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阿里市值暴漲什麼意思

阿里市值暴漲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1-02 00:29:42

❶ 阿里股價飆升推漲雅虎股價創十七年來新高原因是什麼

阿里股價飆升推漲雅虎股價創十七年來新高原因是什麼?

據國外財經網站MarketWatch北京時間6月9日報道,雅虎的投資者可能會對雅虎推遲剝離其所持有阿里巴巴集團大量股份持寬容態度,因為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頭的樂觀營收預期,推漲雅虎股價達到了自2000年以來的最高點,並使其市值增加了60多億美元。




與IPO時的68美元開盤價相比,目前阿里巴巴的每股美國存托股份價格漲幅已超兩倍。截至目前,今年以來阿里股價已飆升了62.1%,雅虎股價則上漲44.1%,而美國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公司的股價上漲了34.7%。今年以來,標准普爾500指數漲幅為8.7%。

此外,雅虎周四表示,其股東已經批准了與Verizon的交易,預計該交易將在2017年6月13日完成。屆時,雅虎將改名為Altaba。另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在雅虎並購交易完成後,Verizon將合並雅虎和AOL業務,並削減2100個工作職位。

❷ 阿里股價漲近1%創新高是真的嗎

7月14日,阿里巴巴股價已經漲破150美元,收盤報151.83美元創新歷史高,7月17日,阿里巴巴在美股價漲幅擴大近1%,市值突破3萬億港元。

今年以來,阿里巴巴股價已大漲65%,而在過去一年,漲幅更是高達77%。招商證券最新研究報告認為,阿里巴巴日漸成為數據為中心的賦能者,賦能品牌和零售商,更是市場營銷、支付、數據分析、物流和雲服務的基礎設施提供者。

在網商大會上,馬雲表示,到2036年,阿里巴巴將與全球小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構建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服務20億消費者,讓1000萬家企業盈利。阿里巴巴要幫助全球的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實現全球賣、全球買、全球付、全球運。

❸ 阿里巴巴港股大漲,導致股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阿里巴巴上漲幅度比較大或許與之前美國打壓中概股的有關。在目前來看,中概股已經釋放出強勁的上漲動力,並且阿里巴巴已會港二次上市,受制於美國的打壓壓力相對與之前較為減小。阿里巴巴-SW 09988市值達到5.5億港元。

阿里巴巴本來就是國內乃至全球最為優秀的科技公司,其在港股上市後自然更方便的被國內投資者投資,而阿里在港股流通的股份市值相對比較小,起初只有1000億左右港元,現在1400多億。

頭部公司會有龍頭效應,吸引到更多的資金關注,股價自然上漲,而港股上漲了,與美股之間會有價差,美股那邊自然會快把差價補上去。

受到美股的行情影響,阿里巴巴並沒有出現大幅上漲

值得警惕都得是,美股確實領先了基本面很遠。在美國經濟還只是剛剛開始重啟時,股市就已經接近了疫情前的高位,納指創出新高。無限寬松解釋了市場的預期溢價。

但如果經濟重啟逐漸走向正常化,那麼美聯儲的無限寬松就有可能終結,「看跌期權」價值是不是會消失。

如果美聯儲邊際收緊寬松力度,市場重心重回基本面,那麼遠遠領先當下的股市有可能會面臨一波回調。市場一直預期經濟恢復,但真正修復時,也有可能是預期溢價消失之時。對美聯儲的舉動,想必全球投資者都在高度關注。

❹ 阿里巴巴為什麼股票突然暴漲

同問,看了很多都說阿里巴巴什麼「市場前景不錯」之類的鬼話。

阿里巴巴的市值和利潤明顯不相符。

雖然從2016年到2018年,阿里巴巴的利潤的確有所增加,但並不恐怖。但股票卻漲得太恐怖了。

你問我為什麼2017年中國權重股的股票們集體大規模上漲,我回答不出來。我只知道,股民們在2017年都在滴血(都在賠錢)……

但這些權重股股票的暴漲情形的確十分異常……

❺ 阿里巴巴市值單日增半個百度超騰訊是怎麼回事

阿里巴巴市值單日增半個網路超騰訊是怎麼回事?

阿里巴巴昨日在投資者會議上預測2018財年營收增長接近50%,超出了所有分析師的預期,推動其股價周四暴漲,市值單日增加420億美元——相當於大半個網路。



雖然阿里巴巴持續超出預期,但投資者仍擔心中國經濟放緩,以及騰訊類似的發展舉措。作為回應,阿里巴巴打進了尚未開發的鄉村市場,並探索新的收入來源。

這些新業務大部分仍需要數年才能實現盈利。據武衛周四稱,阿里巴巴將繼續犧牲小部分利潤,來支持新業務發展。

眼下,阿里巴巴雲計算營收已經占該公司總營收的5%。該業務不但成為阿里巴巴增長最為迅速的一項業務,同時還鞏固了流媒體和電商等阿里帝國的其他業務。據武衛稱,雲計算業務的優先順序仍是擴張。

「盈利仍不是我們雲計算業務的優先順序,阿里巴巴希望在未來幾個季度快速擴大雲業務領先地位,」她說。

❻ 暴漲超1000億!阿里巴巴又做對了

阿里盤前暴漲1000億人民幣!

阿里巴巴強勢反彈了!

9月2日,周四,阿里巴巴股價直線拉升,收盤時漲幅近6%,股價成功站上180美元的高位,市值再次超越3萬人民幣的制高點,一天暴漲超1000億人民幣!

久旱逢甘雨,對於阿里巴巴而言,這已經是很久都沒有出現的情況了!

我們知道,自從去年開始,阿里巴巴就頻繁出現在官媒上,不過每次出現的方式都略帶尷尬:都是以被點名批評為主。

而每一次被官媒點名後,阿里巴巴的市值就會出現一次波動,如是者再三再四矣!

到最近一次被點名時為止,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經在無聲中蒸發了近3700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差不多是2.6萬億!

而阿里巴巴市值最高時,曾經超過了8000億美元,一下子蒸發3700億美元,基本離腰斬非常接近了。

由此還出現一個非常罕見的現象:此前,阿里巴巴都是連續幾年都出現在《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前10中, 但是最近財富Plus App發布的2021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前10中,首次沒有了阿里巴巴的身影:今年的阿里巴巴,在中國500強企業中的名次一下子就滑落到第14位!

還好,阿里巴巴再次絕地反彈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次直接刺激阿里巴巴股價重回3萬億高位的是什麼?

1000億用於共同富裕!

阿里巴巴股價的「異動」來源於這樣一條消息:阿里巴巴正式啟動「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該行動的核心內容,就是宣布將在2025年前累計投入1000億元,用於推動全 社會 的共同富裕。

而且,和一些互聯網企業在對待共同富裕方面至今還是停留在喊喊口號,畫張大餅的階段不一樣,阿里巴巴詳細公布了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的具體方案。

大而言之,這十大行動將圍繞五大方向展開: 分別是 科技 創新、經濟發展、高質量就業、弱勢群體關愛和共同富裕發展基金。

小而言之,這十大行動可以分解成以下十個方面: 加大 科技 投入,扶持欠發達地區數字化建設;扶持中小微企業成長;助推農業產業化建設;支持中小企業出海;助力高質量就業;幫助提高靈活用工群體的福利保障;促進城鄉數字生活均等化;縮小數字鴻溝,加強弱勢人群服務與保障;支持基層醫療能力提升;成立200億共同富裕發展基金。

而且,為了進一步讓以上十大行動落到實處,阿里巴巴還宣布,將成立一個專門的常設機構,說白了,就是發揮監督的作用,審查十大行動的進展情況。

此前,另外一個互聯網巨頭騰訊也宣布,將捐出500億資金用於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這500億將投入到中國 社會 的基礎民生領域。考慮到此前騰訊的「可持續 社會 價值創新」戰略已經捐了500億用於基礎科學和碳中和領域,騰訊同樣捐出了1000億!

此外,作為中國互聯網企業市值老三的美團,其CEO王興也在年報會上對 「共同富裕」進行了分析。 王興稱,共同富裕本身就植根於美團的基因中,美團的名字就有「一起更好」的意思,因為「美」就是better,「團」就是together,美團就是一起更好!

於是問題就來了:共同富裕真的就要來了嗎?

共同富裕已至,

每個人再次站到時代的轉折口!

也許到現在為止,還有人在懷疑:所有中國人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真的要來了嗎?

現在就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是的,真的要來了,你已經跟所有人一樣,站在了時代的轉折口!

信號其實早就傳導過來了:進入2021年以來,互聯網反壟斷、全面叫停課外培訓、房地產政策收緊等,現在來看,這些看上去不相乾的行業整改,都明確指向同一個方向:全面推進全 社會 走向共同富裕的時代。

先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是我們的國家大計,是一直要走到底的。

如今,在我們已經消除了絕對貧窮,全面建成小康 社會 後,先富的先行者們將承接新的 歷史 使命。

所以接下來,如何帶動後富,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這個時代新的命題。

那麼,我們該怎麼理解「共同富裕」?

首先,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而是鼓勵有 社會 責任的企業去創造更多 社會 財富。

企業通過提高基礎設施、 科技 水平,提高生產效率獲取更多的 社會 財富,這是共同富裕的最底層意義,也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

其次,共同富裕是財富三次分配的必然要求。

我們說,財富的初次分配是鼓勵企業和個人合法的去賺錢,這是市場機制決定的;財富的二次分配是指通過稅收或 社會 保障的手段進行再平衡,也就是說,過去,在衡量一個成功的企業時,我們比的是誰的資產更多,未來,我們比的是誰交的稅多,誰給員工的福利多;財富的三次分配則是道德驅動的捐贈行為,比如說,互聯網大廠有義務配合國家發展目標一起推動落後地區的經濟建設,在各種重大的 社會 災難性事件中發揮大企業、大公司的表率作用等。

第三,「共同富裕」要將企業的發展和 社會 的可持續發展自動對接起來。

企業的發展不能以犧牲 社會 資源為代價,而是應當推動 社會 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的企業在業務體量不斷擴大的同時,還要走綠色發展之路,將重點放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可以預計的是,那些對環保造成破壞,不符合新能源發展方向的產業,雖然現在可能風光無限,但是未來,必將變得寸步難行!

當然,共同富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而是需要好幾代人一生一世的努力。在這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中,從個人到企業,每一個個體都是共同富裕的受利益者,也是共同富裕的貢獻者。 我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像阿里巴巴這樣的有 社會 責任感企業的帶動,總有一天,我們會見證所有中國人實現共同富裕時代的到來!

作者:電商君

❼ 請問阿里健康的股價為什麼會上漲這么快

阿里健康自2014年借殼上市以來,股價曾長時間沉寂,但最近突然迎來爆發。6月13日,阿里健康盤中一度漲逾4%,觸及8.62港元,刷新近兩年股價新高。截至收盤,恆生指數下跌1.22%,阿里健康漲幅2.78%,報價8.50港元,全天成交額額4.25億港元,總市值837億港元。
如果將K線圖拉長,阿里健康自5月份以來就突然進入快速上漲通道,漲勢迅猛,截至今日,股價累計漲幅114%,市值增加447億港元,同期恆生指數跌0.27%,Wind恆生醫療保健板塊漲幅9.93%,阿里健康遠遠跑贏大盤和同業。
與此同時,Wind數據顯示,港股通資金於5月初開始流入阿里健康,5月中旬阿里健康的港股通持股比例明顯提升,可以看出此波上漲主要來自內地資金的助推。

Wind滬深港通專題統計前十大活躍個股成交明細數據顯示,5月17日內地資金買入金額3.35億港元,當天漲幅達到26.13%,報收5.6港元,成交額激增逾6倍至10.6億港元。而在此前的18個月中,阿里健康宛如「僵屍股」,一直在4港元附近徘徊。

內地資金南下「淘寶」,阿里健康股價大漲,邏輯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其最新公布業績情況。5月16日,阿里健康發布2018財年業績,財報稱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43億元,同比增長414.2%,毛利6.53億元,同比增長248.7%,除了營收和毛利實現強勁增長之外,阿里健康在剔除股權激勵費用後的利潤達到800萬元,這是2014年借殼上市以來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在業績提振的刺激下,投資者情緒高漲。5月17日高開高走,7連漲之後,阿里健康於5月29日發布公告稱,阿里健康以將通過發行股份方式收購阿里巴巴附屬公司Ali JK Nutritional Procts全部股權,總對價相當於106億港元。
時報君了解,Ali JK Nutritional Procts的業務包括天貓醫療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用品、醫療和健康服務等業務,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財政年度,商品交易總額已達人民幣205.61億元,涉及8550萬活躍買家和超過3300名入駐商家,包括歐姆龍、魚躍、強生、博士倫和杜蕾斯等品牌。
目前,阿里健康電商業務板塊包含阿里健康自營、天貓醫葯類目代運營服務以及醫葯O2O一套完整體系。自從2016年9月開始代運營天貓醫葯類目業務以來,該業務成為天貓上增速最快的業務板塊之一。阿里健康2018年財年業績報告顯示,電商平台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71億元,同比實現324.1%的增長。
港股某中資券商向時報君分析,此次收購將有利於阿里健康進一步整合已有的醫葯電商板塊業務,並將服務拓展到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更多參與方,同時也將為阿里健康帶來更可觀的電商平台服務收入。
股價上漲是否可持續?
《烏合之眾》的作者勒龐在書中指出,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湮滅了,而群體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這在股票市場上更是適用,一旦投資群體出現過於情緒化的行動,往往非理性可以判斷,這就意味著,最後的結果往往具有很大的隨機性。
阿里健康自5月中旬以來不僅自身股價暴漲,還帶動了同為阿里系的阿里影業的一波上漲,並在5月24日大漲31.52%,創下2015年7月9日以來單日最大漲幅,但在隨後股價就一路走跌。

阿里健康是否會走出跟阿里影業類似路徑?雖然阿里健康發布了一份喜人的財報,從其2018年財年業績報告看出,其營收與毛利保持了非常快的增速,而經調整後的利潤首次為正。
但是,在業績推動上漲的這個邏輯仍存疑問,一是阿里健康的營收能否在接下來保持如此高的增速,為何去年增速更快股價卻沒有反應。翻看阿里健康2017年財報,發現其業績增速也非常迅猛,營收增速高達739%,毛利增速也高達392%;
二是高增長之下,其2018財年的毛利率由前一年的39.4%下降至26.7%;
三是如果只看剔除股權激勵費用後的利潤 ,未免太過樂觀,如同巴菲特所說:「幾年前我們就問過這樣的問題,但始終沒有得到答案。如果期權不算補償的方式,那麼它們到底是什麼?如果補償不算作費用,那它們到底是什麼?如果費用不計入對利潤的計算,那它們到底應該放在哪裡?」
中信證券計算機研究團隊分析師張若海分析,阿里健康活躍用戶和淘寶注冊用戶數據之比為2800萬/5億,大概是3%的活躍度滲透率,較低的滲透率一方面說明了阿里健康做的不夠好,另外從消費習慣來說,用戶不習慣網上購買OTC等保健品類,事實上整個在線OTC消費習慣還在生成,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培養用戶消費習慣。
顯然,從中長期來看阿里健康能否繼續維持這樣高的股價是存疑的,而在市場越是瘋狂時,越應該保持冷靜。比如此前新經濟獨角獸眾安保險、閱文集團、易鑫集團、雷蛇、平安好醫生等登陸港股,這些公司往往頂著母公司股東的光環,上市之前受到市場熱捧,估值也隨之水漲船高,然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上市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市值大幅縮水,所以市場越是瘋狂時,越要保持冷靜。

❽ 阿里一夜飆漲超4000億!如何看待反壟斷下科技股的危與機

近期我國的電商和雲計算龍頭公司阿里巴巴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大漲。

昨日阿里巴巴-SW在恆生指數下跌的環境下逆勢大漲超6%。而到了晚間美股時段,阿里巴巴股價更是漲幅進一步擴大至超過9%,一夜之間總市值增長了6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17.5億元)!

究竟是什麼利好促使了阿里巴巴股價的暴漲呢?這或與其反壟斷監管的「靴子」落地有關。

在4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強制「二選一」等壟斷行為對阿里巴巴處以182.28億元的罰款,而後續阿里巴巴也表示會積極整改,阿里巴巴CEO張勇表示預計182.28億元的反壟斷處罰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在4月13日阿里巴巴進一步發布公告,螞蟻集團將整體申設金融控股公司,實現金融業務全部納入監管。

有機構認為至此,市場對於阿里巴巴此前監管的不確定性已經較大程度消除,而長期來看阿里巴巴作為我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其長線發展前景仍然非常樂觀。

有趣的是被罰款的阿里巴巴股價實現了暴漲,但是其他並未受到反壟斷處罰的 科技 巨頭卻紛紛股價持續陷入調整。

比如騰訊控股從2月18日創下股價新高的775.5港元後,截至4月13日盤中股價已經跌至614港元,調整幅度超20%。

而互聯網生活服務龍頭美團-W從2月18日的股價高位460港元到目前的281港元水平,累計調整幅度更是接近40%。

包括京東集團-SW、拼多多等互聯網平台型公司都在近2個月股價呈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市場上也有關於反壟斷後續將對互聯網平台型公司成長性和盈利能力有所影響的擔憂,一定程度上壓制了上述 科技 股的估值。

究竟反壟斷對這些 科技 公司會有多大影響,背後蘊含的是風險還是機會呢?我們來看看。

一、以美 科技 巨頭為例,反壟斷對長期影響較小

美國互聯網 科技 起步較早,在此輪中國開啟對 科技 公司反壟斷之前,美國早已經歷了對平台型 科技 公司反壟斷的過程。

從中美互聯網平台經濟反壟斷法對比,中國《反壟斷指南》與美國反壟斷法在基本原則上存在較大一致性,因此對於臉書、谷歌、亞馬遜等反壟斷案例的分析可以值得國內借鑒。

2020年10月6日,美國國會眾議院的反壟斷小組委員會發布了《數字市場競爭調查》。這份調查報告以128萬份文檔和通訊記錄、38位證人證詞、近2000頁聽證記錄和240多個市場參與者的調查為依據。

《數字市場競爭調查》發現這些大型 科技 平台公司能夠做到壟斷最大的原因都是他們有極強的生態,生態越大,所涉及的業務越全面,有越強的溢價能力。

比如谷歌、亞馬遜、蘋果和臉書四大巨頭的生態均依賴自己的核心硬核技術,谷歌通過演算法建立了搜索引擎系統;蘋果通過IOS的非開源框架直接從應用商收取費用;亞馬遜的倉儲體系讓用戶有極難的轉換成本;Facebook也在全球有近45%的市佔率。

在強大的護城河下,巨頭通常會出現的壟斷問題包括第一是巨大的數據安全問題,第二是對小企業的不友善坑害,第三是捆綁銷售,第四是強大到幾乎無法抹去的轉換成本。

機構申萬宏源認為根據回溯反壟斷對互聯網巨頭影響,訴訟風浪短期影響最大的是公司股價表現,但是這個影響的時間非常的短。

根據數據統計,比如IBM、微軟、谷歌以及蘋果在反壟斷調查初期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股價下跌,但在反壟斷一年後股價漲幅相較於標普500指數,均實現了超額收益,其中有部分甚至實現了40%-50%的超額收益。

其次就是大額罰單或者公司業務等調整會對短期的利潤產生影響,但是長期影響最大的是公司的估值,公司在反壟斷中估值中樞需要未來長時間的業績消化,長期而言在反壟斷的限制下,公司的資本擴張收購並購等行為是會受到影響。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看到公司未來的成長更多的還是取決於自己的硬核 科技 的發展。

盡管阿里巴巴的處罰和整改落地,但反壟斷對於騰訊、美團、拼多多等中國 科技 巨頭,就如「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那麼對於投資者而言應該如何看待當下 科技 股的危與機呢?我們來看看機構中信對於這些公司有可能整改的方向以及影響預測。

首先是美團-W,美團的外賣業務自2020年初以來就已取消和獨家商戶之間綁定,傭金費率方面提供較大的優惠空間。同時外賣業務平台收費很大程度是對應於提供配送服務的相關費用,並非單純交易傭金。

即使當前外賣業務規模和市場格局下,美團外賣1P (美團配送)業務仍處在虧損階段(2020年四季度虧損約0.09元/單)。

從 社會 責任方面,美團相比其他互聯網平台承擔更多就業和線下商戶運營的扶持,因此判斷受到反壟斷監管處罰的可能性低。對於騎手管理優化,預計大概率將轉移為對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更多柔性保障(騎手工商責任險等方式)。

其次是拼多多,截至2021年一季度,根據調研數據拼多多市場認可的品牌數量約6,500個,GMV佔比約20%,但品牌商品供給主要由品牌經銷商和中小品牌構成。「二選一」取締後,頭部品牌官方折扣供應鏈的引入有望提速。

另一方面,市場對於拼多多面對的兩大監管隱憂均處於可控范圍。

首先是平台無序補貼擾亂市場定價: 百億補貼欄目已經從早期大單品的大額現金補貼逐漸轉為品牌折扣商家在追求「高周轉」下的主動降價,而社區團購也從早期依賴補貼的野蠻生長期邁入精細化運營階段,後續補貼將趨於合理和規范。

其次用戶數據深度挖掘、各類 游戲 玩法有侵犯隱私、誘導分享之嫌: 預計強監管下平台將細化用戶信息許可權獲取通知、顯性化展示 游戲 類玩法細則,在更透明的運營環境下繼續追求人貨匹配效率的提升。

騰訊的C端產品商業模式,主要是去中心化的社交網路和流量,通過增值服務如 游戲 、廣告賺取利潤,這一點與中心化平台利用平台優勢進行業務開展的商業模式有所不同。

預期如果是整改相關微信系統分享其他平台鏈接,其對於騰訊負面影響較為有限。

比如大摩認為本次對阿里巴巴的罰款金額僅占其當前凈現金的6%,而在市場消除顧慮後,阿里巴巴仍然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和雲計算公司,具備極強競爭力和長線投資價值,目標價給到300美元。

對於芒格的這筆投資,你又怎麼看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咨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本文來源於新浪集團旗下港美股服務平台華盛通APP資訊專欄,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❾ 阿里巴巴的股票一度漲到12%,與哪些因素有關

對於阿里巴巴的股票市值漲到了12%,我相信很多網民對此事非常關注的,因為阿里巴巴在我國內是一個非常大的上市企業,很多股民都買了阿里巴巴的股票,無論是阿里巴巴的股票是上漲或者下跌都牽動著廣大股民的心情。而對於這次阿里巴巴的股票上漲的因素個人分析覺得有2點。對於阿里巴巴的市值股票上漲的這種分析只是我個人的愚見,不過在這里還是提醒廣大網友炒股需謹慎,投資有風險。不是所有的股票都會一漲再漲,你要根據阿里巴巴的經濟走向和國際態勢來選擇購買股票,這樣才能讓自己在股票市場中處於不敗之地。

熱點內容
膠州維修基金去哪裡交 發布:2025-07-13 16:51:26 瀏覽:580
炒股為什麼不虧不賺 發布:2025-07-13 16:51:25 瀏覽:239
股市2911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3 16:43:58 瀏覽:551
金融ic卡什麼時候可以降級 發布:2025-07-13 16:28:09 瀏覽:999
炒股莊家拉點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3 16:26:45 瀏覽:1000
美國股市為什麼上漲不緊張 發布:2025-07-13 16:22:12 瀏覽:45
股權凍結通俗來講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3 16:02:54 瀏覽:847
期貨業怎麼做 發布:2025-07-13 15:59:59 瀏覽:176
公司基金儲備是干什麼的 發布:2025-07-13 15:55:33 瀏覽:145
鉑新科技股票 發布:2025-07-13 15:55:25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