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每年增發25是什麼意思
㈠ 國家為何增發貨幣,謝謝了
國家增發貨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社會在發展,人口再增長,GDP也在增長,這些都要有充足的不斷增長的貨幣來反映出來。
2.我國長期處於進出口順差,企業在國外賺取了大量的外匯。這部分外匯回到國內直接由銀行兌換為人民幣在國內使用。我國有幾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雄踞世界第一,這就需要印製大量人民幣來兌換外匯。
3.增發貨幣,可以降低利率,也就是用錢的成本。這樣可以促進投資,投資增長可以推動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才能帶動就業增長,人民收入水平提高。
㈡ 增發貨幣的問題
恩…又一個復雜的問題,你也說了強制結匯和貿易順差是貨幣增發的兩大因素,其實國債發行就是貨幣發行的基礎擔保,國債需要貨幣來買貨幣在銀行里,人們把自己的錢也就是銀行里的貨幣換成國債,銀行就有了抵押品了,就可以發行貨幣了。這樣錢就出來了。
㈢ 為什麼國家需要每年增加貨幣
增加貨幣是必須的,貨幣增發,可以刺激經濟增長
㈣ 紙幣的發行量
紙幣發行量規律
紙幣是按照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為基礎,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紙幣發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的金屬貨幣量為限.
當前,世界各國都是採用紙幣流通而不再採用金屬貨幣。自從本世紀70年代以後,世界各國的紙幣發行都不再同黃金直接掛鉤,紙幣的發行量不再直接取決於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而受商品可供量與紙幣流通速度的制約。當紙幣流通量過大,紙幣貶值時,必然引起價格上漲,即形成通貨膨脹。由於紙幣流通規律是在金屬貨幣流通規律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可以將馬克思的貨幣流通規律按紙幣流通規律寫成:
M=PQ /V
式中,M為紙幣流通量;P為商品的平均價格;Q為商品數量;V為紙幣流通速度。這表明,在紙幣流通的情況下,商品價格隨著紙幣數量的增減而漲跌。紙幣所代表的價值與紙幣流通量成反比,商品價格與紙幣流通量成正比。
貨幣發行規律〖貨幣發行量=(待售商品的總數×價格)/貨幣周轉次數〗
㈤ 中國的貨幣是怎樣發行的,每年應新增多少新發行的都發給了誰
1貨幣的發行是靠貨幣投放。主要方式:
第一,人民銀行或者其指定的銀行收購儲備物資而投放貨幣。
第二,人民銀行直接對政府提供透支或購買政府債券,或者直接購買企業股票、債券、票據等等。
第三,人民銀行透過商業銀行等貸款類金融機構對政府、企業等非金融機構類籌資人提供的間接融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業銀行發放的貸款。
2 每年應新增多少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
經濟基本規律之一:當年的實際經濟發展速度決定當年的貨幣發行量需求額。
中國央行(人民銀行)每年年底會召集專家和各銀行頭目開會,預測下一年的GDP增長速度,然後根據一系列復雜的推算,估算出下一年中國經濟大約需要多少新增貨幣發行量。
㈥ 國家每年貨幣發行量的依據是什麼
貨幣發行按性質分為經濟發行和財政發行。無論哪種性質的發行,都要通過銀行現金收支渠道來實現。其中,現金投放的主要渠道有:對個人工資、獎金和其他現金支出;行政企業管理費現金支出;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現金支出等。
現金回籠的主要渠道有:商品銷售現金收入;各種服務事業收費現金收入;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現金收入;向個人徵收稅款現金收入等。根據計算,銀行現金支出大於收入的差額就是發行的貨幣數量。
(6)貨幣每年增發25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提出人民幣的發行計劃,確定年度貨幣供應量。每年由人民銀行總行根據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出貨幣發行和回籠計劃,報國務院審批後,具體組織實施。包括負責票幣設計、印製和儲備。
(2)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報批的貨幣供應量計劃。
(3)進行發行基金的調撥。發行基金是中央銀行為國家保管的待發行的貨幣。它是貨幣發行的准備基金,不具備貨幣的性質,由設置發行庫的各級人民銀行保管,總行統一掌管,發行基金的動用權屬於總庫。
㈦ 貨幣發行量是怎麼計算的
貨幣流通規律計算公式: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必須的貨幣量=商品價格×商品流通量/單位貨幣流通速度=商品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決定因素:
生產力(決定商品價格總額)決定著一個國家貨幣發行量。如果國家的貨幣發行機構超量發行貨幣,而生產力沒有相應增加,即生產出來的商品沒有相應增加,這樣的話因供求關系,要用更多的錢買貨物,這樣貨幣在國際上看來就是貶值。
貨幣只是政府控制國家的經濟的一種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實國庫,一種方法是正常的稅收等等,另一種方法是印刷錢。
第二種方法因為生產力沒有相應發展(商品數量沒相應增長),老百姓手上的錢就不值錢的,意思就是第二種方法會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窮了,之後老百姓買不起東西,又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利於商品產量的增加)。
(7)貨幣每年增發25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中國,貨幣發行權屬於國家。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核准年度人民幣最高發行限額。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國務院批準的發行限額,具體辦理人民幣的發行工作,並集中管理發行基金。
中國人民銀行設有發行基金保管庫(簡稱發行庫)保管發行基金。發行基金是尚未發行的人民幣,它不是流通中的貨幣。各專業銀行則設有業務庫,是為辦理日常現金收付而建立的。
它核定現金庫存限額。現金超過庫存限額的部分,應交存發行庫。當業務庫存現金不足以滿足需要時,就得從中國人民銀行的發行庫調入現金。將發行基金調入業務庫,就是貨幣發行。
中國長期以來,要求貨幣發行不用於彌補財政赤字,不用於沒有物資保證的信貸投放,而用於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因此,中國貨幣發行一般來說是經濟發行。但在個別年度,由於各種原因出現了財政赤字,需要發行貨幣彌補部分財政赤字,這種發行屬於財政發行性質。
㈧ 決定的,每年多發行的貨幣又由什麼條件決定
LZ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想告訴你的是:
1.我國在1990年,總的貨幣發行量是1.53萬億人民幣。今天,20多年過去了,我國的印鈔機直接把我們的紙幣變成了M2=90萬億。翻了59倍。
與此同時,我國的GDP=40萬億。通俗一點也就是錢貨比是大於2:1
請問如何不通脹?
2.再拿美國比較,1990年美國的貨幣M2餘量=3.28萬億美元。今天是9.8萬億美元。翻了3倍。不要忘記,美國的GDP是15萬億美元。M2/GDP錢貨比=0.65
3.上面的數據你可以看出。我國是無節制的濫發。世界上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都十分重視通脹率的問題,這直接影響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發達國家的通脹罕有超過3%的,超過這個數那是極不可想像的。
他們發行貨幣,一般都要國會批准,專門論證,他們的央行都是獨立的,獨立於政府的。其實民主國家什麼單位基本都是獨立的,法院一樣批捕總統。因為權力受到制約監督。而我們濫發貨幣,你連聽證會都沒聽到過,自然只是一個小圈子的人拍腦袋決定的。你以為是什麼?
4.這里有一個悖論,發行貨幣是為了經濟的發展,因為經濟一直會增長,需要更多個貨幣來支持,且不說這個結論是不是狗屁,就算是對的。我且問你,為何我國統計局數據每年GDP增長8%。而貨幣增發量是17%甚至20%??就算經濟需要多發一點點貨幣,那麼這個量應該是有限的。比如增發1元,可以滿足4元5元的增長率。也就是說M2的增長率因該遠遠低於GDP的增長率。
5.美元是世界貨幣,被全球很多國家持有,連他的也不過才0.65美元可以滿足1GDP,而我們卻是2元滿足1GDP。請注意我們還不是全球貨幣。按照道理我們應該低於0.65才對。
6.我們的外匯管制政策,的確多增發了很多貨幣,3萬億的美元外匯,至少增發20萬億人民幣。德國同樣是出口大國,人家沒有實行外匯管制,企業的外匯自己持有,因此沒有增發馬克,國內通脹率非常低。同時又避免了其他國家拿外匯來逼迫你升值。
7.扣除20萬億,還有70萬億,GDP=40萬億,就算是1:1連固定資產也給你放上1塊錢,我想問下多出來的30萬億哪兒去了?
8.中國真是億萬富翁的製造大國。多少人舉家移民海外。多少上億,幾十億,上千億的人。我們不知道罷了。
9.你所說的什麼根據GDP.根據黃金儲備,根據商品外匯,固定資產投資,國債發行(發行回購後是不是應該銷毀紙鈔?)等等,都是課本上的,理論上的,有也只是占很少的因素。與實際脫節,不是根本原因。房價10年翻了10倍有木有,工資只是翻了2~3倍有木有?
----------------------------------------------------------
樓下有個哥們兒就我幾個問題提出了相反的看法。那麼我就羅嗦幾句:
1.貨幣增發跟經濟增長的關系。
樓下的說法拿別人的思想再與我爭論,我也是學經濟的。人類學習的知識,是前人的經驗的積累
,但是人類之所以發展,後人超過古人,那就在於後人要有質疑。一個完全照搬照抄別人思想的
人,如何創造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今天有1塊錢,並且有1個蘋果,那麼這1元錢等價於一個蘋果。如果社會繼續發展,明天產出
了另一個蘋果。那我想說的是,是不是1元錢可以買兩個蘋果?至於通貨緊縮,是不是可以有方法
避免?暫且不去想這個問題。那麼就來看看我們普遍的觀念:
自從紙幣代替了黃金,那麼紙幣就沒有了實際價值,只剩下了使用價值,那就是用於商品的交換
。GDP裡面,不可能全部商品和服務都在流通,這就出現了貨幣的流通量這個概念。既然如此,
那麼貨幣增發率,必然要小於GPD的增長率。這是不爭的事實。就算在某一個點上。M2增發大於
GDP增長。那麼過了這個點,也要把多增發的銷毀。可現實情況是恰恰相反。
2.樓下對於移民的問題。我不想爭論。因為沒人會給具體數據,更不會自我曝光。我只是看到一個
新聞說一個區長貪x污幾億,有26個情x人,居家移民法國,在法庭說:我貪這點錢算什麼。貪上
千億的你們怎麼不敢抓?我不想跟你爭論這個新聞的真假,我想問的是。為何央企國企每年幾千
億的利潤,從不上繳(目前規定上繳10%)。我想問的是這些利潤都哪兒去了?別告訴我再投資。按
照這個邏輯你持續投資500億年,地球毀滅了是不是本屬於全國老百姓利益的國企央企利潤也享受
不到?那麼國企央企發展存在的價值在哪兒?
3.關於房價問題。問題來了,正是因為過度的增發貨幣,因此引起了資產的泡沫。4萬億投資計劃
,大部分不都是流轉到了基建行業么?包括房地產。政府以「公有土地代表人」的身份,大行土地
財政政策,惡性循環。我就奇怪了。人生在地球上,居住本身最最基本的權利了,古人吃飯可能
是個問題,我想居住不是問題吧?找幾塊石頭都可以磊個窩。今天居住反而成了一個奢侈?不是
很諷刺么?通過居住斂財是不是個陰謀?看看地球上有幾個國家的百姓為住房發愁!
還有工資問題。按照你邏輯,那麼中國的百姓就應該工資低,就應該沒錢是么?這是為了國際競
爭力?那你直接白乾一分錢不要就是了。何必發工資?你說的話很沒x腦x子。與國外競爭,更應
該在高科技,高技術,高服務上競爭,這才叫競爭,你白給人家幹活也叫競爭?你腦子x秀x了?
房價高竟然說改善了相當多人的生活,是啊。房價高土地賣的就好,政府財政收入就多,自然有
部分貪x腐的人生活滋潤了。二x奶也多了。但是大部分老百姓呢?
房價高不等於物價高,你的意思是只要百姓能填飽肚子,餓x不x死就行唄?住不住得起房子,哪
怕睡大街都沒關系唄?
就你剛才說的這些論點,我不得不說,如果你是執x政x者,那麼你就是站在人x民對x立x面的,如
果你是普通百姓,那麼你就是典型的奴xx才。
㈨ 增發貨幣是什麼意思
不管是字面意義還是實際意義來說,這個詞都必然具有貨幣總量增加的結果,意為貨幣總量的增加就是增發貨幣
關於增發貨幣的方式:
1)很多人都以為國債是貨幣增發的形式,但是仔細思考之後,會發現,如果是以正常的債務理念來衡量的話,在國債發行前和國債到期後,如果不考慮債息的話,貨幣總量是不應該變化的——也就是說,國債,事實上不是貨幣增發的方式。
2)其他增發貨幣:
1、貼現
2、購匯
3、放貸
這些,卻都體現的是在直接擁有新增貨幣價值之後的行為,即比如人民幣購匯,在購匯發生之前,購匯方已經有了人民幣,這個時候,這些人民幣已經算是進入市場,這意味著這個時候增發的行為已經結束,後面的購匯行為只是增發之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