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法定準備金率怎麼求貨幣總量
1. 准備金率、法定準備金率,要計算貨幣供給和貨幣乘數,理解貨幣創造和准備金率的關系。
准備金率就是央行給商業銀行規定的存貸之差的比率。比如准備金率10%時,A銀行100的存款只能貸出90,貸款人拿了90還要存進其他銀行B銀行,那麼B銀行又可以貸出81,一次類推,此時100的貨幣實際上便成了1000,貨幣創造了900.貨幣創造與准備金率的關系就是1÷准備金率。
1. 銀行存款准備金比率(reserve requirement,也譯作存款准備金比率、現金准備比例、准備金比例、准備金要求、存款准備率),指商業銀行的初級存款中不能用於放貸的部分的比例。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銀行機構不能將吸納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繳存在中央銀行,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這部分的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備金。而存款准備金與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銀行存款准備金比率。
2.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期內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
3. 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為准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就變小,從而降低了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創造信用、擴大信用規模的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的銀根偏緊,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投資及社會支出都相應縮減。反之,亦然。
准備金增加是指整個銀行體系的存款准備金增加了,例如央行增加100元存款,按准備金率20%,貸80元給下層銀行,下層銀行依次類推,最終派生出500元的貨幣供給量,其中400元是貸款,而另100元既是增加的存款,也是整個銀行體系的准備金。因而創造貨幣的就是全銀行體系的准備金,准備金增多貨幣供給量增多。
你所說的貸款越多,准備金越少是相對於單個銀行而言,1銀行的准備金減少,貸款增多了,2銀行的存款就增多了,接著2銀行的准備金增加,放到銀行總體而言會有一個穩定的貨幣創造乘數,與法定準備率、超額准備率、現金存款比率有關。最終還是得出相同的結論,准備金越多,貨幣供給越多。
2. 某國基礎貨幣 1000億元,法定存款准備金率6%,現金漏損率10%,銀行超額准備金率為 8%,求該國的貨幣供給量.
貨幣乘數=(1+10%)/(6%+8%+10%)=4.583
貨幣供應量=貨幣乘數*基礎貨幣=4.583*1000=4583億元
(2)已知法定準備金率怎麼求貨幣總量擴展閱讀:
一、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High-poweredMoney),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被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與商業銀行體系持有的存款准備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和超額准備金)的總和。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基礎貨幣被稱為Reserve Money,包括央行的貨幣發行(M)與央行擔保的銀行債務(存款准備金,R)。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
二、從用途上看,基礎貨幣表現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從數量上看,基礎貨幣由銀行體系的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庫存現金以及銀行體系之外的社會公眾的手持現金等四部分構成。其公式為:
基礎貨幣=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銀行系統的庫存現金+社會公眾手持現金
三、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點上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
2013年3月10日央行發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2月份新增貸款6200億元,同月底,我國的貨幣供應量余額達到99.86萬億,逼近100萬億大關,居世界第一。
中央銀行一般根據宏觀監測和宏觀調控的需要,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流通中現金(M0)、狹義貨幣供應量(M1)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
四、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法律規定的商業銀行准備金與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的比率。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貸出去,必須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作為隨時應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備金。
五、現金漏損率也稱提現率或現金比率,指客戶從銀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現金,從而使一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出現所謂的現金漏損。現金漏損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出現現金漏損會減小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六、超額准備金率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准備金而保留的准備金佔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從形態上看,超額准備金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如在中央銀行賬戶上的准備存款等。
3. 如何計算貨幣總量
D=R×1/r D為創造存款也是派生存款 R為原始存款 r為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300*(1/20%)
=1500美元
1/r是存款乘數,其實這是最簡單的存款乘數完整的存款乘數還應考慮現金漏損率,超額准備金率
為1/(r+k+e) k為現金漏損率 e超額准備金率。
4. 當法定準備率為20%時,商業銀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為1000時,銀行體系所能創造的貨幣總量
一,剛開始存款是1000,可以流入其他銀行的存款是1000*(1-20%)再次流入其他銀行是1000*(1-20%)*(1-20%)以此類推最終求和得到貨幣總量=1000/(1-20%)=5000其中隱含有一些假設條件,就是銀行不存在超額准備金,非現金結算制度的存在
二:法定準備率是指西方國家中央銀行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的三大傳統政策工具之一。按法令規定,商業銀行應將其所吸收的各類存款的一定比率,作為存款准備金交存中央銀行。
三:這種制度稱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其中法令規定的比率稱法定存款准備率。商業銀行不得動用該項存款准備金,必須上交中央銀行。該制度的建立最初是為了建立集中的准備金制度,以增強商業銀行的清償能力。
四:作用
在實行中央銀行制國家,法定準備率往往被視作中央銀行重要的貨幣政策手段之一。中央銀行調整法定準備率對金融機構以及社會信用總量的影響較大。
五:從直觀上看,中央銀行規定的法定準備率越高,商業銀行等上繳的存款准備金就越多,其可運用的資金就越少,從而導致社會信貸總量減少;反之,如果中央銀行規定的法定準備率低,商業銀行等上繳的存款准備金就少,其可運用的資金來源就多,從而導致社會信貸量增大。
六:進一步分析,法定準備率與派生存款的關系為: 式中D為派生存款;E為原始存款;r為法定準備率;1/r為存款貨幣的擴張乘數,它與法定準備率呈反比變化。法定準備率越低,存款貨幣擴張乘數越大;反之,則越小。
七:做法
當代各國都由中央銀行頒布法定準備率,其標准不一。有的國家只頒布一個准備率,即所有金融機構無論其吸收存款數額大小,都按統一的標准繳納存款准備金;有的國家則對不同性質的金融機構實施不同的法定準備率,如商業銀行與信託投資公司、信用合作社等分別實行不同的法定準備率;
5. 已知法定存款准備金率12%,超額存款准備金率5%,現金提取率為21%,基礎貨幣量為20000億元,計算貨幣總量
貨幣供給乘數為(1加現金提取率)/(現金提取率加存款准備金率加超額存款准備金率)得3.18421 貨幣供給總量等於基礎貨幣乘以貨幣乘數得63684.21億元
希望能幫到你
6. 某銀行體系的初始存款為10萬元在法定存款准備金為10%的情況下,若現金漏損率為10%,求銀行體系的存款總額
10萬存款,法定存款10%,也就是說要給1萬給央行。現金虧損為10%也就是 (10-1)*10%=9000元 那麼銀行現有存款總額為 100000-10000-9000=81000元
例如:
不考慮超額存款准備金的情況下,貨幣乘數=(現金漏損率+1)/(存款准備金率+現金漏損率)=10%+1)/(5%+10%)=7.3333。初始貨幣1000萬,最後市場上的貨幣量最多會達到1000*7.33=7333萬。
(6)已知法定準備金率怎麼求貨幣總量擴展閱讀: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即現金漏損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7. 如何計算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 =貨幣乘數×基礎貨幣=(超額存款准備金率+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現金-存款比率)
貨幣供應量的現實水平是一國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預測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變動情況則是一國制定貨幣政策的依據。由於各國經濟、金融發展和現實情況不同,以及經濟學家對貨幣定義解釋不同,各國中央銀行公布的貨幣供應量指標也不盡相同。
有狹義貨幣供應量(流通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總和)和廣義貨幣供應量(狹義貨幣供應量再加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總和)之分。
(7)已知法定準備金率怎麼求貨幣總量擴展閱讀:
貨幣供應量的有效性:
作為中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沒有統一的模式。20世紀80年代以後,金融創新使貨幣供應量的概念變得模糊,許多國家選擇利率作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把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以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一是可測性強,二是可控性強,三是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高。
自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把貨幣供應量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以來,貨幣供應量與宏觀經濟的總體關聯度在增強,中國經濟穩定較快增長。
貨幣供應量已不適宜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應以其他金融變數作為中介目標。
其理由,一是認為基礎貨幣投放難以控制和貨幣乘數不穩定,從而貨幣供應量的可控性較差並且下降。
二是說中國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短期貨幣需求函數不穩定,貨幣量與物價和產出的相關性被削弱,因而貨幣供應量已不適合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其實,貨幣乘數具有較強的可預測性。由於基礎貨幣基本上是可控的,因而完全可以認為我國貨幣供應量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即在預測貨幣乘數的基礎上調控基礎貨幣,從而調控貨幣供應量。就可控性而言,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也是有效的。
中國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貨幣供應量也具有可控性,因此有理由認為,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在現階段仍然是有效的。
8. 某社會的法定準備率是0.16,假定原始存款為1200元,求該社會的貨幣創造乘數和存款總和
貨幣乘數(k):
k=(Rc+1)/(Rd+Re+Rc)。
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率、超額准備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這里: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16%,
超額准備金率0,
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是0,
k=(0十1)÷(0.16十0十0)=6.25。
貨幣供給總量=貨幣乘數X基礎貨幣
故存款總和=1200X6.25=7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