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鬍子哥的市值多少

鬍子哥的市值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2-17 23:24:07

㈠ NBA現役只有3個超巨,4個巨星,算全明星有哪些人

生活中人被分為了三六九等,在NBA打球,一樣有等級之分。在這里的球員,基本可以分為,球星,全明星,巨星,超巨這4個等級。當然等級越高,說明你在聯盟影響力越大,實力肯定也更出色。

詹姆斯已經打了足足17年,他是不是超巨,這是很顯而易見的問題。出道就巔峰,一巔峰就是17年,這在歷史上都罕見。詹姆斯幾乎沒有缺點,你能想到的,他幾乎都能做到。詹姆斯就是總決賽門票,以及巨額收益的保證,他的影響力和實力,在現役是獨一檔。你不看籃球,也許不知道杜蘭特,倫納德,但是一定知道詹姆斯,他就是現在NBA門面。作為歷史前5的超巨,詹姆斯的偉大,不是黑子們一兩句就能否定的!

㈡ 陳凱琳龍鳳胎弟弟低調結婚,全家合照弟弟高大搶鏡,為何長相似印度人

29歲的香港小姐還有一個弟弟,德里克,生了一男一女。她經常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布他的近照,因為他們太親密了。Derek雖然不是圈內人,但見過他的人應該會對他印象深刻,因為他的外表和氣質都很特別,像一個混血兒。因此,德里克一度成為許多人討論的對象。然而Derek一點也不介意,繼續過著低調的生活,過著自己的生活。3月21日,德里克的大日子到來了。他當著家人的面正式登記結婚。而在婚禮現場,陳凱琳和程佳英也參加了祝福,隨後一家人還拍了公開照片,非常開心。

凱琳喜歡分享,尤其是關於她的家庭生活,所以她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弟弟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當德里克被正式曝光時,兄弟倆還一起拍攝了一個體育產品廣告。德里克不是業內人士,即使他做過廣告,他也沒有興趣進入這個行業。當年的廣告是與陳凱琳合作製作的。他之前甚至都不玩社交平台,但在2020年下半年,在陳凱琳的幫助下,他開了一個社交平台來分享自己的生活,這說明他很低調。然而,自他出現以來,Derek一直是人們關注和討論的焦點,因為他與眾不同的氣質,尤其是濃密的胡須和深邃的眼睛,使他看起來像中東和印度混血。

新娘穿著低胸的結婚禮服,手裡拿著紅花。德里克那天剃掉了鬍子,以顯示他的冷靜態度。然而,他的頭發太茂盛了,他仍然留有他的胡茬。在全家福照片中,德里克是最引人注目的。站在中間,他看起來高大有力,比他旁邊的父親高出一頭。在這張父子依偎在一起的照片中,他的長相和氣質確實不太相似。

陳凱琳見證了哥哥結婚的簽字儀式,她很開心,甚至對哥哥說,自己的三個兄弟姐妹現在都已經完成了結婚大事,終於可以讓父母感到安心、幸福。而在婚禮現場,當她看到哥哥的簽名時,她感動得喜出望外,於是特地准備了一個大紅包,祝賀哥哥結婚。值得一提的是,鄭家英在婚禮現場也非常活躍。拍完照片後,她經常和陳凱琳的家人聊天交流感情,說明陳凱琳一家相處得很好。

㈢ 請問馬化騰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馬化騰
馬化騰,36歲,騰訊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全面負責本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馬先生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雇於本集團。

出任現職前,馬先生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

馬先生於一九九三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並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逾十年經驗。

當選為深圳大學校友會副主席計算機系大學校友會主席

個人簡歷

1971年10月出生於廣東潮陽。

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

1989年-1993年,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深大畢業,進入潤迅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從專注於尋呼軟體開發的軟體工程師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

1998年,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詳細資料:馬化騰,1992年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當年的他,流落在一些中小公司打工,最多隻能算做深圳的邊緣人,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化騰接觸了ICQ,一個以色列人開發的即時聊天工具,馬化騰覺得ICQ這個東西很好,好到什麼程度呢?

馬化騰認為,好到可以做PC機之間的傳呼機,要知道哪個時候,別說手機,那是大富豪的標志,要是你能有個BB機,嘿嘿,可也是挺闊的,要泡女朋友肯定沒問題。 馬化騰覺得ICQ能夠在電腦上提供即時信息功能,可是就是有一個很大的缺點,ICQ版本沒有中文的,用起來很不方便

於是,馬化騰就想搞一個中文的ICQ,馬上叫上幾個朋友成立了一個公司,仿照ICQ 搞一個中國的ICQ ,我真的很佩服潮州人敏銳的洞察力,和天生的商業嗅覺。

當然,剛開始,騰訊的日子非常艱難,好些時候,QQ是近似用一種卑鄙的手段去偷人家的空間和帶寬,沒有錢來買伺服器,而市場上ICQ的中文版OICQ特受歡迎,下載的人特多,公元2000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是騰訊的冬天,第一次網路泡沐席捲了整個中國互連網,我們可愛的騰訊也不能倖免,騰訊要出手讓賢了。

騰訊的高層某人找過中華網,新浪。100萬這個現在讓人覺得杯水車薪的數字,在哪個時候,騰訊覺得是天文數字了,可以放棄這個明天不太明朗的中國版的ICQ了,可是,中華網,新浪的高管層都非常客氣的對騰訊去找他們的代表說:麻煩你從門外把門關上,好嗎?

現在我們到挺感激新浪,中華沒有用100萬來消失這個讓我們溝通無極限的QQ。當時,新浪,中華他們覺得太貴了,不就是一個對話嵌嘛,而且還嚴重存在侵犯以色列人ICQ權益的小東西,要100萬,不買!大不了我們自己搞一個,後來的新浪的UC就是實證。

在做個漂漂亮亮的新娘美夢破滅後,QQ明白,什麼都要靠自己了,馬化騰幾乎是傾其所有,這個時候,QQ不知道自己的贏利點到底在哪裡?注冊資源是很多,有什麼用呢?難道QQ只能向申請QQ號碼的用戶收取可憐的一點注冊費嗎?(有一段時間QQ上,申請號碼要收費,就是QQ最艱難的見證)

重要的是這個時候,已經有風投百樂相中了騰訊這匹千里馬了,風投公司砸錢幫助騰訊在香港上市了,QQ當時是沒有現金資本的,如果一定要講資本的話,那就是許多許多與你我這樣的數量高達3.4億的QQ用戶。從哪個時刻開始,騰訊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那是馬化騰做夢都在想的時代,資本時代,以後的QQ不會再沒有錢,不會再寒酸,不會----

QQ上市後,馬化騰的個人身價迅速飈升,身價17億港幣!特別強調,不是說現在,是說騰訊剛上市那會兒,現在馬總值多少,建議去親自問問馬化騰。

據可靠消息現在的騰訊市值33億美金,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有270億左右吧。

馬化騰在模仿間不經意打造了一個龐大的QQ帝國,改變了中國人溝通的方式,手機,電話,EMAIL,還有QQ成了大部分中國人必備的工具,甚至,有許多小弟弟小妹妹們可以不用手機,不用EMAIL,可是萬萬不能沒有QQ,上面有好多好多談得來的人,有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戲------

從前一段時間開始,騰訊開始走多元化戰略,已經象新浪,163一樣擁有自己的門戶網站qq.com,沒用一丁點時間,已經是中國的第四大門戶網站,馬雲的淘寶不是運行的很不錯嘛,好,現在的騰訊已經有了自己的paipai.com,基於在中國最有前途的C2C模式,陳天橋的盛大運行網路游戲不是已經賺了很多白花花的銀子嘛,好啊,騰訊有了QQ幻想,QQ堂。google,網路不是在搜索上做得很好嘛,而且搜索市場已經是互聯網爭奪的第二塊大蛋糕嘛,好呀,騰訊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soso.com-------

騰訊不光在線上象網路章魚一樣擴張,無盡的擴張騰訊帝國,在線下更不例外,現在與可口可樂搞得如火如塗的促銷活動就是最好的明證。我奉勸各位,在不久的將來,在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看到QQ大廈,QQ購物中心,QQ汽車------請你不要奇怪,這僅僅是騰訊在非常厲害,並且非常低調的馬化騰這個舵手的操作下走的QQ發展計劃的一步而已。

馬化騰,一個神秘而低調的人,他不會象某些企業總裁一樣喜歡作秀,QQ的新產品總是在無聲無息間,擺在我們Q哥Q妹面前,其實QQ的每一次擴張都一劍封住了對手的咽喉,比如,QQ游戲的推出,浩方從此告別不可一世的輝煌,那份曾經的燦爛永遠被QQ埋葬在昨天!不知道,這樣的故事在QQ後面的擴張過程中多少次會上演?

當然,市場就象在玩一把牌,不會永遠您做東,騰訊無論怎樣擴張,她最最核心的東西是即時通訊,是IM,我想馬化騰比誰都明白,而現在IM市場風起雲涌,遠在大洋對岸的巨鱷---微軟就死死的盯住了IM,他們的MSN我想很多哥們不會陌生吧,微軟對已經擁有一億三千萬網民的中國市場垂延三尺了,而且中國市場正在成幾何級增長。微軟下手了,它聯合Yahoo通搞起了互聯互通,當然,它也更希望兵不血刃的搞定騰訊,厚著個臉找到馬總,要跟馬總的QQ來互聯互通,它微軟就想把QQ作為MSN在中國市場擴張的排頭兵,QQ擁有忠實的4個億的中國用戶資源,跟你微軟MSN來通過來通過去,精明無比的馬總犯暈啦,而且是在中國市場通來通去。馬總第一時間把微軟這個通來通去的方案否定掉了,我想微軟是不會罷休的,君不見,這段時間,google跟微軟鬧得紛紛揚揚的vista默認搜索引擎事件嗎?微軟下一時間推出的新版操作系統windowns vista系統,默認的搜索引擎是MSN,不是GOOGLE,谷歌很生氣,正在起訴微軟壟斷,我完全可以猜測,如果MSN 能夠向GOOGLE舉起操作系統這把大漠利劍的話,對QQ也不會太例外,也許人家windowns 系統默認即時通訊為MSN,其他的裝不上去,那麼,QQ該怎麼辦???

我對馬化騰走過來的路,真的是很佩服,他出身二流大學,不是海龜派,靠跟隨模仿戰略起家並做得這么大,這么好!我一直猜測馬化騰先生上大學的當年,毛澤東思想肯定是學得很好,走的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個理念,抓住了即時聊天這一點,走從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先廣大發展用戶資源,在多元化,再鞏固龐大的帝國。
在深圳大學順理成章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PC水準已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剋星,為學校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餘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馬站長其實只是個20出頭的年輕人。回憶起那段生活,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通過網路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注於尋呼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寫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的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最關鍵的問題是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的個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魚得水,手頭很快就有了百萬資金。1994年入市的馬化騰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使其完成了一次飛躍,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許多網路界朋友的新變化也令馬化騰開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機會太多了,我為什麼不可以抓住?

創業

「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路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與其它創業者不同的是他絕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從心底里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著玩的事,騰訊也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伺服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體復雜多了。」馬化騰感覺創業初期還是有許多東西可以回味。

對於如何將尋呼與網路聯系起來發展業務馬化騰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於是否上馬ICQ項目,當時騰訊的股東方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對網路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它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於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為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打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藉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並可進行直接交流。三個年輕人看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自主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網上中文ICQ服務--OICQ,並成為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

「我們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體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別人。現在有點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馬化騰經常這樣告知同行。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困難與機遇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用戶歡迎,注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伺服器用,最開始只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頻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伺服器裡面運行。」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准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體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儼然一個無底洞。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台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22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2000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伺服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裡別提有多美了。」時至今日,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

㈣ 雅安鬍子哥一晚賺多少

很多。
他從小就有做一名音樂人的夢想,為圓音樂夢辭職下海,當上流浪吉他歌手,穿梭於歌廳、酒吧。 他為完成原始資本的積累、樂理知識和製作技術的儲備,以及音樂通道的構建,在西藏拉薩市一呆就是12年;期間,他曾與亞東、松呷、阿佳拉姆等藏區知名歌手合作,完成了一個個音樂的製作,他,就是現年49歲,家住市區桃花巷的雷傑,藝名鬍子。現在雅安鬍子哥一晚可以賺很多錢。
現在,雷傑的錄音棚已進入設計、裝修階段。「爭取今年5月投入使用。」雷傑說,為調動雅安原創歌曲作者的激情,創作出更多的優秀歌曲,他將適時舉辦「原創音樂節」和「搖滾音樂節」,邀請全國知名歌手前來合作,讓本土音樂通過多種形式走向全國。

㈤ 和男朋友異地戀,現在他和我說沒盼頭了,我該咋做呢

你和男朋友一直保持著異地戀的狀態,但是現在他卻對你說,他感覺沒有盼頭了。你不知道該怎麼做?其實異地戀真的是很讓人不看好的一種感情方式。有太多人因為分居兩地,常年沒有辦法在一起相聚,最後選擇了分離。我想你男朋友應該是被這樣的戀愛方式和狀態逼得不得不做出最後的決定,可能他覺得這對你和他來說都是一種解脫的方法。雖然這也許並不是他的本意。但這樣的感情方式還是令他不得不做出了最壞的打算,我建議你和他坐下來好好地聊一下。看看你們之間還有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比如你如果不願意分手,可以考慮下把工作的地點移到男友所在的城市,這樣你們就可以想正常戀人一樣,不必忍受分離之苦。當然,如果他可以做出犧牲,把工作地點轉移到你的城市就更好了。這只是我個人能想到的解決方法,也許不一定適合於你們,但我認為,你只要做出過努力,即使結果並不一定如你所想,你也不會後悔了。

㈥ 介紹下香港TVB相關信息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英語: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TVB;港交所股票代碼:0511)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開業,是香港首間商業無線電視台,故亦常被稱為「無線電視」或「無線」,觀眾又有 「TBB」、「三色台」、「無記」等昵稱。業務遍及全球,主要業務包括電視廣播、收費電視、節目製作及發行、動畫代理、衛星電視、雜志出版,及其相關業務。2011年3月,威盛/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跨界收購香港TVB,邵逸夫創辦並掌管了43年的TVB首次易主。

官網: http://www.tvb.com
公司名稱: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外文名稱: TVB
總部地點: 中國香港
成立時間: 1967年
經營范圍: 電視廣播
行政主席: 邵逸夫
副行政主席: 梁乃鵬

目錄

基本簡介
高層人員
旗下頻道免費頻道
衛星頻道
其他頻道
無線收費電視
演員列表
收視概況
歷史沿革
拍攝劇集上海灘(1980)
射鵰英雄傳(1983)
義不容情(1989)
大時代(1992)
陀槍師姐(1998起)
妙手仁心(1998起)
創世紀(2000)
金枝欲孽(2004)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2010)
造星工廠
綜藝娛樂選秀活動
籌款晚會
游戲節目
音樂盛會
兒童節目
資訊節目
台慶活動台慶口號
台慶劇集
歌星祝賀
頒獎典禮
節目巡禮
台內名詞監制
編審
海發劇
處境劇
部頭約
大結局
TVB電視城
電視劇集
新劇統計完成拍攝
拍攝中/即將拍攝
計劃中
貼吧相冊 基本簡介
高層人員
旗下頻道 免費頻道
衛星頻道
其他頻道
無線收費電視
演員列表
收視概況
歷史沿革
拍攝劇集 上海灘(1980)
射鵰英雄傳(1983)
義不容情(1989)
大時代(1992)
陀槍師姐(1998起)
妙手仁心(1998起)
創世紀(2000)
金枝欲孽(2004)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2010)
造星工廠
綜藝娛樂
選秀活動 籌款晚會 游戲節目 音樂盛會 兒童節目 資訊節目台慶活動
台慶口號 台慶劇集 歌星祝賀 頒獎典禮 節目巡禮台內名詞
監制 編審 海發劇 處境劇 部頭約 大結局TVB電視城電視劇集新劇統計
完成拍攝 拍攝中/即將拍攝 計劃中貼吧相冊 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簡介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VB)由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創辦,是世界第一大華語商營電視台。其經營的免費中文電視頻道翡翠台,自1967年11月19日開播以來,一直處於香港電視頻道中的收視領導地位,是香港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TVB成立初期只有約200名員工,如今共有約4200名全職員工,其中包括合約藝員及海外附屬公司員工。 TVB是全球最大的中文電視節目製作商,旗下擁有眾多藝人、歌手和專業製作人員,以及全亞洲最具規模的商業電視製作及營運中心,電視節目產量高達每年1.7萬小時,四十多年來累計播出電視節目80多萬小時,其質量穩居全球中文電視節目的領導地位。其中,TVB製作的電視劇,四十多年來一直影響著香港和世界各地華人社區的民眾。 近年來,TVB製作的各類電視節目及宣傳短片等屢獲殊榮,至今已經獲得三百多項國際重要獎項。1997年,TVB入選亞洲五十年間最具競爭能力企業、全港二十大傑出商業機構及亞洲二百家卓越公司;2001年,TVB獲得美國國家廣播協會頒發的「2001年國際廣播卓越大獎」。 TVB由免費電視起步,如今業務已遍及世界各地,趨向於多元化發展,其業務包括節目租賃、收費電視、音樂、電影、雜志出版等,香港本地業務和海外業務各占約一半。TVB現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中文電視台和最大的中文電視節目供應商之一,2010年營業額超過45億港元。 2011年1月26日,TVB發布股權變動公告,宣布擁有其26%股份及其他重要資產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已與德祥集團、威盛集團和普羅維登斯投資公司三方組成的投資集團達成協議,該投資集團將全數購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的TVB股權。此部分股份的股權變動後,TVB現任管理層保持不變,但德祥集團主席陳國強、威盛集團董事長王雪紅和普羅維登斯公司行政總裁喬納森·尼爾森三人將被推選加入TVB董事局。
編輯本段高層人員
梁乃鵬
邵逸夫
董事局 執行董事 邵逸夫 行政主席、行政委員會主席 梁乃鵬 副行政主席、行政委員會成員 方逸華 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行政委員會成員、非執行董事 羅仲炳 行政委員會成員、薪酬委員會成員 利陸雁群 行政委員會成員 周亦卿 利憲彬 利陸雁群之替任董事、獨立非執行董事 利乾 薪酬委員會主席、審核委員會成員 蕭炯柱 方逸華
審核委員會主席、薪酬委員會成員 鄭維新 薪酬委員會成員 麥佑基 公司秘書
編輯本段旗下頻道
免費頻道
翡翠台(TVB Jade) 1967年11月19日開播 TVB旗艦頻道,香港收視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電視頻道,提供新聞、電視劇、綜藝、動畫及訪談等多元化節目。 明珠台(TVB Pearl) 1967年11月19日開播 全港收視率最高的英語電視頻道,重點播放外語連續劇、電影、體育比賽及資訊節目。 J2 (TVB J2) 2008年1月28日試播 6月30日正式開播 打造最適合年輕人的電視頻道,匯聚日、韓、台等地的潮流人氣節目,網羅最潮爆偶像劇、綜藝、娛樂、文化、生活資訊、音樂節目、以及亞洲火熱名牌動漫。 高清翡翠台(TVB HD Jade) 2007年12月31日正式開播 香港本土唯一全日24小時廣播的免費高清電視頻道,主要播放TVB製作的高清電視劇、綜藝節目、紀錄片,以及外購紀錄片、外購電視劇、外購動畫等 互動新聞台(iNews Channel) 2008年11月11日試播 2009年1月1日正式開播 提供24小時新聞、時事、體育、財經消息,其內容與無線收費電視中的無線新聞台一致,不過互動新聞台會提供16:9的標清畫面。其中獨創 無線於1988年從廣播道遷入電視城
的NewsBar互動資訊服務,讓觀眾能第一時間掌握天氣預測、港股走勢及即時報價等資料。
衛星頻道
TVB8 24小時普通話廣播的娛樂頻道,每日主要播放娛樂、資訊、音樂及戲劇節目。 TVB星河頻道 24小時播放TVB製作的經典劇集及電視電影的衛星頻道。
其他頻道
亞太區: 翡翠衛星台(TVBJ)(澳大利亞、東南亞) TVB韓劇台 (澳大利亞) TVB大富(日本) TVB Korea頻道(韓國) Astro華麗台、 Astro On Demand劇集首映(馬來西亞) 歐洲區: 無線衛星台 (歐洲) 無線通識台(歐洲):主要播放知識與動畫節目以及兩個半小時的戲劇節目 TVB Vietnam (美國) 新時代電視(加拿大) 台灣TVBS: TVBS(無線衛星電視台) TVBS歡樂台 TVBS新聞台(在無線收費電視頻道表中稱之為無線衛星新聞台) TVBS-Asia(無線衛星亞洲台)
無線收費電視
無線電影台:無線電影台擁有巨星雲集、品種多元化的電影片庫,全日24小時為觀眾呈獻優質港產片、亞洲精選電影、動畫電影,及獨家首播邵氏出品的最新猛片,是影迷的最佳選擇。 無線為食台:全天24小時不停播放TVB製作以及外購的飲食節目。 無線精選台:精選亞洲超人氣劇集、TVB經典港劇再回眸。 無線新聞台:由無線新聞部製作,是香港其中一條24小時新聞財經頻道。播放內容包括本地及國際新聞大事、新聞回顧、財經資訊、專題特輯等,其播放內容與數碼頻道互動新聞台一致,不過無線新聞台只提供4:3畫面。 無線新聞2台:主要直播重要會議、大事和資訊,報道本地及國際新聞、社區新聞 無線兒童台:兒童及合家歡頻道,播放最新的合家歡及益智的卡通、兒童節目。 無線劇集台:主要首播或足本播放翡翠台播放過的外購劇,及翡翠台從未有播放的自製劇集。 無線經典台:主要是重播無線的經典電視劇,回顧無線電視製作的綜藝節目,和專題介紹經典劇集的台前幕後。 無線音樂台:香港第一條以播放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為主的頻道,搜羅全球最新最全的音樂錄影帶,播出獨家最新的音樂會或音樂特輯。 無線生活台:全日放送生活資訊節目的頻道,包括健康資訊、娛樂飲食和生活時尚。 無線生活2台:全日制提供最新健康、娛樂飲食和生活時尚等咨詢,支持使用TVB互動平台。 無線娛樂新聞台:以娛樂新聞為主打,主要報道各地的影視娛樂新聞,播放各大娛樂頒獎禮和特備娛樂節目 Super998台:無線收費電視的資訊及宣傳頻道,內容包括所有頻道的宣傳片、電影新片速遞及各地旅遊風物志等。 無線資訊台:無線資訊台內容包括無線收費電視所有頻道的宣傳片段、英格蘭冠軍聯賽及英格蘭超級聯賽。
編輯本段演員列表
經理人合約男藝員 陳豪 林峰 郭晉安 林保怡 鄭嘉穎 馬浚偉 苗僑偉 馬德鍾
謝天華 黃宗澤 吳卓羲 馬國明 王祖藍 阮兆祥 李思捷 黃德斌
鄧健泓 陳山聰 敖嘉年 曹永廉 郭政鴻 黎諾懿 洪天明 陳展鵬
崔建邦 金剛 蕭正楠 王浩信 關禮傑 黃智賢 吳家樂 黃嘉樂
張國強 高鈞賢 黃長興 袁偉豪 陳智燊 徐榮 胡諾言 梁烈唯
蔡淇俊 李雨陽 趙永洪 鄧永健 鄭俊弘 陳堃 梁證嘉 楊天經
張松枝 司徒瑞祈 張景淳 李豪 游莨維 張穎康 喬寶寶 葉暐
李泳豪 張智軒 江榮暉 李霖恩 楊鴻俊 鄭世豪 楊證樺 黃子衡
章志文 陳志健 江梓瑋 單俊偉 羅天宇 許家傑 何君誠 郭田葰
吳雲甫 翟威廉 溫家偉 李偉健 劉威煌 林師傑 許廷鏗 陳鴻碩
周志康 陳康健 胡鴻鈞 羅孝勇 陳國峰 謝東閔 吳業坤 李榮耀
李俊晨 呂熙 李嘉 沈震軒 趙敏通 杜港 蘇頌輝 姚兵
陳建文 鄭家俊 易智遠 李善恆 章宇昂 周志文 李浩森 林志程
陳浩民

經理人合約女藝員 李司棋 關菊英 胡杏兒 楊怡 鍾嘉欣 徐子珊 陳法拉 李詩韻
廖碧兒 唐詩詠 伍詠薇 田蕊妮 惠英紅 楊思琦 郭羨妮 陳敏之
胡定欣 樂瞳 陳茵媺 劉璇 林欣彤 湯盈盈 姚子羚 陳自瑤
楊秀惠 陳美詩 朱慧敏 苟芸慧 葉翠翠 呂慧儀 陳芷菁 黃智雯
馬賽 陳倩揚 丘凱敏 梁嘉琪 王君馨 李思欣 陳爽 沈卓盈
高海寧 李彩寧 李亞男 蔣家旻 梁政珏 周家蔚 周美欣 李綺雯
樂瞳 宋熙年 何傲芝 韓毓霞 朱凱婷 張雪芹 馬蹄露 陸詩韻
鄧上文 楊婉儀 黃宇詩 宋芝齡 陳詩慧 李美慧 吳幸美 陳宛蔚
葉凱茵 周麗欣 陳文靜 岑寶兒 梁珈詠 高可慧 林影紅 孫慧雪
麥皓兒 徐玟晴 陳蔚而 李穎芝 鄭瑩瑩 丁樂鍶 趙希洛 日伽
劉倩婷 何紫慧 鄧小巧 駱胤鳴 何雁詩 梁皓婷 陳慧敏 彭慧中
曾臻 許穎童 張韋怡 潘冠霖 羅泳嫻 曾愛媚 蕭凱欣 阮兒
曾琬莎 喻音琪 李漫芬 謝靜婷 袁嘉敏 何晶晶 朱子媚 馮琛
吳筠怡 夏雨欣

代理人合約男藝員 夏雨 王喜 陳錦鴻 石修 麥長青 歐錦棠 鄧梓峰 艾威
林盛斌 黎國輝 梁奕倫 魯振順 王俊棠 李岡龍 黃文標 戴耀明
陳榮峻 林子博 周奕瑋 陳偉洪 王致迪 黃耀煌 何基佑 姚浩政
鄭詠謙 侯建民 黎柏麟 黎桐康 羅鈞滿 魏焌皓 謝卓言 黃得生
楊潮凱 鄭子揚 朱敏瀚 方紹聰 劉秉賓 李興華 司徒暉
潘宗揚 王東泰 白健恩 葉家泓
代理人合約女藝員 米雪 李香琴 謝雪心 江欣燕 郭少芸 鄭欣宜 韓馬利 張慧慈
賈曉晨 庄思敏 朱璇 何傲兒 張嘉兒 龔嘉欣 汪琳 陳琪
朱婉儀 方伊琪 岑潔儀 陳丹丹 殷櫻 劉俐 王淑玲 關婉珊
林婉霞 夏至 葉婷芝 林穎彤 容羨媛 陳庭欣 庄思明 蔡曉慧
潘曉彤 湯寶珍 徐萌 李璧琦 李靄璣 朱倩兒 倫紫玄 翁佳妮
江欣庭 謝美琪 何詠雯 董藝雲 黃曉明 朱浚蔚 李姿敏 熊穎詩
黃嘉麗 陳珈穎 范彩兒 菁瑋 林秀怡 吳綺珊 沈愛琳 邱頌誼
馬詠恩 石天欣 陳亭嘉 李君妍 羅欣羚 張秀文 李雪瑩 李文煊
張莉莎 陳嘉嘉
部頭合約男藝員(部份) 曾志偉 陳百祥 鄭少秋 黎耀祥 古天樂 歐陽震華 劉松仁 鄭則士
黃子華 周星馳 方中信 鄭伊健 古巨基 黃浩然 錢嘉樂 鍾景輝
岳華 秦沛 姜大偉 許紹雄 元華 伍衛國 林嘉華 陳國邦
森美 李璨琛 羅仲謙 劉兆銘 胡楓 劉丹 劉江 白彪
羅樂林 郭峰 駱應鈞 李國麟 劉家輝 蔣志光 林利 安德尊
林子善 秦煌 周驄 李天翔 陳宇琛 於洋 李成昌 鄭子誠
溫家恆 王凱韋 向佐 李家聲 蔡康年 黃子雄 餘子明 戴志偉
谷峰 張翼 冼灝英 江漢 黎彼得 楊英偉 李家鼎 Joe Junior
布韋傑 揚明 古明華 羅貫峰 黃澤鋒 李鴻傑 關菁 鄧英敏
郭德信 李子奇 李海生 鄺佐輝 楊瑞麟 朱維德 鍾志光 何啟南
羅天池 陳少邦 蕭徽勇 曾守明 張達倫 李啟傑 江暉 裘卓能
李忠希 周子駒 蘇晉霆 胡麒豐 馬啟仁 陳良韋 王樹熹 李浩林
張國洪 張漢斌 顏桂洲 趙國東 招天佑 黃日華 陳鍵鋒

部頭合約女藝員(部份) 汪明荃 鄭裕玲 鄧萃雯 薛家燕 宣萱 佘詩曼 陳慧珊 張可頤
邵美琪 蘇玉華 周麗淇 葉童 商天娥 黃淑儀 曾華倩 滕麗名
官恩娜 江若琳 梁靖琪 江美儀 蓋鳴暉 苑瓊丹 蘇施黃 陳秀珠
姚嘉妮 譚小環 羅敏庄 陳貝兒 譚玉瑛 梅小惠 阮小儀 劉玉翠
楊崢 Amanda S. 楊愛瑾 呂有慧 盧宛茵 朱咪咪 羅冠蘭 雪妮
呂珊 程可為 林漪娸 馬海倫 陳嘉儀 陳曼娜 馮素波 余慕蓮
劉曉彤 姚瑩瑩 黃紀瑩 周家怡 張美妮 簡慕華 黃泆潼 楊洛婷
何綺雲 謝珊珊 Lisa S. 陳穎妍 關伊彤 黎芷珊 梁舜燕 黎宣
夏萍 陳安瑩 李楓 李麗麗 白茵 潘芳芳 祝文君 蘇恩磁
劉桂芳 曾慧雲 廖麗麗 溫裕紅 趙靜儀 楊卓娜 李思雅 梁麗瑩
林淑敏 沈可欣 羅芷晴 謝兆韻 謝宛婷 黃梓瑋 麥雅緻 林佳蓉
傅千盈 雷恩 孔祺 廖安麗 周寶霖 伍慧珊 蔡考藍 鍾鈺精
張允芝 文柏姿 黃潔婷 蒙嘉慧

編輯本段收視概況
「收視率」作為衡量一個電視節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它的高低能決定電視台的收入以及未來節目的製作方向,香港地區自1991年10月以來,改以設置個人收視紀錄系統來計算電視節目的平均收視。 收視點是香港電視節目收視率的計算方式,以一個地區可觀看電視的人口作為100點基準。香港地區一個收視點代表63,880名觀眾,且會隨著每年人口的變動而做出相應的調整。自1991年香港電視界採用個人收視調查儀記錄收視以來,TVB劇集收視最高記錄為2005年5月1日韓劇《大長今》大結局、2008年9月21日《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大結局、2009年11月29日《宮心計》大結局創下的50點。但按收視人數來計算,《家好月圓》(314.7萬)、《宮心計》(318萬)創造的50點收視仍不及《大長今》(335萬)。由於《大長今》的收視記錄至今無港劇能破,故其一直是港劇追趕的收視標桿。 1996~2010年TVB翡翠台年度收視冠軍(註:收視冠軍由劇集平均收視計算,並不取決於該劇集取得的最高收視。例如07年《溏心風暴》最高取得48點收視,但從平均收視(32.25點)計仍不敵33點的《師奶兵團》,故《師奶兵團》為07年度的收視冠軍) 年份 劇名 備注 平均收視 最高收視
1996 西遊記
36點 43點
1997 大鬧廣昌隆
36點 45點
1998 天地豪情
35點 45點
1999 狀王宋世傑Ⅱ
32點 42點
2000 十月初五的月光
36點 46點
2001 小寶與康熙 外購劇 36點 46點
2002 齊天大聖孫悟空 外購劇 34點 40點
2003 戇夫成龍
37點 48點
2004 棟篤神探
33點 39點
2005 大長今 外購劇 36點 50點
2006 女人唔易做
33點 41點
2007 溏心風暴
37點 48點
2008 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
35點 50點
2009 宮心計
35點 50點
2010 公主嫁到
34點 45點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香港tvb經過半年的試行運作,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開台。當時的員工只有約200人。無線啟播初期本土製作並不多,以本地新聞節目為主,成為整個70年代最高收視的節目類型之一。直至1976年,無線開拍第一套長篇連續劇《狂潮》,加上在1980年取消進口節目的規定,無線的本土製作自此大增。當時無線吸納了大量本土創作人材,建立起香港本土的電視文化,亦為無線的觀眾群打下基礎。七十至八十年代是無線電視製作比較「茁壯」的年代。當時無線電視以創作為主導,因為盈利增長迅速,無線給予製作人較大的創作空間。 80年代中至90年代,為了留住普羅大眾,電視製作走向通俗路線,難以像70年代一樣,兼顧「大眾」和「精英」的口味。整體的收視人口比例減少,促使無線電視進入制度化的年代,嚴格控製成本。節目製作過程的分工變得更細致和具體,編導的自主性大為降低。例如在80年代,無線的監制、編導仍然是固定組合,到90年起轉用「流動制」,即編導等人會被指派到不同攝制隊,令製作人的工作排期更緊密,工作量更繁重。 踏入新世紀,無線終於出現較大的轉變。在鞏固本土優勢同時,積極發展外地市場和拓展新業務,例如合辦演唱會和拓展外地合拍劇等。期間不少自製和外購的節目都受到觀眾歡迎,例如《大長今》和《金枝欲孽》等,基本保持了收視上優勢。 還有奉行「制播合一」的無線電視,首次將節目創作交由獨立製作人負責,另一方面,無線開始製作一些具知識和思考性的節目,例如《向世界出發》、《細說名城》、《冰天動地》等,在節目類型上增添了一些新元素。 2004年,無線開展了收費電視業務,雖然經營困難下業務按年改善,但2007年無線就已經減持收費電視的股權。無線副董事總經理陳禎祥就指,無線正追求更國際化的格局,在海外尋找更多發展機會。而無線的外地業務比重,在1995年只佔整體的兩成,增長至2006年已經接近一半。邁入數碼新時代,TVB進入了一個多元的新局面。
編輯本段拍攝劇集
說到劇集,這可算是TVB的品牌產品,在國際上也享有非凡的聲譽。TVB向來都有自己獨特的拍片機制,它每年都會製作近千小時的電視劇集,而最近也已決定在數量上有所增加。目前TVB的電視廣播城總共擁有五間電視劇錄影廠,每天不停製作電視劇集,而電視劇中的全部所謂的"廠景」就是在這些錄影廠中完成的。說俗一點這些廠就是「電視劇的製作車間」。
TVB古裝電視劇劇照(13張)從1967年11月19日TVB建台之初首部劇集《夢斷情天》到現在,歷年來TVB所推出的電視劇集接近1500部,超過8萬多小時。這當中包含形形色色的各類題材,涉及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溫馨鄰里劇、處境喜劇、小品式劇集、單元劇、時裝愛情劇、古裝武俠劇、青春勵志劇、懸疑推理劇、偵探緝兇劇、警匪劇、各類專業題材劇以及電視電影,可謂應有盡有。完全能滿足各個層次、各個年齡段的觀眾。而且這些劇集當中不少還成為了「經典」,變成了觀眾心目之中不可磨滅的「記憶」,同時也創造了多個收視奇跡,為TVB帶來極大的口碑和榮譽。
上海灘(1980)
很多年以後,人們依然清清楚楚地記得,那激動緊張的三聲槍響後,激昂的音樂響起,伴隨著葉麗儀那激昂的演唱:「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一段盪氣回腸的故事開始上演。發哥的自信瀟灑、呂良偉的小鬍子、趙雅芝的清純美麗……《上海灘》堪稱是香港電視史上最成功、最經典的劇集之一。該劇當年在香港播出以後,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不僅創下了極高的收視率,還帶出了一股拍攝民國劇熱潮。隨後,又陸續拍攝了《上海灘(續集)》、《上海灘龍虎鬥》、《鱷魚潭》等,均以民國為歷史背景。
射鵰英雄傳(1983)
該劇分為《鐵血丹心》、《東邪西毒》、《華山論劍》三部拍攝,一直是眾多版《射鵰英雄傳》的範本。時 射鵰英雄傳
隔二十多年只要人們提起《射鵰英雄傳》,都會想起一個長著兔子牙的俏黃蓉、一個傻乎乎的憨郭靖,而他們的代言人是誰?非黃日華與翁美玲莫屬。重提83年版《射鵰英雄傳》,眼前立刻浮現一片廣褒的草原,牛羊跳躍,郭靖策馬馳騁,手拾彎弓射大雕.還有蓉兒的巧笑嫣然,她揚著臉嬌聲喚著『靖哥哥』。曾經因為他們的演繹而遍尋金庸的作品,一次次沉醉在風雲變幻的江湖恩怨里,為了大俠的豪情萬丈,兒女情長而唏噓。如今已是而立之年,憶起當年,仍是激動,那些經典的畫面,翁美玲的紅顏早逝,都如歌中所唱『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除了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等眾多主演外,還有許多超級大龍套,如周星馳、吳鎮宇、歐陽震華、劉嘉玲等。特殊時代造就的經典是無法顛覆的。
義不容情(1989)

㈦ 吳鷹的人物平生

成也小靈通敗也小靈通
1989年,在紐約街頭的吳鷹,頗為意外地與後來擔任UT首席技術官的黃曉慶相逢,而正是這段美麗的邂逅,最終成為吳鷹人生中需要用濃墨重彩去勾勒的標志性事件。
5年後的1994年2月,黃曉慶正式脫身貝爾實驗室並一頭扎進由台灣人陸弘亮一手撐起的Unitech公司,而當時的陸弘亮正在美國集中精力從事通信軟體的開發。後來,在黃曉慶的努力下,吳鷹、薛村禾、陸弘亮才得以有機會在酒桌上把酒痛飲,感喟「相識恨晚」。而當50%:50%的合並方案在吳和陸之間深入交流並最終敲定後,吳鷹更是將黃曉慶拉到了中國。
1996年,時任浙江餘杭市郵電局局長的徐福新,去日考察時偶然發現了PHS技術(小靈通)的可用性,並迅速回國搞出了小靈通。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的徐曾密切接觸過多家國際通信巨頭,力圖合作開發,奈何對方均以小靈通技術落後為由,拒絕合作,其中華為、愛立信對此曾認真做過專項研究,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正是這些通信巨頭們的集體缺席,吳鷹才得以買斷該技術並強勢推廣。1998年,在國際巨頭紛紛不看好的情形下,吳鷹斥資數千萬發展小靈通業務,並最終一炮打響。2000年3月3日,UT斯達康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登陸當天,股價一度高沖到73美元,漲幅達278%,公司市值瞬間膨脹為70多億美元,被納市戴上了2000年第一季度10佳公司的桂冠。
吳鷹下注小靈通,居然成功了。
股市的好消息以及媒體的吹捧讓吳鷹沉醉其間。天南海北飛來飛去,各種名人派對、財富論壇上總可見吳鷹的標志性身影,其氣勢、光環與大牌明星並無二致。
在繼美國《商業周刊》2002年評定UT為全球IT100強,遴選其為全球成長最快公司之後,2003年,美國《時代周刊》更是將吳鷹與eBay創始人惠特曼、Google 全球副總裁Omid Kordestani、Dell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Kevin Rollins、搜狐總裁張朝陽等14人一道,給予了隆重的特別報道。
在這期名為「Tech survivors」的重磅推介中,《時代周刊》對吳鷹在小靈通技術上引人矚目的商業貢獻表達了耐人尋味的推崇:「吳鷹於1998年在中國推出小靈通業務時,估計誰也不會想到,截至2003年,其用戶能夠突破1800萬。而更為離奇的是,這種技術早在90年代初就已經問世於日,而吳鷹愣是憑借他新澤西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學位,重新定義了小靈通概念,並以此說服了中國信產部的官員,讓他們相信小靈通是固定通信業務的延伸和補充,並將該技術賣給了中國的兩家固網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而這兩家公司當時也正躊躇於沒有移動運營許可證而扼腕嘆息中,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時代周刊》援引某位咨詢師的觀點,耐人尋味地披露:「吳鷹最奇妙的地方在於,他總是能夠將不可能的東西變得合理合法。」
但吳鷹的好夢只持續了幾年,隨著小靈通業務的急速落敗,UT決策層宛若熱鍋上的螞蟻。他們從前都是將大把的力氣用在小靈通上,很久以來也未曾想過今後的發展謀略,滿心以為靠這一個東西就能夠吃上些年月了。
處境的尷尬逼迫變局的出現,扭轉頹勢成為當務之急。但吳鷹的押寶心態郁結在心頭化不開,其「大賭定輸贏」的氣質似乎已經全然融會在他的血液里:從扛著巨資砸入3G幾乎血無歸,再到謀劃中國IPTV版圖結果前途渺茫,UT和它的精神領袖吳鷹彷彿無頭蒼蠅,開始到處亂撞。
吳鷹,那個被烙上小靈通標志的物質載體,此刻卻再也不想提什麼小靈通了。
2006年10月17日,在位於北京長安街東方廣場的UT斯達康中國總公司的辦公樓里,其市場總部高級投資關系經理張純面對《IT時代周刊》記者的提問說,吳鷹確實是在這里辦公,但已經去美國,而且他經常是美國、北京、杭州三地飛,時間很不確定。在與張純交流前,刊記者在前台和接待小姐聊天,對方稱吳總經常不在北京。
在其辦公樓的幾面牆上,分別擺放著UT的最新產品圖示、最新產品模型、各個時期的榮譽證書和獎杯,記錄著小靈通曾經的輝煌。據信產部發布的權威數字,2005年上半年與2006同期相比,整體利潤上漲31.5%,而2006年上半年,比2005年同期僅僅增長2%。盡管從數字上看似乎仍在增長,但就行業整體而言,預期已很不看好。而UT的官方數字顯示,2005年,公司凈虧損4.62億美元。2006年僅上半年凈虧損就已突破3210萬美元。分析人士甚至預測,2006年UT全年財報將會比2005年更加難看。
在小靈通風光不再的時候,吳鷹終於也脫去了他那一層神奇的光環。不過,對於吳鷹不再就任CEO職位一事,UT方面稱,這只是公司讓吳鷹承擔更重要的職能,尋找公司戰略選擇,而不是因為小靈通的問題。
身陷泥潭
小靈通業務不再風光,吳鷹開始了新一輪的賭博。他頻頻在WCDMA、CDMA2000、IPTV等業務上下注,希圖扳回敗局。但這一次,命運之神顯然沒有再次眷顧他。對吳鷹下注IPTV一事,號稱「拚命三郎」,對吳鷹了解甚深的周韶寧在接受《IT時代周刊》采訪的時候說,「沒錯,IPTV目前在發展模式上還有待探索,標准也不確定,監管也有問題,到大規模應用可能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大量投入可能會有風險。」周韶寧曾供職於UT長達9年,當時與吳鷹、黃曉慶並稱UT中國的三架馬車。對於這個說法,UT斯達康稱,經他們核實,該刊記者與周的對話被稱為斷章取義,嚴重違反被訪者初衷。但可惜的是,他們是如何核實的,UT並未明言。
原供職於摩托羅拉、現為摩托羅拉旗下公司飛思卡爾半導體亞太區總裁的關永祺,曾經專門負責PHS技術在日的研發推廣,但PHS業務後來被摩托羅拉果斷砍掉。
2006年10月19日,北京和平里中街乙十六號商務會所,關永祺接受了《IT時代周刊》的獨家專訪。
關永祺對刊坦言:「當初摩托羅拉在日也發展小靈通,但後來我們徹底退出了。因為那時候日政府認為,這個技術已經面臨淘汰,技術應該往高處走,而不是相反。我一直密切關注UT和吳鷹的發展路徑,我也曾看到,吳鷹把這個東西拿到中國來,做得很好,我可以祝賀他,但我們不會去做!」
「小靈通是一種很特別的產品,但不是一個長遠發展的方案,只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一個特定的機會,它冒了出來而已。即使你在幾年前問我,飛思卡爾要不要上一個小靈通晶元項目,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不。盡管你可以說,靠這樣一個不能維持長久的方案,UT斯達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大公司。」 關永祺對小靈通的發展軌跡基持否定的態度。
而多位專家在和刊記者談及UT和吳鷹時,都表達了惋惜之情。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范圍經濟」,把幾乎全部的力氣投注到小靈通上,最後當小靈通業務呈現發展遲滯徵兆時,再提轉型,在時間上已經晚了好幾步,處境自然不利。
轉型往哪裡轉,又是一個問題。先是投3G,從WCDMA到CDMA2000,再到IPTV,給人的印象是急速冒進、雜亂無章。在3G領域,企業進入很多,諾基亞、愛立信、北電、華為幾年前早已安營紮寨、厲兵秣馬,在終端設備上擁有明顯優勢。
值得一說的是華為,它是一個與UT截然不同的企業,幾乎通信領域的所有分支技術華為都有涉及,是產品線完備的一個典型,在各個領域與國際一流企業展開全球性競爭。所以,在這樣的競爭環境里,UT似乎並沒有多少話語權。
已經公開的消息是,很早以前中國電信就已經與愛立信簽署協議,就3G技術設備進行合作。廣東移動也很早就提出決定採用愛立信的3G設備,而此時的UT卻還在如火如荼地拼殺小靈通。在這樣的情形下轉型做3G,從時間和整體氛圍上講,對UT已經很不利。
一位接近吳鷹和UT達數年之久的內部人士對《T時代周刊》記者透露,由於當初吳鷹做小靈通做得很強勢,分搶了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飯碗,曾經給兩者造成了很大壓力, UT一度與兩者關系很僵。所以,就3G業務,愛立信、諾基亞等企業領導都曾拜會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家均盛情接待,唯獨吳鷹吃了對方的閉門羹,再加上3G遲遲不發牌照,UT更是雪上加霜。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由於在小靈通業務上的深度合作,UT和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固話運營商積累了不錯的關系。但從某種意義上講,當初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力推小靈通實屬迫不得已。因為沒有移動GSM牌照,小靈通又屬於固網通信,所以便只能找小靈通這一僅有的途徑去拓展業務,除此沒有其他任何選項。
董事會否決了吳鷹的全球CEO
小靈通的戰略失誤所造成的公司與個人的窘迫心境,一度讓吳鷹回憶起當年在美國貝爾實驗室的那段經歷:在被貝爾實驗室開除出局的一剎那,農民出身、勤懇治學、一步步走到當下的吳鷹頓時淚流滿面。強大的自尊心燃燒起來的是無比高亢的鬥志,吳鷹隱忍並堅強地搜尋著可能成就事業的一切線索,直到發現了小靈通。吳鷹曾經擲地有聲地表示:只有在最困難的時候,你才能判斷出誰是man,誰是boy!
吳鷹試圖凝聚全身氣力扭轉頹勢。在轉投3G深陷無底洞之後,他亮出了最後一張王牌:IPTV!
事實證明,他又錯了。
身處漩渦之中的UT首席科學家楊景,不得不對IPTV加以褒揚。他表示,IPTV是消滅數字鴻溝、實現全社會信息化的最有效途徑。此言外之意便是,大家都要給IPTV捧個場,那樣UT也能好過些!
股價一挫再挫,虧損無邊擴散,UT董事會眼睜睜看著曾經高高在上的公司股票,如今變得如同大白菜一樣被低廉拋售,心中自是焦慮萬端。更有分析師表示,UT股價在5美元才基符合實際情況。
固定資產在不間斷地無形流失,企業員工的勞動積極性倍受打擊,高管跳槽風波愈演愈烈,而更為重要的是,股民的集體不買賬已經凝聚成為公司內部的巨大壓力。
一向只負責資層面,並不實際操作中國業務的UT董事長兼全球CEO陸弘亮惱了。當時透露出來的可靠消息是,從2007年1月1日起,由UT獨立董事Tom Toy擔任公司董事長,陸離職後仍將擔任公司戰略顧問,但全球CEO將不再考慮吳鷹。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不久前的一次新聞采訪中,吳鷹曾經透露,自己雖然很早以前就曾被陸老闆「欽點」為全球CEO(公司也作過公告稱將於2007年1月1日起由吳鷹擔任全球CEO),但總感覺自己的能力還有差距。但當2006年5月陸老闆決定辭職並繼續委任吳鷹時,吳鷹開心地表示:自己的能力可以勝任了,一定要把這個工作做好!
如今老闆的臉色變了。
行業資深人士何濤在接受《IT時代周刊》記者采訪時,深刻剖析了陸與吳的復雜關系。
據何濤講述,陸弘亮是一個非常好相處、非常大度的人,更是一個可以做哥們、值得託付的人。早在與吳鷹合作之前的很長時間里,陸在美國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只是國內對此關注度不夠。直到吳鷹和小靈通在國內的一路高歌才促使大家發現,原來在吳鷹和小靈通背後還有這樣一個精明的戰略投資家在整體策劃。
「我的弱點也是我的優點,就是太容易相信別人。很多時候我明明知道某個人借錢有去無回,但我還是要幫他。別人都說我太天真。」總是保持一臉笑眯眯表情、曾經創辦過3家公司且深諳矽谷創新機制的陸弘亮,這樣對自己人格作剖析,無論怎麼看都有些是針對吳鷹的意思。
對於這個結論,刊向UT斯達康求證時,UT只是表示結論錯誤,但具體是哪錯了,並未向刊明言。
諸多分析人士在與刊記者交流時都流露了類似的觀點:陸弘亮在UT是一個相當有份量的人,至今無人能夠撼動。UT董事長陸弘亮和董事會為什麼要否決吳鷹的職位?其實無非是給股民一個交代。
固執的性格害了自己
UT走到了尷尬的懸崖邊上,無論怎麼走,都很危險。
自詡「60分的能力,80分的舞台」的UT,處處宣揚尊重人才的「一團和氣」,但其實不然。
某位UT前員工對《IT時代周刊》講,當初見到大鬍子的吳鷹,並認真聆聽了其對公司發展戰略的宏大解讀後,當即感嘆自己「找對了領頭羊」。但承認「理想高過現實」的該員工,卻在具體工作中,逐步修正了自己從前的觀點,而且後來隨著UT整體發展多次遭遇掣肘,「吳鷹在UT的標桿作用已大幅度退化」,而其內部機制也凸現了重重漏洞。 公司領導的個人意志往往會影響一個企業的最終走向,是否善於採納下層員工的可行性建議非常關鍵,吳鷹和他的UT從企業戰略上來說,似乎並沒有理順這樣一個基關系。
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連福表示,作為小靈通精神象徵的吳鷹,確有他的過人之處,但從小靈通一夜成名後,他似乎完全失去了自我。「一個沒有理性思維的人如果一度財力膨脹,性格往往扭曲,自己認為無所不能了,別人的正確建議都聽不進去了,一切自我說了算,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單一的市場、單一的產品是很危險的,尤其對做高科技產品的企業而言,是最危險不過的,而吳鷹卻偏偏固執地走到了這一步。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不論UT是否「改嫁」,吳鷹這次鐵定是要離開UT了。只不過,根據雙方簽署的意向書,吳鷹不得不在2007年1月1日UT董事會最新調整下達之前,緊密配合其他同事以及美林證券,站好UT最後一班崗。而在此關鍵時刻,吳鷹需承擔相應責任。之後,UT斯達康向《IT時代周刊》回復,認為這是商業謠言,公司早就公開辟謠,並掌握了謠言出籠背景。但讓記者感興趣的是,謠言的出籠背景是什麼,UT並沒有透露。
10月27日,一位UT在職員工在多次表露「千萬不能署名」後,終於接受了刊記者的采訪。在深入交流後,該員工就公司整體運營狀況和吳鷹離職傳聞,談了自己的幾點體會。他說:「其實, UT內部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動盪了,原因有兩個。首先,大家心裡一直都綳著根弦,而且不論基層員工還是中層領導,都很惶惑。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是,公司運作的整體不景氣極有可能再度引發大規模裁員。再者,整個公司從上到下,無論在杭州、深圳、北京還是在美國加州,在尚未傳出正式消息前,就已經對吳鷹的去向猜測紛紛,而其中,除一部分高層在私下表示過吳鷹將要離開的消息外,更多人聽到的卻是:吳鷹即使不走,也會被降職處理,很有可能調離北京,去杭州負責研發、生產,但這樣的任命,對好強的吳鷹來說,接受起來很不容易,是否接受這樣的任命非常難說,所以,離開的可能性非常大。」對於UT員工的這段采訪,事後刊向UT求證時,卻仍然被UT定義為謠言。UT在回復刊的意見函中,表示願意真誠地與媒體溝通,但當刊記者與UT方面進行溝通時,得到的卻不是這個結果。在發展戰略上飽受重創的UT,這個號稱「東方智慧,西方創新」的國際「大」企業,再度面臨艱難的選擇。
精於交際、口才超人、融匯中美文化於一身的吳鷹,被尷尬地丟在死寂、灰暗的世界裡。

熱點內容
國立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發布:2025-07-08 13:49:33 瀏覽:426
捷信金融現在狀況如何 發布:2025-07-08 13:39:02 瀏覽:382
金融產品如何篩選開發構思 發布:2025-07-08 13:31:37 瀏覽:460
股票股息現金股息不同影響 發布:2025-07-08 13:31:34 瀏覽:811
怎麼知道哪些基金即將分紅 發布:2025-07-08 13:20:50 瀏覽:173
冠捷科技股票怎麼買 發布:2025-07-08 13:20:39 瀏覽:306
如何查看新出數字貨幣 發布:2025-07-08 13:20:38 瀏覽:391
基金收益曲線圖百分數代表什麼 發布:2025-07-08 12:58:34 瀏覽:54
成都貸回家金融怎麼樣 發布:2025-07-08 12:56:54 瀏覽:1000
金融美股最近一周走勢如何 發布:2025-07-08 12:34:51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