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是什麼政策
⑴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別!4個方面來解析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是國家企穩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手段,兩者之間有相連的關系,也有區別。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者的區別在於:
1、兩者的部門分工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政府部門根據國家經濟狀態來執行。貨幣政策是由國家中央銀行在實施。
2、兩者的途徑不同:財政政策是指國家對國民收入情況做改善,以此來促進國家經濟消費和收入。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貨幣的形成來發行,通過貨幣數量和管控在控制經濟的方向。
3、兩者的政策工具不一樣:財政政策一般是政府通過稅收的方式來運作,稅收,政府支出和轉移等方式,貨幣政策主要以貨幣的形式來運作,如存款備用金,再貼現率等方式。
4、兩者的目的性不一樣:貨幣政策是通過銀行來操作,中間可能傳達或者實施不到位的時候會出現差錯和偏差。財政政策是政府直接調控和管控。
以上幾點的分析,希望對投資者了解國家宏觀方面的知識做一點補充。也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做一個分享。
⑵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什麼
財政政策指的是國家通過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方向和數目的明確,以及對總數的調整轉變等去調節社會總需求;貨幣政策指的是政府部門通過中央銀行對貨幣的供給量、銀行信貸量、利率等進行調整和操縱而採取的各項政策。在中國,財政政策通常有稅收、財政支出、政府部門投資、國債這四個方式。而貨幣政策恰好是配合這四個方式,二者之間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以上就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相關內容。
擴張性財政政策介紹
財政政策是一個國家政府針對其經濟現況運用財政專用工具來調整經濟的一種現行政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通常是用於社會經濟低迷階段,國家通過財政方式來協助激活、刺激社會需求的一種手段,具體的措施有:國家頒布一些稅收優惠政策。擴大財政支出等,通過這些方式來使社會整體貨幣供給量增加,使社會總需求得到了合理地刺激,進而激活了總體社會經濟。本文主要寫的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
⑶ 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哪些怎麼區別
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哪些?怎麼區別?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
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
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
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 *** 的支持配合。
區別:
(1)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指 *** 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
貨幣政策是指一國中央銀行(貨幣當局)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發生作用。
(2)內容不同。凡是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 *** 的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於財政政策,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於貨幣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
我國財政政策 和貨幣政策包括那些》?怎麼區別?拜託各位了 3Q
財政政策有預算政策,稅收政策,公債政策,公共支出政策, *** 投資政策,補貼政策;而貨幣政策則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公開市場業務,利率,匯率及窗口指導等。但他們的運行機制不一樣。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例如中國的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價格手段(降息/加息)或者數量手段(提高/降低准備金率)調控貨幣供應量的政策;財政政策:是指財政相關 *** 部門(如中國的財政部、發改委等)通過調節稅率或者提高/降低 *** 開支(例如建設公共設施)等影響宏觀需求或供給的政策。
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變遷過程
200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亟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2004年:提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一次鞏固宏觀調控效果
2005:提出繼續實施「雙穩健」的政策,穩定政策,迎接「十一五」開局.
2006:確定經濟發展新目標 「又好又快,平衡發展」
2007:提出調控要務由「一防」到「雙防」,貨幣政策由「適度從緊」到「從緊」 對金融和物價問題著墨甚深
其他的自己網上找吧
我國今年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突出財政政策實施重點,加大對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支持保障力度;
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
98年以前,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演變史
從1979年到1992年。這一階段的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呈現出有效供給不足的特徵,資金需求一直有較大缺口,因此財政貨幣政策配合更多著眼於影響總供給,並且以「松」為主的擴張性政策搭配出現更多。
從1993年到1996年。該階段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開始迅速提高,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微觀經濟主體的活躍程度也在提高。但與此同時,在有效供給不足的背景下,經濟過熱也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積累。從1993年下半年到1996年,財政貨幣政策一直採取「雙緊」配合,政策協調目標就是通過緊縮性政策,來控制赤字、減少發債、壓縮 *** 開支、控制貨幣總投放量等。
從1997年到2002年。1997年開始,由於增長基礎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經濟發展逐漸從資源約束過渡到需求約束,有效需求不足成為經濟調控的新問題。而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進一步促使中國經濟的周期性低谷來臨,物價走低、投資低迷、失業增加等通貨緊縮跡象開始令人擔憂。面對這種情況,1997年以後,財政貨幣政策由適度從緊快速轉為「雙松」配合。其中以擴張性為實質的「積極」財政政策,其主要手段是通過增發長期國債,籌集資金用於社會基礎設施建設。而在此期間「穩健」貨幣政策的實質則是通過多次降低存貸款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不斷增加貨幣供應量,並在1998年初取消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限制。此間,兩大政策協調的一個重點,是集中在為建設項目和企業共同提供流動性和信用支持方面,試圖通過 *** 微觀主體的活力,來帶動有效需求的提高。這一階段, *** 首次面臨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周期低谷,並且處於有效需求不足與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兩難境地,因此給財政貨幣政策協調不僅提供了創新的背景,也帶來了眾多新的難題。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怎麼分, 怎樣區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根據穩定經濟的需要,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 *** 支出,可以 *** 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 *** 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 *** 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
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指 *** 、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 *** 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前者則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怎麼區分?
財政政策是通過收支的比例來平衡供求關系,它是根據國民購買趨勢來調節社會總供給 總需求。
怎麼區分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定增長而對 *** 財政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 *** 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決策。或者說,財政政策是指 *** 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變動稅收是指改變稅率和稅率結構。變動 *** 支出指改變 *** 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它是國家干預經濟的主要政策之一。
貨幣政策:
狹義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或信用量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包括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和外匯政策。
廣義政策指 *** 、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
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如何協調配合
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仍然把穩增長放在首位,提出要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就是說 *** 主導的經濟發展思路依然沒變,但要控制貨幣發行速度。
⑷ 怎麼樣區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一、區別x0dx0a1、兩者的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所謂積極的財政政策是通過擴大財政支出,使財政政策在啟動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貨幣政策是指一國中央銀行(貨幣當局)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的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放生作用。x0dx0a2、兩者採取的方式不同。凡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率、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對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於財政政策。其中政府直接投資、采購、轉移支付、補貼屬於財政支出政策。差別稅率和稅收減免則屬於財政收入政策。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外匯政策、銀行准備金率政策、央行貼現率政策和公開市場操作則屬於貨幣政策。x0dx0a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財政機關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直接制定的。x0dx0a二、聯系x0dx0a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經濟政策。二者主要是通過實施擴張性或收縮性政策,調整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保持經濟總量的平衡,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x0dx0a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具有一致性。兩者都要求達到貨幣幣值 的穩定,經濟穩定增長,勞動者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以推動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的發展。x0dx0a3、.在一般條件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財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為特徵,有迅速啟動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但容易引起過度赤字、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因而,財政政策發揮的是經濟增長引擎作用,用以對付大的與拖長的經濟衰退,只能作短期調整,不能長期大量使用。貨幣政策則以微調為主,在啟動經濟增長方面明顯滯後,但在抑制經濟過熱、控制通貨膨脹方面具有長期成效。它通過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具有直接、迅速和靈活的特點。由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兩種長短不同的政策時效搭配,因而兩者可形成合力,對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行發揮調控作用。x0dx0a4、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實現手段具有交叉性。財政 政策能否順利實施並取得效果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國債把本來分別由財政機關和中央銀行執行的相互獨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聯結起來,成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最佳結合點x0dx0ax0dx0a比如國家在抗震救災中的資金投入、轉移支付、發行國債都屬於財政政策;利率、匯率等的變動屬於貨幣政策。
⑸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什麼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作為政府需求管理的兩大政策,其運作就是通過增加或者減少貨幣供給來調節總需求。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關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什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什麼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作為政府需求管理的兩大政策,其運作就是通過增加或者減少貨幣供給來調節總需求。就調節貨幣供給這個角度來說,它們的區別在於貨幣政策是通過銀行系統,運用金融工具,由金融傳導機制使之生效;而財政政策則是通過財政系統,運用財稅工具,又財政傳導機制使之生效。
財政政策是指通過政府支出和稅收來影響宏觀經濟的政府行為。在短期中,財政政策 主要影響物品和勞務的總需求,是刺激或減緩經濟發展的最直接的方式。政府經常通過不同的財政政策工具的操作來影響經濟的走向。政府預算支出的狀況、預算赤字與GDP的比值、稅種與稅率的變動等都是理財規劃師所需要密切關注的經濟指標。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通過控制貨幣供給量來影響宏觀經濟的行為。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影響利率來實現的。貨幣量的增加會使短期利率下降,並最終刺激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使總需求曲線發生位移。再貼現率是市場經濟國家的基準利率,其升降將直接影響各類市場利率的走向。同時法定準備率的調整以及公開市場業務操作都會影響貨幣供給量,進而影響利率水平。理財規劃師判斷各種金融工具利率走勢的基礎就在於根據貨幣政策的操作對基準利率和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做出預測。
什麼是貨幣政策,什麼是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根據穩定經濟的需要,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
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前者則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它由國家制定,代表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並受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相應的經濟關系制約。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同其他經濟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系。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要有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雙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稅收和政府支出的使用。
政府支出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政府購買,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勞務上的花費——購買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轉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體(如老人或失業者)的收入。稅收是財政政策的另一種形式,它通過兩種途徑影響整體經濟。首先,稅收影響人們的收入。此外,稅收還能影響物品和生產要素,因而也能影響激勵機制和行為方式。
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前者則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雙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通過政府對國家的貨幣、信貸及銀行體制的管理來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一國政府擁有多種政策工具可用來實現其宏觀經濟目標。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採取的政策手段。
貨幣政策是涉及經濟全局的宏觀政策,與財政政策、投資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資政策等關系十分密切,必須實施綜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幣值穩定。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對效力
在凱恩斯經濟學中,“需求管理”是政府的主要宏觀經濟政策。這里主要分析在封閉經濟條件下,從它們對總需求的影響角度來考察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對效力。
(一)財政政策的效力
當政府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時,政府需求增加將通過財政政策乘數效應使GDP增加。GDP的增加又使貨幣需求增加,即需要更多的貨幣用於交易。在儲備銀行不改變貨幣供給的情況下,利率必然上升;利率上升,一方面會抵消由於GDP增加而增加的貨幣需求,另一方面又會減少投資需求,從而抵消一部分政府支出或減稅對GDP的刺激作用。如果投資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很高,利率的上升將會大量降低投資。如果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很低,那麼,由於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貨幣需求將使利率猛增(利率敏感程度很低意味著利率必須變動很多)。①(①參見[美]R.E.霍爾和J.B.泰勒: (宏觀經濟學>,171頁,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8。)
此外,財政支出乘數是衡量財政政策效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財政支出乘數能否使財政政策的效力充分發揮出來,同樣要受到上述兩個因素的制約。如果投資對利率高度敏感而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即使財政支出乘數很大,財政政策也無法產生強有力的效果。
與上述情況相反,當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時,如果利率上升幅度不大,或擴張性財政政策對利率水平沒有多大影響,那麼,這種政策對投資的沖擊就很小。在這種情況下,擴張性財政政策對總需求就有很強的影響力。換言之,當投資對利率不敏感而貨幣需求對利率高度敏感時,財政政策的效力就很強。
圖14—2利用IS——LM曲線的形狀及其移動來展示財政政策效力的強弱。財政政策的效力與IS曲線和LM曲線的形狀有很大關系。當投資需求對利率很敏感時,IS曲線比較平緩,因為利率的較小變化和投資需求的較大變化有關。相反地,當投資需求對利率不敏感時,IS曲線就比較陡峭。
再看LM曲線的形狀。當貨幣需求對利率很敏感時,LM曲線就比較平緩,因為當貨幣需求隨著收入變化而增加時,利率的很小變化就足以使它減少;反之,當貨幣需求對利率不敏感時,LM曲線就比較陡峭。
當IS曲線比較陡峭,或者LM曲線比較平緩時,財政政策的效力比較強。相反,如果IS曲線比較平緩,或者LM曲線比較陡峭,財政政策的效力就比較弱。
(二)貨幣政策的效力
貨幣政策的操作主要體現在貨幣供給的變化上。擴張性貨幣政策或松貨幣政策是貨幣供給增加;緊縮性貨幣政策或緊貨幣政策是貨幣供給減少。一項擴張性貨幣政策如果在貨幣供給的增加時使利率下降的幅度很大,並且對投資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它對總需求的影響就很大。這種效果產生的條件是:第一,如果投資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很高,利率的下降就會使投資受到極大鼓勵。第二,如果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很低,貨幣供給的增加使利率下降很大(利率的很小下降就足以把貨幣需求提高到同較高貨幣供給一致)。在這兩個條件得到滿足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對總需求的影響效力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