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從M2貨幣增速看通脹程度
⑴ 怎樣根據M1M2M3判斷通貨膨脹或者緊縮
單純觀察貨幣供應量是有局限性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可能是市場商品交易總量增加所造成的,價格也許並沒有上升。
比如市場提供10件商品,價格為10元,需要貨幣100元;現在市場可以提供100件商品,價格為5元,需要貨幣500元。如果中央銀行供給現金從100增加為500你不能得出通貨膨脹的結論,因為5元低於10元。
所以,只能用市場的價格指數或者貨幣購買力指數來判斷通貨膨脹,而不能單單用貨幣供應量來判斷。
⑵ m1,m2,m0與通貨膨脹有什麼關系
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
(1)流通中現金(M0),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
(2)狹義貨幣供應量(M1),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
(3)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
利率降低,因為大家更願意借錢,所以M1,M2都會增加。
GDP是另外一碼事,與此無關,是統計全社會的商品和勞務。
通脹率基本上和M2是正比關系。M1(宏觀經濟):M1是指狹義貨幣,它把貨幣的范圍限定在人們接受的充當交易媒介的資產,包括現金和商業銀行體系的支票存款。這種定義的依據是認為貨幣的主要職能就是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因此只有充當交易媒介的資產才算是貨幣。出自《網路》
M2(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廣義貨幣(Broad money)是一個經濟學概念。M0、M1、M2、M3都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同時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出自《網路》
M0:M0=流通中現金,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出自《網路》
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一般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用更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在一段給定的時間內,給定經濟體中的物價水平普遍持續增長,從而造成貨幣購買力的持續下降。
⑶ 為什麼M2每月增長10%以上,全年的中國通脹率才2%
因為CPI不是實際通脹率,它只是與生活最相關的物品的通脹水平。
⑷ M2的增長為什麼會引起通貨膨脹
M2屬於廣義的貨幣層次,是衡量貨幣供應量的主要指標。M2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反映了經濟增長、居民購買力、通貨膨脹等指標的變化。
通貨膨脹是由於貨幣過多發行而引起物價總水平普遍上升的一種貨幣金融現象。它與貨幣的流通有很大的相關性,貨幣本身沒有內在價值,M2增長的主要因素還是貨幣發行量增加,發行量增加得越多,貨幣貶值得越快,物價上漲得就越快,因此引發通貨膨脹。
⑸ M2高速增長,是不是意味著大水漫灌,通貨膨脹
M2增速加快意味著通脹走高概率增加,但是並不意味著大水漫灌,主要取決於貨幣流向。
根據央行公布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14.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下降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0.92萬億元,同比增長9.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個百分點。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3.7%,比上月增加0.2個百分點。M1、M2剪刀差縮小,社融規模持續增加。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⑹ 經濟學上,m1和m2的相對增長速度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消費者價格指數(英文名稱:consumerpriceindex縮寫:CPI)指的是衡量所選定的一籃子消費品購買價格的指數。計算指數時,每種商品的權數依據1982-1984年間該商品在城市消費者生活開支中所佔的份額來確定。它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在經濟學中,一般把貨幣分為狹義的貨幣和廣義的貨幣,用M1表示狹義的貨幣,M2表示廣義的貨幣,則有:M1=通貨+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
⑺ m2增加說明了什麼
m2貨幣一般是指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加上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即廣義的貨幣供應量,當m2貨幣增加,意味著社會上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通貨膨脹;m2貨幣增加,導致社會上的物價普遍上漲,使居民的購買力,或者潛在購買力降低,錢更加不值錢。
同時,一些居民經常把m2和m1結合一起分析,當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國家也可以把m2作為貨幣供應量的調控目標,m2貨幣較多時,國家可以採取一定的緊縮貨幣政策,來減少社會上的流通貨幣,反之,採取一定的寬松貨幣政策,增加社會上的流通貨幣。
【拓展資料】
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加上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變化和未來通脹的壓力狀態。近年來,很多國家都把M2作為貨幣供應量的調控目標。
2011年11月15日,據央行透露,考慮到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和住房公積金存款規模已較大,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較大,從2011年10月起,央行將上述兩類存款納入廣義貨幣供應量(M2)統計范圍。央行稱,貨幣供應量是全社會的貨幣存量,是某一時點承擔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總和。隨著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工具創新,各國對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會進行修訂和完善。
當日,央行就M2擴大口徑一事,對M2+的概念隻字未提。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認為,新增加了兩個指標,應該還不是此前央行公布正在研究的所謂M2+。但盛宏清則表示,將上述兩類存款納入M2之後,或許就是所謂的M2+。盛宏清表示,從銀行的角度看,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即是同業存款。既然央行已將此類同業存款納入貨幣供應量的統計范圍,那銀行計算存貸比時,這部分存款理應加入分母之中。如果這部分同業存款算入存貸比的分母之中,那將極大地釋放銀行信貸的投放能力。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根據金融形勢發生的新變化,央行會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進行相應調整,以便更能反映真實情況。此前,央行也曾對M2的統計范圍進行過調整。
事實上,早在2011年9月,央行新聞發言人曾表示,我國金融創新不斷增多,公眾資產結構日益多元化,特別是近年來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等產品迅速發展,加快了存款分流,這些替代性的金融資產沒有計入貨幣供應量,使得M2的統計比實際狀況有所低估。針對上述情況,央行正在研究覆蓋范圍更廣的貨幣統計口徑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