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上世紀九十年代貨幣購買力如何

上世紀九十年代貨幣購買力如何

發布時間: 2022-07-05 13:45:32

Ⅰ 九十年代的兩三百萬是現在的什麼水平還有八十年代的三四十萬

九十年代三百萬,很少聽說過,那時萬元戶很多,大約相當於現在一千萬,
八十年代三四十萬,對老百姓來說,是天文數字,社會上連萬元戶很少聽說,豬肉一塊錢一斤,大約相當於現在一千五到二千萬。

Ⅱ 人民幣為什麼沒有頭幾年的錢值錢

貨幣對內價值決定對外價值,由於央行近幾年實行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發行了(相對於實物經濟交易而言)過多的貨幣,貨幣的購買力下降,所以人民幣沒有頭幾年的錢值錢。

Ⅲ 第3套人民幣10元在當時能買多少東西

第三套人民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購買力是比較強的。
當時工廠的學徒工月工資是18元;初入機關的工作人員月工資是46元;普通教師的月工資是42.5元。而當時實行的是低物價,舉幾個例子:豬肉0.8元一斤、帶魚0.17元一斤、普通大米0.157元一斤、普通麵粉0.185元一斤,一般香煙每包從0.05元到0.4元,即使最奢侈的茅台酒也不過8元一瓶。
可以說,當時的10元是一個成年人一個月的基本生活費用。

Ⅳ 請問上世紀90年代初一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大約多少美元謝謝!

根據購買力來看,當時的1美元大概應該相當於現在的30美元,如果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大概是200元人民幣左右。下面簡單給你舉幾個例子幫助你了解:
1. 拿麵粉來舉例。當時,一袋麵粉有5磅重,5磅也就是2.3千克。而1美元在當時的時代,能買下18千克麵粉,放到現在也要上百塊錢的人民幣。
2. 拿土豆來舉例。那時一袋10磅重的土豆價格是14美分,1美元能買70磅,也就相當於63斤的土豆。
3. 拿牛排來舉例。當時牛排的價格不超過13美分一磅,這意味著你拿著1美元能買到7.5磅的牛肉。如果,換算成大家都熟悉的千克,那就是1美元能買到3.4千克,也就是6.8斤牛肉,放到現在至少也要兩百來塊人民幣。
拓展資料:
美元介紹: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具體發行業務由聯邦儲備銀行負責辦理。在二戰以後,歐洲大陸國家與美國達成協議同意使用美元進行國際支付,此後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並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這種霸主地位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1.美國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但其償還債務卻是不對等的或者乾脆是不用負責任的。因為它向別國舉債是以美元計值的,它可以讓印鈔廠毫無節制地加印美元,即便造成美元貶值,也能減輕其外債負擔,又可刺激出口,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
2.美元是國際貨幣,當美國出現外貿逆差時,美政府可通過印刷美鈔來彌補赤字,維持國民經濟的平衡,而將通貨膨脹轉嫁給其他國家。
3.可以使美國獲得巨額的鑄幣稅。鑄幣稅原是中世紀西歐各國對送交鑄幣廠用以鑄造貨幣的金、銀等貴金屬所征的稅;後來指政府發行貨幣取得的利潤,給美國帶來了巨大利益。

Ⅳ 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相對九十年代增加了嗎

相對於使用價值的話,是增加了,但實用價值的話是減少了

Ⅵ 求80,90年代的一些物價

1、80,90年代城市職工的平均收入約是40元人民幣一個月

2、80,90年代它分配住房給職工,房租在一個月10元以下,

3、80,90年代小學學費是一年10元以下,

4、80,90年代醫院的掛號費是0.3元左右,

5、1980年代電影票是約0.2元,

6、80,90年代水費是約2分錢一噸,

7、80,90年代大米0.18元一斤,

8、80,90年代大豆0.17元,

9、80,90年代玉米0.09元,

10、80,90年代西紅柿0.05元,

80,90年代物價:土豆0.05元、豬肉0.93元、豆油0.8元、自行車150元、手錶100元、收音機100元、棉布0.35元、膠鞋3元、電費0.07元、水費0.10元、郵票0.08元、理發0.20元、散裝白酒1元、彩電1800元(80年代)、手機10000元(90年代初)。
80,90年代,人們的收入差別不大。

Ⅶ 上世紀90年代,2萬人民幣。值現在多少人民幣

上世紀90年代有10年時間,這10年間人民幣的貶值速度是很快的,不能以一個世代來對比,在此就取中間1994年來做基點。
1、用豬肉價格代表食品對比。1994年豬肉大約2元每斤,2019年11月約38元每斤。上漲19倍。
2、用住房價格代表大件耐用商品對比。1994年的中國絕大部分地方的住房還沒有貨幣化,也就還沒有完全市場化,房價不像其它商品充分市場化,但可以做為參考。1994年以深圳房價平均價約6700元每平方米,到2019年深圳房價平均55000,上漲約9倍。
3、服務類價格,比如讀書、醫療、通訊、等,讀書所花費上漲最多,如果按大學生一年所用生活費為標的,1994年大學年費用1600元,2019年大學生約3萬(包含學費和生活費),上漲約19倍。醫療費用按一次門診費用1994年約10元,2019年約120元,上漲12倍。通訊費用是下降的。工業產品總體價格變化不太大,比如洗車、彩電、消費類電子產品一直是降價的。
只簡單地舉出上述幾類物資價格變化,再加上是那個世代的經過者,總體上認為人民幣是在貶值的,1994年的2萬元人幣,綜合現在的購買力,大約值現在的25萬元。

Ⅷ 貨幣購買力

一、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來歷與含義

瑞典學派(The Swedish School)又稱北歐學派,是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斯德哥爾摩大學為主要陣地,故又稱為斯哥爾摩學派。這個學派形成於本世紀20-30年代,戰後又有很大發展。其中在西方世界產生廣泛影響的有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理論等等。[注1]

卡塞爾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後的貨幣和外匯》一書中,以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匯率如何決定的購買力平價論。這種理論認為,兩國貨幣之所以能夠互相兌換,是因為它們各自在國內具有購買力,因而兩國貨幣的匯率應該等於這兩國貨幣的國內購買力大小之比。由於一國貨幣購買力的大小與該國通貨膨脹率和物價的變動有關,二者呈負相關關系,因此,匯率將隨通貨膨脹率與物價的變動而變動。所以,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論,實際是關於如何決定浮動匯率的理論,而非固定匯率的決定理論。[注2]

我們認為,購買力平價論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首先,它是換算各國有關經濟指標的一個較好的工具,即以購買力平價為基礎的匯率來換算各國有關同一經濟指標(如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等等),可以避免按現行國際市場的實際匯率來換算對實際經濟水平的歪曲。因為一國經濟水平的高低,歸根結底是以該國所擁有的實物產量的多少來決定的。當以貨幣購買力平價為基礎所換算出來的某一經濟總量指標,自然就能較好地反映一國所擁有的經濟實物量的多少。而現行的市場實際匯率,由於要受一國貨幣在國際市場撒謊能夠供求關系和外貿商品、勞務的價格波動與偏離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而與以購買力平價來決定的匯率往往有忽高忽低的差異,以致會扭曲各國的實際經濟水平。所以在比較各國經濟水平時,用購買力平價的匯率來換算比用實際匯率來換算更為科學、可靠。[注3]

其次,它可以作為國家衡量和調節一國貨幣的現行實際匯率的重要尺度和依據。因為購買力平價的匯率既然反映了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水平,實際便確定了兩國貨幣的均衡匯率,現行的市場實際匯率乃是以此均衡匯率為中心而上下波動的,因此,以購買力平價匯率為尺度去與現行實際匯率進行比較,便可發現後者偏離正常均衡匯率的程度,從而採取相應的對策。[注4]

二、購買力平價理論的缺陷

但是,購買力平價論卻存在局限性,主要是它在現實操作上較為困難,實用性有限。購買力平價的匯率,可以有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兩種形式。就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匯率而言,由於它是以兩國貨幣在同一時期各自在國內購買力水平之比來決定的,因而要受兩國物價水平的影響,然而這所謂物價水平,究竟是以什麼物價為依據,是以批發價為依據呢,還是以零售價為依據?等等,就是難以確定的問題;就相對購買力平價的匯率而言,由於它是以某一基期的匯率為依據而計算出來的報告期的匯率,應選擇哪一個時點為基期來計算基期匯率就難以確定。如果基期選擇不當,則會對當前相對購買力平價的均衡匯率的確定發生系統的偏差。[注5]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不足還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另一個不足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另外,除了通貨膨脹率和利息率差異之外,還有其它若干個因素影響著匯率,比如: 經濟數字發布/報告、資產市場以及政局發展。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購買力平價理論缺少事實依據來證明其有效性。90年代之後, 此理論似乎只適用於長周期(3-5年)。在如此跨度的周期中,價格最終向平價靠攏。[注6]

三、淺談理解「人民幣購買力」的普遍誤區

應當注意,「人民幣購買力」所對比的「購買力」的商品,是投入國際市場交換的一籃子商品,或者稱做「可貿易商品」。

「人民幣購買力」項下,隨著商品經濟的深化,國際資本喚醒內地沉睡的鄉村牧歌,中國投入國際交換的商品前赴後繼源源不絕,這是後起農業國工業化進程的鐵的力量。有龐大的後繼新鮮血液廉價「購買力」商品補充到「人民幣購買力」籃子里邊去,「人民幣購買力」受壓,暫時沒有升值的條件。

當內地資源的商品化程度比較充分,當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大循環已混為一體,此時「人民幣購買力」已充分反映國內資源與國際資源的比較優勢,到那時,「人民幣購買力」不再有後繼資源支撐,人民幣購買力與國際接軌——此時,匯率從指導生產的商品交換率指標轉為指導資本流動的利率指標。

中國股市供應量有兩個口徑,流通量(流通股)與總量(流通股+法人股+國家股)。當期股市價格由流通股供求關系生成,法人股、國家股在後面壓盤。請問:討論股市長期價格,是看流通量還是總量?

中國商品國際現有流通量生成現有匯率價格,源源不斷投入國際大循環的內地資源(廉價勞動力)接近無限供給。請問:人民幣購買力怎麼漲?

國家股沒消化完,股市沒有漲的道理,同理,內地資源尚未充分投入國際大循環,人民幣購買力豈有漲的道理。

四、我國轉向外向型經濟過程中購買力平價的長期走向

在一國轉向外向型經濟和實行面向市場經濟的改革過程中,如果採用市場規律在決定匯率,則本幣相對於外幣的價值就很可能偏離購買力平價(PPP)的尺度。一般來說是本國貨幣先要貶值,比購買力平價顯得低一些,這個現象往往是與國內生產結構及國際市場結構相聯系。均衡匯率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就是「可貿易商品」和「不可貿易商品」的比價關系。由於經濟轉軌初期有相當多的國內產品因不符合國際規格和質量要求而不能參加貿易,所以就有可能暫時使匯率和購買力平價偏離得更遠些。隨著「可貿易商品」的比重增加和單位產品創匯率的提高,比價關系也隨之變動,均橫匯率和購買力平價就會再度接近。[注7]

上述經驗在國際上有不少例子。道奇計劃後日本進入高速成長期。。。。。。日本早期出口紡織品比較多,後來出口低檔的家用電器,高檔市場還被歐洲和美國占據。隨後日本變成了高檔家用電器和耐用品的贏家,這時貨幣面臨升值的壓力。。。。。。這一過程說明了匯率和出口產品的市場價格有關。[注8]

我國台灣省在經濟起飛時匯率改革也相當重要。。。。。。隨著「可貿易商品」的比重越來越大,國民經濟中幾乎所有的商品都變成「可貿易」的商品。這對本幣的相對幣值產生了明顯的作用。[注9]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正面臨著這樣一個階段:在今後若干年內將出現明顯的產品檔次升高,在國際市場上會有很多低檔產品上升到中檔產品。中國非常大,沿海地區產品檔次提高後,不一定把低檔產品的市場讓給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相當一部分生產會轉到內地勞動成本較低的地區。就是說我們有可能同時出口不同檔次的產品,低檔產品市場也並沒有輕易轉讓出去。總之,可貿易商品的比重加大,檔次提高,可貿易商品與不可貿易商品的比價關系會發生很大變化,這個變化可能帶來本幣的升值。我們不能因為轉變初期實際均衡匯率與購買力平價的脫節(低匯率),就認為是不符合價值規律了。[

Ⅸ 20世紀九十年代末1188元錢算特別大的價錢嗎謝謝。

20世紀九十年代末1188元已經不算是特別多的金額。
在那個時段,只要不是虧損企業,員工的月工資已經達到800元至1000元。提問中講到的這個數字相當於一般非虧損企業普通員工一個多月的工資。當時貨幣的購買力比較強,1188元到購買力相當於目前8000元左右的購買力。
因此,當時這個金額並不算太多。

熱點內容
什麼樣設備可以隨時炒股 發布:2025-05-10 20:29:02 瀏覽:316
股權轉讓和增資怎麼辦 發布:2025-05-10 20:14:13 瀏覽:450
有色退市股票 發布:2025-05-10 19:55:06 瀏覽:16
理財都是什麼 發布:2025-05-10 19:45:13 瀏覽:672
恆大杜亮理財兌付了多少 發布:2025-05-10 19:24:16 瀏覽:508
二季度軍工基金為什麼上漲 發布:2025-05-10 19:22:02 瀏覽:958
金健米業股市行情怎麼樣 發布:2025-05-10 19:13:15 瀏覽:772
理財產品日累計限額多少 發布:2025-05-10 19:05:45 瀏覽:704
如何在股市百分之百虧錢 發布:2025-05-10 18:49:18 瀏覽:410
移動互聯網怎麼炒股 發布:2025-05-10 18:44:51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