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貨幣等價物是什麼
① 貨幣與一般等價物有區別嗎古時候羊算貨幣嗎為什麼
古時候羊不能算貨幣,只能算作一般等價物。原因如下:
1、貨幣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古時候年代久遠,所以貨幣不會出現的。
2、貨幣的特點是:便於攜帶、易於存儲,很明顯,羊不滿足。
一、定義差異:
1、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一般等價物,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並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
二、產生時間不同以及性質差異:
1、其他一般等價物出現比貨幣早;
2、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其他一般等價物不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
三、特徵不同:
1、貨幣價值比較大,用較少的物品能夠進行較大量的交換;易於分割,分割之後既不會減少價值,又給交換帶來方便;易於保存,不會因為保存時間的長短而使價值發生變化;便於攜帶,以便在較大的范圍內進行交易。
2、其他一般等價物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具備上述的某些特徵,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綜上所述,貨幣與一般等價物的差別還是挺大的,但是,它們都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商品,都可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表現其他商品的價值。
② 為什麼說貨幣是一般等價物而古時候的銅錢不是那古時候的銀兩是一般等價物嗎
貨幣的定義就是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老師應該講過"一隻羊=兩把石斧=一份茶葉=一份黃金=..."的這個公式吧 這時的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就是先把自己的東西換成市場上大家樂意接受的東西 然後再用這種商品去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這時的大家都樂意接受的東西就是商品 是物物交換時的媒介 表現交換的商品的價值 古時候的銀兩是一般等價物 因為它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也是商品 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③ 古代曾用哪些東西為貨幣
1、海貝
海貝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貨幣,因其堅固耐磨、光潔美麗、易於攜帶和具有自然單位的特點,充當了商品交換的媒介,即是最原始的貨幣。
2、白銀
作為主要貨幣在中國活躍了一千多年,在一些清朝簽訂的賠款條約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如《辛丑條約》中賠款9.8億白銀。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白銀曾經是國際貿易上的硬通貨幣。
3、青銅
如齊燕地區的刀幣,三晉兩周地區的環錢,春秋戰國時期黃河流域的布幣。
布幣由青銅農具鎛演變而來,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流通於中原諸國的鏟狀銅幣。鏟狀工具曾是民間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現的鑄幣鑄成鏟狀。
4、紙
在北宋年間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其後陸續出現有別的紙幣:會子和關子,且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5、絹帛
早在春秋戰國年代起,絹帛就常用來交換各種貨物。漢代幾次亂發銅錢導致信譽暴跌時,絹帛更是百姓最信賴的財富。三國里的曹魏帝國,甚至一度廢掉所有銅錢,市場上專用絹帛交易。
④ 金銀成為貨幣,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是哪個朝代開始的
從戰國時期開始。
戰國黃金流通以斤、益為單位,以南斤為主。
在中國歷史上,金充當一般等價物主要是在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由於中國產的金很少,而當時人口數量不大,所以在當時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後來人口激增,金便退出了一般等價物的行列。
銀在中國充當一般等價物從宋代開始,由於宋代商品貿易發達,導致商人在大宗交易時使用銅錢便非常不方便,且白銀流入,於是白銀便成為主要貨幣之一,到明清以後由於不斷貿易順差,白銀的使用范圍便越來越廣,也越來越貶值。
歐洲在中世紀以後主要使用黃金作為一般等價物,白銀主要用於和中國及中國周邊國家貿易時使用。
⑤ 怎樣理解貨幣是一般等價物
等價物是指用來表示其它商品價值的商品,古時候由於貨幣還未出現,人們是用一種商品來換另一種商品,只要雙方都需要對方的商品,就能成交,兩種商品互為等價物。也就是說等價物是用來表示其它商品價值的商品。一般等價物是指能夠用來表示其它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最初的一般等價物並不固定在某一種商品上,有時候是米,有時候是羊,有的地方是米,有的地方是羊,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為了交換的方便,一般等價物最終固定到了金銀上,這樣就出現了貨幣。因此,我們現在所說的貨幣指的就是金銀。它能跟一切商品相交換。由於貨幣使用起來不如紙方便,人們就以紙幣來代替貨幣進行流通。紙幣並不是貨幣,它只是貨幣符號,它的功能是貨幣賦予的。
⑥ 為什麼說貨幣是一般等價物
古典貨幣:是指任何一種可以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和完全流動的財富的儲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古典貨幣;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古典貨幣;古典貨幣是商品
⑦ 我國古代每個朝代用的貨幣
1、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2、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
南齊、蕭梁: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
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東魏:沿永安五銖;北齊:常平五銖;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3、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4、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5、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等地
交子:完全客兌現的信用憑證、貨幣,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6.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7、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寶鈔:鈔面以來計,發鈔沒有準備金,允許人民持金銀換大明寶鈔,支付有限制,舊鈔可換新鈔;1481年紙幣崩潰,1581年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8、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准開鑄)。
(7)古時候的貨幣等價物是什麼擴展閱讀:
六大主要貨幣對是:美元(USD)、歐元(EUR)、日元(JPY)、英鎊(GBP)、瑞士法郎(CHF)、澳大利亞元(AUD)。
相關介紹:
貨幣對是由兩種貨幣組成的外匯交易匯率,由兩個ISO代碼加一分隔符表示,例如GBP/USD,其中第一個代碼代表「基本貨幣」,另一個則是「二級貨幣」。
最常見的貨幣市場中交易最為常見的貨幣被稱為「主要貨幣」。大部分貨幣的買賣相對於美元(USD)進行。美元(USD)是交易次數最多的貨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貨幣
⑧ 歷史上哪些物品充當過一般等價物,為什麼退出歷史舞台
在歷史上,貝殼、布帛、牲畜、糧食、銅、金、銀等都充當過一般等價物。
實物貨幣之所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退出貨幣歷史舞台,根本原因在於實物貨幣具有難以消除的缺陷。它們或體積笨重、不便攜帶;或質地不勻、難以分割;或容易腐爛、不易儲存;或大小不一,難於比較。隨著商品交換和貿易的發展,實物貨幣被金屬貨幣所替代也就不足為奇。
金屬冶煉技術的出現與發展自然是金屬貨幣廣泛使用的物質前提。金屬貨幣所具有的價值穩定、易於分割、便於儲藏等優點,確非實物貨幣所能比擬。
⑨ 歷史上有哪些物品充當過一般等價物(貨幣)它們有什麼優缺點
貝殼 最原始的
鑄幣 使用時間最長
銅 本身就有價值
銀 本身就有價值
金 本身就有價值
絲帛 本身就有價值
交子(宋 紙幣) 劃時代的貨幣
銀票 定向流通,還不如交子
糧食
棉紗
鈔票
除了鈔票和交子,都是笨重不方便
但是實物貨幣在戰亂時期實在可靠。
⑩ 中國古代的貨幣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海貝。海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在夏代紀年范圍內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和商周墓葬中,屢有發現,《鹽鐵論·錯幣》中並有「夏後以玄貝」的記載。海貝是產自南方暖海的遠方外來交換品,是美麗珍貴的裝飾品。它開始起貨幣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國進入階級社會、國家產生的時候。商和西周時已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在商代晚期和西周,還出現無文字的銅仿貝。至東周發展成為有銘文的銅貝蟻鼻錢,形成正式金屬鑄幣,主要流通於南方楚國地區。另一種最早的貨幣是銅質的錢、鎛、刀。錢、鎛是農具,刀是多種用途的工具,它們也是人們可以讓渡的財產,在殷周或更早的遺址中都有出土。大概在殷商晚期和西周,這些銅工具在不同地區形成一般等價物。錢、鎛至春秋發展為專職貨幣,即後人所稱的空首布;雖保存青銅鏟的基本結構,有細長的銎,但已不適宜裝木柄,不能作工具使用,而成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先秦鑄幣。至戰國進一步發展為略具鏟形小銅片的布幣,主要流通於北方周、晉、鄭、衛地區。青銅刀至東周發展為刀幣,主要流通於齊國及燕、趙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