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貨幣替代方法是什麼
Ⅰ 貨幣替代的種類
所謂貨幣替代,簡單來說就是指在開放經濟與貨幣可兌換條件下,本幣的貨幣職能部分或全部被外國貨幣所替代的一種經濟現象。貨幣替代現象在現代經濟中非常普遍,世界各國幾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種現象,譬如在該國人們可以使用外匯進行交易,持有外國金融資產等等。貨幣替代可分為直接貨幣替代和間接貨幣替代 (McKinnon,1985)。 主要是指經濟主體持有以不同幣種表示的非貨幣金融資產並在這些資產之間進行轉換,從而間接影響對該國和外國貨幣的需求。人們對以不同貨幣表示的非貨幣金融資產的需求主要是出於規避投資風險的考慮,資產多元化可以減小預期外的經濟或政治波動帶來的損失。除了不同幣種的非貨幣金融資產的相互替代之外,同一幣種的貨幣和非貨幣金融資產的替代也是間接貨幣替代的一種形式,它同樣會通過間接的方式影響貨幣需求。在高通貨膨脹時期或預期將會發生高通脹時,人們會更多地購買能夠保值的固定資產,而盡可能減少貨幣持有量。與直接貨幣替代相比,間接貨幣替代更為普遍,對經濟的影響也更加復雜。貨幣替代的分類可以通過下表加以描述(Mizen& Pentecost,1996)。表中第二列是該國貨幣CD和外國貨幣CF,第三列是分別以該國和外國貨幣表示的非貨幣金融資產。CD和GF之間的替代構成直接貨幣替代,BD和BF之間的替代是間接貨幣替代,而同一行中的替代(CD和 BF或者CF和BF)則是間接替代的另一種類型。
貨幣替代現象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出現的。在金本位制和布雷頓森林體系(金匯兌制)時代,各國貨幣按固定比例兌換,不存在匯率風險,因此也就沒有貨幣替代現象。在金本位制下,各國貨幣按照鑄幣中含有的貴金屬含量進行兌換,匯率只在由黃金輸送點確定的狹窄范圍內波動。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各國貨幣則是通過美元與黃金掛鉤,不同貨幣之間存在固定的平價。但是在鑄幣時期卻存在另一種意義上的「貨幣替代」現象,即同—『幣種中貴金屬含量多的貨幣被含量少的貨幣所替代。這一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被稱為格雷欣法則。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出現的貨幣替代呈現出與此相反的特點,即良幣替代劣幣,經濟學家將這種規律稱為格雷欣法則Ⅱ。之所以出現這種倒置的狀況是因為紙幣本身沒有價值,當發生通貨膨脹或者貨幣貶值時,貨幣的購買力會降低,所以人們更願意將劣幣兌換成良幣以避免購買力的損失。
Ⅱ 如果世界上鈔票消失了,什麼可以代替鈔票
鈔票只是貨幣的一種表現形式
如果鈔票在世界上消失了,那麼必定會有另一種貨幣的表現形式出現來穩定和促進世界經濟事業的發展
Ⅲ 最早人類用什麼代替貨幣
刀幣
Ⅳ 貨幣替代的介紹
貨幣替代,就是指一國居民因對本幣的幣值穩定失去信心,或本幣資產收益率相對較低時發生的大規模貨幣兌換,從而外幣在價值貯藏、交易媒介和計價標准等貨幣職能方面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幣。
Ⅳ 貨幣替代品
我來回答;十足的貨幣太口語化了,是你自己取的吧,應該叫足值貨幣,是指金匯兌本位制下的紙幣(即銀行券),代表黃金,當然是穩定的貨幣了.
例子:金匯兌本位制下的銀行券和銀票等,都可兌換黃金,這和現在普遍使用的信用貨幣(雖然也是紙幣)不同.
1.代用貨幣(足值貨幣)
(一)代用貨幣是黃金等貴金屬貨幣的替代品,代表黃金等貴金屬發揮貨幣的職能。代用貨幣本身的價值低於它作為貨幣的價值。
(二)保管憑條、以及以貴金屬為基礎發行的紙幣都是代用貨幣。
(三)代用貨幣的兌換性
2.信用貨幣
(一)紙幣是由國家法律規定,以國家權力為後盾,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獨立行使貨幣各種職能的貨幣。也叫作信用貨幣。
(二)世界各國幾乎實行這一種貨幣形式。
(三)紙幣的存在形式:現鈔、銀行存款、信用卡、電子貨幣等等。 1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