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京東市值為什麼被反超

京東市值為什麼被反超

發布時間: 2022-07-13 10:43:35

❶ 京東股票不跌反漲是怎麼回事

6月14日,新加坡畢盛資產管理公司發布了一份針對京東的做空報告。

其實他們並不了解,京東的模式是建立在一個高效的運營效率基礎上的,比如在京東進入家電領域之前,幾乎所有家電企業都僅有1-2%的微薄利潤,而京東通過大家電的網路零售,大幅降低了渠道成本,不僅京東家電實現了盈利,也帶動了整個家電行業都實現了4-5%的凈利率。

❷ 又一電商崛起,市值反超京東200億,創始人是誰

每年一度的「雙11」又即將來臨,很多人又該「大買特買」了,如今最忙碌的就是各大電商平台,他們都早早地為雙十一活動做最後的准備。不過在活動還未開始之前,有一家電商平台卻遭到了沖擊,它就是京東。

我們知道,京東曾經是全國第二大電商平台,不過現在卻被一個年齡只有「4歲」的電商給甩在後面了,那麼究竟是哪家企業呢?

雖然拼多多曾經飽受爭議,卻仍然不能阻礙拼多多繼續向前邁進,可能拼多多的成功就體現在這個「拼」字上吧。如今拼多多已經後來居上,市值反超了京東,那麼未來它是否會帶給人們更多的驚喜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❸ 蘇京大戰的起因是什麼和蘇京大戰的結果

在電商大節618來臨之際,關於蘇寧勒令商家禁用京東物流,否則直接關店消息,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從截圖上看,蘇寧員工直接告訴所有商家,「各位,禁止使用京東的物流發我司銷售訂單,一旦發現後期按照規定則中心宣傳其他銷售渠道進行處罰,每次處罰24分,望周知」。

這並不是蘇寧和京東之間的第一次電商大戰了,此前蘇寧與阿里聯姻,就被說是孤立行業老二京東的行徑。

蘇寧老總張近東當初曾豪言:「如果京東的增速比蘇寧易購快,我就把蘇寧送給他。」但是現在京東的市值已是蘇寧的四倍了。

當初遠遠落後的京東是如何反超蘇寧的呢?

最早的電商大戰發生在國美和蘇寧之間,但是2008年11月黃光裕被拘後,國美對蘇寧的威肋基本解除,可以說之後是蘇寧發展的大好時期。

經過幾年的發展,到2011年了,蘇寧的營收、凈利潤分別達到938.9億和48.2億。同期國美營收、凈利潤分別為598億和18.4億。

而那個時候阿里和京東還沒資格被蘇寧視為「對手」。2011財年阿里營收、凈利潤分別為119億和16.1億;當年自營收入佔比99%的京東,營收看起來高些,2011財年達211億,但卻虧損了12.8億。

但是到了2012財年,蘇寧營收同比增幅僅為4.76%,扣非凈利潤則大跌45.6%至25.15億,2013年扣非凈利潤跌到3.07億,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非凈虧損均超過11億。

這是為什麼呢?

2012年上半年,蘇寧易購實現銷售額52.8億,為完成全年200億的銷售目標,蘇寧易購三管齊下:一是垂直並購,最大的一樁是收購母嬰電商「紅孩子」;二是品類擴張,圖書、百貨、酒水、食品等;三是開放平台招商。

2012年8月,京東挑起價格戰「未來三年大家電零毛利,保證比國美、蘇寧便宜10%以上」,蘇寧的回應則是「價格必然低於京東,價差雙倍賠付」。

張近東和劉強東上演的這場「雙東戲」,賺足了國人眼球,讓「上網買電器」這一概念深入人心。只可惜,最終真正的受益者只有京東一家。

仔細看一下,蘇寧的毛利潤率幾乎沒變,扣非凈利潤卻下降45.6%,通過比對發現,在營收增長不到5%的情況下,2012年「廣告促銷費用」同比增幅32.6%;「租賃及倉儲費」同比增長24.6%;「其它費用」增幅36.3%;「人員費用」增幅14.6%,這四項費用合計共增加了23.1億元,剛好與扣非凈利潤下降數額相當。

❹ 京東股價午後大漲超7%,股價大漲的原因是什麼

京東集團發布其第三季度業績報告,一時之間引發媒體熱議。一方面,第三季度雖然虧損達到5億多,但其美股收盤漲幅超7%。而前段時間,唯品會公布財報之後,股票大跌30%。

那麼,京東財報都講了啥?一個虧,一個漲?裡面透露了京東的什麼狀況?反映了中國電商的什麼狀況?我們能透析哪些內幕?

這些數據是否漂亮?

需要注意的是,大促期間移動端的訂單佔比並不具備代表意義,因為很多都是提前選好,到了大促時候,手機下單。

但平時的移動端佔比更有意義,這代表了你的老用戶活躍度。

3、物流倉儲核心競爭力持續加強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京東完成訂單量為3.297億,與第三季度1.782億相比,同比增長85%。訂單量的巨大增長一方面證明了京東強大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京東物流倉儲能力的提升。

物流方面,超過85%的自營訂單都是當日送達或者次日送達,這一點是任何一家其他平台做不到的。劉強東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經過京東過去八年打造的物流體系,比目前市場上任何一家競爭對手都至少要領先五年。

倉儲方面,第三季度京東在廣州和武漢正式啟用了兩座新的“亞洲一號”倉庫。此外,京東計劃將在未來一兩年在一些大中城市添加更多的亞洲一號倉庫。

4、用戶男女比例,更均衡

在品類分布上,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核心交易總額為542億元人民幣,交易佔比達到48.9%,同比增長98%。這說明京東用戶在男女性別比例上逐漸平衡,也說明京東正在逐漸改變其3C網購商城的印象,走向一個真正的綜合商城。

5、京東服務項目未來增長有保證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來自於服務項目與其他項目的凈收入為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1%。相比於京東自營凈收入52%的增長,服務項目與其他項目的凈收入增勢可謂強勁。

服務項目的數據增長也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是一致的。商品網上零售額5030億元,增長43.1%(大於實物零售33%的增長值)。

6、關閉拍拍網利好京東未來業績

在雙十一前夕,京東正式宣布關閉拍拍網的C2C業務。在三個月過渡期後,將完全關閉拍拍網。

出於對假貨控制的目的,關閉拍拍網,對於京東下一步的輿論氛圍將會更有優勢,同時,也會讓京東的增速至少提升五個百分點。

整體增長放緩是怎麼回事?

總的來看,京東保持了強勁的連續增長姿態,但是,相比較去年,京東的增長速度是放緩的,441億的凈收入甚至不比第二季度(452億)。

盤子達到一定規模,自然增長放緩,京東去年保持的100%增長是不可能長期保持的,另一方面,國內整體經濟大環境的增速放緩,也是主要原因,從第三季度開始,經濟寒冬論開始流行,居民消費指數連續走低。

不過,自從上市之後,京東每個季度業績均實現環比增長,沒有呈現出618、雙十一猛增,後續季度增長乏力的狀況。

京東沒有刻意追求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穩扎穩打、內外兼修,本著長遠經營的理念,表現出了一個穩健的耐力型長跑選手的素質,而這種素質所體現出來的穩定性和高成長性,正是華爾街和投資人所不斷追尋和看好的,估計,這就是股票上漲的原因。

❺ 京東為啥今年輸給了拼多多這是為啥原因在哪有啥奧秘京東到底缺點在哪還是什麼原因才導致被反超

樓主你好,京東被拼多多超越,有很多方面原因。首先是因為京東CEO劉強東個人負面事件,讓京東蒙黑不少。直接影響了京東的股價和業績。

❻ 為什麼京東股票不跌反漲

據悉,這不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第一次遭遇境外勢力做空,2011年和2014年都曾掀起過做空中概股的浪潮。

如果要看PE,那麼亞馬遜12-15年的PE有600倍之多。該人士指出,對於京東這樣一個高速增長且穩健提升的公司,市場自然會給出公正的估值判斷。

❼ 京東市值被高估,中國式「亞馬遜」成雞肋

日前,據畢盛資管近期的一份針對京東的調查報告,質疑了京東近600億美金市值,認為其盈利水平、運營情況,以及業務並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的高市值。在與亞馬遜4520億美元的市值對比中,京東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但並不能以亞馬遜為標桿來評估京東的發展潛力和未來價值。

那麼,京東真的就雞肋了嗎?2017年初的第一季度京東開始實現盈利,盈利額達到3500萬美元,十幾年的京東終於開始轉虧為盈,即便是後續幾個季度內的盈利能力會有所下滑,全年預估計也會保持在1.4億左右的盈利規模。這樣的盈利規模真的是只是單純的,不可持續嗎?

京東是否被高估?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畢盛的數據來看,並不能認定京東的市值就高估了,同時也不能說他就值這么多,沒有確實的數據,所以並不能下定論,這更多的是畢盛的一個臆測。京東在過去的一年裡市值能迅速由原先的每股19.51美元漲到了每股43.80美元,攀升超過124.5%,雖然增值額很多,但屬於行業現象,對於互聯網科技公司來說,也並不是沒有可比性。

1、高估的數據是否帶有偏向性?

在報告中,主要針對的是京東幾個相對弱勢的業務組合,一個是對主營數碼3c業務盈利能力的質疑,一個是對沃爾瑪入股後關於在快消品領域的倉配成本與利潤分配問題,一個是京東自建的物流系統是否存在優勢的問題。從這幾個角度來分析京東的盈虧狀況,看起來似乎是很合理的。

然而,我們很容易忽視一個問題,京東的盈利能力主要來自於直營業務產品,但實現盈利是在進入快消品領域之後,融入了沃爾瑪、一號店,而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要算在直營業務中的。

京東的金融保險、京東雲、京東智能等業務也處在快速發展之中,而報告並沒有將這些潛力股進行渲染和分析。市值反映的是一個公司的價值,包括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分析時當然要有可依據的點,而不能單從盈利能力來片面化教授。

2、具有中國特色,又不同於國外市場

國內市場是歐美之外的又一個大市場,京東的業務以數碼3c品類起家,後來延伸到全品類,雖然並沒有大規模擴展到海外市場,但是就目前來說,足夠京東消化一段時間,時下銷量最好的還是數碼3C類,只不過是平台得到的利潤水平並不高。

在與阿里系的天貓、淘寶相比較,京東則更傾向於是自營模式。這樣一個是增加了運營的成本,一個是利益分配中平台雖然獲得部分利潤,而阿里系則傾向於平台的運營,商戶要自己運營店鋪,那麼,購買流量和曝光,研究平台的規則都是商業化的進程,在體繫上要相對完備,利潤也就很可觀了。

3、相比8年前互聯網環境大不相同

在2009年的時候京東還沒有實現盈利,雖然在很多業務上還在模仿亞馬遜,而相比之下生存環境的不同,業務水平上也存在著差距,就不能單單的以企業對比來評價其市值。

中國電商市場的發展人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尤其是對於數碼類產品來說,人們對於高質量正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京東就會越來越受追捧。與其競爭的蘇寧、國美因為線上業務的缺乏,難以與京東競爭,所以蘇寧選擇抱團阿里,而國美選擇轉型做零售,自營線上電商平台。在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時間差,追趕京東還需要一個時間段的運作。

此外,中外互聯網市場在發展水平、用戶認可度、模式創新能力上都存在差異性,比較而言國內市場經過多年的電商浸潤,從消費模式到生活方式均發生了變化,消費者願意參與到互聯網消費中來,特別是o2o模式也得到了認可,而這在國外市場是被看衰的。

相比亞馬遜有差距,但仍是合理的范圍空間?

亞馬遜在2009年的時候市值500億,就已經實現了9億美元的利潤,而如今京東才開始盈利,而且運營范圍和行業地位都無法和亞馬遜相比,在國內還有阿里壓著,加上高瓴資本拋售京東的股票,才使得畢盛對於京東的市值持懷疑的態度。

亞馬遜能夠快速實現盈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擴大至了市場范圍,降低了倉儲運營成本。而京東目前已經實現利盈利,其下一步計劃則是繼續增強盈利能力,擴大業務進展,縮減運營成本。

亞馬遜在2009年到2017年的8年時間里實現了市值900%的增長,倉儲運營成本控制在8%~10%左右,京東目前在15%左右,還有不少的改善空間。那也就意味著,京東的未來還是有好的預期在裡面的。

京東能否趕超亞馬遜,在於其能否快速降低成本

媒體把京東比作是中國的亞馬遜,二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如果不能投入更多到技術研發中去並盡可能的降低運營成本,那麼其盈利能努力自然會受到質疑。

京東比亞馬遜晚五到六年的時間成立,但是亞馬遜在成立七年到八年的時間已經開始盈利了,後來的亞馬遜在雲業務、硬體產品研發上有很大的優勢,其業務涉及到近119個國家和地區,所以4500億的市值是有業務支撐的。京東則常年處於虧損之中,投資人看好的是京東的未來預期,盈利是一個好的苗頭。

那麼,京東為何不擴大海外業務?

一個是來自阿里系的競爭,一個是自身盈利能力的局限,京東要擴展業務就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而這就需要有足夠盈利的業務。在過去的幾年裡,京東憑借其當時平台加上自營物流,提升了品牌價值,不過,成本上的不斷激增,就使得京東在業務擴展上遇到了問題。

在與沃爾瑪的合作中,雙方是用互換股份的模式開展的,並沒有大量的貨幣交易,這也許只是京東在業務上的一小步,不過對於京東來說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未來的盈利之路能否幫助京東正真成為中國的「亞馬遜」呢?(作者:耿彪,首發IDonews專欄)

❽ 京東市值曾經是拼多多的N倍,為何現在被反超了

因為拼多多本身的基數小,增長的非常的快,所以才看起來比京東的發展好。當然現在看起來是反超的,但是未來來說拼多多要走的路還是非常的長的。

京東的收入都比拼多多強,這主要是因為增長率變小了。但是他的總收入非常的高,所以說他也不可能增長得很快。不然未來幾年他的收入可能要超過全世界的購物平台市場了。拼多多本身基數少,所以說按照市場數據來看,它的增長率達到了697%。


雖然拼多多發展的非常的快,也非常的厲害,在今年的財務數據中也顯得很突出,但是客觀來講拼多多未來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整體實力來看肯定是弱於京東的。

熱點內容
什麼意思股權轉讓 發布:2025-05-16 14:15:18 瀏覽:721
基金定投怎麼止盈和回撤 發布:2025-05-16 14:13:45 瀏覽:382
銷售科技股票 發布:2025-05-16 14:13:05 瀏覽:319
基金里說的cxo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6 14:07:57 瀏覽:928
武漢退市股票 發布:2025-05-16 14:02:46 瀏覽:151
理財時間什麼時候開始 發布:2025-05-16 13:39:39 瀏覽:152
股票價值投資報告寫法 發布:2025-05-16 13:34:30 瀏覽:245
北新科技股票 發布:2025-05-16 13:24:27 瀏覽:13
美國股市高漲意味什麼 發布:2025-05-16 13:09:35 瀏覽:484
海化集團股權劃轉什麼時候通過 發布:2025-05-16 13:04:00 瀏覽: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