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如何搭配
㈠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何配合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雖然這兩項政策在宏觀經濟運行中都有較強的調節能力,但僅靠一項政策很難全面實現宏觀經濟的調控目標,沒有雙方的配合,單個政策的實施效果將會大大減弱,這就要求二者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充分發揮綜合優勢。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有四種不同的搭配組合,政府究竟採用哪種取決於客觀的經濟環境,實際上主要取決於政府對客觀經濟情況的判斷。概括地說,「一松一緊」主要是解決結構問題;單獨使用「雙松」或「雙緊」主要為解決總量問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國家履行宏觀經濟管理職能的兩個最重要的調節手段,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中,由於根本利益一致和統一的總體經濟目標,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實施具有堅實的基礎,同時這兩大政策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為它們之間的協調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但由於這兩大政策在我國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調節的側重面也不同,因此,這兩大政策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二者既不能簡單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應該相互協調,密切配合,以實現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要以實現社會總供求的基本平衡為共同目標。
第二,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應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第三,兩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對獨立性。
第四,從實際出發進行兩大政策的搭配運用。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㈡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何搭配(各個變數改變)會產生什麼影響
可以利用IS-LM模型進行分析
擴張性財政政策導致IS曲線右移,擴張性貨幣政策導致LM曲線右移
因此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導致國民收入增加,利率不確定
緊縮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國民收入減少,利率不確定
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國民收入不確定,利率升高
緊縮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導致國民收入不確定,利率降低
㈢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搭配模式是什麼
1、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
2、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3、雖然這兩項政策在宏觀經濟運行中都有較強的調節能力,但僅靠一項政策很難全面實現宏觀經濟的調控目標,沒有雙方的配合,單個政策的實施效果將會大大減弱,這就要求二者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充分發揮綜合優勢。
4、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有四種不同的搭配組合,政府究竟採用哪種取決於客觀的經濟環境,實際上主要取決於政府對客觀經濟情況的判斷。概括地說,「一松一緊」主要是解決結構問題;單獨使用「雙松」或「雙緊」主要為解決總量問題。
5、在市場經濟中,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國家履行宏觀經濟管理職能的兩個最重要的調節手段,這兩大政策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為它們之間的協調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但由於這兩大政策各有其特殊作用,調節的側重面也不同,因此,這兩大政策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二者既不能簡單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應該相互協調,密切配合,以實現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要以實現社會總供求的基本平衡為共同目標。
第二,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應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第三,兩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對獨立性。
第四,從實際出發進行兩大政策的搭配運用。
6、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㈣ 下列四種情況下,如何搭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這就是開放經濟宏觀失衡的四種情況。有一個很著名的斯旺圖示。
一、逆差加通脹,實行雙緊。
二、順差加通脹。實行擴貨和緊財。
三、逆差加失業。實行緊貨加擴財。
四、順差加失業。實行雙擴。
二和三會出現政策困境。
擴(緊)財代表擴張(緊縮)的財政政策。擴(緊)貨代表擴張(緊縮)的貨幣政策。
㈤ 請你結合實際談談貨幣政策與國家政策如何搭配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雖然這兩項政策在宏觀經濟運行中都有較強的調節能力,但僅靠一項政策很難全面實現宏觀經濟的調控目標,沒有雙方的配合,單個政策的實施效果將會大大減弱,這就要求二者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充分發揮綜合優勢。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有四種不同的搭配組合,政府究竟採用哪種取決於客觀的經濟環境,實際上主要取決於政府對客觀經濟情況的判斷。概括地說,「一松一緊」主要是解決結構問題;單獨使用「雙松」或「雙緊」主要為解決總量問題。
在市場經濟中,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國家履行宏觀經濟管理職能的兩個最重要的調節手段,在公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中,由於根本利益一致和統一的總體經濟目標,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實施具有堅實的基礎,同時這兩大政策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為它們之間的協調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但由於這兩大政策各有其特殊作用,調節的側重面也不同,因此,這兩大政策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二者既不能簡單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應該相互協調,密切配合,以實現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要以實現社會總供求的基本平衡為共同目標。
第二,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應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第三,兩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對獨立性。
第四,從實際出發進行兩大政策的搭配運用。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㈥ 論述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如何配合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實踐往往要配合使用
所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配合指政府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按某種形式搭配組合起調節總需求終實現宏觀經濟內外平衡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使用般四種模式:
1、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即雙松政策
松財政政策松貨幣政策能更力刺激經濟面通減少稅收或擴支規模等松財政政策增加社總需求增加民收入引起利率水平提高另面通降低定準備金率、降低再貼現率、買進政府債券等松貨幣政策增加商業銀行儲備金擴信貸規模增加貨幣供給抑制利率升消除或減少松財政政策擠效應使總需求增加其結利率變條件刺激經濟並通投資乘數作用使民收入業機增加消除經濟衰退失業比單獨運用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更緩衰退、刺激經濟作用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搭配所適用經濟初始狀態:(1)存比較高失業率;(2)部企業工足設備閑置;(3)量資源待發;(4)市場疲軟、沒通脹現象;(5)際收支盈餘狀態種搭配模式面刺激進口產品需求減少際收支盈餘另面推產降低失業率促進作用種模式能夠短間內提高社總需求見效迅速運用應謹慎掌握尺度造通貨膨脹危險
2、緊縮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即雙緊政策
經濟度繁榮通貨膨脹嚴重緊財政政策緊貨幣政策配合使用說通增加稅收減少政府支規模等緊財政政策壓縮總需求需求面抑制通貨膨脹利用提高定存款准備金率等緊貨幣政策減少商業銀行准備金使利率提高投資降貨幣供給量減少利於抑制通貨膨脹同由於緊財政政策抑制總需求同使利率降通緊貨幣政策使利率升使利率降起刺激總需求作用其結利率變情況抑制經濟度繁榮使總需求總產降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搭配初始狀態:(1)、經濟處於高通貨膨脹;(2)、存高失業率;(3)、際收支現巨額赤字削減總需求面利於抑制通貨膨脹、保證貨幣物價穩定另面助於改善際收支狀況減少際收支赤字模式運用往往造經濟停滯
3、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
種政策組合結利率升總產變化確定具體說種模式刺激總需求同能抑制通貨膨脹松財政政策通減稅、增加支助於克服總需求足經濟蕭條緊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量進抑制由於松財政政策引起通貨膨脹壓力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搭配適宜條件:(1)、經濟停滯前甚至衰退;(2)、社總需求足;(3)、物價穩定沒通貨膨脹跡象;(4、)失業率高;(5)、際收支赤字種條件用松財政政策拉內需付經濟衰退用緊貨幣政策減少際收支赤字調節際收支平衡助於促進宏觀經濟內外均衡
4、緊縮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
同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相反種政策組合結利率降總產變化確定面通增加稅收控制支規模壓縮社總需求抑制通貨膨脹;另面採取松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保持經濟適度增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搭配適宜條件:(1)、經濟熱;(2)、物價漲、通貨膨脹;(3)、社失業率低;(4)、際收支現順差狀態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配合適宜前者用付通貨膨脹者用減少際收支盈餘(通刺激進口低利率刺激資本流)助於促進宏觀經濟內外均衡
看述四種組合各特點現實四種政策搭配與選擇復雜問題採取哪種形式應視經濟情況定靈、適運用
㈦ 談一談貨幣政策與其他經濟政策的搭配
選擇與確定經濟政策必須統籌考慮各項經濟政策的搭配與協調,還要考慮到經濟政策與其他社會政策之間的配合。
各項經濟政策都是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服務的,因而其政策目標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各種經濟政策為實現政策目標而作用於經濟運行的具體方式即其政策手段是各不相同的,各種政策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相互影響。例如,銀行調整利率水平會影響到企業利潤,進而影響到財政收入。又如,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會抑制社會總需求,造成物價波動等等。因此,要有效地調節經濟運行,避免各種政策效應的相互抵消,必須要盡力做到各種經濟政策的統一。另外,經濟政策在影響經濟運行的同時必然對社會發展產生影響,這就需要在選擇經濟政策時不僅要考慮到其對經濟運行的影響,更要考慮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要使經濟政策與社會政策協調起來,使它們的相互影響有助於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方式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宏觀經濟政策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對於其他經濟政策的實施具有基礎性作用,因此,下面特別介紹一下常見的幾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方式。
①雙"緊"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雙"緊"政策通常在總需求大於總供給、通貨膨脹壓力大時採用。"緊"財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是增加稅收、壓縮支出,"緊"貨幣政策的措施是提高利率、減少貸款。此種結合方式的積極效應是可以強烈地抑制總需求,控制通貨膨脹;其消極效應是容易造成經濟萎縮。
②雙"松"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雙"松"的搭配通常是在總需求遠小於總供給、經濟嚴重蕭條的情況下採取的對策,即財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是減少稅收、增加支出,貨幣政策同時增加貸款投放、降低再貼現率等。其積極效應是可以強烈地刺激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消極效應是往往產生財政赤字、信用膨脹並誘發通貨膨脹。
③"松""緊"搭配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松""緊"搭配的財政貨幣政策是在經濟調控中最常用的調節方式。如何搭配二者的"松""緊"則取決於客觀經濟狀況。例如,當經濟中出現貨幣發行過多但還未演變為通貨膨脹時,為了經濟的穩定發展,不應急於收緊銀根,回籠貨幣,而應採取增加財政收入、緊縮財政支出的對策,即選擇"松"貨幣政策與"緊"財政政策的搭配;而當通貨膨脹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時,就應採取緊縮銀根、回籠貨幣的"緊"貨幣政策與擴大支出、減少收入的"松"財政政策,以壓縮需求,增加供給,使經濟增長能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又如,當經濟發展中出現財政赤字但經濟增長速度尚可觀時,不應急於緊縮財政,而應減少貨幣供應、控制貸款,選擇"松"財政與"緊"貨幣的搭配;而當經濟發展中主要矛盾為財政赤字並伴隨經濟增長停滯時,財政應努力增加收入壓縮支出,而銀行則應放鬆銀根、發行貨幣,即選擇"緊"財政與"松"貨幣的搭配,藉以啟動經濟、促進經濟增長,同時防止通貨膨脹的出現。
㈧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何搭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對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宏觀調控,主要是間接地價值地調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影響與制約價值分配的兩個主要因素,在國家宏觀價值調控中佔有主導地位。為了有效地運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我國經濟運行過程進行管理,並且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調控效能,本文就此問題略抒管見。 一、正確理解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各有特色,在宏觀經濟管理中各有優勢,兩者既相互聯系互為補充,又各自獨立不可替代,具體表現: (一)兩者的目標相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同屬政府管理宏觀經濟的兩大經濟政策,兩者的目標一致,雖然可供具體操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兩者都是以經濟穩定增長,物價相對穩定為最終目標。 (二)兩者的功能不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調控社會總供給總需求上具有不同的功能,尤其是貨幣政策需求總量的控制更具有力度;但在我國傳統經濟政策中,往往只重視財政政策對總量的控制,而僅僅把銀行看作是財政的出納機構,機械地視銀行為財政的附屬物。其實財政在總量的控制上只能改變總量的分布結構,如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來增加其有效供給,它對總需求的調控卻沒有貨幣政策更為直接。 (三)兩者的效率不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解決市場經濟中的公平與效率兩大問題上功效不同。財政政策可以運用稅收杠桿與財政補貼等經濟手段,對不同的經濟效益主體,實施不同程度的調節,在解決社會分配的公平性問題上,尤其是通過所得稅調節,具有獨特的作用,而貨幣政策由於受信貸利潤最大化原則的制約,是很少顧及到公平性原則問題。 (四)兩者的作用不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穩定物價方面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一般而言,貨幣政策對調節物價總水平的作用更為突出,通過變動基礎貨幣,調整存貸利率,影響社會總需求,尤其是對資源約束型經濟效果更為顯著,而財政政策在這一方面卻難以與貨幣政策相比。 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調控模式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調控的模式有三種可供選擇: (一)「松財政與松貨幣」政策模式,即「雙松」模式,它通常是在有效需求不足時,政府通過稅收支出投資優惠,調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備率等來刺激社會需求,以使經濟復甦。 (二)「緊財政與緊貨幣」政策模式,即「雙緊」模式,它通常在需求過旺,供需缺口過度拉大時,政府為抑制過度膨脹的需求,防止通貨膨脹給社會經濟帶來嚴重震盪,通過壓縮財政支出,提高利率,提高法定準備金,控制信貸計劃,進而控制社會總需求。 (三)「緊財政和松貨幣」政策模式,即「一松一緊」模式。前者是指政府通過擴大財政支出,運用稅收優惠鼓勵政策進行投資,同時,控制貨幣流通量,防止通貨膨脹加劇,後者是指政府擴大信貸規模,降低存貸利率以鼓勵投資,同時,減少政府支出,減輕對市場的壓力,以穩定物價,使總供給與總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三、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最佳模式選擇 筆者認為現階段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應該採用「松緊搭配」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最佳選擇, 其理由:(一)從調控模式上看,「松財政與松貨幣」模式會帶來較高的投資和較高的經濟增長,是符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及總量基本平衡而結構不夠合理的經濟現狀,具有堅實的國情基礎。 (二)從財政管理上看,我國財政比較困難。1991年至1992年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過赤字達237.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為206.4億元,地方財政赤字為31.1億元,1979年至1992年累計赤字達1000億元。財政收不抵支現象一直困擾著我國財政,「分灶吃飯」的財政包干體制,不但沒有解決財力分散的格局,反而助長了區域封鎖,同時承包制不僅承包了利潤,而且也變相承包了稅種,各地方以局部利益為目標,引起了強有力的投 資沖動,變相承包稅種,越權減免,開發區低價批租,亂開保稅區等,嚴重地沖擊了中央財政、使本來就舉步艱難的國家財政雪上加霜。而市場經濟需要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對宏觀經濟的價值調控,因此,提高中央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比重,實施緊縮財政政策,是我國目前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客觀要求。 (三)從貨幣政策職能上看,在實施緊縮財政的同時,必須輔以松的貨幣政策,這是因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時期,擴張的經濟必然對貨幣提出擴張的需求。資金是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血液,是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加油站,資金不足的矛盾,在緊財政的情況下只能運用較松的貨幣政策,通過融資、拆借和非金融機構信貸,加以彌補,從而使建設資金得以及時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擴充了資源有效配置的空間,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後勁。學報但是,應該指出的是, 在實施「松貨幣」政策的同時,也必須注意信貸資金結構的調整,必須注意規范信貸行為,必須注意目前貨幣超經濟增長的趨勢。因此,在緊財政情況下,加強中央銀行對貨幣總供應量和信貸總規模的控制,以創造一個幣值穩定的流通環境,是極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