是由銀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價值遠遠低於其貨幣價值,而且與代用貨幣不同,它與貴金屬完全脫鉤,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貴金屬。在20世紀30年代,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引起經濟的恐慌和金融混亂,迫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國家所發行的紙幣不能再兌換金屬貨幣,因此,信用貨幣便應運而生。當今世界各國幾乎都採用這一貨幣形態。
③ 金融學概論:簡答題:什麼是信用貨幣其基本特徵是什麼
信用貨幣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信用程序發行和創造的貨幣形態。
基本特徵有:
1 信用貨幣是價值符號。由於信用貨幣徹底割斷了與貴金屬的聯系,其發行不以黃金作
准備,國家也不承諾兌現黃金,它僅僅是一種純粹的價值符號發揮著貨幣的只能作用。
2 信用貨幣是債務貨幣。信用貨幣主要由現金(包括輔幣)和存款組成,而現金和存款
都是銀行體系的負債,
其中現金是中央銀行對公眾的負債,
存款則是商業銀行對存款人的負
債。
3 信用貨幣具有強制性的特徵。
④ 名詞解釋:信用貨幣
作為金屬貨幣符號在市場上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證券。有支票、期票、銀行券等,而以銀行券為其主要的、完善的形式。從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中產生。
與紙幣不同,可使相當大的一部分交易不需用貨幣。信用貨幣可以不斷地從一人轉讓給另一人,而由發行者負責兌現清償。體現著債權人和債務人的信用關系。
信用 :
①誠實,遵守諾言而取得的信任:守信用。 ②貨幣借貸和商品買賣中延期付款或交貨的總稱。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
包括:
(1)銀行信用,是以銀行為一方的貨幣借貸活動;
(2)商業信用,是以商品交易中任何一方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貨的短期信用活動;
(3)國家信用,是以國家為一方的借貸活動(如發行公債);
(4)消費信用,是對個人消費者提供的信用(如分期付款)。 ③信任重用:能否信用能人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
貨幣 : 充當一切商品的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購買任何別的商品。
信用貨幣就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信用程序發行和創造的貨幣。信用貨幣是代用貨幣進一步發展的產物,目前成為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採用的貨幣形態,可以說,信用貨幣是金屬貨幣制度崩潰的直接後果。
20世紀30年代,由於世界性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相繼爆發,各主要西方國家先後被迫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制度,所發行的紙幣不能再兌換金屬貨幣,在這種情況下,信用貨幣便應運而生。
信用貨幣制度在全球的推行又分為了兩個步驟,而這兩個步驟的實現又是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體系」兩個國際貨幣制度來進行的。前者切斷了黃金與紙幣在國內的自由兌換關系,後者切斷了黃金與紙幣在國際上各國政府間的自由兌換關系。
⑤ 信用貨幣解釋
實際上是一種信用工具或者債權債務憑證。 現代信用貨幣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兩種主要存在形式。 現代信用貨幣的基本特徵: (1)中央銀行發行的信用貨幣是中央銀行代表國家發行的紙幣本位貨幣,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內在價值; (2)信用貨幣是債務貨幣,現金是中央銀行的負債,存款是商業銀行的負債; (3)信用貨幣具有強制性,通過法律手段確定其為法定貨幣; (4)國家可以通過銀行來控制和管理信用貨幣流通,把貨幣政策作為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目標的重要手段。
⑥ 信用貨幣的構成
首先說說貨幣,貨幣的歷史有幾個階段,最初的是貝甲類製成,隨著鐵銅器的出現就進入賤金屬貨幣階段(銅幣),由於各朝各代的戰亂使得賤金屬貨幣失去信用價值,就開始進入貴金屬貨幣時代(金銀幣),貴金屬貨幣時代讓當權政府負債累累,不受堪苦,在北宋就出現了最早的紙制貨幣銀票,銀票又分官票和私票,當時銀號也就是錢庄非常多,官私都印鈔,也是貨幣最混亂的時候,解放後計劃經濟出現各種各樣的購物票如糧票、自行車票等等,直接讓當時的人民幣作用弱化,後立法取消代金券,才強化了人民幣,現進入了虛擬經濟時代,取而代之的是你的存款在銀行電腦裡面的只是一串數字,誰的數字大誰的信用就高,信用完全被量化了。
信用貨幣就存在著兩方面的說法,一個方面是個人的信用,做生意的常常帶著這么一句,誠信是金,但往往做生意的人出現巨大虧損的時候,就會玩人間蒸發,另一方是就銀行,也就是政府,人民幣是政府發行的,但人民幣畢竟還是紙質貨幣,從物理價值來說並不算很高,也就是說這是政府的代金券,也同時是政府的信用貨幣,人民幣值不值錢,就看政府守不守信用了,它的表現,建國60年來,大家有目共賭的
⑦ 信用貨幣制度是什麼
1,信用貨幣制度是以中央銀行或國家指定機構發行的信用貨幣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流通中的信用貨幣主要由現金和銀行存款構成,並通過金融機構的業務投入到流通中去,國家通過種種方式對信用貨幣進行管理調控。
2,銀行通過兩種主要的信用行為 — 貸款和資產交易,在增加對客戶的資產的同時創造對客戶的負債。銀行創造的貨幣通過商品和金融資產交換,從得到貨幣的客戶手中流入其他公眾手中,在公眾中進行再分配,從而使貨幣應用運轉於整個社會。
拓展資料:
信用貨幣制度的特點
l)由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為本位幣,政府發行的鑄幣為輔幣;
2)實行不可兌換制度,即本位幣不與任何金屬保持等值關系,紙幣不能兌換金銀,不兌現的銀行券由國家法律規定強制流通,發行權集中於中央銀行或發鈔銀行,成為無限法償貨幣和最後支付手段;
3)實行自由本位制度,即紙幣的發行可以自由變動,不受一國所擁有的黃金數量的限制;
4)銀行券由銀行通過信用渠道投入流通,存款貨幣通過銀行轉帳結算,隨著金融發展程度的提高,現金流通的數量和范圍越來越小,而非現金流通成為貨幣流通的主體;
5)實行管理紙幣本位制度,即發行者為了穩定紙幣對內對外的價值,要對紙幣的發行與流通進行周密的計劃和有效地管理,因此,經濟學家又把信用貨幣制度稱為管理紙幣本位制度。
信用貨幣制度區別於實物貨幣制度。在實物貨幣制度下信用與貨幣是分開的,貨幣僅僅是信用的載體,信用行為本身不能創造貨幣,不能改變貨幣量。在信用貨幣制度下,信用貨幣是社會中惟一的貨幣,銀行創造信用貨幣,信用與貨幣成為一體,不存在非銀行創造的貨幣。銀行通過兩種主要的信用行為 — 貸款和資產交易,在增加對客戶的資產的同時創造對客戶的負債。銀行創造的貨幣通過商品和金融資產交換,從得到貨幣的客戶手中流入其他公眾手中,在公眾中進行再分配,從而使貨幣應用運轉於整個社會。
銀行和錢庄運行機制的區別在於:
1,貨幣(黃金) 對於錢庄來說是資產,而貨幣(存款) 對於銀行來說是負債。這個區別產生的一個顯著結果是錢庄貸款時是貸款資產增加,貨幣資產減少;而銀行貸款時是貸款資產增加,貨幣負債增加。在這個過程中錢庄的總資產不變,而銀行的總資產增加了。這就是說銀行能夠創造資產,而錢庄不能創造資產。
2,在實物貨幣制度下,公眾向錢庄借入黃金後,黃金的使用就與錢庄的資產負債表無關。而在信用貨幣制度下,公眾通過貸款得到存款後,其使用直接影響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客戶提現或將存款轉賬到其他銀行,必然使銀行等額減少基礎貨幣。反方向的運動則必然使銀行等額增加基礎貨幣。對單個銀行而言,銀行間存款轉移和存款現金相互轉化(對銀行總體而言,只有存款與現金的轉化),直接影響銀行經營的基點 —基礎貨幣。
為支持存款創造,就必須增加基礎貨幣。為增加基礎貨幣,就必須與其他銀行爭奪存款,或將客戶從存款中提取的現金再吸收回銀行。銀行貸款是銀行與客戶的債權交換,銀行對客戶提供了有流動性的債權 — 存款,客戶為銀行提供了收益率高的債權 — 貸款,這是銀行作為信用機構的基本業務。如果沒有外來的制約,銀行可以在無限的規模上進行這種業務。這就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公眾對銀行負債的信心問題,二是制約銀行負債數量的問題。
對銀行的制約——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的作用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為了樹立公眾對貨幣的信心,國家規定中央銀行(本文中指貨幣當局) 創造的現金負債是法償貨幣,具有法定的最終清償能力,央行用政府信用來支持銀行創造的信用貨幣的信用。
為控制信用貨幣數量,中央銀行對銀行的信用負債設置了三個制約:
1,提現制約。作為央行負債的現金是信用貨幣時代的最後支持,客戶會要求將銀行負債轉變為央行負債,銀行必須持有央行負債。
2,清算制約。客戶不僅要求將銀行負債轉變為央行負債,也會要求轉變為其它銀行的負債,銀行之間不能交換各自對客戶的負債,需要有銀行共同接受的資產,即中央銀行負債。
3,法定準備金率制約。僅有 1、2 兩個制約,央行還不能准確地控制信用貨幣。在銀行負債和中央銀行負債的數量關系還不夠穩定時,為穩定兩者關系,便於對信用貨幣數量進行控制,央行規定銀行必須持有相當於信用貨幣一定比例的央行負債。這個比例要剛好略高或近似於銀行持有的央行負債與信用貨幣的日常比例,從而銀行的該比例就會在央行規定比例的附近波動。對於間接貨幣控制還不成熟的央行,這種規定可以簡潔有效地穩定央行對信用貨幣數量控制機制。
⑧ 什麼是信用貨幣制度
以中央銀行或國家指定機構發行的信用貨幣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流通中的信用貨幣主要由現金和銀行存款構成,並通過金融機構的業務投入到流通中去,國家通過種種方式對信用貨幣進行管理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