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金國現在使用什麼貨幣

金國現在使用什麼貨幣

發布時間: 2022-07-08 02:08:02

㈠ 大定通寶值多少錢啊

你好!大定通寶是金代錢幣,金世宗大定十八年鑄造的,存世量較大,光背普品現在的市場價格在15--20元一枚,祝你好運!

㈡ 除了銅錢,歷史上還有哪些關於錢的貨幣在流通

歷代錢幣特徵 [編輯] 商代錢幣
在中國的商代,已經開始以貝殼作為貨幣使用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的貝殼作為貨幣漸漸供不應求了,於是出現人工貝幣,如石貝幣、骨貝幣、蚌貝幣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現了用銅質的金屬貝幣。[編輯] 先秦錢幣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貝幣則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各地區因社會條件和文化差異而形成了不同的貨幣。主要有:楚國地區的蟻鼻錢、黃河流域的布幣、齊燕地區的刀幣和三晉兩周地區的環錢。[編輯] 秦漢錢幣 秦半兩銅錢
秦滅六國後,廢除各國的布幣、刀幣等舊幣,將方孔半兩錢作為法定貨幣,中國古貨幣的形態從此固定下來了,一直沿用到清末。
漢承秦制,並允許民間自鑄。西漢的銅錢仍然是用其重量來命名的,但重量與名稱漸漸地不符了。西漢的銅錢主要有三種:半兩、三銖、五銖。
西漢末年,王莽攝政和新朝統治時期,托古改制,十餘年間就進行了四次大的幣制改革,王莽錢名目等級繁雜,其幣制改革以失敗告終。
東漢所鑄的錢,都是五銖錢。[編輯] 三國魏晉南北朝錢幣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動亂,金屬貨幣的流通范圍減小,且形制多樣,幣值不一,出現了重物輕幣的現象。
三國時期的曹魏實行的實物貨幣政策,魏明帝時恢復鑄行五銖錢,形制與東漢時期五銖相似。蜀漢和東吳多實行大錢。屬幣主要有:直百五銖、直百等。吳幣主要有: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二千等。
西晉成立後主要沿用漢魏舊錢,兼用谷帛等實物;東晉成立之初則沿用用吳國舊錢,後來出現了五銖小錢,相傳是吳興沈充所鑄,所以又稱:「沈郎五銖」。
十六國期間的成漢李壽鑄行了中國最早的年號錢「漢興」錢;南北朝時期的社會十分動盪,幣值混亂,私鑄現象嚴重。北朝從北魏開始,錢文逐漸擺脫紀重局限,逐步向年號錢制過渡。[編輯] 隋唐五代十國錢幣
隋朝的建立,使中國混亂的貨幣趨向於統一,隋文帝開皇三年鑄行了一種合乎標準的五銖錢,並禁止舊錢的流通。開元通寶
唐武德四年鑄行的年號錢——開元通寶,以前的紀值紀重錢幣一去不復返,代之的是寶文幣制(主要是通寶、元寶和重寶)。開元通寶是唐朝三百年的主要鑄幣,另外還鑄有乾封重寶、乾元重寶、大歷元寶、建中通寶、咸通玄寶及史思明所鑄順天元寶、得壹元寶等。
五代十國政治分裂割據,改朝換代像走馬燈一樣,各國以鑄惡錢來增強自身實力,以達到削弱他國力量的目的,故錢幣甚多,但質量不高。[編輯] 宋遼金西夏錢幣
中國宋代是鑄幣業比較發達的時期,從數量和質量上都超過了前代,是繼王莽錢之後的又一個高峰。宋朝貨幣以銅錢為主,南宋以鐵錢為主。北宋以後的年號錢才真正開始盛行,幾乎每改年號就鑄新錢,錢文有多種書體。同時,白銀的流通亦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在北宋年間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其後陸續出現有別的紙幣:會子和關子,且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此外,對子錢、記監錢、記爐錢、記年錢亦應運而生。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御書錢堪稱一絕。
遼國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國家,起初使用中原地區的貨幣,後來自鑄幣,以漢文作為為錢文,所鑄的錢幣多為不精。
西夏曾鑄行過兩種文字貨幣,一種是西夏文,叫「屋馱錢」;一種是漢文錢,形制大小與宋錢相似。西夏的錢幣鑄制精整,文字秀麗。
金國由女真族所建,曾統治過中國北方廣大地區,其所鑄錢幣種類繁多,除用銅錢外,亦用紙幣,均以漢文為幣文。金國的錢幣受南宋的影響較大。[編輯] 元明清錢幣
在元代,紙幣在流通中成了主要的貨幣,銅錢的地位減弱,與此同時白銀的流通量佔有很大的比例。元朝的統治者信奉佛教,因此鑄行一些小型的供養錢、廟宇錢供寺觀供佛之用。
明代大力推行紙幣——鈔,明初只用鈔不用錢,後來改為錢鈔兼用,但明代只發行了一種紙幣——大明寶鈔。白銀在明代成為了法定的流通貨幣,大交易多用銀,小交易用鈔或錢。明代共有十個皇帝鑄過年號錢,因避諱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錢幣統稱「通寶」,忌用「元寶」。
清朝主要以白銀為主,小額交易往往用錢。清初鑄錢沿襲兩千多年前的傳統,採用模具制錢,後期則仿效國外,用機器制錢。清末,太平天國攻進南京後,亦鑄銅錢,其錢幣受宗教影響較大,稱為「聖寶」。[編輯] 古代貨幣列表
貝幣
天然貝幣
人工貝幣
金屬貝幣
蟻鼻幣
銅幣
刀幣
布幣
環錢
方孔錢
三銖
四銖
五銖
開元通寶(唐代)
王莽錢
紙幣
交子(北宋)
會子(南宋)
關子(南宋)
中統元寶交鈔(元代)
大明寶鈔(明代)

㈢ 遼國、金國與宋朝是仇敵,為何他們卻用宋朝發行的貨幣

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敵人,只不過是因為暫時的利益問題而引發一定的沖突罷了,而這放在國與國之間也是成立的。而國與國之間,更多的時候還存在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兩個敵國之間雖然戰端不斷,但是卻也互相學習,比如遼國和金國。眾所周知,這兩個國家一直都和宋朝不對付,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宋朝的敵人,但是奇怪的是,他們卻使用宋朝發行的貨幣,這是為何呢?

而這場貿易一直持續了一百多年,而勝利者當然是宋朝。宋朝通過貿易的方式,間接地將驕奢淫逸的生活態度傳到了遼國,使得遼國日漸腐敗,最終為金國所滅。

㈣ 南宋時期與金國,蒙古貨幣是否統一

不統一,但又可以互相使用。南宋是是交子,圓孔錢,金國早期是用宋,遼幣,和宋第二次義和後才使用自己的貨幣,天命汗錢,天聰汗錢。古蒙古的可以忽略,

㈤ 大定通寶是哪個朝代的錢幣

大定通寶

為金國金世宗

大定十八年所鑄造

存世有小平折二銅錢

另外還有鐵錢

存世量較少

市場價格在百元以上

母錢價格在大幾千到萬

㈥ 金朝的經濟

金朝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存在很大差異。金朝建立之初,女真族尚處於漁獵農耕的混和制度,而它所控制的漢地,農業經濟早已高度發展。
從金熙宗到金章宗的半個多世紀里,北方社會經濟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東北地區社會經濟比遼時有了較大的發展,如冶鐵業有明顯進步。在金世宗與金章宗期間,原來使用奴隸生產的猛安謀克戶也逐漸轉化成地主。這個轉化主要有受田、賦稅、區別平民和奴隸等,女真貴族藉此擴大土地佔有范圍,實行括地政策 。 金朝把發展農業作為軍事擴張的基礎,視其隆興之地東北地區為糧倉,將中原地區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都逐漸傳播到當時落後的今東北地區。由於鐵制農業生產工具的廣泛使用,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農作物品種也日益增多。金初,不種谷麥,只種稷子春糧。以後農作物品種日益增多,農作物有小麥、粟、黍、稗、麻、菽類等;蔬菜類有蔥、蒜、韭、葵、芥、瓜等。 金廷又鼓勵墾荒,例如規定開墾荒地或黃河灘地可以減免租稅,所以開墾農田面積有所增加 。
金朝的土地制度給予女真族很大的優惠,這是漢族、契丹族與渤海族所沒有的。女真族的土地制度是一種稱為「牛具稅地」的制度, 繼承氏族制度的遺風。佔地多少是以耒牛、人口為依據的,擁有眾多人口和耒牛的女真貴族自然就可以廣占田土。到金世宗大定年間,人、牛、地比例不符的情形已很普遍 。
金熙宗時期開始實行的「計口授田」的制度。早在金朝統治廣大的華北地區後,有計劃的將大量的猛安謀克分散各地以鎮壓漢族,被稱為屯田軍。金廷對內遷的屯田軍戶,都按照戶口給以官田,即所謂「計口授田」。當官田不敷分配時也會大量搶占民田。屯田軍戶分得土地以後,大多讓租給漢族耕種或是強迫漢族無償耕種 。由於剝削嚴重,無人願意耕種,土地逐漸荒廢。金世宗時再派官吏到各地去「拘刷良田」,兼並土地為官田。 金朝手工業生產如陶瓷、礦冶、鑄造、造紙、印刷等,歷經戰亂與復甦都有發展。女真族在建國前盛行煉鐵。金朝建立後冶鐵業在北方地區繼續發展,著名的產鐵地區有雲內州、真定府、汝州魯山、寶豐、鄧州南陽等,雲內州盛產一種叫做青鑌鐵的鐵器。另外在東北地區,也開始開採煤礦。鐵制工具已廣泛使用。在東北廣大地區內,都發現了金朝的鐵器。其中有大量鐵制農具,種類繁多,結構復雜,形制與中原地區相似或一致,這表明已改變了粗放的農業經營方式。1961年至1962年,在黑龍江省阿城縣五道嶺發現金朝中期鐵礦井10餘處,煉鐵遺址50餘處。礦井最深達40餘米,有采礦、選礦等不同作業區。根據開采規模估計,從這些礦井中已采出四五十萬噸鐵礦石 。
陶瓷業因為有遼朝、宋朝的基礎也比較發達。金熙宗時,原來的北方名窯如陝西耀州窯、河南均窯、河北定州窯與磁州窯也陸續恢復生產,臨汝等新興窯址,工藝各具特色。金銀業和玉器業也相當發達,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出土。商業活動逐漸活躍,東北地區的金朝遺址和墓葬中,發現大量宋朝銅錢,可見與南方貿易的密切。山西稷山的竹紙和平陽的麻紙,聞名一時。刻書蔚然成風氣,其雕板技術,可與南宋比美,當時雕版印刷業的中心在平陽 。 由於生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使商業日益繁盛。金朝建國初年,各地的商業發展處於極不平衡的狀態。當時女真的龍興之地東北地區還是「無市井,買賣不用錢,惟以物相貿易」,而金中都與開封府都是興盛的商業城市。金朝建立不少的「榷場」,與西夏和南宋進行貿易。不過宋金之間由於時戰時和,榷場的貿易受到一定的影響。金朝主要向南宋輸出皮革、人參、紡織品等商品,南宋向金朝輸入茶、葯材、絲織品等。會寧府、金中都、開封府與濟南府都是當時較大的商業中心 。
金中都(今北京市)在金帝完顏亮正隆間成為國都後,水陸交通發達,人口迅速增加,已經是一座貿易發達的商業重鎮 ,其中城北三市是商業的中心。金世宗時,開封府的相國寺仍舊每月逢三、八日開寺,商販集中在此貿易,宣德樓門下「浮屋」中買賣者甚眾。1152年,共有二十三萬五千多戶。以後到金章宗泰和時,又增加到一百七十四萬多戶。
金朝早期使用舊有的宋、遼錢幣,直到金、宋間第二次議和後,戰爭暫告結束。1158年金帝完顏亮首次鑄行正隆通寶小平錢。1204年金章宗鑄泰和通寶真書錢。1213年金帝完顏永濟鑄至寧元寶錢。金宣宗南遷後也鑄行貨幣。金朝滅掉北宋以後,曾扶植劉齊立國,所鑄錢幣卻清秀娟美,比一般北宋錢精整 。 受田是女真奴隸制關於土地佔有的基本制度。按照這個制度,奴隸主依據佔有奴隸和牲畜的多少,佔有不同數量的耕地。制度規定,凡佔有耕牛一具(三頭),民口二十五,即受田四頃零四畝。所謂民口,包括奴隸和女真部落、氏族的平民。奴隸主佔有奴隸和牲畜越多,就越可合法地多佔土地。對外作戰中,奴隸主擄掠奴隸和牲畜,也就成為擴大土地佔有的必要條件。但土地佔有的擴大,也是有限度的,即占田不能超過四十具。依此限度,一個大奴隸主,有牛一百二十頭,民口一千,就可佔有土地一百六十多頃。
和封建地主不同,金朝女真奴隸主不是依靠佔有土地的多少去剝削農民和奴隸,相反,而是依據佔有奴隸和牲畜的多少來確立對土地的佔有權利。隨著掠奪奴隸的增加,女真原居地的土地必然要不足耕種。金太祖即陸續把女真人遷徙到新佔領的地區。1121年,金太祖從各路猛安部中,抽取民戶一萬多,遷到泰州屯種,命令原來居住在按出虎水的謀克婆盧火去作都統,賜他耕牛五十頭。這就是授給他牛具十六、七,即六十多頃的土地。婆盧火以下的一批女真貴族,也遷到泰州,成為大小不等的奴隸主。
金太宗時,繼續實行這種受田制度,並進而確立了賦稅制。1125年十月,金太宗下詔說:「今年大豐收,沒有貯蓄,怎麼備飢荒?命令每牛一具,納粟一石。每個謀克部置一倉庫貯存。」1127年九月,又下詔規定:「內地諸路,每耕牛一具,納粟五斗。」金朝的受田制既然是依據牛具的多少,賦稅的徵收也不是依據田畝或人口,而是以牛具為單位,所以又叫牛頭稅。這種賦稅制,顯然主要是奴隸主的國家向奴隸主和部分平民徵收的糧稅。從事耕作的奴隸一無所有,他們還不是征稅的對象。 燕雲和齊國舊制的保存——金朝奴隸制的擴展,不能不遭到廣大農民的堅決抵抗。被迫遷往上京的山西居民,就曾起而反抗,相繼逃亡。金兵攻掠燕雲的過程中,人民群眾反擄掠的斗爭,更是如火如荼,給女真奴隸主以沉重的打擊。金太宗在燕雲地區,依靠漢人地主階級,實行封建的漢官制度的同時,一再下詔禁止在降附區俘掠奴隸。漢人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封建制經濟關系,實際上在廣大農村仍然存在。金朝沒有也不可能把內地的受田制推廣到燕雲州縣。
原屬北宋的中原和陝西地區,在劉豫的齊國統治下,更沒有也不可能對封建的社會經濟制度採取什麼改動的措施。
金朝統治領域的社會經濟制度,呈現出奴隸制和封建制同時並存的局面。在金朝內地,基本上是推行奴隸制度。燕雲州縣繼承了遼朝的封建關系。齊國統治領域,北宋時更為發展的封建經濟關系基本上延續了下來。金朝的政治、軍事制度在不同地區呈現的不同狀況,實際上正是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在上層建築中的必然的反映。不同的制度當然不可能在金朝統一的國家內互相平行的發展,不能不發生劇烈的尖銳的斗爭。這個斗爭在金熙宗統治時期,便激烈地展開了。 1141年紹興議和後,自從靖康之難開始減少的人口總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增長。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全國有53532151人,現代學者考慮到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群認為金國人口峰值達5600萬 ,與當時的南宋、西夏、大理等國人口相加總人口達一億四千萬,金朝的四次准確的人口統計,每戶均口數都在6人以上,金朝的戶規模較大,與很多貴族以及猛安謀克戶們使用大量奴僕有一定關系 。
隨著金朝內地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更多的土地耕作,也更需要民戶當勞力。金太祖與金太宗為統治中原,將百萬以上的女真人徙置於黃河下遊人口稠密地方,是以犧牲漢人利益的辦法去救濟女真人。在把女真族遷往新佔領地區的同時,也還繼續地把契丹族、漢族遷到金朝的內地。金軍在滅遼的作戰中,曾經擄回大批的契丹族、漢族作奴隸。後來金太祖下詔,禁止對已經投降的百姓擄掠,禁止權勢之家買貧民為奴,又規定賣身為奴者,可以用勞力相等的人贖身。但實際上,這種贖身的可能性是很少的。被迫遷徙的漢族居民,不能不大批地淪為奴隸。
金廷對降附區的人民,採用強迫遷徙的辦法遷到內地。如山西州縣的居民,被大批遷到金上京以至渾河路。上京地區的居民又被遷到寧江州。平州的人民在反抗後被鎮壓,隨後與潤州、隰州、來州及遷州等四州人民被遷到東都沈陽。這些居民艱苦不能自存,被迫賣身作奴隸,導致漢人刻骨的痛恨。女真族搶占漢族最富庶的耕地,為了增加日益增大的生活和軍事開支,又不斷加重漢族的賦役。女真人與漢人的矛盾恰如史籍所言:「盜賊滿野,向之倚國威以重者,人視之以為血仇骨怨,必報而後已」 。
女真男人的發型是「留顱後發」,還綁個辮子, 所以被南人稱為索虜。在《北風揚沙錄》與南宋的游記,也有金人留辮的說法,在金太宗天會七年還強制胡服留辮,剃發留辮的習俗為後來的清朝繼承,金代皇帝也可掌摑大臣」 。 金朝戶口流動表年代 戶數 口數 戶均口數備注 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 300餘萬 19650000 6.55數據出處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 6789449 44705086 6.58數據出處 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 6939000 45447900 6.55數據出處 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 7223400 48490400 6.71數據出處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 ①7684438②8413164 ①45816079
②53532151 ①5.96
②6.36 ①號數據出處
②號數據出處
實際人口達5600萬 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 200萬 1050萬 -數據出處 註:本表數據參考《金史·食貨志》及各版《中國人口史》。

㈦ 金朝是在什麼時候才開始使用金屬貨幣的

金屬貨幣金鑄行銅錢始於金海陵王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鑄行正隆通寶小平錢,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鑄行大定通寶錢 。

熱點內容
股票投資分析財務分析報告 發布:2025-05-14 06:03:49 瀏覽:418
中鋼天源股票歷史數據 發布:2025-05-14 06:02:30 瀏覽:296
中歐基金公司哪個牛 發布:2025-05-14 05:36:56 瀏覽:532
為什麼退市的股票看不到 發布:2025-05-14 05:29:04 瀏覽:26
基金募集戶是什麼 發布:2025-05-14 05:06:03 瀏覽:404
理財賬怎麼做 發布:2025-05-14 05:05:49 瀏覽:653
債券基金什麼時候給錢 發布:2025-05-14 05:03:29 瀏覽:264
股票交易中凈流入額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4 04:57:52 瀏覽:257
廣西農村合作銀行的開戶金融機構是什麼 發布:2025-05-14 04:56:11 瀏覽:901
公司股票交易量和交易價 發布:2025-05-14 04:38:25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