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漢武帝統一貨幣的舉措是什麼

漢武帝統一貨幣的舉措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12 10:19:25

① 初中中國歷史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措施有哪些

一、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

1、政治上,實施推恩令,削奪諸侯爵位,建立刺史制度;

2、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經濟上:鹽鐵專賣,將鑄幣權統一收歸中央。

4、軍事上:征討匈奴,解決邊疆隱患。

二、推恩令實施的原因。

推行的原因。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一是諸侯王勢力,二是地方地主豪強勢力。

因而接受主父偃的建議,實施推恩令。

三、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原因。

推行的原因,一是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二是諸子百家的學說影響中央統治。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把儒家學說作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稱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

在長安興辦太學,將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目的是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影響是從此以後,儒家學說稱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四、鹽鐵專賣。

推行的原因一是私人鑄幣權沒有完全禁絕,二是富商控制了國家重要的經濟命脈。

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鹽鐵專賣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我國封建社會出現第一個鼎盛局面。

五、軍事上攻打匈奴,穩定邊疆。

武帝即位之後,決心設法解決匈奴的外患問題。從元光六年(前129年)開始對匈奴作戰。經過衛青和霍去病等人的北伐後,三次大破匈奴,匈奴再也無力對抗西漢,部分匈奴開始南遷,西漢西北邊境上的威脅暫時解除,也為邊境的和平和民族的交往奠定了基礎。

(1)漢武帝統一貨幣的舉措是什麼擴展閱讀:

除了上述課本里的提及的舉措外,漢武帝還有很多對西漢有力的舉措。

一、政治上。

1、完善監察制度

漢武帝在地方設置十三州部刺史。即完善監察制度,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打擊地方豪強。京師七郡則另外設立司隸校尉監察。

漢武帝將全國地方劃分為13個監察區,是為冀、兗、豫、青、徐、幽、並、涼、荊、揚、益、朔方、交趾共13州(京畿附近7郡為司隸校尉部作為一個單獨的監察區)。

每州派遣一名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監察地方官員和強宗豪右,歲終至京師向御史中丞稟報。此時的刺史為監察官,秩六百石,較郡守的秩比二千石為低。

2、設立察舉制

察舉制為中國古代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極大。主要用於選拔官吏。它的確立是從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開始的。

察舉制不同於以前先秦時期的世襲制和從隋唐時建立的科舉制,它的主要特徵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察舉制此後成為漢代聘用官吏的制度,有的學者曾經指出,漢武帝「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的元光元年,是「中國學術史和中國政治史的最可紀念的一年。」

徵辟制是漢武帝時推行的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制度,就是徵召名望顯赫的人士出來做官,主要有皇帝徵聘和府、州郡辟除兩方面,皇帝徵召稱「征」,官府徵召稱「辟」。用以作為察舉制的補充。

3、創立年號。

在中國歷史上,年號由漢武帝發明及首先使用,首個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

據滿清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元狩」,並追認元狩前的年號建元、元光和元朔。

後來,人們把這記錄年代的開始之年稱為「紀元」,改換年號叫做「改元」。此後,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會改元。一般改元從下詔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從本年年中算起。

二、軍事上。

1、開疆拓土

漢武帝除了北伐匈奴之外,也武力平定四方,大幅開擴領土,在西南,漢朝消滅了夜郎及南越國,先後建立了7郡,使到今日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新歸納中國版圖。而海南島在歷史上,也首次真正納入中國的版圖。

在東方,他於公元前109年至前108年派兵消滅了衛氏朝鮮,並且將衛氏朝鮮的國土分為四郡──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及玄菟郡。

2、外交

漢武帝派遣了張騫出使西域,張騫的兩次出使打通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交通的通路。即絲綢之路,極大促進了中國同西方經濟及文化的交流。

三、文化上。

創建太學

1、創建太學。

漢武帝元朔五年,創建太學,是接受當時儒家學者董仲舒的建議。董仲舒指出,太學可以作為「教化之本原」,也就是作為教化天下的文化基地。他建議,「臣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這樣可以使國家得到未來的人才。

太學的成立,助長民間積極向學的風氣,對於文化的傳播,成為重要的推手,同時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壟斷官位的情形有所轉變,一般人家子弟得以增加入仕的機會,一些出身社會下層的人才,也有機會到朝廷做官。

2、建立樂府。

樂府一名本指管理音樂的官府。漢武帝在掌管雅樂的太樂官署之外,另創立樂府官署,掌管俗樂,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

「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後人把樂府機關配樂演唱的詩歌,也稱樂府。

3、頒布太初歷。

太初歷是中國歷史上曾經使用過的一種歷法,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統一,而且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歷法。在天文學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由鄧平、唐都、落下閎及司馬遷等根據對天象實測和長期天文紀錄所制訂。

《太初歷》的制訂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性的一次歷法大改革。《太初歷》的科學成就,首先在於歷法計算上的精密准確。

四、經濟上。

1、改革幣制

西漢自建立以來,幣制混亂,郡國鑄幣失控又是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發生的原因之一。漢武帝統治時期,由於對外征伐不斷,中央財政從此前「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的豐盈一變而為入不敷出的困局。

中央政府除了靠鬻武功爵等方式快速增加財政收入外,打擊大商人,此即漢武帝幣制改革的初衷。故漢武帝即位後,為了中央政府在經濟管理和政治統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視解決幣制問題,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

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

2、重視農業

在經濟方面,漢武帝為推動農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在全國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例如:龍首渠,六輔渠等等,以便農田灌溉。再加上新式耕種技術的提倡,農業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武帝

② 秦始皇和漢武帝在經濟方面實施的相同措施是什麼

秦始皇和漢武帝在經濟方面實施的相同措施是統一貨幣

統一貨幣可說是秦始皇在經濟領域方面的重大舉措。秦始皇三十七年,重新發行錢幣,把原來的圓形方孔錢推廣全國,廢除原來全國各地相異的貨幣,克服過去商品流通使用和換算的困難,使貨幣在全國范圍內有更佳的流通、支付和儲蓄的價值作用。

秦半兩
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貨幣,無論在形狀、價值都不盡相同。當時通行的貨幣主要有四種形態,布幣是三晉地區主要的流通貨幣,形狀像農具中的鎛(bó,博);此外,齊燕趙三國亦流行使用呈小刀狀的「刀幣」,有些刀幣更可長達十六公分;秦地、西周東周、趙魏沿河(靠近秦國)之地則流行「圓錢」;至於郢爰與銅貝,則只在楚國流通。當時貨幣經濟仍未確立,各國自鑄貨幣,甚至私人鑄幣,貨幣價值則取決於其中的含銅量,含銅量愈高,貨幣的價值愈高
秦始皇因各地幣制紊亂,遂廢止關東六國原本通行的珠玉、龜貝、銀錫等貨幣,改以黃金為上幣,以鎰(二十兩)為單位,圓形方孔的銅錢為下幣,文曰「半兩」,直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五銖錢
西漢自建立以來,幣制混亂,郡國鑄幣失控又是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發生的原因之一。漢武帝統治時期,由於對外征伐不斷,中央財政從此前「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的豐盈一變而為入不敷出的困局。「而富商大賈或蹛財役貧,轉榖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給。」富商大賈富可敵國,恰與窘困的中央財政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央政府除了靠鬻武功爵等方式快速增加財政收入外,「冶鑄煑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於是天子與公卿議,更錢造幣以贍用,而摧浮淫並兼之徒。」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打擊大商人,此即漢武帝幣制改革的初衷。故漢武帝即位後,為了中央政府在經濟管理和政治統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視解決幣制問題,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

③ 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有哪些

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借恩賜親戚的名義,削弱諸侯王權利,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2、經濟上,鹽鐵專售,將暴利行業收歸國有;全國製造五銖錢,統一鑄幣權。

3、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唯一正統思想。

4、軍事上,北擊匈奴,解除來自北方游牧民族對漢朝的威脅。

(3)漢武帝統一貨幣的舉措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漢武帝治下,漢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都達到鼎盛。疆域和勢力范圍,東鄰韓國,西有新疆,南至越南,北接蒙古,堪稱超級大帝國。

政治上,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 ,為鞏固皇權,中央設置中朝,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在地方設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

文化方面同樣燦爛輝煌。哲學家董仲舒,文學家司馬相如,音樂家李延年,探險家張騫,農學家趙過,天文學家唐都、落下閎,便都出在這個時代。

元狩四年(前119),漢武帝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開展,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將鑄錢、煉鐵、煮鹽三個產業國營化。通過重點產業收歸國營,漢武帝的中央財政得以鞏固。

軍事上劉徹派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各以騎兵五萬為先鋒,步兵數十萬為後盾,大規模出征匈奴,結果匈奴遠走漠北戈壁,漠南再無王庭。

④ 列舉漢武帝為推進大一統所採取的措施

1)政治:
①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等。
②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範式。
(2)軍事:
①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改革兵制。
②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
③派張騫出使西域,開括了西北邊疆。
(3)經濟:
①採取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大力打擊奸商;
②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統一鑄造五銖錢;
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
④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⑤另外,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4)思想: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5)人事: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

⑤ 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有哪些

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

內容主要是: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長子繼承以外,還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廣布恩惠,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特權)的形式把其他的兒子在本侯國內分封。新的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

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地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後,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權,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稅。但是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權。

漢武帝還找借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漢武帝的這些措施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

為了進一步加強君主權力,漢武帝用派御史的方式對地方的豪強、官吏進行監督。元封五年(前106年),將全國分成了十三個監察區,每個區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隸校尉,其他十二個州都叫刺史。

(5)漢武帝統一貨幣的舉措是什麼擴展閱讀: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

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 ,為鞏固皇權,中央設置中朝,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在地方設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

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

另有開辟絲綢之路,在輪台、渠犁屯田等創舉,並置使者校尉,建立年號、頒布太初歷、興太學,影響極為深遠。

漢武帝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因此留下負面影響。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漢武帝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⑥ 漢武帝在政治上採取的措施是什麼

1、頒行推恩令

推恩令,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諸侯國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武帝頒布推恩令,推恩令下達後,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為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為若干侯國。按照漢制,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

因此,封地大的王國被分成封地較小的侯國,這個過程直接導致了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朝廷不用貶斥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國自己分崩離析了。在此之後,侯國轄地僅有數縣,徹底解決王國封地過大問題。

2、加強中央集權

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

3、設立中朝

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漢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經常會借口打壓殺死丞相,導致朝中大臣不願意接任丞相之職。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便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4、建立年號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6)漢武帝統一貨幣的舉措是什麼擴展閱讀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采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辟西南夷。

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布太初歷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後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台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

漢武帝的歷史影響深遠而復雜,評價亦存爭議。死後謚號孝武皇帝,宣帝時上廟號世宗。其事跡見《史記》、《漢書》,其軼事多見《漢武故事》 。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漢武帝創造了數個第一,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排斥,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

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學說。「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但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里」。

比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⑦ 秦始皇和漢武帝為鞏固統一,發展經濟採取了怎樣的措施

秦朝經濟上鞏固統一的措施:(1)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錢。(2)統一度量衡
漢武帝經濟方面的政策:改革幣制,鑄造五銖錢,作為通行全國的法定貨幣;鹽鐵官營,由國君壟斷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均輸平準」平抑物價,徵收大商人,高利貸者的財產稅。

⑧ 漢武帝大一統措施及結果是什麼

1.政治上任用賢人,削弱諸侯國勢力,頒布「推恩令」,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在地方,將全國分為13個監察區域,稱為「十三州部」,每個州部派刺史一人,負責監督地方官員。
2.在思想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排斥。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在地方興辦郡國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的學說。
3.在經濟上,漢武帝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
4。在軍事上,漢武帝依靠國力強盛,組建了強大的騎兵部隊,開始對長期以來,威脅西漢西北邊境的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又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分別率精騎出擊匈奴。衛青行進,在漠北與匈奴主力相遇。雙方經過激戰,漢軍大勝。霍去病也揮師北進,追擊匈奴兵。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看市西遷。

⑨ 漢武帝經濟上實行的貨幣政策是什麼

他漢武帝的是統一的,那個就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是收回了,就是那個諸侯的造幣權,鼻塞鼻血收歸國有。

熱點內容
股市交易時間為什麼不能改 發布:2025-05-16 04:07:24 瀏覽:987
滾動型理財到期怎麼樣 發布:2025-05-16 04:05:59 瀏覽:425
600702沱牌捨得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5-16 04:05:58 瀏覽:877
極米科技股票多少錢 發布:2025-05-16 04:03:47 瀏覽:871
村集體股權份額證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6 04:02:16 瀏覽:668
納粹德國股市怎麼樣 發布:2025-05-16 04:02:09 瀏覽:1
股票投資於債券投資的優缺點 發布:2025-05-16 03:59:11 瀏覽:983
如何使用小米錢包看基金 發布:2025-05-16 03:44:45 瀏覽:307
支付寶的基金怎麼點不開 發布:2025-05-16 03:43:13 瀏覽:420
京東金融借款為什麼不能借了 發布:2025-05-16 03:41:48 瀏覽: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