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全球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如何

全球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如何

發布時間: 2022-08-17 03:48:34

㈠ 事關貨幣政策、居民債務 央行政策將有哪些變化

2021年中國經濟走向如何?貨幣政策思路是什麼?金融行業、金融市場將如何發展?金融監管如何進行?

2月8日晚間,央行發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在最新發聲中,央行提到了貨幣政策、居民杠桿率、房地產、金融創新與審慎監管等備受市場關注的議題。

報告特設四篇專欄文章,內容圍繞存款管理、綠色金融、大國貨幣溢出效應和居民部門債務風險四個方面。央行提出,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桿率過快上升的透支效應和潛在風險,不宜依賴消費金融擴大消費。

在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中,與三季度報告內容相比,四季度報告在重點內容表述上出現了一些改變。比如,貨幣政策內容再提「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新提「將經濟保持在潛在產出附近」;再比如,新提「穩妥調整和接續特殊時期出台的應急政策」;在房地產相關內容部分,繼續強調「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同時也提出「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貨幣政策再提總閘門

盡管資金面已有所緩和,但市場對貨幣政策轉向的疑慮仍然難消。

報告在「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系,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下階段政策思路,央行強調「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將經濟保持在潛在產出附近」。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此舉繼續傳遞出「跨周期調節」的真諦,即寬松政策逐步退出,不靠需求側強刺激拉動經濟強勢走高超過潛在增速。

實際上,在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近日發表的《2020年貨幣政策回顧與2021年展望》中就強調,做好2021年貨幣政策工作,重點是要深入理解穩健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的取向。穩字當頭、靈活調整、操作精準、量價合適。其中,量價合適具體體現為: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利率在合適水平,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系。

近期,在貨幣市場利率出現短時波動的背景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量變化引起較多討論。

對此,報告強調,判斷短期利率走勢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發生變化,主要是央行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是否變化,而不應過度關注公開市場操作數量。

這是因為,公開市場操作數量會根據財政、現金等多種臨時性因素以及市場需求情況靈活調整,其變化並不完全反映市場利率走勢,也不代表央行政策利率變化。

其次,央行強調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央行政策利率波動,並再次提及DR007的重要性。報告指出,在觀察市場利率時重點看市場主要利率指標(DR007)的加權平均利率水平,以及DR007在一段時期的平均值,而不是個別機構的成交利率或受短期因素擾動的時點值。

警惕居民杠桿率過快上升

近期,各方對我國居民杠桿率上升的問題關注較多。報告通過專欄論述「合理評估居民部門債務風險」問題,體現出央行對居民杠桿率的關注。

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我國居民部門杠桿率持續走高,2011年末至2020年上半年的上升幅度超過31個百分點,居民債務繼續擴張的空間已非常有限,相關風險值得關注。

報告指出,我國大約有20%的居民債務與經營性活動相關,剔除後我國居民杠桿率在國際上處於合理水平。我國居民部門的經營性債務,主要來自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性貸款,也有一些個體戶使用消費貸、信用卡資金經營周轉。2020年上半年末,BIS口徑的我國居民杠桿率為59.1%,已接近歐元區和日本;但剔除經營性居民債務後,同期居民杠桿率降至46%左右,在國際上仍處合理水平

央行指出,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桿率過快上升的透支效應和潛在風險。一方面,部分負債消費主體存在非理性、未來收入與還款支出不匹配、容易超過自身經濟能力過度借貸消費、埋下金融風險的隱患;另一方面,企業面對債務刺激出來的消費需求,若擴大生產,則當未來居民債務不斷攀升、償付能力難以為繼時,又會暴露出產能過剩問題,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消費貸款快速擴張過程中,部分金融機構忽視了消費金融背後所蘊含的風險,客戶資質下沉明顯,多頭共債和過度授信問題突出。2020年以來,部分銀行信用卡、消費貸不良率已顯現上升苗頭。

李超認為,關注居民債務風險一方面側重於以供給側改革的思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另一方面,當前部分銀行客戶資質下沉明顯,此舉可有效防範部分銀行信用卡、消費貸不良風險,對於抑制居民消費貸款違規進入房地產領域也有重要作用。

禁止地方法人銀行開辦異地存款

「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前提下發展,普惠金融服務質量和競爭力穩中有升。對銀行體系開展全覆蓋的壓力測試,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增強金融機構的穩健性和可持續經營能力。」報告稱。

對於金融創新與監管的關系,監管部門多次公開發聲。與三季度報告相比,四季度報告還特別提到了金融創新與審慎監管。

近兩年來,央行有序整改不規范存款創新產品,繼叫停靠檔計息和周期付息等所謂「創新」產品後,央行稱,將於2021年第一季度起,將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禁止其通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

異地存款,是指地方法人銀行通過在沒有設立實體網點的地市開立的賬戶吸收的存款,既包括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也包括通過自身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吸收的存款。

近兩年,部分地方法人銀行通過吸收異地存款實現快速擴張,偏離了服務本地的定位。

央行表示,由於異地存款穩定性較差,積累的流動性風險易快速傳染,不利於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和金融體系穩定。於2021年第一季度起,將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禁止其通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已發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結清。無實體經營網點、業務在線上開展的銀行除外,但此類銀行展業范圍不受空間限制,實質上已成為全國范圍內經營的銀行,所以存款利率自律要求參考國有銀行執行。

央行指出,存款基準利率作為利率體系的「壓艙石」,要長期保留。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發揮利率自律機制的作用,加強對不規范存款創新產品、結構性存款、異地存款的管理,防止非理性競爭,維護存款市場有序競爭,保持銀行負債端成本穩定,為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創造良好環境。

㈡ 央行: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你怎麼看

上半年天量信貸讓央行貨幣政策的未來走向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目前經濟走勢尚存變數通脹預期雖已存在但並未真正到來的情況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需繼續堅持,但在實際操作中應把握好「適度」原則。
政策作用顯現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從去年四季度的6.8%回升到今年上半年的7.1%,其中,二季度增幅回升到7.9%。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斷蔓延和深化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如此大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在中央政策的作用下,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國頂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遏制住了經濟增長下滑態勢。這充分說明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和及時有效的。貨幣政策在我國經濟企穩回暖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提供的數據,上半年,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增加9.99萬億元,同比多增5.02萬億元;各項人民幣貸款增加7.37萬億元,同比多增4.92萬億元。6月末,M2(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28.46%,創下1996年5月份以來新高,而M1(狹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24.79%,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同期,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1316億美元,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
經濟的回暖,寬松的貨幣政策功不可沒。從貨幣增長幅度看,目前貨幣增長明顯高於以往年度的增幅。但是,2009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情況完全不同於以往,超預期釋放貨幣供應量有利於提振經濟復甦信心,為擴內需、保增長添柴加薪,可以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貨幣供應量和人民幣貸款快速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保證貨幣信貸總量滿足經濟發展需要,金融對經濟發展支持不可或缺。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一項十分慎重的決策。半年多來,在「雙政策」保駕護航下,政府迅速推出保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對於遏制經濟下滑、防止通貨緊縮、提振市場信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總體形勢企穩向好,財政貨幣「雙政策」功不可沒。
未來還需堅持
在市場經濟中,經濟主要是由市場經濟來調節。但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市場機制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僅僅由市場機制調節經濟必然出現繁榮與衰退的周期性波動,因此政府的宏觀調控是必不可少的。宏觀調控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就要准確判斷經濟走勢。由於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應往往有滯後性,因此正確判斷經濟狀況不僅在於了解現在的狀況,還要判斷未來的經濟走勢。
那麼我國未來的經濟狀況如何,是不是就可以說我國已經完全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又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通道呢?答案並不是那麼盡如人意,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
首先,世界經濟並沒有擺脫低迷狀態。世界經濟體的復甦還需要一個較長過程,我國進出口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目前看來,雖然我國出口下降的幅度在收窄,但我國經濟的外需局面依然處在嚴峻的狀態中。盡管之前出台了很多措施,類似提高出口退稅等等,但難度仍舊較大。外需萎縮導致出口大幅下降已成拖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其次,上半年經濟數據表明,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從外需拉動型轉入投資拉動型,這種增長會不會帶來下一輪的產能過剩問題,這種增長方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持續還有待觀察。
再次,消費不振仍然是困擾我國經濟長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問題。上半年國家擴大消費政策力度繼續增強,對消費穩定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失業人數增加、消費信心不足以及農民收入增速放緩增收難度加大等都將抑制消費擴大。
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經濟出現向好勢頭,並不意味著困難時期已經過去。如果「見好就收」、輕率地改變那些實踐證明對應對危機有效、對保增長有利的宏觀經濟政策,可能會導致「不進則退」的局面。
而且從貨幣政策本身來說,貨幣政策大幅調整的前提是,經濟增速達到並超過潛在增長,由此導致通脹壓力再度上升,經濟出現過熱苗頭。而現實是目前經濟增速仍然相對較低經濟仍處在偏冷的階段,如果在這個時候貿然對貨幣政策作出大幅調整很難預料經濟會不會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因此就保增長大計而言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應繼續堅持下去。
在「適度」上做文章
宏觀調控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穩定經濟,也可以使經濟更加不穩定,尤其是在當前這樣一個關鍵時期,政府進行宏觀調控時更須謹慎從事。
上半年創歷史紀錄的信貸增速既成為經濟增長的有力保障,又為市場注入了過多的流動性。即使在2007年,此輪經濟偏「熱」的年份,當時的信貸投放也不足現在的一半。2007年年底安排2008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量為3.87萬億元,這在當時是歷史最高水平。這個最高,在今年一季度就被輕松突破。從年度數據看,自1978年以來,最高的人民幣貸款增速為1986年的27.25%,其次為1995年的26.37%。此次高速放貸,在自3月份越過歷史高點達到29.78%後,一直持續在29%以上增長。
天量信貸數據加之資產價格在最近一段時間的持續暴漲,使人們擔憂是否有大量貸款流入股市、樓市是否會導致資產泡沫,而市場上充裕的流動性也使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加深。
貨幣政策的目標是貨幣政策制定者——中央銀行的最高行為准則。而貨幣政策的目標一般可概括為:穩定物價、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常常是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經濟增長,就應促進信貸和貨幣發行的擴張,就有可能會帶來物價上漲;而為了防止通貨膨脹,就要採取信用收縮的措施,這又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中央銀行只有根據具體的社會經濟條件,尋求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契合點。目前央行要在穩定物價與經濟增長這對矛盾綜合體中找到平衡點就必須在「適度」上做文章。厲以寧近日也指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近期不能改,但在適度上要把握好分寸。
事實上央行對目前的情況早已有所警覺並已經「出手」。
早在2008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就作過如下表述:「當前不少經濟體及其央行的大規模注資和金融救援計劃,都會導致貨幣增發和財政赤字增長,從中長期看有可能轉化為通貨膨脹壓力,對此也要給予關注。」央行在今年初闡述如何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時,也明確表示要「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這一表述本身就含有適時適度的內涵。央行還表示,「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結合宏觀調控需要,適度運用利率、存款准備金率等多種工具,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滿足經濟發展對銀行信貸的合理需求。引導金融機構在積極支持經濟增長的同時,繼續主動做好均衡合理放款工作。」可見央行已早有預見。
在目前央行的實際調控中,盡管未啟動「存款准備率、存貸款利率」三率極端的調控手段,但是,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和窗口指導,看不見的手已經出手,停了7個月之久的央票再度發行,市場人士認為,時隔兩年,央行重啟具有懲罰意圖的定向央票,大力調整流動性的意圖已非常明顯。此前,央行曾在2006年至2007年的通脹周期下頻繁發行定向央票。根據央行公開資料顯示,最近一次發行定向央票為2007年10月份。

㈢ 央行不搞「大水漫灌」 打消貨幣政策轉向擔憂

央行通過分析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形式積極回應市場對近期貨幣政策走向的關注熱點話題,有助於穩定國際國內市場對我國金融貨幣政策的預期。
11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9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給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路的同時,還回應了市場關切的通脹上升、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減少等熱點問題。央行在《報告》中表示,繼續保持定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加強逆周期調節,加強結構調整,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寬松,地緣政治風險依然較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央行通過分析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形式積極回應市場對近期貨幣政策走向的關注熱點話題,有助於穩定國際國內市場對我國金融貨幣政策的預期,特別是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的表態,將為我國實現全年宏觀經濟穩中有進的預期調控目標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2019年以來在部分食品價格特別是上半年水果、下半年豬肉等與民生相關食品價格疊加上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逐步走高,其中三季度CPI同比上漲2.9%,10月份則達到3.8%,使得市場對於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是否發生通貨膨脹產生高度關注。在這種背景下,央行貨幣政策的松緊則也成為觀察後續我國通貨膨脹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和指標。
基於此,央行在《報告》中專門以專欄的形式綜合分析研判了我國CPI與PPI的走勢,得出「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總供求大體平衡,不存在持續通脹或通縮的基礎」的結論,並且向市場表態堅決不搞「大水漫灌」,打消了市場對於我國貨幣政策轉向寬松的擔憂,進一步堅定了市場對我國堅持穩健貨幣政策的認識和信心。
在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的情況下,如何做到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讓有資金需求的優質企業能夠低成本地融到所需資金,特別是解決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解決中小微企業長期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則是考驗我國金融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成效的重要測度,也是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體現。
對此,央行《報告》中的數據顯示,9月末,M2同比增長8.4%,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8%,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前三季度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並略高,體現了強化逆周期調節。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新增13.6萬億元,同比多增4867億元,多增部分主要投向了民營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這說明,央行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時,貨幣供應仍然滿足了社會融資的基本需求,保持了貨幣資金的供需平衡,不會影響到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就強。央行通過定向降准、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切實推動金融貨幣更好服務我國中小微企業,體現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精準性、針對性。
當然,央行對於我國未來通貨膨脹也作出了「豬瘟疫情等造成的供給沖擊尚需一定時間平復,短期內消費物價仍面臨上行壓力,需持續密切監測動態變化,警惕通脹預期發散」的總體研判,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的微調預期明確了基調,也向市場釋放了積極信號。
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要以保持幣值的相對穩定,以確保物價、匯率等方面的穩定,防止物價、匯率的大起大落影響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如果CPI進一步上漲,突破宏觀調控確定的預期目標,央行需要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果斷預調微調,以穩定經濟主體的通脹預期,促進總體物價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這樣就能有效防止通脹預期發散效應,促進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因此,金融貨幣政策堅決不搞「大水漫灌」是主基調,是貨幣政策堅守的一條底線;在這條底線之上,金融貨幣政策將會以預調微調、審慎靈活的姿態呈現給市場。

㈣ 耶倫告別退場跟全球貨幣政策有什麼關系

12月14日,美聯儲宣布了今年內第三次加息,提升聯邦基金利率25個基點。同時,美聯儲主席耶倫也在發布會上做了任期內最後一次演講,對各熱點話題進行了詳盡的闡釋。耶倫謝幕演講有何重點?四年任期內,耶倫領導下的美國經濟有了怎樣變化?緊字當頭,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如何走向?

美聯儲下任主席鮑威爾出鏡C-SPAN節目

此前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雖然鮑威爾可能不會過多地偏離耶倫過去數年內維持的穩健加息政策,但他很有可能會與新的董事會成員採取一種更為寬松的方式來監管銀行體系,以此平衡加息對貨幣政策的收緊。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未來鮑威爾將引領美聯儲加息之路穩中求變。一方面,基於耶倫時期的經驗教訓和美國經濟的向好趨勢,2018年鮑威爾將大概率延續鷹派加息路徑,保持」先加息、後縮表「的政策搭配。

另一方面,不同於耶倫時期,鮑威爾時期的美聯儲將面對寬松退出、穩定增長和消化金融風險的三重平衡難題,亦將承受來自特朗普政府的強大政治壓力,因此在鷹派加息的節奏掌控上將更加靈活。2018年,美聯儲加息三次將是基準預測。

高盛預計未來兩年將加息7次。美聯儲曾在9月份預計稱,2018年將加息三次,2019年將加息兩次。然而自那以後,美國經濟增長一直超出了美聯儲的預期,稅改還可能會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

近期的樂觀數據也凸顯出美國就業崗位持續的強勁增長,這也促使包括高盛在內的一些華爾街投行預測美聯儲明年將加息四次,以應對更強勁的增長。高盛還預計,美聯儲將在2019年加息三次,比美聯儲9月份的預測還多一次。

路透社評論指出,即將在明年2月初正式上任的美聯儲主席的鮑威爾在擔任美聯儲理事的5年時間內,都對耶倫謹慎加息的穩健態度表示支持。

然而,CBS認為,這並不排除在鮑威爾正式上任後會背離耶倫政策的可能性。但早期的信號也顯示,除非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工人工資增長和通脹加速,鮑威爾可能不會加快美聯儲加息的步伐。

美聯儲加息,各國央行伺機而動

作為全球貨幣政策風向標的美國對全球經濟和政策走向影響深遠,隨著美聯儲接連推進加息和縮表進程,全球主要央行也開始顯露收緊信號,全球貨幣政策或將退出量化寬松步入正常化進程。

美聯儲第三次加息之後,歐洲似乎更為淡定。

歐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維持三大利率不變,歐洲央行主要再融資利率、隔夜貸款利率、隔夜存款利率分別維持在0.0%、0.25%、-0.4%,符合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在聲明中稱,政策利率仍維持在低位,直至寬松計劃結束很久之後,自2018年1月起將月度QE規模從600億歐元降至300億歐元,持續九個月,如有必要將持續更長時間。這是歐央行月度購債規模減半前的最後一次利率決議。市場普遍預計,歐央行將按兵不動並重申其政策立場。

除了歐央行維持利率不變,英國央行也選擇按兵不動。英國央行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0.5%不變,維持4350億英鎊資產購買規模和100億英鎊企業債購債規模不變,符合預期。

英國央行稱,如果英國經濟發展符合11月預期,那麼未來幾年可進行進一步的溫和加息。未來任何加息預計都將維持漸進、有限的幅度。瑞士央行行長喬丹也表示,瑞士央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加息。

在全球央行「緊」字當頭的背景下,美聯儲再次加息25個基點,中國央行隨後亦宣布上調逆回購和MLF的貨幣政策工具利率。中國央行公告稱,14日在公開市場進行7、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全線上調5個基點至2.50%和2.80%;央行並公告進行2880億元人民幣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亦較上次操作上行5個基點至3.25%。

「歲末年初銀行體系流動性需求較強,公開市場操作投標倍數較高,利率隨行就市上行是反映市場供求的結果,同時也是市場對美聯儲剛剛加息的正常反應。」中國央行刊登在網站的新聞稿稱。

中國:積極財政政策不變,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要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

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強化創新驅動,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

在全球貨幣政策緊字當頭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要穩中求進,增加實體經濟盈利能力,同時找到新的創新增長點。

中國經濟有著自己的運行周期和特點,從外部環境看,全球經濟復甦會給中國強大的製造業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但是貿易保護主義始終是一個在全球徘徊的陰影,我們既要看到機會,也要准備風險。

從內部環境看,經濟轉型仍然在攻堅期,同時面臨改善環境的迫切需求,需要在經濟增長和環境之間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

以互聯網汽車、自動駕駛、人工智慧、智能製造為代表的新經濟給中國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機會,中國這次幾乎就和發達經濟體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果能在這一輪新經濟浪潮中使中國的科研和創新能力有一次飛躍式的提升,那將對今後幾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然,去產能、去杠桿工作還不能松勁,推動中國經濟進入一個質量時代。

四、總結

美聯儲2017年第三次加息,也是耶倫掌管美聯儲以來的第五次加息。此次加息,全球市場已早有預期,美股也並未產生大的波動。美聯儲百年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掌門人耶倫即將卸任,在她的四年任期內,美國經濟從步履蹣跚到逐漸步上正軌,失業率大幅下降,通脹率也沒有像市場擔心的那樣大幅上升,還平穩開啟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學院派的耶倫可謂居功至偉。

新主席鮑威爾是會」蕭規曹隨「,繼續耶倫時代穩健的加息步伐,還是會因為特朗普的意志而改變節奏?美聯儲未來的貨幣政策還不明朗,我們將保持觀望。

影響是有,但是不大。

㈤ 貨幣政策會是怎樣的走向

首先,調節利息本身就是一種貨幣政策的工具,而降低利息就是為了刺激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那麼將來貨幣政策將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央行降低存貸款的准備金率;
各大商業銀行降低貼現率;
降低匯率從而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ol>但是貨幣政策作用於利息率,間接作用於總產量,會具有一定的時滯性。所以說,如果要消費或還需要觀察市場的走向。

㈥ 近期貨幣政策走向,判斷,及後果

近期的由於通脹風險降低,貨幣政策在開始放鬆,放鬆銀根,最近央行也下調了存款准備金率,以釋放更多的流動性。由於通脹降低,經濟遇到困難,央行試圖放鬆銀根也刺激經濟,對i經濟可能會有幫助,但由於通脹風險仍存,後果就是可能接下來CPI可能會走高。

㈦ 西方經濟學論文關於全球貨幣政策如何走

因為在金本位體制下,貨幣發行量與央行的黃金儲備量有一個比例關系,央行不能無限制的發行貨幣,所以不能大幅度的實行積極的貨幣政策,也就限制了其使用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緩解失業的能力。

希望幫到了你,滿意請點擊「選為滿意答案」,。

㈧ 近期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和手段

在連續幾周降息降準的預期落空之後,市場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的預期也發生了非常微妙的變化。各種渠道釋放的多種信號錯綜疊加,讓不少人士對未來貨幣政策走向一時難作抉擇。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前期降息降准對於降低長期融資成本的效果有限,但是貨幣繼續寬松仍然有必要,預計空間可能有所收窄。未來,刺激經濟進一步復甦不能僅依靠貨幣政策,需要更多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護航。
本來非常強烈和明確的降息降准預期,最近卻變得有些模糊。有不少人猜測,央行的貨幣政策是不是要做出一些調整。整個市場陷入一種持續的觀望氛圍之中。
6月23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再現空窗,這已是央行連續第19次在公開市場暫停逆回購。除了暫停逆回購,在不久之前,央行向部分機構進行了定向正回購,期限包括7天、14天和28天,總操作量逾千億元人民幣。正回購實則意味著央行是在「回收」市場上的流動性。
另據媒體報道,央行至少沒有全部續作上周到期的約670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MLF是中央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不續做則意味著央行沒有進一步寬松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實際上,在最近一段時間,在新股發行、商業銀行上半年末考核等多重壓力之下,銀行間流動性略顯緊張。截至上周五,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較前一周全面上行,其中以21天期利率上行趨勢最為明顯,上行幅度達到126個基點,其他期限品種上行幅度在16個基點至74個基點不等。但此時,央行並未選擇按照更低的利率完成MLF續發,也引得市場的猜測,央行是否在變相收緊流動性。
引發市場預期微調的原因還不止這些。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加322億元人民幣,為連續第二個月正增長。回顧過往的數據,今年1月至4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依次為-1082億元,422.14億元,-1564.76億元,323.96億元。連續正增長的外匯占款趨勢也使得市場對其造成的流動性缺口的擔憂有所緩解,進一步釋放流動性的動力似乎也在減弱。
實際上,大部分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定向正回購操作,還是不再續作MLF,都並非央行主動而為,而是商業銀行從自身出發,不願持有更多的流動性。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市場本身已經不缺乏流動性,央行若繼續注入流動性,這些流動性可能將是無效的,或者不能形成有效的信貸投放。
「貨幣政策實際上還是總量政策,央行也無法控制資金的流向,而資金具有逐利性,可能在多繞了幾個圈之後,又進入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而非政策當初希望引導進入實體經濟中。這種情況下,是否還要加大貨幣政策寬松的力度,央行可能也在觀望。」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對《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說。
前期降息降準的效果看似有限,那麼貨幣政策是否還會繼續寬松?不少業內人士還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認為貨幣繼續寬松仍有必要,但空間可能收窄。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自年初以來,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效果有所顯現,5月份PMI繼續回升,已經連續三個月高於50,同時房地產百城房價環比也由負轉正,成交量放大,樓市有所企穩。隨著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陸續審批開工,基建投資在穩增長中的作用會進一步提升。不過,5月CPI增幅較上月回落,PPI漲幅繼續為負,反映經濟轉型階段增長動力依然不足。貨幣政策還有放鬆空間。
他同時表示,經過兩次「全面、定向」降准,金融體系流動性寬松,商業銀行超額儲備增加;5月貿易順差擴大至近600億美元,外匯占款增加,這都將降低降準的緊迫性,擠壓進一步降准空間。但是,從長期來看,伴隨美聯儲在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迎來加息時點,以及中國進一步加大資本項目開放的力度,國內資金凈流出的壓力可能將更大,這都意味著仍需降准操作來進一步釋放流動性。
而從短期來看,地方債發行也需要資金面的護航。中信建投發布報告稱,貨幣政策仍然處於放鬆周期之中。目前第二批置換債券已經開始發行,而第三批置換債券可能也在醞釀之中,畢竟目前兩批一萬億置換的僅僅是以2013年6月底審計口徑為准,從微觀調研來看,2013年6月底至2014年12月底債務增長的速度顯著高於此前,這一部分債務的償債壓力更大。在地方債置換結束之前,央行都會給予貨幣政策配合,並且保持資金利率的寬松。
不過,不少市場人士也稱,除總量政策之外,未來貨幣政策將加大定向放鬆力度。此前,央行官方已經確認分別於2014年9月、11月,2015年3月、5月經四次操作將PSL利率從4.50%下調至目前的3.10%,未來,PSL以及新創設的貨幣政策工具將成為央行政策工具箱里的重要選項。
實際上,貨幣政策並非萬能葯。正如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在一次論壇上所說,貨幣政策在經濟過熱情況下對於穩定經濟和抑制通貨膨脹非常有用,但在經濟蕭條時要刺激經濟則非常難。
「降息降准在短期內能夠托底經濟,但是長期來看,僅靠貨幣政策不可能持續拉動經濟增速回升,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仍需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個長期的過程。」溫彬說,財政政策和相關的產業政策在穩增長過程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㈨ 央行最新報告如何定調中國貨幣政策的走向

中國貨幣政策將如何走向?央行這個最新報告定調。

央行: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

如何加強宏觀審慎管理?

要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完善宏觀審慎評估,擬於2019年第一季度評估時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下金融機構發行的同業存單納入MPA考核。

如何進一步深化利率、匯率改革?

探索利率走廊機制,增強利率調控能力;加強對金融機構非理性定價行為的監督管理,採取有效方式激勵約束利率定價行為;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接下來怎麼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集中力量,優先處理可能影響經濟社會穩定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問題。抓緊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有效控制宏觀杠桿率和重點領域風險,積極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等等。

來源:網易新聞

熱點內容
掘金醫葯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4-05-20 03:24:41 瀏覽:812
500萬如何投資股權 發布:2024-05-20 03:19:27 瀏覽:874
什麼是金融與理財 發布:2024-05-20 02:50:01 瀏覽:823
霧芯科技2020股票 發布:2024-05-20 02:49:24 瀏覽:624
螞蟻科技股票融資額 發布:2024-05-20 02:07:06 瀏覽:614
處於漲停的股票怎麼買入 發布:2024-05-20 02:02:55 瀏覽:336
股權轉讓中原股東如何實現債權 發布:2024-05-20 01:40:23 瀏覽:680
海正葯業有哪些基金投資 發布:2024-05-20 01:38:02 瀏覽:993
教授如何選擇股市 發布:2024-05-20 01:25:23 瀏覽:38
大科技疊加疫情防控股票 發布:2024-05-20 01:00:28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