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以什麼為基礎
① 為什麼說用什麼材料作為本位貨幣是確定貨幣制度的基礎
1、金本位制是指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
2、銀本位制是指以白銀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
3、復本位制指一國同時規定金和銀為本位幣。
4、紙幣本位:將紙幣作為本位貨幣。紙幣本位制又稱作信用本位制。
貨幣制度通常以幣材進行分類,貨幣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貨幣材料的確定 。
② 貨幣的什麼職能是以誠信為前提的基礎
貨幣的支付手段是以誠信為前提的基礎。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在有貨幣參與的商品交換中,貨幣彌補了商品讓渡同商品價格的實現在時間和地點上分離的弊端,所以,在商品交易過程中,貨幣充當的是延期支付或未來支付的工具這是支付手段的體現。這種延期支付、未來支付以解決商品讓渡同商品價格的實現在時間和地點上分離的弊端,是以信用關系為基礎的。所以信用是貨幣的支付手段的基礎。
③ 紙幣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無論現金還是存款貨幣都是中央銀行代表國家對持有者的負債 這句話為什麼
中央銀行作為國家政府的代表向社會提供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是中央銀行對貨幣持有者的一種負債,貨幣發行構成了中央銀行最重要的負債業務。
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負債是指政府、金融機構、社會公眾等持有的對中央銀行的債權。但是,要理解「現金是中央銀行負債」,必須要從商業銀行制度和中央銀行制度的建立說起。現代商業銀行制度是以商品交易為背景逐步演變和發展起來的。商品交易需要大量的貨幣。貨幣是用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歷史上,充當貨幣媒介的商品有多種,金銀作為一種實物貨幣,盛行於資本主義自由時期。但是,由於金銀具有價值量大、不易攜帶、不易分割、產量有限等缺點,在實際交易中,需要鑒定成色、稱重、兌換,交易程序較繁瑣,因此就誕生了專門從事貨幣保管、鑒定、兌換的錢庄,又稱原始銀行。 原始銀行在代客保管金銀貨幣時,需要開具保管憑條。保管憑條是一種作為客戶保管金銀貨幣的書面證明,與貨幣一樣具有不具名、同質性的特徵。隨著商品交易的擴大,以及原始銀行的信用卓著等原因,客戶在現實的交易中,為避免兌換程序上的繁瑣,就直接用保管憑條完成支付或購買活動。於是,保管憑條就演變為銀行券。銀行券同貨幣一樣具有不具名、同質性的特徵。對擁有銀行券的客戶而言,就相當於擁有對該銀行券發行機構的債權,對發行機構來說,銀行券就相當於對客戶的一種負債。
銀行券最初是與金銀貨幣聯系在一起的,客戶保管多少金銀,就開具多少銀行券。但是,銀行券畢竟是分散發行的,同時有一些銀行還兼具放款業務,如果放款不能及時收回,銀行券就不能按時兌付,發券機構就可能失去信用,造成銀行券流通混亂。這樣,政府就迫切需要一個信用卓著、實力強大並具有提供有效支付手段能力的機構,統一發行銀行券,並充當銀行的最後貸款人,中央銀行便應運而生了。
世界最早的中央銀行是英格蘭銀行,1844年波爾法案頒布後,英格蘭銀行獨享英國貨幣發行權,初步具備「發行銀行」的職能。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放棄了金幣本位,第二世界大戰後,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國有化政策,紛紛將中央銀行收歸國有,並從法律上保證了中央銀行作為國家機構的特殊地位。這一時期,中央銀行不僅壟斷國家貨幣發行權,而且貨幣的流通基本與金銀完全脫節,即是說,貨幣是以國家信用做保障、以國家強制力來保證流通的,紙質貨幣不再兌換等值的金銀,而是獨立承擔貨幣的價值尺度、支付、儲藏等功能。
貨幣的流通,或者說貨幣的發行,實際就是中央銀行作為國家政府的代表向社會提供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是中央銀行對貨幣持有者的一種負債,貨幣發行構成中央銀行最重要的負債業務。
④ 我國基礎貨幣由什麼構成
基礎貨幣構成有庫存現金、准備存款、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
庫存現金
庫存現金的「庫」是指商業銀行的業務庫。庫存現金是已經從中央銀行發行庫中提出來而尚未被公眾提走的部分。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發行庫中提現後庫存現金增加,相應減少的是其在中央銀行的准備存款。
准備存款
准備存款是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賬戶上的存款。實行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以後,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存款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根據法定準備金率的要求計提的法定準備金,另一部分是超額准備金,即商業銀行准備存款中超過其法定準備金的部分,超額准備金是商業銀行資產業務擴張,提取現金充實其庫存現金以及支付清算的重要保障。
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
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被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是中央銀行對社會公眾的負債,存款准備金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負債,因此,基礎貨幣也就直接表現為中央銀行對社會公眾和商業銀行體系的負債。
⑤ 金屬貨幣制度的基礎是
貨幣金屬是在以貴金屬為基礎的支付制度時,國家規定哪一種金屬作為貨幣材料·是建立 貨幣制度 的前提,也是整個貨幣制度的基礎。
一、金屬貨幣制度
金屬貨幣制度包括,金屬貨幣制度定義貨幣制度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建立起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統一的、穩定的貨幣制度,金屬貨幣制度以克服貨幣流通中存在的分散、紊亂和不穩定狀況。資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之後,頒布和實施了許多幣制改革的法令措施,終於建立起統一的貨幣制度。
二、金屬貨幣的具體表現
金屬貨幣制度,一般由貨幣材料、貨幣單位、貨幣鑄造、發行與流通程序和金准備制度所構成。最初的金屬貨幣是原生的條塊形狀,並以重量為單位,每次交易都要鑒定成色、計稱重量,然後按交易額大小將金屬進行分割。
三、貨幣材料
貨幣材料即鑄造貨幣所用的選材。一般而言,成為貨幣材料需滿足這四個條件:價值較高、易於分割、易於保存、便於攜帶。
四、貨幣單位
貨幣單位是國家規定貨幣的名稱。貨幣單位變現為國家規定的貨幣名稱。在金屬貨幣的條件下,需要確定貨幣單位名稱和每一貨幣單位所包含的金屬量。一旦規定了貨幣單位及其等分,就有了統一的價格標准,貨幣能更准確地發揮計價流通的作用。
五、通貨種類
進入流通領域的貨幣被稱為「通貨」,通貨可區分為本位幣和輔幣。
本位幣是一國貨幣制度中的基本通貨,它是國家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單位,也稱主幣。如中國大陸唯一法定貨幣為人民幣,所以這時我們也把人民幣稱為本幣。
輔幣,即輔助貨幣,是本位幣單位以下的小額貨幣,主要用來輔助大面額貨幣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輔幣一般多為金屬鑄造的硬幣,也有些紙制的紙幣。
⑥ 電子貨幣以什麼為基礎
電子貨幣是以現有通貨為基礎的二次性貨幣。電子貨幣是以金融電子化網路為基礎,以商用電子化機具和各類交易卡為媒介,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手段,以電子數據(二進制數據)形式存儲在銀行的計算機系統中,並通過計算機網路系統以電子信息傳遞形式實現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貨幣。電子貨幣是電子商務促進金融業創新應用的結果。電子貨幣系統是電子商務活動的基礎,人們只有在完整認識和建立可行的電子貨幣系統的基礎上,才能真正開展電子商務活動。
⑦ 我國的基礎貨幣由什麼組成
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被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與商業銀行體系持有的存款准備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和超額准備金)的總和。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基礎貨幣被稱為Reserve Money,包括央行的貨幣發行(M)與央行擔保的銀行債務(存款准備金,R)。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
由於以前貨幣理論的不完善,對於貨幣本質認識的錯誤,人們未區分貨幣與存款貨幣,而後者是前者在市場中運動流通產生的,兩者差別猶如「人」與「人次」的差異。基礎貨幣實際上包含了這兩種不同形態的概念,是一個過時的,錯誤的概念。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 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從本質上看,基礎貨幣具有幾個最基本的特徵:
一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負債,而不是中央銀行資產或非貨幣性負債,是中央銀行通過自身的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現代中央銀行建立不依靠財政注資和資產擔保,貨幣發行機構和政府都沒有對貨幣提供資產擔保,貨幣發行實際不具有信用證的特徵,因此中央銀行經營實際等於負債經營,中央銀行的負債規模實際取決於執行流通功能所需要的規模,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實際是中央銀行負債業務的衍生)
二是通過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和調節的變數對它的影響,達到調節和控制供給量的目的;
三是支撐商業銀行負債的基礎,商業銀行不持有基礎貨幣,就不能創造信用;(現代商業銀行經營不依靠基礎貨幣也能通過發行或有負債的信用證衍生工具也能大量創造貨幣信用;在金融周期流通過程中,商業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創新工具,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實際不受貨幣政策和貨幣供給制約,商業銀行的最終負債規模取決於商業銀行的凈資產規模和風險經營能力)
四是在實行准備金制度下,基礎貨幣被整個銀行體系運用的結果,能產生數倍於它自身的量,從來源上看,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通過其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⑧ 貨幣時間價值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是以什麼為基礎
貨幣時間價值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是以社會平均的資金利潤率為基礎。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7-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