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兵工廠市值會是多少
1.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牛中國軍隊用了半個多世紀,抗美援朝都沒扔
清朝末年張之洞在武漢漢陽建造了漢陽兵工廠。這座中國自己的兵工廠建成後,估計張之洞自己都沒有想到,漢陽造竟然成了中國後來最靠譜的武器。抗日戰爭能打贏,就有他的貢獻。除了抗日戰爭,到了抗美援朝都還有漢陽造的身影。那麼,這款步槍到底是什麼性能讓他如此耐用呢?
洋務運動開始後,原本作為「清流」鄙視洋務的張之洞做了地方大員後,突然意識到先進工業的重要性。1884年中法戰爭後,了解到先進武器可以幫助自己戰勝列強後,就讓此時在德國的洪鈞了解製造步槍的相關情況。就這樣,張之洞拍板開始建自己的兵工廠。漢陽兵工廠,不要看是在漢陽,實際上一開始並不打算在漢陽。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張之洞當時是兩廣總督。就在張之洞搞到八十萬兩准備建廠的時候,他從兩廣總督變成了湖廣總督。一番討論之後,漢陽兵工廠終於在漢陽建成。
漢陽兵工廠成立後,所生產的步槍品種是德國當時現役使用的掛毛瑟牌子的Gew.1888式步槍,又稱「委員會步槍」。其看起來是德國現役,實際上德軍很快就淘汰了這款步槍。一個主要問題是這款步槍,問題多多,且使用圓子彈頭。按照當時張之洞的構想,使用歐洲陸軍第一強國德國的武器就是穩妥的。漢陽造就這樣成為了中國 歷史 上一支五十年不倒的傳奇步槍。
漢陽造沒有趕上甲午戰爭,因為那是淮軍打的。主力武器都是李鴻章江南製造總局生產的美國貨。而八國聯軍進北京更像是一場鬧劇,東南地區有識之士的漢人採取東南互保。漢陽造經歷的第一個大 歷史 就是辛亥革命。漢陽造從1895年到1909年,兵工廠共生產了約13萬支步槍。其中大部分都分給了清朝編練的新軍。新軍是辛亥革命的主力,當然這第一槍就是漢陽造打響的。
經歷了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沒幾年就去世了。北洋大老闆之後的中國開始進入軍閥混戰時期。對於軍閥來說,漢陽兵工廠已經是中國最靠譜的兵工廠了。誰掌握了他誰都會盡力維護。除了維護,就是讓他拚命的生產。畢竟打仗是要用槍的。在民國時期,漢陽造一天可以造200支。之後漢陽兵工廠又經歷了老蔣的南京政府,南昌起義,到抗日戰爭。可以說,不管是北洋軍、國民革命軍還是紅軍,手裡的武器最多的當然就是張之洞留下來的漢陽造。雖然此後老蔣想用真正的毛瑟M1924步槍來取代經過數次改版的漢陽造。但是抗日戰爭的爆發讓這一想法沒有完成。
在抗日戰爭中,隨著中國入海口的相繼丟失,漢陽造成了抗戰中期中國軍人最為仰仗的武器。漢陽造直到1944年,隨著大量美國武器進入才停產。別以為漢陽造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實際上並沒有。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漢陽造依然存在。只是此時的漢陽造已經不是一線武器,而是裝備到了民兵手裡。
2. 江南製造總局在1917年的產量和漢陽兵工廠產量對比
不如漢陽兵工廠,要知道漢陽兵工廠一度是no1.
3. 漢陽造的後續經歷
工程八營舊址在今日武昌紫陽湖東側(現湖北省總工會院內),在解放初尚存有 3 棟平房,解放後按原貌進行了重修,其中兩棟改修。現當日營樓均已不復存在,操練的場地也建了高樓。1987 年 10 月 10 日,武漢市政府在此立紀念碑。碑高 4 米余,麻石砌成。上方是大理石雕成的三支漢陽造步槍,三足鼎立;碑座的正面刻有「辛亥武昌起義工程營發難處」字樣,兩側為九角十八星旗,背面刻有記述工程營發難始末的碑文。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關於辛亥革命的浮雕中,士兵們手持的正是漢陽造步槍。由此,開始時一波三折的漢陽造八八式步槍,一帆風順,一直生產到 1944 年,經歷了半個世紀,其壽命超過了任何一種曾在中國生產過的武器。
1938 年 2 月,漢陽兵工廠改稱第 1 兵工廠,後因日軍逼近武漢,奉令遷往湖南辰溪,將制炮廠交給炮兵技術處,後成立 50 廠忠恕分廠。並將制槍廠並入民國軍政部兵工署第 21 廠(當時在四川重慶,原南京金陵兵工廠),繼續生產 88 式。
1946 年,因抗戰勝利,兵工復員,該廠於 9 月奉令結束。
在軍閥混戰的時代,一直到抗戰結束,漢陽造在中國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由清朝新軍開始,北洋軍、北伐軍、中央軍、紅軍,漢陽造武裝了無數的中國部隊。到了八年抗戰,抵禦外侮,可算是老樹開花又逢春。直到朝鮮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仍有許多部隊持著漢陽造,在冰天雪地中與十六國聯軍拚殺。
4. 漢陽造88式步槍的產量
漢陽兵工廠生產的記錄如下:
1896年開工生產。第一年生產1,300枝步槍。
1901年,生產步槍2500枝,馬槍316枝。
1902年湖北槍炮局對1895年至1901年生產數量四柱表。造成快槍22500枝。馬槍316枝。
1904年,當時可以日產步槍50枝。
1910年的『湖北兵工鋼葯廠歷年及宣統元年造成撥解實存各項軍火表冊』,記載了由1895年至1909年年底的生產總共數量:造成「毛瑟」步槍121974枝、「毛瑟」馬槍8062枝。
進入民國之後,由於北洋政府財務匱乏,又連年戰亂,漢陽造的生產非常不規則,多時可達每日200枝,但有時因材料用盡,無力添購,直至停工待料的局面。
1915年時,年生產10000枝左右。
1920年時,年生產18000枝。
根據中國近代兵器工業記載,1912年至1927年,漢陽兵工廠一共生產步槍577982枝;但並未註明該數字由何得出。
1932年時,每月可生產4700枝。
1933年只生產了5800枝。
1934年生產了38400枝。
1937年7月,抗戰開始,武漢地區立即受到日軍佔領的威脅,湖北兵工廠改名為第一兵工廠,1938年初奉命向後方遷移,先遷往湖南辰溪,後槍廠又遷往四川重慶,1938年7月並入21兵工廠,1939年1月在重慶復工生產,改名為漢式七九步槍,至1944年停產之產量如下表: 品名/年度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漢式七九步槍 41500 53814 31500 46600 33400 350 參照已知漢陽造的序號,有日期最早的一把是「乙3H3275」,日期是21-2。由此算出,由1A0001至3H3275為593216。減去1909年前的產量,得出1910至1932年初的產量為463180枝。
原已知序號中印有漢陽兵工廠五角星記,最高的是乙4I7654,日期是26-12。由此算出,由3H3275至4I7654為274352枝。
又出現一把1938年2月的漢陽造,序號「乙4J6403」,大約正在遷廠之前製造。因此可以概算出在原址生產的漢陽造大約是:876316把。加上戰時21廠生產了207164把,總數則為1083480。 年份 1895-1909 1910-1932 1932-1938 1939-1944 合計 數量 130036 463180 283100 207164 1083480
5. 湖北漢陽兵工廠造銀錠嗎
湖北漢陽兵工廠造銀錠。根據相關資料查詢漢陽兵工廠是晚清時期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張之洞到湖北後主持創辦的軍工製造企業,原名湖北槍炮廠,於1892年動工,1894年建成,據當年在新軍第八鎮(師)21標一個士兵的回憶,當年第八鎮的銀錠全部是漢陽兵工廠出產。
6. 漢陽造 簡介
1890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漢創建了漢陽兵工廠,開始研製中國自己的武器。主人公劉漢陽的父親劉鄂是槍炮師陳江南的徒弟,劉鄂與江雷、荊尚柯、夏之前並稱為四大弟子。就在他們研製武器取得重大成果的時候,師父陳江南卻成為了一場陰謀的犧牲品,在研製現場被炸死。四大弟子決心查明真相為師報仇,並立誓研製出中國自己的制式步槍——漢陽造。
造槍者更造人,兄弟四人無法抵擋歷史大潮的浪頭,他們投身辛亥革命,江雷為此獻出生命,劉鄂也在武器試驗中喪生,命運沉浮中荊尚柯退居山野,夏之前與日本妻子專注於生意場,卻不知自己早已被日本間諜暗中利用。
漢陽:
漢陽區為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之一,因位於古漢水之陽而得名,地處武漢市西南部,長江和漢江交匯處,與武昌、漢口隔江鼎立形成武漢三鎮。獨居一鎮的漢陽區,東瀕長江,北依漢水,是長江黃金水道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
7. 央企改革湖南天雁和誰重組
西儀股份和湖南天雁重組。兩個企業都是兵器裝備集團子公司,各自市值50億左右,都涉足汽車零配件,兩者主要產品不存在沖突,兩者合並完全可以擴展各自原有市場規模,西儀可以換股方式吸收天雁,兩者合並專注於汽車零配件研發,西儀在21年改革時,吸收漢陽兵工涉足軍工火器製造,所以西儀吸收天雁更為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