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政府公債如何影響貨幣供給

政府公債如何影響貨幣供給

發布時間: 2022-06-30 00:08:06

A. 如何理解政府發行政府債券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取決於認購主體及其資金來源

既然法律有規定那就說明央行不會向政府透支,不能買國債,這方面還是比較按法律來的,不會亂來。政府發的債如果是由央行以外機構個人購買的話不會增加貨幣供給,因為他們不能發行貨幣,不能印鈔只能用自有資金;只有央行購買國債才會增加貨幣供給,因為央行能發行貨幣。

B. 國債怎麼調節貨幣供應量

在市場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央行向市場賣出國債相當於收回市場中的貨幣,這樣可以減少市場的流動性;反之,央行買進國債,拋出貨幣,增加流動性,從而達到宏觀調控的目的

C. 政府向公眾發行公債為什麼貨幣供給量減少呀,為什麼利率上升呢~宏經書上寫的~不明白,求解(*>.<*

公眾要用錢去買公債的吧,這樣就有現金流流向政府,從而公眾手上現金就少了,就相當於政府暫時把現金回收,所以貨幣供應量下降了。另外貨幣供應下降,公眾手上現金下降,企業可借貸資金的供給總額下降,則資金需求不變,供給下降,那麼資金的價格,也就利率,就上升了

D. 政府發行的公債賣給央行和商業銀行或其他私人機構對貨幣供給量變動會產生什麼樣不同的影響

(1)如果政府債券直接按居民或製造商購買,則其支出將減少和擠出效果將在一定程度上產生,這不能擴大其總需求。擠出效應機制有兩個解釋。一個解釋是,財政支出的擴大導致利率的上升,這抑制了私人支出,尤其是私人投資。另一種解釋是,政府從公眾借貸導致政府與私營部門之間的競爭,以貸款基金的需求,減少私營部門的資金供應。 _ _
(2)如果商業銀行直接購買債券,則將減少商業銀行的貸款,並間接產生擠出效果,這不能擴大其總需求。 _ _
(3)只能通過向中央銀行銷售政府債券可以匯總需求。通過這種方式,政府(由財政部代表)將中央銀行公共債券作為存款。中央銀行為政府提供支票簿,政府可以用作額外的公共工程,購買或轉移付款。中央銀行可將政府債券視為簽發資金的儲備金或作為使用貨幣政策的工具。
拓展資料
一、發布公共債券的主要原因是提高金融資金並彌補財政赤字。所以它可以被理解為政府差錢 _
二、公共債務功能(原因):1.從財務來看,公共債務是一項補充財政收入的形式,是彌補赤字的有效手段,解決財務困難,以及提高建築基金的更好方法。當州的財政支出超過其收入時,暫時的迫切需要,發行債券相對簡單,以幫助滿足迫切需要。從長遠來看,公共債務是籌集資金的更好方法。投資大規模,長施工時期和慢速效力等一些項目,如能源,運輸和其他主要建設項目,往往需要積極的政府幹預。 _
2.從經濟角度來看,公共債務是政府規范經濟的重要政策工具。
(1)調整積累和消費,促進其比例的合理化。以信貸的形式,公共債券僅在不改變資金所有權的情況下,公共債券僅獲得一段時間使用資金的權利,並適當發布公共債券可以使其之間的比例正常化。 _
(2)調整投資結構,提高產業結構。 _
(3)規範金融市場,維持經濟穩定。公共債務是一種金融資產和可轉讓證券,公共債務市場可以是一個間接調節金融市場的政策工具。
(4)調整總社會需求,促進總體社會供需和結構平衡的需求。公共債務是指政府旨在提高金融資金,根據其可信度按照投資者發出的某些程序,承諾在一段時間內支付利息並償還格式債務證券。公共債務是政府債務各級的一般階段,是政府信貸的特殊形式或金融信貸的主要形式是一個重要的宏觀調控意味著政府可以使用。

E. 為什麼中央銀行賣出政府債券會導致貨幣供應量減少進而引起通貨緊縮不是應該只是影響流通貨幣量嘛

中央銀行賣出政府債券,會導致貨幣供應量減少的原因:
納百姓余錢,減少貨幣流通量,達到貨幣量供應減少的效果。
中央銀行是賣出證券,那麼賣東西肯定要收錢啦,錢回到中央銀行里去,那些錢是從市場里抽回來的,市場貨幣供應量當然會減少啦。
央行買賣證券是在公開市場貨幣調控的一種。 發行債券也是貨幣調控的一種。
進而引起通貨緊縮?
在某個階段,增加貨幣供應量緩解通貨緊縮的積極財政政策。
原因之一:通貨緊縮最為直接的表現購買力下降,物價下跌。對宏觀經濟來說,是不利的,所以增加貨幣供應量是一種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
原因之二:這個積極是有條件的,也就是在通貨緊縮的大環境的下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不是這個環境,增加貨幣供應量,只會導致惡性通貨膨脹。
我國政府提出和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經濟社會背景和政策涵義的。
其特點:
1、階段性
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在當前我國出現了需求不足,投資、出口和經濟增長乏力,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劇等特殊情況下,在政策環境允許的限度內,所採取的一種階段性或暫時性的適度擴張政策。也可以說,這是在國內經濟有緊迫需要,政策實施又有現實可能的條件下,所作出的一種有條件的政策選擇。
這里所謂客觀需要,就是擴大內需以保持經濟適度增長的需要,是在貨幣政策因實施、操作通路局部受阻,其刺激需求的能力與效果受限的條件下,必須進行的一種政策選擇。
而所謂政策環境允許,就是說,盡管國家財政收支形勢較為嚴峻,但在銀行有較多"存差",有富裕資金,企業因約束機制強化等原因而貸款謹慎等情況下,財政可以通過實施以適度擴張的國債政策為重點的積極財政政策,來達到擴展需求、刺激經濟的目的。一旦這種政策環境發生變化,財政政策選擇就需另行考慮。
2、定向性
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在政府職能轉變尚未完全到位,企業機制轉換也尚未完成,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等情況下,不宜也不能實行全面擴張的財政政策,而只能實施既有利於增加投資、開拓市場、擴大內需,又有利於調整和優化結構,促進體制改革深化的財政政策,即應該實行定向性的財政政策。正是有鑒於此,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選擇了以調整結構、改善投資環境、增強經濟增長後勁和產業帶動效應為目的,以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的方向。
3、復合性
擴大內需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因此積極財政政策的運用,就其自身而言,沒有局限於擴大財政對基礎設施投資這一個方面,而是以擴大需求為主旨,注重多項政策手段的綜合運用,體現了政策復合性。
簡要地說,除了向國有商業銀行增發1000億元國債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以外,同時還發行了2700億元特別國債,以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金充足率;
通過調整中央財政的支出結構,騰出180億元,
專門用於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和抗洪救災等,即通過財政的轉移性支出,以刺激消費與投資;
分批提高了一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調整了進口設備稅收政策,降低了關稅稅率,對國家鼓勵發展的外商投資項目和國內投資項目,在規定范圍內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殖稅,以此推動和增進外經貿方面的需求。

F. 簡述增加稅收和增發政府債券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從短期效應來說,增稅並不會直接縮減貨幣供給,這是因為從個人、企業部門將貨幣徵收到財政手中,這部分貨幣通過購買或者轉移支付的方式又回到個人與企業部門,社會上的貨幣供給總量不變。

當然如果增如課稅所得收入的貨幣財政不再投出,那直接就會壓縮貨幣供給量。從長期來看,增稅會降低企業投資的積極性,降低企業對貸款的需求,從而可能成為控制貨幣供給增長的緊縮性因素。

(6)政府公債如何影響貨幣供給擴展閱讀:

債券的購買者如果是公眾或商業銀行,並不產生增加貨幣供給的效應。因為政府用債券取得貨幣後,流通中的貨幣雖以同等數額減少,但當政府將出售債券獲得的貨幣再用於購買支出時,這些暫時退出流通的貨幣又會回到流通之中。

當個人或企業購買債券時,雖然不會對貨幣總量產生影響,但是卻會對貨幣供給結構產生影響。當個人與企業是用現鈔和活期存款購買,則意味著M的相應縮減,財政將債券收入支出後又會形成M的供應。

G. 影響貨幣供給的主要因素有

影響貨幣供給的主要因素有存款准備金、超額存款准備金、現金持有量、存款數量。
貨幣供應量 = 貨幣乘數×基礎貨幣=(超額存款准備金率+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現金-存款比率)。
拓展資料
貨幣供給(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國或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體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金融過程。貨幣供給指一個國家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由家庭和廠商持有的政府和銀行系統以外的貨幣總和。由於貨幣供應量包括通貨與存款貨幣,貨幣供給的過程也分解為通貨供給和存款貨幣供給兩個環節。
貨幣供給的主要內容包括:貨幣層次的劃分;貨幣創造過程;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等。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貨幣流通的范圍和形式不斷擴大,現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認為是貨幣,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隨時轉化為現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債、人壽保險單、信用卡)也被廣泛認為具有貨幣性質。
貨幣創造(供給)過程是指銀行主體通過其貨幣經營活動而創造出貨幣的過程,它包括商業銀行通過派生存款機制向流通供給貨幣的過程和中央銀行通過調節基礎貨幣量而影響貨幣供給的過程。
決定貨幣供給的因素包括中央銀行增加貨幣發行、中央銀行調節商業銀行的可運用資金量、商業銀行派生資金能力以及經濟發展狀況、企業和居民的貨幣需求狀況等因素。貨幣供給還可劃分為以貨幣單位來表示的名義貨幣供給和以流通中貨幣所能購買的商品和服務表示的實際貨幣供給等兩種形式。
由於貨幣供應量包括通貨與存款貨幣,貨幣供給的過程也分解為通貨供給和存款貨幣供給兩個環節。
由於通貨供給在程序上是經由商業銀行的客戶兌現存款的途徑實現的,因此通貨的供給數量完全取決於非銀行部門的通貨持有意願。非銀行部門有權隨時將所持存款兌現為通貨,商業銀行有義務隨時滿足非銀行部門的存款兌現需求。如果非銀行部門的通貨持有意願得不到滿足,商業銀行就會因其不能履行保證清償的法定義務,而被迫停業或破產。

H. 中央銀行購買債券會導致貨幣供給增加還是減少

中央銀行購買債券會導致貨幣供給增加。因為要維持貨幣市場的平衡,購買債券需要紙幣,就會生產紙幣,貨幣供給量就增加。
名詞解釋
貨幣供應量:
1.定義
世界各國中央銀行貨幣估計口徑不完全一致,但劃分的基本依據是一致的,即流動性大小。所謂流動性,是指一種資產隨時可以變為現金或商品,而對持款人又不帶來任何損失,貨幣的流動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轉次數就不同,形成的貨幣購買力及其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也不一樣。
2.影響
一般說來,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具有極強的流動性和貨幣性,隨時都可以直接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進入流通過程,從而影響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由於可以隨時支取、隨時簽發支票而進入流通,因此其流動性也很強,也是影響市場供求變化的重要因素。
有些資產,如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雖然也是購買力的組成部分,但必須轉換為現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進入市場購買商品,因此其流動性相對較差,它們對市場的影響不如現金和活期存款來得迅速。
拓展資料:貨幣供應量層次劃分
按流動性標准劃分貨幣供應量的層次,對中央銀行而言,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1.提供貨幣供應結構圖,這種貨幣供應層次的劃分,有利於為中央銀行的宏觀金融決策提供一個清晰的貨幣供應結構圖,有助於掌握不同的貨幣運行態勢,並據此採取不同的措施進行調控。
2.分析經濟的動態變化,這種貨幣層次劃分方法,有助於中央銀行分析整個經濟的動態變化,每一層次的貨幣供應量,都有特定的經濟活動和商品運動與之對應,通過對各層次貨幣供應量變動的觀察,中央銀行可以掌握經濟活動的狀況,並分析預測其變化的趨勢。

I. 中央銀行從公眾手中買入債券,貨幣供給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變化:市場上貨幣供給就增加了,釋放了流動性。
中央銀行從公眾手中買入債券,就是把資金又還回到老百姓手中,並卻比老百姓購買債券時所付出的資金還要多一點點(利息),所以市場上貨幣供給就增加了,釋放了流動性。具體如下:
1)是中央銀行買入有價證券:→直接增加基礎貨幣→調控貨幣供應量;
2)影響(提高)有價證券價格→調節(增加)社會信用量。
中央銀行從公眾手裡買債券,如果公眾持有支票,則儲備金增加,如果公眾將此兌換成現金,則通貨增加,不管是哪個,基礎貨幣Mb=儲備+通貨,都會相應增加;而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rd/D下降,貨幣乘數m增加,貨幣供應量M=m*Mb,因此從公眾手裡買債券,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都會增加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給的主要內容包括:貨幣層次的劃分,貨幣創造過程,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等。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貨幣流通的范圍和形式不斷擴大,現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認為是貨幣,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隨時轉化為現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債、人壽保險單、信用卡)也被認為具有貨幣性質。
拓展資料:
1.貨幣供給的過程:
1)通貨供給:通常包括三個步驟:由一國貨幣當局下屬的印製部門(隸屬於中央銀行或隸屬於財政部)印刷和鑄造通貨;商業銀行因其業務經營活動而需要通貨進行支付時,便按規定程序通知中央銀行,由中央銀行運出通貨,並相應貸給商業銀行帳戶;商業銀行通過存款兌現方式對客戶進行支付,將通貨注入流通,供給到非銀行部門手中。
2)存款貨幣供給
商業銀行的存款負債有多種類型,其中究竟哪些屬於存款貨幣,而應當歸入貨幣供應量之中尚無定論。但公認活期存款屬於存款貨幣。

熱點內容
股市死亡之吻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0 23:05:08 瀏覽:950
基金持有人內部持有多少正常 發布:2025-05-10 23:02:22 瀏覽:878
大數據金融和金融卓越哪個好一點 發布:2025-05-10 23:02:13 瀏覽:720
如何買其他國家貨幣 發布:2025-05-10 22:03:44 瀏覽:617
香港中國投資基金股票 發布:2025-05-10 21:47:33 瀏覽:719
金融與自動化考研哪個好 發布:2025-05-10 21:44:22 瀏覽:533
台風天什麼股票有影響 發布:2025-05-10 21:35:24 瀏覽:382
炒股軟體里的數據怎麼來的 發布:2025-05-10 21:31:56 瀏覽:232
基金新能源車板塊哪個好 發布:2025-05-10 21:31:06 瀏覽:845
未上市公司的股權有什麼作用 發布:2025-05-10 21:31:06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