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中國貨幣製造機制是什麼

中國貨幣製造機制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17 03:46:56

㈠ 我國貨幣供給機制和內生性是什麼

銀行和居民對經濟做出的反應改變了貨幣乘數和中央銀行對貨幣總量進行控制的能力,從而影響了貨幣供給,使之具有很強的內生性.
原因在於企業投資軟預算約束和中央銀行作為金融體系最後擔保者!被迫向銀行系統追加貸款的貨幣供給倒逼機制以及在結售匯條件下人民銀行外匯占款增加而引起對基礎貨幣擴張缺乏有效的自主控制能力。
按照標準的貨幣經濟學分析,貨幣供給是由公司、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共同決定的.簡單地說,公眾為了獲得經濟效益維持經濟活動,在商業銀行進行資金存貸,在資本市場進行證券買賣投融資,決定存款規模;商業銀行利用各種創新性金融,根據市場環境和經營風險開展存貸業務,決定貸款規模,中央銀行以穩定物價、經濟增長和實現充分就業為目的,使用貨幣政策手段進行宏觀經濟調節決定銀行准備金率。

暈,這么回答還不給我紅旗?那我再好好答過,一定要給我加分哦!純手工的腦力活啊。

我國貨幣供給內生性問題包括2個方面:中央銀行債權與國外凈資產的內生性問題。
我國央行的債權主要是對中央政府的債權和對各類金融機構的債權。我國基礎貨幣對中央政府債權的內生性主要反映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預算借款與財政預算存款的差額。從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與貨幣概覽關系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上對中央政府債權的差額與其他所有金融機構對中央政府債權之和就是貨幣概覽中對中央政府債券凈額。對中央政府債權內生性問題實質體現在財政預算借款凈額占每年基礎貨幣投入比重的多少。中央銀行的資產運用是創造貨幣的第一個關鍵環節,當中央銀行資產運用方對其他各方面債權都無彈性可言時候,因財政預算借款凈額增加而增的中央銀行資產數額最後都反映在負債方的增加貨幣放行上。財政赤字能導致基礎貨幣的嚴重擴張,並由此引起對中央政府債權增加而產生的貨幣供給內生性。而基礎貨幣對中央政府債權的內生性從本質上說,是來自於財政體制的軟約束性。
我國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主要是對存款貨幣銀行的債權,尤其是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債權。因此,分析中央銀行對各類金融機構債權的內生性問題,主要矛盾就集中在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存款貨幣銀行行為和形成其不良債權的分析。我國國有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的最大約束條件就是由於國企制度改革而形成的大量不良債權。在我國,國企的軟約束轉化為信貸軟約束,惡化了信貸質量。國有銀行資產質量惡化進一步加重了中央銀行對其債權的虛弱性,當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相當一部分形成不良債權後,中央銀行只有向國有商業銀行注入更多基礎貨幣增量才能維持其正常運營,這就形成了一種「倒逼」機制,實際上也說明了中央銀行基礎貨幣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內生性。
我國國外資產運作的內生性集中體現在,外匯管制制度變化後對國外凈資產運作所產生的影響,使外匯占款增長過快,直接形成貨幣擴張壓力。1994年的外匯制度改革形成了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其主要特徵是以控制企業結售匯來控制外匯需求,以及中央銀行被動收購外匯作為國家外匯儲備,這兩個方面對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具有決定作用,但使我國貨幣供給產生了內生性。現行外匯制度,一方面有效刺激了出口,使貿易順差增加,另外一方面使資本流入快速上升,這兩方面都使得國際收支順差增加,國外凈資產增加,而這種國外凈資產的增加並不完全是市場機制的產物,而是內生制度的變更引起的。隨著國外凈資產占貨幣供應量的比重和外匯占款佔中央銀行基礎貨幣比重的上升,我國外匯制度變更形成的國外凈資產增長對基礎貨幣增長已經具有支配作用。
中央銀行債權的內生性和國外凈資產內生性的問題,似的我國貨幣供給機制發生深刻變化,不再像過去,僅僅局限於國內金融資產運行決定貨幣供給,而是由國外凈資產和過呢一信貸共同決定貨幣供給。

㈡ 國家是根據什麼來設定製造錢的多少

第一,控制貨幣發行。這項措施的作用是,鈔票可以整齊劃一,防止幣制混亂;中央銀行可以掌握資金來源,作為控制商業銀行信貸活動的基礎;中央銀行可以利用貨幣發行權調節和控制貨幣供應量。

第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為了防止政府濫用貸款助長通貨膨脹,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規定以短期貸款為限,當稅款或債款收足時就要還清。

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通過它的公開市場業務,起到調節貨幣供應量,擴大或緊縮銀行信貸,進而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

第四,改變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准備金率,據以控制商業銀行貸款、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

第五,調整再貼現率。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貼現行為。調整再貼現率,可以控制和調節信貸規模,影響貨幣供應量。

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它是對特定的對象分別進行專項管理,包括:證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費信用管理、不動產信用管理。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銀行採取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直接進行干預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導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

(3)貨幣政策的運用。

貨幣政策的運用分為緊縮性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總的來說,緊縮性貨幣政策就是通過減少貨幣供應量達到緊縮經濟的作用,擴張性貨幣政策是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達到擴張經濟的作用。

㈢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發行的有關過程,體現了人民幣的那些知識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掌握本國貨幣發行權,又稱為「發行的銀行".人民幣的具體發行由中國人民銀行設置的發行基金保管庫(簡稱發行庫)來辦理。人民幣的發行程序大致分為四步:
(1)提出人民幣的發行計劃,確定年度貨幣供應量。每年由人民銀行總行根據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出貨幣發行和回籠計劃,報國務院審批後,具體組織實施。包括負責票幣設計、印製和儲備。
(2)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報批的貨幣供應量計劃。
(3)進行發行基金的調撥。發行基金是中央銀行為國家保管的待發行的貨幣。它是貨幣發行的准備基金,不具備貨幣的性質,由設置發行庫的各級人民銀行保管,總行統一掌管,發行基金的動用權屬於總庫。4)普通銀行業務庫日常現金收付。人民幣的貨幣發行主要是通過商業銀行的現金收付業務活動來實現的。各商業銀行將人民銀行發行庫的發行基金調入業務庫後,再從業務庫通過現金出納支付給各單位和個人,人民幣鈔票就進入市場。這稱為「現金投放」。同時,各商業銀行每日都要從市場回收一定的現金,當業務庫的庫存貨幣超過規定的限額時,超出部分要送交發行庫保管。這稱為「現金歸行」。貨幣從發行庫到業務庫的過程叫「出庫」,即貨幣發行;貨幣從業務庫回到發行庫的過程叫「入庫」,即貨幣回籠。
說簡單點=待售商品數量*單價/流通速度
可以理解成樓上說的GDP/流通速度

但是社會上廣泛存在賒銷等銷售形式所以公式就變了
=待售商品價格總額-賒售商品價格總額+到期支付總額-彼此抵消的支付總額)/同一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次數)

流通速度是指單位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平均周轉次數。如:1元貨幣1月內平均執行4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職能,就起了4元貨幣的作用。貨幣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越少,反之則越多。

以下內容來自網路

歐盟以共同條約的形式規定了貨幣投放的方法和標准,比較著名的就是「三駕馬車」理論。如果經濟增長率、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這三個指標在預先設定的范圍之內,就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如果高於預先設定的范圍,就實行緊縮政策,減少貨幣投放量;如果低於預先設定的范圍,就實行擴張政策,增加貨幣投放量。

美國的情況比較特殊,我倒是認為美聯儲其實並不是貨幣發行機構,美國的貨幣發行權在資本市場。如果有公司股價大幅上升,美國就相應地投放了虛擬的美元以表現這部分增加的價值。因此,美國資本市場越發達,其貨幣發行規模也越大。他們的理念似乎也有一定道理。比如:埃克森美孚公司新發現了個油田,儲量驚人地達到了1000億桶,公司股價立馬上升,市值相應增加了500億美元,相當於投資人的財富增加了500億美元,如果有人要兌現利潤,只要市場上的投資人普遍認同美孚公司的新估值,就會有人願意向該投資人提供充足的流動性使其兌現。在這個過程中,美聯儲並沒有投放貨幣,美國財政部也沒有印更多的美元。所以,如果美國資本市場對某項資產的定價出了錯,那麼,經濟就會遭重挫。2001年,納斯達克對科技股定價錯誤就導致了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如今的次級債也是相同的問題,市場對於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房地產價值的錯誤估值,導致市場原先發行的貨幣都錯誤地表現了不存在的價值。

日本基本上實施的是在一段時間一定范圍內盯住美元的貨幣政策,每收到一個美元,就發行一百日元。這個政策的效果短期很穩定,而長期則導致國內積累巨大的外匯儲備。中國和日本的貨幣發行機制有些類似。我國曾經實施了將近10年的匯率穩定政策,無論美元如何漲跌,中國人民銀行每買入一美元,就發行8.2765元人民幣。

各國在發展過程中,選擇符合自身歷史情況、現實需要的貨幣政策,其實都是正確的。我的觀點是:先要有個貨幣發行機制,然後才有貨幣政策,這才有機會談匯率水平。當然,對於日本和中國香港這樣的貨幣機制,其貨幣發行機制就是匯率機制,兩者是統一的。

我國從2005年開始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逐步升值,採取的方式是我們最擅長的「小步快走」策略。核心問題是:拋開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後,我國的貨幣發行機制到底是什麼?逐漸和美元脫鉤,但是基本仍然是和美元保持同方向、不同幅度的變化。拿到一美元,就可以發行相應的人民幣,這個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2004年2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其實就是中國的央行法,從法律來講,人民銀行的一條重要職責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而不是匯率穩定。但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實際執行貨幣政策時只保持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穩定,而沒有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人民幣兌歐元、英鎊、日元、加元甚至俄羅斯盧布、巴西貨幣都在貶值。但是央行在匯改之前的季度貨幣報告裡面總有那麼一句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在8.2725:1,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穩定。《人民銀行法》提出要保持幣值的穩定,央行實際執行的是保持對美元匯率的穩定,而這兩者有顯著的差別。如果美元本身幣值穩定,這兩者是一致的,但這兩年多來美元幣值一路在縮水。筆者希望,中國人民銀行立即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所規定的條款上面來。

回過頭來還講這部法律,人民銀行的職責是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和人民幣的發行。在2005年7月21日即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前,人民幣的貨幣發行機制實際上是很明確的,是市場很了解很透明的機制。這個發行機制市場是知道的,投資人對未來都是可預見的。匯改後,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央行有一本關於中國貨幣發行的白皮書,就像任何國家有外交白皮書、國防白皮書,貨幣發行應該也有白皮書。這本白皮書應該詳細講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麼,什麼情況下向市場投放貨幣,數量是怎麼確定的等等。也許我孤陋寡聞,身在市場卻不知道。我們要麼效仿歐洲央行來解決這個問題,要麼學美國用資本市場來發行貨幣。總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中國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麼?這是一個重大難題。一定要有一套人民幣發行的貨幣投放機制,這本白皮書也一定要有。

《人民銀行法》裡面只規定了「人民銀行負責人民幣的貨幣發行」,至於怎麼發、按什麼原則發、發多少、什麼時候發,似乎沒有法律文件的明確規定。而如果一切成為黑匣子,這是更可怕的事。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並且市場也都認同了,大家都按這套新的裝置運行,那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無論貶到什麼程度或者升到什麼程度都是穩定的,市場兩套機器在切換之間可能有一些切換成本,但是那是一次性的,新規則對我們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是絕對的保證。

貨幣發行銀行向流通領域投放的貨幣數量超過從流通領域回籠貨幣發行庫的貨幣數量。貨幣發行按其性質分為經濟發行、財政發行、隱蔽的財政發行、信用發行四種。(1)經濟發行。指貨幣發行銀行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信貸程序,有計劃地發行、投放貨幣。這種發行有充足的商品物資作保證,與商品流通的需要量相一致,符合貨幣流通規律的要求,能夠保證市場貨幣流通的穩定、正常,是一種正常的發行。(2)財政發行。指為彌補財政赤字而進行的貨幣發行。財政出現赤字後,向銀行透支,直接佔用銀行貸款,使信貸收支出現不平衡,迫使銀行發行貨幣。這種發行是沒有物資保障的過多發行,必然引起流通中貨幣過多,造成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是一種不正常的發行。(3)隱蔽的財政發行。指由於財政假平衡真赤字而導致的貨幣發行,它是由財政的虛假收入造成的。突出表現在傳統計劃體制下,工業生產脫離市場,產品不適銷對路且質次價高,這樣的產品被商業部門統購包銷後,企業向國家繳納了稅金和利潤,形成財政收入,而商業部門的商品積壓甚至報廢,佔用大量資金。這樣,一方面財政形成的部分收入沒有物資保證,另一方面商業部門資金被擠占,為了周轉又必須向銀行貸款,使銀行貸款增加,形成隱蔽性的財政發行。(4)信用發行。通過信貸方式進行的貨幣發行。為了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進行的適當信用貨幣發行是必要的,但如果銀行貸款掌握不嚴,發放貸款超過生產發展和商品流轉擴大的需要,也會造成流通中的貨幣過多而形成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物價上漲。貨幣發行必須符合貨幣流通規律的客觀要求。在我國,貨幣發行堅持穩定貨幣的方針,堅持貨幣發行權集中於中央和有計劃發行的原則。人民幣的發行是在每年國民經濟計劃平衡的基礎上,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核批最高發行限額,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具體執行。

人民幣發行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發行是指人民銀行代表國家發行、投放、回籠、調撥、銷毀、保管以及調節各地人民幣流通等業務活動的總稱。狹義的發行是指人民銀行向流通領域投放人民幣現金的行為。具體說,就是人民銀行通過發行庫把發行基金投入業務庫,使一部分貨幣進入流通領域。人民幣發行是流通中貨幣的源頭。人民幣的投放與回籠與穩定幣值有直接聯系,而正常的貨幣流通是國民經濟正常運轉的重要條件。因此,人民幣的發行直接關繫到人民幣幣值的穩定,關繫到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必須加強對人民幣發行的管理。

㈣ 人民幣現在的發行機制是什麼(謝絕復制粘貼)

人民幣現在沒有清晰的發行機制,央行只說自己負責任的發行人民幣,至於是怎麼負責任,具體機制是什麼,從匯改以後就一直是個黑箱。

不過大體上還是依據GDP的增長,以及通脹調控的目標來發行的。有央行計劃,國務院批准,從央行發行庫到各個金融機構,這就相當於印的現金。另外各地金融機構也會上交存款准備金到發行庫,也可當做發行來源。另外由於外匯制度,得到的美元也會換算成相應的人民幣流通到市場中來。

而M2的產生,是各地金融機構上交准備金後,就可以用來發放貸款,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來讓基礎貨幣放大,最大把基礎貨幣放大准備金率的倒數倍。

至於為什麼沒有《白皮書》一類,主要是央行並不是像自己本來說的那樣是一個獨立的機構,會根據行政目標來進行決策,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而且也不是一個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有些東西還是暗箱操作比較方便。

㈤ 貨幣為什麼有信用創造功能

  • 貨幣的本質就是信用。


  • 商業銀行收到一筆現金,除留足法定準備金外,其餘部分進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但支付方式是相應增加借款人或證券賣主在該行戶頭中的活期存款進行的。因而製造了一筆派生存款。★收款人將支票存入與他往來的另一家銀行,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 信用創造是銀行的特殊職能,即銀行通過在其日常業務活動中發行銀行卷和支票等信用工具,以及藉助於支票流通,銀行可以超出自有資本和吸收的資金總額而擴大信用時所發揮的一種職能。


  • 信用創造是指在整個銀行系統內利用超額准備金進行貸款或投資的過程中,活期存款的擴大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又稱「貨幣製造」。

㈥ 中國機器製作貨幣什麼時候開始的是不是光緒年間

在我國,機制幣出現於清朝末年的光緒年間。 機制幣主要有金幣、銀幣、銅元、鎳幣、鋁幣等各種不同金屬的貨幣,它是由一定標準的材質、規格、重量組成的,由機器上的鋼模,通過機器冷沖壓生產出的貨幣。 機制幣的鑄造生產和流通使用,是在我國清代光緒年、宣統年和民國時期,機制幣生產數量最多,流通使用最廣的是銀元和銅元,其他金屬質地的機制輔幣數量有限。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㈦ 貨幣創造機制的概念,幫幫忙啦

(一)現代的信用貨幣

1、最早的典型形態是銀行券;硬幣的發行通常統一於中央銀行,也屬信用貨幣

2、銀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種種不同的名稱)

3、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銀行的儲蓄存款

4、所有以銀行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除鈔票和硬幣外,IMF概稱之為「存款貨幣」

(二)信用貨幣與債權債務網

1.信用貨幣流通是與信用關系全面覆蓋經濟生活緊密相關的

2.現代經濟債權債務的網路中進行運作,用信用支付工具實現債權債務的消長和轉移勢所必然

3.債權債務是以一定的文書形式來體現並具備法律規范的形式;銀行信用文書,自然而然地成為代替貴金屬流通的理想貨幣形態

二、存款貨幣的創造

(一)現代銀行創造貨幣功能

1.銀行在調劑貨幣資金餘缺和組織互結算的基礎上,發展了發行銀行券和創造存款貨幣的功能

2.銀行券的發行逐步集中於中央銀行;現代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功能體現為創造存款貨幣

(二)原始存款與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是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現金存款以及從中央銀行獲得的再貼現及再貸款資金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是指由銀行的貸款和投資活動而衍生出來的存款

3.原始存款與派生存款的區別

來源不同,原始存款屬於基礎貨幣,來源於中央銀行;派生存款由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直接創造,來源於商業銀行

與基礎貨幣的關系不同,原始存款是流通中的現金向存款貨幣轉變,不引起社會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派生存款的變動直接影響社會貨幣供應量的變化

二者的地位不同,原始存款決定派生存款

(三)鑄幣制度下存款貨幣派生過程

1.設A銀行吸收到客戶存入10000元鑄幣;根據經驗,保存相當於存款額20%的鑄幣即足以應付日常提取鑄幣需要。那麼,A銀行即可把8000元鑄幣貸給乙。A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2.乙將8000元鑄幣支付給丙,丙把鑄幣存入自己的往來銀行B,按照同樣的考慮,B銀行留下20%的鑄幣即1600元,其餘6400元鑄幣貸給客戶丁。這時,B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3.如此類推,從銀行A開始至銀行B,銀行C,…,銀行N,持續地存款貸款,貸款存款,則產生這樣的結果:

4.這里有:⑴原始存款R、⑵貸款總額L、⑶經過派生後的存款總額(包括原始存款)D、⑷必要的鑄幣庫存對存款的比率r,這四者的關系可表示

(四)現代金融體制下的存款貨幣創造

1.類似於庫存鑄幣的准備

銀行對於吸收的存款要准備一部分銀行券,以保持存款的客戶提取現金

支票結算中銀行之間的應收應付差額則已完全不需要用銀行券結清,只需要通過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賬戶進行劃轉

2.各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稱作準備存款

由國家規定,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存款對該銀行所吸收的存款總額的比率,為法定準備率

超過法定比率部分為超額准備率

3.一個無現金的支付流轉模型下,存款貨幣創造

「原始存款」來源:

存款貨幣銀行從中央銀行借款

客戶收到一張中央銀行的支票——比如由國庫開出的撥款支票——並委託自己的往來銀行收款

也可能是客戶向存款貨幣銀行出售外匯並形成存款,而銀行把外匯售與中央銀行並形成准備存款

派生存款的過程

舉例

⑴假設A銀行的客戶甲收到一張中央銀行的支票,金額為10000元;客戶甲委託A銀行收款。從而A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存款增加10000元,而甲在A銀行賬戶上的存款等額增加10000元。

⑵A銀行吸收了存款,從而有條件貸款。設法定準備率仍為20%,則A銀行針對吸收的這筆存款的法定準備金不得低於2000元。如果A銀行向客戶乙提供貸款,按最高可貸數額是8000元,則A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⑶當乙向B銀行的客戶丙用支票支付8000元,而丙委託B銀行收款後,A銀行、B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⑷B銀行在中央銀行有了8000元的准備存款,按照20%的法定準備率,則它的最高可貸數額為6400元。向客戶丁貸出6400元後,則B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⑸當B銀行的客戶丁向C銀行的客戶戊用支票支付6400元的應付款,而客戶戊委託C銀行收款後,B銀行、C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⑹C銀行在中央銀行有了6400元的准備存款,按照20%的法定準備率,則它的最高可貸數額不得超過5120元。如向客戶貸出,則C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⑺當C銀行的客戶己向D銀行的客戶庚用支票支付6400元的應付款,而客戶庚委託D銀行收款後,C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⑻如此類推,存款的派生過程如下表:

⑼存款貨幣銀行體系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4.派生存款模型

用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內的經過派生的存款增加總額,ΔR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備存款的初始增加額,rd表示法定存款准備率,則三者關系式如下:

(五)存款貨幣創造的乘數

1.存款貨幣創造的兩個必要的前提條件

各個銀行對於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備金

銀行清算體系的形成

2.存款貨幣創造的乘數

銀行存款貨幣創造機制所決定的存款總額,其最大擴張倍數稱為派生倍數,也稱為派生乘數,它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

這里的K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夠擴大的最大倍數,實際過程的擴張倍數往往達不到這個值

3.活期、定期存款與創造乘數

仍設?D為活期存款量的增額,rd為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率;再假定?T為定期存款量的增額,rt為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率,?R為總准備存款的增額,且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之比為t(?T/?D)。則有:

4.現金與存款貨幣的創造乘數

客戶會從銀行提取現金,從而一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出現所謂的「現金漏損」。現金漏損額與活期存款總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也稱提現率

用?C代表現金漏損額,用c代表現金漏損率,則 c=?C/?D;?C=c??D

設定包括現金的情況下,存款貨幣的創造乘數為

5.超額准備金與存款貨幣的創造乘數

銀行實際持有超過法定要求的准備金,稱超額准備金,超額准備金與活期存款總額的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以e代表。這時,銀行的初始准備為:

?R=?D?rd+t?rt??D+c??D+e??D

=?D(rd+t?rt+c+e)

完整的存款貨幣創造乘數是:

三、中央銀行體制下的貨幣創造過程

(一)現金投入流通過程

1.現金進入經濟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貨幣銀行的客戶從自己的存款賬戶提取現金。

2.存款貨幣銀行,存入的現金滿足不了提取現金的要求,則必須從准備金賬戶提取現金

3.存在於流通過程中的現金,就是存款貨幣銀行從中央銀行的准備存款賬戶上提取現金形成的

(二)現金增發與准備存款的補充

1.現金發行與現金回籠

現金發行=存款貨幣銀行提取的現金多於存入的現金,是現金發行量的增長

現金回籠=存款貨幣銀行存入的現金多於提取的現金,是現金發行量的減少

2.現金的發行都是增長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增長

3.准備金存款必須得到補充

當現金的增發是必然趨勢時,意味著存款貨幣銀行從准備存款賬戶不斷地提取現金,准備存款相應下降

在經濟增長的條件下,准備存款必須不斷地得到補充

(三)准備存款的補充必須有中央銀行的支持

1.要使存款貨幣銀行整體的准備存款總額增加,必須有中央銀行資產業務的增加

2.存款貨幣銀行從中央銀行補充准備存款的途徑:

向中央銀行再貼現和直接取得貸款

向中央銀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債券

向中央銀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匯……

3.在補充准備金存款過程中,中央銀行一方面積累了自己的資產;而另方面則形成兩大負債項目

不斷補充、不斷提取現金的准備存款余額

由一筆筆現金漏損所累積形成的流通中現金

4.央行的支持有無限制:從客觀經濟過程來說,對央行約束則是強有力的

存款貨幣銀行不需要補充准備存款,中央銀行有能力也無從發揮

強行支持無限制的貨幣創造,則會促成通貨膨脹。

(四)貨幣乘數

1.基礎貨幣,對於創造信用貨幣來說,「存款准備」與「流通中貨幣」這兩者缺一不可。因而統稱為基礎貨幣,或稱高能貨幣、強力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之為「准備貨幣(reservemoney)」

2.基礎貨幣的構成的表達式:

B=R+C

式中,B為基礎貨幣;R為存款貨幣銀行保有的存款准備金(准備存款與現金庫存);C為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3.貨幣乘數,貨幣供給量與基礎貨幣相比,其比值稱之為貨幣乘數。用MS代表貨幣供給,B為基礎貨幣,m為貨幣乘數,則有:

MS = m?B

4.基礎貨幣C+R與貨幣供給量C+D的關系:

5.相應的代數表達式:

四、對現代貨幣供給形成機制的總體評價

(一)最節約的貨幣制度

1.節約了貨幣材料。現代信用貨幣中的鈔票和硬幣是用紙或賤金屬製造的,存款貨幣本身只不過是銀行賬戶上的一個數字,而電子貨幣,更是極大的節約

2.節約了有關貨幣流通方面的費用

3.貨幣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減少貨幣需要量

(二)雙層次的貨幣創造結構

1.第一個層次——創造存款貨幣的存款貨幣銀行:

創造存款貨幣是由無數銀行,在不同時點和地點上,通過自我約束機制分散地決策的

正是分散決策,才有可能針對千差萬別的需求機動靈活地供給貨幣

而自我約束機制則使它們認真地對客戶所提出的需求進行評價和篩選

2.第二個層次——中央銀行

每一筆存款貨幣的創造都合理,並不等於創造的存款貨幣總量必然符合經濟的客觀要求

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則可解決全局均衡的問題

(三)聯結微觀金融與宏觀金融的關節點

1.信用貨幣的創造機制是金融的微觀方面向金融的宏觀方面過渡和金融的宏觀方面向金融的微觀方面過渡的關節點。

2.信用貨幣創造,都是公司、公眾、政府機構為一方和存款貨幣銀行、中央銀行為另一方,環繞一筆一筆具體的貨幣存、取、借、貸,所進行的諸多微觀經濟行為的過程

3.經濟行為主體的微觀金融行為卻為經濟生活連綿不斷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貨幣。流通中的貨幣——構成貨幣供給,從而關系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對比,構成宏觀金融問題的核心,導出了宏觀經濟的結果

4.當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失衡,從而客觀經濟生活從金融的宏觀方面提出調整要求時,其實現也不能繞過信用貨幣的創造機制:即只能透過利益機制影響參與金融行為的諸多微觀經濟主體,並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改變宏觀均衡狀態的。當然,在非常時期可有非常措施。

5.只有了解信用貨幣的創造機制,才能具體理解金融微觀方面與金融宏觀方面的連結。

㈧ 中國的貨幣制度是什麼

中國的貨幣制度是有管理的低頻浮動匯率制度,實際上是一種混合方案,它吸納了固定釘住美元、釘住一攬子貨幣制度與區間浮動制度的部分因素,同時有助於彌補單獨一種匯率制度的缺陷。採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能夠最大程度地兼顧三項人民幣匯率政策目標,給貨幣當局的政策操作留下了靈活,充分的政策空間。同時它也是一種過渡方案,因為其缺陷是,無論對哪一項匯率政策目標都難以完全顧及。只有等到中國的市場化改革能夠進一步深化、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之後,中國才能夠像發達國家那樣採取浮動匯率制度,使得匯率政策的調整完全服務於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

㈨ 中國的貨幣體系是怎樣的

我國古代貨幣的六次重大演變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六次重大的演變:

一、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由此可見,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貝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二、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三、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五、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北宋時,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六、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

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

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

㈩ 中國古代貨幣制

中國古代貨幣

貨幣,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商品生產階段的產物。中國古代貨幣,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貨幣之一。它源遠流長,三四千年的發展過程連綿不斷,形成了具有東方色彩的中國貨幣體系,在世界古代貨幣史上獨樹一幟。中國早期貨幣形式的演變、貨幣理論的研究、貨幣制度的發展以及貨幣製造技術工藝的進步,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對古代世界上國際經濟交往,特別是亞洲各國貨幣的發展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代文明史上的一叢艷麗之花。

中國的古代貨幣制度,與其它國家不同,不存在什麼本位制度,也沒有主幣副幣之分,往往金、銀、銅、谷、帛以及後來的紙幣都同時不同程度地行使貨幣的職能,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所側重而已。各個朝代的貨幣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個朝代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也有種種變化和區別,敘述起來不勝枚舉。

古代貨幣的換算——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無齋主人忽略這些因素。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 10貫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的。.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兩個數字。而.先生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麼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宋代的一貫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
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 8.23元來算,相當於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相當於465元。
2)白銀基準
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麼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465元,按白銀換算的7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148元。由於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於現在的價值。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而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
此外,雖然現代技術的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是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因此無齋主人就取了個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並歸整去掉零頭,將1貫銅錢定為300元人民幣。因此我們有下面基本換算: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以這個兌換率來看看宋代官員的薪水。根據宋史職官志,宋代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幣,年薪108萬。一個普通從8品的縣令月薪15貫,合人民幣4500元,年薪5萬4千,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還有職錢,祿粟,廚料, 薪炭諸物,增給 ,公用錢,給券 ,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難怪人稱宋代對官員的優渥無與倫比。也難怪宋江削尖了腦袋想招安當官。
從水滸上的具體事例來看,這個兌換率也比較合理。第十五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伙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了一兩銀子買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換300人民幣的樣子。此外,第十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裡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好酒,菜隨便上。同樣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的時候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小飯館,300元人民幣三個人吃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再看看水滸中其他幾個例子,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錢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幣9元,很合理。魯智深大鬧五台山的時候,曾用5兩銀子定製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鐵,考慮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別定做的,1500元人民幣也不算過分。但是智取生辰綱的時候白勝賣給楊志一夥的家釀村酒要5貫錢,1500元人民幣就有點太黑心了,也許是因為當時黃泥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勝又處於壟斷地位,同時還有晁蓋一夥在競相抬價,才把這桶酒炒成天價的吧。

熱點內容
掘金醫葯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4-05-20 03:24:41 瀏覽:812
500萬如何投資股權 發布:2024-05-20 03:19:27 瀏覽:874
什麼是金融與理財 發布:2024-05-20 02:50:01 瀏覽:823
霧芯科技2020股票 發布:2024-05-20 02:49:24 瀏覽:624
螞蟻科技股票融資額 發布:2024-05-20 02:07:06 瀏覽:614
處於漲停的股票怎麼買入 發布:2024-05-20 02:02:55 瀏覽:336
股權轉讓中原股東如何實現債權 發布:2024-05-20 01:40:23 瀏覽:680
海正葯業有哪些基金投資 發布:2024-05-20 01:38:02 瀏覽:993
教授如何選擇股市 發布:2024-05-20 01:25:23 瀏覽:38
大科技疊加疫情防控股票 發布:2024-05-20 01:00:28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