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華系市值多少
㈠ 宜華生活會不會再重新上市
這是有可能的。原因如下:宜華生活屬正常經營的企業,只是經營遇到困難,重資產行業,要說常年業績造假,可能性幾乎為零。資產眾多,主板上市企業,可以通過賣資產瘦身扭虧為盈。公司實控人影響力大,汕頭市頭號企業,涉及幾萬人的就業問題等等。凈資產高,就算有水分,也應該有2塊多凈資產,相比真正要退市企業好很多。證金公司及雲南工投持股約5000萬股,持股成本高,這是國家的資產,也可以說是目前的大主力,怎能隨隨便便巨虧。知名牛散夏重陽等重倉被套。從20多跌下來的低位利空。
拓展資料
一、 市凈率
市場破凈股數量與大盤走勢息息相關,目前兩市共有277隻股破凈,市場中破凈股數量與行情走勢往往呈正相關,股市低迷時破凈股數量逐漸增多,市場由底部回升,牛市來臨時破凈股也逐漸消滅。縱觀以往幾次重要歷史底部,最近的一次滬指2638點時破凈股數量有66隻,滬指1664點時破凈股有173隻,而滬指5178點高位和6124點高位時已不存在破凈股。
以最新收盤價進行統計,市凈率最低的是*ST宜生,最新收盤價為1.18元,市凈率0.232倍;其次是*ST眾泰,最新收盤價1.41元,市凈率0.364倍;東旭藍天最新收盤價3.34元,市凈率0.371倍,位居第三。宜華生活目前凈資產5.08元,還沒包括已經確認的廣州南沙十幾億的土地收儲款。將來收儲款入賬凈資產就會來到6元,而現價上漲5倍還不到6元。在牛市消滅破凈股的預期下,宜華生活上漲5倍完全可期。
二、 股票趨勢
二級市場上,宜華生活從2015年轉型以來,股價持續下跌。2020年4月24日收報 avator 血成河 2020-04-27 07:10:41 東方財富Android版 關注 二級市場上,宜華生活從2015年轉型以來,股價持續下跌。2020年4月24日收報2.25元,較2015年高峰時已跌去約90%。
值得注意的是,宜華系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宜華健康也「事情」不斷,宜華健康日前披露2019年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凈利潤虧損12.5億元至16.2億元,同比上年下降804%至1013%。預計計提商譽減值 10億元至16億元;應收賬款壞賬准備9000萬元至1.6億元;長期資產減值准備2億元至3億元。
這與2014年至2018年期間,宜華健康收購14家醫療類公司有關,為了實現轉型,宜華健康大筆收購,靠銀行貸款來彌補資金缺口,從而使得公司負債累累,流動性面臨巨大風險。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宜華健康負債總額為55.8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8.8%,而公司賬面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1.26億元,和債務規模相比,實在杯水車薪。
㈡ 家居賣場開自營店,富森美二次創業相當大膽也相當凶險
焦點
繼12月10日《向上攀登——中國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實踐之路》在著名的哈巴雪山舉行海拔最高的新書發布會之後,《向上攀登》陸續亮相年終舉行各大家居論壇,掀起了一陣強烈的「攀登」旋風。12月12日亮相樂居 財經 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地產新時代盛典」大會,12月18日重磅亮相騰訊家居/優居網舉辦的「2021家居產業數字化峰會引發好評如潮,12月有19日該書又走進騰訊家居/優居網直播間,與華耐家居集團董事長賈鋒、喜馬拉雅戰略咨詢董事長趙輝、《向上攀登》著者&戰略營銷專家段傳敏就《構建價值型企業——以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賈鋒董事長回顧了攀登文化提出的過程以及帶給個人的思考。他指出,華耐的精神氣質就是不服輸,敢於向上,敢於追求最高的目標。同時他也坦承參與攀登雪山帶給他很大的思想突破,更堅定了華耐從追求規模擴張到追求價值增長的決心。戰略專家趙輝則指出,一個企業的戰略分為業務戰略、管理戰略和文化戰略三個層次,通常意義上的戰略往往指業務戰略(包括產品、渠道、品牌等),事實上,這只是戰略金字塔的基部,它的上面還有管理戰略(制度、流程、組織、組織架構等)和文化戰略(願景、使命和價值觀)。文化戰略處於戰略金字塔的頂端,對管理戰略和業務戰略具有著指導作用,因為往往成為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他認為,華耐通過攀登文化直接切入到競爭力的頂部核心,令人贊賞。
知名 財經 作家段傳敏回顧了華耐攀登全球7+2帶給他的心理影響,引發他對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深入研究與思考,他認為中國企業的攀登有三個維度:向前(追求規模,不斷覆蓋空白市場)、向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向善(追求企業與 社會 的精神共振與價值共鳴,成為一個 社會 化企業),華耐家居正處於一個從向前到向上的升級之路上,因此攀登精神的提出恰逢其實,更需進一步深化和升華。
【泛家居營銷情報】評論: 文化是企業家的第二戰場,只不過這個戰場太過無聲和隱密。文化戰略是一切戰略的核心,只不過它看起來不如產品、渠道、品牌乃至模式那麼立竿見影。 文化的無用感、無力感不是因為文化真的無用和無力,而是文化在企業家的心目中無法「知行合一」所致:說與做的合一,知與行的合一,表與里的合作。
從這個意義來說,文化戰略不是要放在頂端高高供起,而是時時與管理戰略、業務戰略貫通、對應。這是一種組織的自我修煉,通常意義上,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但為什麼我們知行不一?往往是缺乏組織的自省與自視,尤其將業務戰略置於文化價值觀的審視之下。
動態
作為汕頭第一家上市民企,*ST宜生2004年8月登陸A股市場,公司控股股東是被譽為潮汕資本教父劉紹喜手中的宜華集團。上市之後,*ST宜生開始從傳統家居製造企業轉型升級為住居生活一體化服務商,主要從事傢具和木地板等家居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公司總市值曾在2015年達到340億元的高點。截止12月16日收市,總市值僅剩13.35億。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4.3.1條之(五)款的規定,如果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劉紹喜旗下的「宜華系」,是一家集住居生活、醫療養老、地產酒店、資本金融四大產業於一體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宜華系」擁有宜華集團、宜華生活、宜華 健康 、宜華地產及宜華資本等多元版圖,旗下宜華生活、宜華 健康 在滬深兩地上市。*ST宜生,現由劉紹喜次子、宜華生活董事長劉壯超掌舵。畢業於美國佩珀代因大學的他於2010年被父親委任為宜華木業(美國)副總裁,第二年調回總部,負責公司營銷事務。被父親「扶上馬」,出任上市公司宜華生活董事長,彼時劉壯超年方29歲。
【泛家居營銷情報】評論:多元化看起來很美,但容易的錢不能賺。宜華之敗最大的問題就是核心業務不突出,核心業務的核心能力也不突出。這令人困惑於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企業?在管理能力上升之前,多元化就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過於相信自己的孩子,過於讓孩子早些接班就是企業家的任性,說不好聽點是昏庸!讓孩子接班的目的是信任和安全,是肥水絕不流外人田,而不是企業的增長目標,這從根本上就顛倒了次序。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因為規律表明,傳承無法創富,富裕是創造出來的,不是靠兒子繼承就可以保值的——恰恰相反,繼續往往導致財富以更快的速度衰減。
據大材研究報道,一個月前,富森美提出打造「新零售時代的中國版宜家」。12月12日,富森美第一家線下自營店鋪,在成都成華區富森美家居建材總部亮相迎客。新店營業面積1000平米,相當於很多品牌做旗艦店的規模。有一個出人意料的店名叫「動物交響團」,表明向年輕 時尚 的家裝消費者靠攏,這也正是富森美自營業務的客群定位。店內自營產品以「DONGWU」為名稱,選品上遵循高顏值、高性價比兼顧的家裝需求趨勢。
這家店按客卧餐等家居場景布置,設計多個小型樣板間,顏值相當高,在設計上花了比較大的功夫。品類搭配上,既有沙發、桌椅、床等相對大件的產品,也有杯子、墊子、燈具、擺件、布藝等小件家居產品。價格組合也比較多元,從幾元到幾千元,都有選擇。
一個鮮明的特色是,店內產品在設計風格上走簡約精緻路線,帶有一定的設計師品牌色彩,同時體現一定的檔次感,有輕奢范。店裡專門劃出了一塊位置用作設計中心,為進店顧客提供免費設計服務,顧客只需提供戶型圖就可。按照富森美的計劃,自營業務是「發力新賽道」部署里的重要構成,未來將持續投入打造,瞄準90後新人群,做成一條核心增長的業務線,成長為新零售時代的中國版宜家,將以整合供應鏈為基礎,以自營為驅動,以自有品牌為支撐,實現「線下可復制,線上賣全國」的持續擴張。
【泛家居營銷情報】評論:富森美開辟第二賽道。這既是機遇,更是挑戰!畢竟,其原有業務是「致力於大型商業賣場規劃、投資、建設和運營,裝飾設計與施工」,也就是說它是一家賣場公司,與紅星和居然處於同一賽道。現在卻要發力連鎖零售業務,困難可想而知。
家居行業的零售型態在本世紀初曾以建材超市風靡一時,但隨著外資的退出和本土企業的退潮而偃旗息鼓,反倒是紅星、居然這類以賣場規劃與運營的商業業態異軍突起。 從富森美欲轉型做自主品牌的經營店來看,大型家居賣場雖然革了建材批發市場的革命,但現在正處在上升乏力、必須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
富森美走的是最大膽的一條道路,也十分凶險,因為這基本上和創立一個新企業沒有二致。原有的成功必須抹去、包括邁向成功的思維乃至大部分人員。
2020慕思以精彩開頭以溫暖收尾,雙12告白風暴來襲
從10月#全民夢想有求必應#和雙11#寓見好物,愛上睡眠#中接力,慕思的2020年以精彩開場,用愛去打造一個溫暖收尾,近日,推出「慕思雙12,助力告白」活動,特意邀請知名女演員,人稱「靚靚」的袁詠儀作為慕思好夢推薦官進行直播,除了希望給生活中重要的人獻上一份溫情告白,感謝他們用默默付出和陪伴築起生活的希望和溫暖,也呼籲大家在這個冬季,向身邊重要的TA獻上一份真心的告白,說出心中的愛意和感恩。
在慕思看來,雙12不僅是一次國民的購物節,陪伴,才是其背後真正的意義。以袁詠儀的閃「靚」告白為前奏,慕思邀請多位人氣明星組成「好夢推薦官」天團,開啟2020浪漫暖冬,全國巡演上演一場慕思有史以來的告白盛典。「好夢推薦官」天團將在太原、天津、武漢、杭州、重慶、廣州進行告白巡演,帶著慕思對大眾的好夢祝福,用歌聲和精彩互動告白2020最後的季節。他們是:為愛寫詩的「音樂詩人」吳克群、唱出夢想的「超級女聲」何潔、道出人生冷暖的「靈魂歌者」金池、譜寫愛的故事的「情歌王子」孫耀威、豁達優雅的「暖心女神」陳松伶、和不負夢想初心的「九球天後」潘曉婷。慕思以「勇於說愛」這一 情感 主張打造告白日,意為呼籲人們勇於表達日常那些難以言表的感情,來現場說愛。
伴隨慕思「好夢推薦官天團」帶來的睡眠告白好禮,這一告白行動更是慕思與粉絲間一次更深層次的精神互動。
【泛家居營銷情報】評論:整個2020年慕思十分活躍,而活躍的背後是其內在的持久變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原本這是一個以線下經營為主體的定製化企業,現在疫情影響下,必須轉變為線上線下同步,試想是何等艱難?!再加上,慕思並未簡單地與天貓等巨大平台合作,而是堅持開創以我為主經營私域流量、堅持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道路,更難能可貴。
2020年雖然艱難,但可能成為慕思開啟新時代的契機。因為疫情讓其以最短的時間打通新零售的任督二脈,開啟傳統企業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的嶄新時代,可謂因禍得福。 2020年對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很公平,但企業對待疫情的態度和行動千差萬別,真正的差距就是在這看起來細微的地方拉開的。
㈢ 大健康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1、迪安診斷(28.30 +1.25%,診股):布局高端精準診斷技術平台,合作共建業務增長迅猛,已在多家三甲醫院客戶延伸共建精準平台。
2、美康生物(23.45 +0.04%,診股):已取得145項體外診斷試劑的產品注冊證書,涵蓋生化、血細胞等領域。
3、九州通(20.04 +0.50%,診股):旗下全資子公司好葯師大葯房與康盛醫葯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計劃3年內逐步實現康緣葯品系列、大健康食品系列進行合作。
4、樂金健康(6.26 -1.11%,診股):公司是國內較早從事家用桑拿設備的研發生產企業之一,是推動健康桑拿走進國內普通家庭的先行者。主營產品主要包括家用遠紅外桑拿房和攜帶型桑拿產品兩大類。
5、北大醫葯(000788):收購北醫醫葯完成業務擴展。公司2011年向北大國際醫院集團定向增發收購買北醫醫葯100%的股權。北醫醫葯及其子公司從2011年起並入公司報表。公司新增置入葯品、醫療器械銷售及流通業務,醫葯產業鏈進一步延伸。
㈣ 宜華健康負債超46億陷入退市危機
宜華健康負債超46億陷入退市危機
宜華健康負債超46億陷入退市危機,截至2021年,宜華健康已經連續巨虧了3年。從2014年到2018年,宜華健康共進行了數十次並購,宜華健康負債超46億陷入退市危機。
宜華健康負債超46億陷入退市危機1
早在2022年3月23日,宜華健康就曾披露過退市風險警示。
公告稱,宜華健康於2022年1月29日披露了《2021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21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為虧損,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負。
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3.6億元至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57%-42.38%。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第 9.3.1 條規定,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其股票交易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資料顯示,宜華健康於2000年8月上市,主營業務為醫療機構投資及運營、養老社區投資及運營、醫療後勤綜合服務、醫療專業工程等。
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宜華健康實現的營收分別約為17.92億元、15.62億元;歸股凈利潤分別約為-15.72億元、-6.25億元。
按照此前披露的2021業績預告,宜華健康此番將持續虧損。這也促使其連續三年未盈利,且虧損加大。
提及業績變動原因,宜華健康表示:
下屬部分收購企業尚處業績承諾期,根據初步測算,預計業績補償款對本年度影響金額約1億元-1.4億元,該部分屬非經常性損益;
受新冠疫情及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宜華健康流動性資金較為緊張,於2020年陸續出現部分有息負債逾期,導致公司本期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
子公司本期與東方資產公司進行債務重組,影響公司投資收益金額4278.34萬元,該部分屬非經常性損益。
值得一提的是,宜華健康「禍」不單行,此前屢收監管函,涉及多起訴訟。
2月26日、3月31日,宜華健康分別收到深交所監管函。其通過證券交易所的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的預披露時間與各自減持的時間間隔不足15個交易日,違反了深交所規定;
2月19日,宜華健康披露稱,公司控股股東宜華集團收到中國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宜華集團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
此外,宜華健康《2021年年度報告》延期披露,披露日期從2022年4月7日推遲至2022年4月26日。
宜華健康負債超46億陷入退市危機2
「宜華系」走到了懸崖邊緣。
4月6日晚間,宜華健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宜華健康)發布了退市風險警示,如果觸及紅線,即「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或者追溯重述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其將被深圳證劵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同時,宜華健康宣布將原定4月7日披露的2021年度財報延期。但根據今年年初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3.6億元至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57%-42.38%。
宜華健康是宜華集團控股的醫療養老服務公司。2015年後,宜華健康從一個地產公司蛻變為醫療大健康企業,確立了醫療機構運營及服務和養老社區運營及服務兩大業務核心。
但是,業務轉型並沒有給宜華健康帶來業績的騰飛。截至2021年,宜華健康已連續3年虧損,虧損總額超過3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宜華健康是當年號稱資產達到850億元的宜華集團旗下僅剩的.一家上市公司。在其背後,曾經的「潮汕資本教父」劉紹喜一手打造的宜華系已經風雨飄搖。
巨虧三年,資產負債率98%
截至2021年,宜華健康已經連續巨虧了3年。2019年-2020年,宜華健康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7.92億元、15.62億元;對應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15.72億元、-6.25億元。
2020年末,宜華健康的凈資產同比大跌82.88%至1億元左右。其2020年財報中明確標注稱,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宜華健康的主營業務為醫療機構、養老社區的運營及服務,均為重資產運營,醫療產業服務和養老產業服務是它的兩大業務支柱。從地產企業轉型後,沒有醫療行業基礎的宜華健康,採用的仍然是劉紹喜作為資本大佬一貫的做派——高溢價並購,開啟了「買買買」模式。
從2014年到2018年,宜華健康共進行了數十次並購,陸續將眾安康、達孜賽勒康、親和源等項目收入旗下,通過並購、參股等方式控制的醫院數量超過20家。其中,不乏高溢價並購。據媒體報道,宜華健康在收購達孜賽勒康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愛奧樂醫療器械(深圳)有限公司、杭州養和醫院有限公司和杭州慈養老年醫院有限公司時,增值率分別高達30倍、25倍、19倍和11倍。
伴隨著資本運作,宜華健康的業績得到了提升。2014-2017年,公司的營業總收入從1.58億元提高至21.16億元,凈利潤也從2982萬元提高至1.843億元。但公司的盈利極不穩定,2017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曾大幅下降76.58%;2018年的歸母凈利潤為1.77億元,僅為2016年的四分之一。
但每收購一家公司,就意味著宜華健康需要投入大量的運營資金,更需要承擔其經營失敗的風險。高溢價收購帶來的商譽減值,也成為吞噬公司利潤的「黑洞」。
事實上,宜華健康也明白自己的風險所在。2019年3月底,宜華健康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表示,2014年轉型進入醫療行業以來,公司較多地運用現金收購資產的方式進行產業擴張,加上醫療、養老等各板塊運營規模較大,需要較多的日常運營資金,因此賬上沒有出現過多的盈餘資金。
連鎖反應是,宜華健康的負債率高企,資金變得越來越緊張。2015年至2021年上半年,宜華健康的資產負債率由48.47%上升至98.01%。2019年,宜華健康的貨幣資金僅為1.69億元,較年初下滑了51.04%。2020年,其貨幣資金下降至1.51億元;2021年三季度,其貨幣資金僅為0.88億元。
宜華健康的財報顯示,2019年是其業績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當年,其巨虧15.72億元。主要是由於對所投資企業的商譽及長期資產進行了計提減值,當期資產減值高達14.83億元,占利潤總額的100.47%。
宜華健康的投資標的業績也紛紛「變臉」。2014年,宜華地產以7.2億元收購了廣東眾安康後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但在2018年,眾安康完成業績承諾後的第一個年度,其營收就同比下降了15.2%,為12.63億元;凈利潤732.29萬元,同比大幅下滑了95.25%。
在2016年,宜華健康斥資7億元收購了養老服務公司親和源,當時親和源曾承諾,公司在2016-2018年,虧損金額不超過3000萬元、2000萬元和1000萬元,並在2019年扭虧為盈。但在2019年,親和源仍然深陷虧損泥沼之中,虧損金額為9611.17萬元;2020年虧損額達到了1.95億元,業績完成率為-586.51%。
宜華健康開始賣資產度日。2020年10月,宜華健康轉讓了公司旗下的新疆和田新生醫院全部權益的25.6%,以及余干縣楚東醫院全部權益的16%,抵償了1.15億元債務。
宜華集團也曾動過為宜華健康尋找新「金主」的心思。2021年,宜華健康表示,擬向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不超過6.64億元,而後者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宜華集團則持股25.42%變更為第二大股東。然而,這筆交易最終還是落空了。
「回顧宜華轉型醫療健康的歷程,它對產業的評估不足,或者說過於自信了。」互聯網趨勢觀察家、知名財經作家袁國寶說:「要知道,醫療產業回報率雖高,但相對投入也非常大,尤其是在對醫療健康產業不夠熟悉的情況下,(劉紹喜)押上了全部身家性命,這不應該是一個合格投資人做的事情,『賭一次』的意味或許還更大些。」
宜華健康負債超46億陷入退市危機3
4月7日,宜華健康再度發布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等的公告。在經歷了瘋狂並購後,宜華健康確立了醫療機構運營及服務和養老社區運營及服務兩大業務核心,但這並沒有給公司帶來業績的快速上漲,隨之而來的巨額商譽反而成為隱患。宜華健康也曾數度轉讓旗下醫院股權力保業績,但最終,公司還是走到了退市邊緣。
年報推遲發布 股票面臨退市風險
自2022年1月底公布業績預告後,宜華健康2021年年報一直未出爐。最新的公告中,宜華健康將2021年年報預約披露日期推遲至4月26日。往前追溯,宜華健康在2019年、2020年分別虧損15.72億元、6.25億元,再加上2021年業績預告中,宜華健康預虧3.6億元—5.4億元,其退市風險公告便不足為奇。
宜華健康前身為主營光電產品研發銷售的麥科特,於2007年借殼上市,並更名為宜華地產。公司開始向大健康領域的轉型始於2014年,隨後便開始多起大手筆收購。
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從2014年到2018年,宜華健康收購金額超過30億元,包括以7.2億元並購醫療後勤服務商眾安康;以16.25億元收購醫療投資管理公司達孜賽樂康;以3億元收購血糖血壓監測器械商愛奧樂;以7億元將養老服務提供商親和源集團納入麾下,之後更是不乏通過這些公司進行其他收購。
為實現完全徹底的醫療健康產業戰略轉型,宜華健康還在2015年—2016年置出所有地產業務,並通過收購親和源集團有限公司進入養老產業,同時通過間接持股的方式,參與和拓展互聯網醫療業務。2014年到2018年間,其直接或間接控制(包括託管)的醫院達23家,逐步確立了醫療機構運營及服務和養老社區運營及服務兩大業務核心。
業績層面,伴隨大手筆收購帶來的規模擴張,公司業績在2016年達到頂峰,當年實現營收12.96億元,凈利潤達到7.44億元,同比增長1342.25%,其中醫療板塊占據了當年營收超過98%的比重。其中的2017年、2018年,宜華健康也保持了近2億元的凈利潤規模。與此同時,瘋狂收購埋下的隱患,也開始顯露。
數度轉讓旗下醫院股權難挽業績
從2019年開始,因多家並購企業虧損計提巨額商譽減值及長期資產計提減值,宜華健康開始虧損,當年的虧損額度達到15.72億元。報告期內,宜華健康7家主要控股參股公司中有6家虧損,僅有達孜賽勒康當年實現6071萬元的盈利,主營醫療後勤服務、醫療工程業務的眾安康虧損達到1.21億元。
宜華健康2020年4月發布的一份計提2019年資產減值准備的公告顯示,公司2019年度擬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15.95億元,其中14.56億元為商譽減值損失,商譽的產生均因公司及子公司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對應資產組股權形成的,具體包括收購眾安康、達孜賽勒康及親和源等而產生。
到了2020年,宜華健康的虧損還在繼續,當年虧損額為6.25億元。與商譽一同高企的,還有宜華健康的負債情況。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宜華健康負債總額達到46.20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99.06%。
在業績持續虧損的同時,宜華健康也在屢次出售旗下醫院。2020年10月,宜華健康就連續發布多個公告,涉及終止與轉讓和田新生醫院有限責任公司和余干縣楚東醫院有限公司股權等事宜。
宜華健康稱,此舉旨在回籠資金,支持核心企業發展。到了2021年11月23日,宜華健康對外公告,全資子公司達孜賽樂康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轉讓合肥仁濟腫瘤醫院99%出資份額,交易價170萬元。
宜華健康還深陷數起訴訟,其中不乏因收購產生。宜華健康將親和源兩個原股東訴上法庭,要求其以現金支付業績補償款共計約1.75億元。究其原因,在宜華健康斥資7億元的並購下,親和源2019年虧損9611.17萬元,業績完成率為-120.8%;2020年虧損1.95億元,完成率為-586.51%。
㈤ 我為什麼堅持認為中國股市值得長期投資
我為什麼堅持認為中國股市值得長期投資?在A股,好的投資標的會「說話」
第三,專業化的機構投資者成為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證監會通過對內幕、坐莊、爆炒等非法行為加重處罰,完善監管制度,重塑機構投資者理念和行為,即重視企業本身的內在價值,平衡風險與收益,與企業共同成長;而個人投資者很少具備全面的企業價值分析能力,由專業機構統一分析並配置將成為趨勢,個股分化也許不會結束,而可能成為常態。
2
轉型與去杠桿下的宏觀環境
中國經濟增速在2010年以後開始放緩,並在
結構上發生明顯的變化,主要特徵有二:
1、總量增速放緩
,2010前十年,GDP平均增速達到10%,供應不足、資本開放及勞動力紅利,成為經濟騰飛的推動力,2011年開始,實業結構型過剩,總量增速放緩,存量競爭成為很多行業的共同點,但於全球角度,依然是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2、增長結構轉變
2010前十年,投資和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主力,物質基礎薄弱刺激實業投資,但2011年開始,出口優勢縮小,投資費效比下降,消費及內生增長成為經濟最重要拉動力,行業分化成為趨勢。
對於經濟總量,我們認同L型企穩的增長路徑,高層重視經濟質量而非數量,消費增長會提供主要拉動;對於經濟結構,過剩產能在供給側改革下企穩,新增長點更多圍繞商業模式創新及消費升級展開。
同時,在2010年之前,企業間規模差異不大,各企業均能從經濟騰飛中獲得超額收益,但在經濟降速期,市場競爭加劇,大中型企業憑借資本、管理、人才、渠道、品牌等優勢,能獲得更高的經營效益,並實現並購整合,實現行業內的強者越強,由3-5家核心企業瓜分行業多數利潤,是大部分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對行業核心企業的研究尤為重要。
價格現象從來都是一種貨幣現象。
2010年之前,央行的外匯資產是貨幣創造的發動機,銀行依靠存貸差即可獲取暴利,自身加杠桿動力不強,商業銀行總負債/央行總負債一直保持在3-4倍以內;但2010年開始,外匯資產下降縮減了商業銀行存貸差收益,商業銀行轉為發展主動負債,大幅放大經營杠桿,來維持高額收益,商業銀行總負債/央行總負債在今年達到7倍,隨後遭到監管層強力的降杠桿措施。
在2011-2012年的第一輪金融創新中,非標資產成為商業銀行加杠桿對象,並蔓延至其他資產,但很快被監管嚴控並納入表內,造成股債雙災,「錢荒」效應即是在此階段產生;在2014年開始的第二輪金融創新中,加杠桿對象直接作用於股債,並蔓延至房地產,形成股債房三牛,隨後迎來了監管層暴力去杠桿,股票及債券分別在2015、2016年被刺破泡沫。
本輪商業銀行的去杠桿仍在深入,唯一高高在上的資產只有房價,股市杠桿已基本清理完畢,在流動性層面上,
目前更多是處於存量資金博弈狀態,對企業本身價值更為關注。
3
好行業、好企業、好生意
在投資中,股票價格圍繞價值會有較大波動,但對於企業經營本身,應是具備穿越經濟周期的能力。因此對於投資標的的選擇,我們通常圍繞好行業、好企業、好生意的三個標准進行抉擇。
1、好行業。
根據行業生命周期特點,大多數行業從誕生開始,都會陸續經歷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三個階段,經歷大量競爭和並購後,最終形成行業內的寡頭壟斷,由3-5家主導企業分享多數收益,如果喪失創新機遇或被替代,甚至可能遭遇衰退期,如柯達、諾基亞等。
對成長期行業的投資,更關注行業規模增長的持續性,以及企業本身能從行業增長中獲得的營收和利潤增長;對成熟期行業的投資,更關注企業在競爭中構建的獨特優勢,並依靠優勢獲取盈利和成長的能力。
2、好企業。
在行業高速成長期,單獨企業的優劣並不明顯,但隨著行業發展成熟,競爭壓力增加,好企業的價值將放大。在我們評判企業本身優劣的過程中,著重分析其管理團隊、競爭優勢、財務狀況三個方面。
優秀的管理團隊,具備對企業戰略戰術的堅決執行和反饋能力,能靈敏地捕捉市場趨勢的變化並作出針對性決策。
獨特的競爭優勢,能幫助企業樹立競爭壁壘,維護自身收益水平,降低經濟周期波動帶來的影響。
清晰的財務狀況,既有利於評估管理團隊措施執行的有效性,也有利於在行業間進行比較分析,明晰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劣勢,並對企業進行定量化的價值評估。
3、好生意。
商業模式對企業盈利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起重要作用,其表現為盈利與增長模式、核心競爭力、市場壁壘等,同時商業模式並無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否。
如2010年之前,批量化、低成本、分銷式帶來的規模優勢,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滿足市場需求,獲取高額收益,但隨著競爭加劇和消費升級,個性化、高品質、直銷式可能成為企業突破競爭的重要方向。
例如,在2011年時,宜華生活與索菲亞均為家居行業重點品牌,且宜華生活市值與市場規模均高於索菲亞,但隨著消費者對家居品質及定製化需求的提升,以及對直銷門店渠道的把控,索菲亞從競爭中突破,其市值從36億增長至360億,而宜華生活市值從94億增長至146億,兩者增速差距巨大。
作者 王建輝
㈥ 2022年退市ST股、2022年戴帽帶星股、2022年摘帽摘星ST股匯總分析-
文章的是根據各股2021年年報預告預測的,存在不確定性,具體最終情況要看各股2021年正式年報。
根據退市新規:
一、一般規定
1、退市風險警示*ST 字樣;
2、其他風險警示ST 字樣;
3、主動終止上市可選擇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等證券交易場所交易或轉讓其股票。
二、交易類強制退市
1、A 股連續120交易日(連續90日公告)累計成交量低於500 萬股;
2、B 股連續120交易日(連續90日公告)累計成交量低於100 萬股;
3、A&B 股連續120交易日(連續90日公告)分別500萬股且100 萬股
4、A股/B股/A且B股連續20交易日(連續10交易公告)收盤價均低於1元;
5、連續20交易日(連續10交易公告)收盤市值均低於3 億元;
6、連續20交易日(連續10交易公告)股東人數均少於2000 人。
三、財務類強制退市
1、(追溯後)凈利潤(扣非孰低)為負值且營業收入(扣非主營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低於1 億元;
2、(追溯後)期末凈資產為負值;
3、被出具無法/否定表示意見意見的審計報告;
4、以上指披露經審計的年度報告。
四、*ST時,重組符合以下全部條件的,可撤銷*ST:
1、出售全部經營性資產和負債、購買其他資產且已實施完畢;
2、購入一個完整經營主體,管理持續三年以上;
3、模擬財務報表。
五、規范類強制退市
1、期限內且停牌2個月未披露年/半年度報告;
2、1/2以上董事無法保證年/半年度報告真實、准確、完整,且停牌2個月內未能保證;
3、期限內且停牌2個月存在會計差錯或者虛假記載未改正;
4、期限內且停牌2個月存在信披/規范運作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未改正;
5、期限內由於變化導致連續20交易日股本總額、股權分布不再具備上市條件未解決;
6、可能被依法強制解散;
7、受理公司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申請。
六、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1、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或者其他嚴重損害證券市場秩序的重大違法行為
(1)首發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2)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構成重組上市,申請或者披露文件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3)披露的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4)虛載營收連續2年合計5 億元以上,且超過該2年披露的年度營收合計金額的50%;
或者虛載凈利潤連續2年合計達到5 億元以上,且超過該2年披露的年度凈利潤合計金額的50%;
或者虛載利潤總額連續兩2均合計達到5 億元以上,且超過該2年披露的年度利潤總額合計金額的50%;
或者虛載資產負債表連續2年合計達到5 億元以上,且超過該兩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凈資產合計金額的50%;
計算前述合計數時,相關財務數據為負值的,先取其絕對值後再合計計算。
2、惡劣嚴重損害國家利益、 社會 公共利益,或者嚴重影響上市地位
七、其他風險警示
1、資金佔用;上市公司被控股股東或者控股股東關聯人佔用資金的余額在1KW以上,或者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5%以上,且無可行的解決方案或者雖提出解決方案但預計無法在1個月內解決。
公司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被第一大股東或者第一大股東關聯人佔用資金的同執行。
若已消除,撤銷提交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專項審核報告、獨立董事出具的專項意見等文件。
2、違反規定程序對外提供擔保;余額在1KW以上,或者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5%以上,且無可行的解決方案或者雖提出解決方案但預計無法在1月內解決。(擔保對象為上市公司合並報表范圍內子公司的除外)。
若已消除,撤銷提交律師事務所出具的法律意見書、獨立董事出具的專項意見等文件。
3、董事會、股東大會無法正常召開會議並形成決議;
4、最近一年被出具無法/否定表示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或者鑒證報告。
若整改完成,撤銷提交會計師事務所對其最近一年內部控制出具的標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或者鑒證報告、獨立董事出具的專項意見等文件。
5、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且預計在三個月內不能恢復正常;
6、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
7、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若消除,撤銷提交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最近一年審計報告、獨立董事出具的專項意見等文件。
8、以上至少每月披露1次進展情況和風險提示公告,直至相應情形消除或者公司股票交易被本所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9、提交撤銷申請材料,在15個交易日內決定是否撤銷其他風險警示
一、2022年年報後估計要退市ST股
1、*ST騰邦:公司2021年期末凈資產為-89,900.00萬元至-116,870.00萬元,如果公司披露
2021年年度報告時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10.3.10規定的情形,將被終止股票上市交易。
2、*ST拉夏: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核算,預計2021年年末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12億元到-16億元。若公司2021年末經審計的凈資產仍為負數,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公司A股股票可能將被終止上市。
3、*ST中天:預計2021年末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59億元至-78億元。根據上市規則9.3.11條的規定,公司股票可能在2021年年度報告披露後被終止上市。
4、*ST易見:公司預計2021年末凈資產為 -619,950.75萬元 至 -534,379.46萬元;2021年末,若公司經審計的凈資產仍為負值或以前年度非標事項無法消除,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1月修訂),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5、*ST邦訊: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7,500萬元 — -3,000萬元,若公司2021年度經營情況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10.3.10 相關情形,公司股票存在終止上市交易風險。
6、*ST金剛:公司預計2021年期末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100,000萬元 -50,000萬元。若經審計的2021年期末凈資產為負值,或者追溯重述後2021年度凈資產為負值,根據《上市規則》10.3.10條第二項的規定,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7、*ST東電:扣除非經常性損益 虧損:約 1,070 萬元至 1,600 萬元,扣除後營業收入 約 7,900萬元至 9,900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約-14,000 萬元至-10,000 萬元,若公司 2021 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 1 億元或期末凈資產為負值,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 年修訂)第 9.3.11條的有關規定,公司 A 股股票將被終止上市。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8、*ST中新:2021年年度實現營業收入80.5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億元至-4.5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為-4.2億元至-4.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22億元至-25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1.39元至-1.6元。
9、*ST長動: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80萬元-230萬元;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35億元-3.5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2.03億元;預計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虧損1.2億元-1.8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7453萬元。
10、*ST綠庭:預計 2021 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3,500 萬元至-2,500 萬元。預計 2021 年年度實現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後的營業收入為 50 萬元至 75 萬元。
11、*ST華訊: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3400萬 5100萬,預計凈利潤-5.85億元;
12、*ST中新: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80.5萬,預計凈利潤-4.25億元;
13、*ST長動: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180萬 230萬,預計凈利潤-2.93億元;
14、*ST明科: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1220萬,預計凈利潤-0.59億元;
15、*ST游久: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1550萬,預計凈利潤-0.72億元;
16、*ST中房: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2000萬 2500萬,預計凈利潤-0.23億元;
17、*ST艾格: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4550萬 4641萬,預計凈利潤-0.95億;
18、*ST新億: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修訂)的相關規定,公司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19、*ST濟堂: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公司於2021年10月24日收到《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處罰字【2021】90號),根據 《告知書》,公司可能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
二、2022年年報後估計要戴帽或帶星的股
1、華電能源: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2546萬 3245萬,預計2021年凈利潤-1.3億元;
2、宜華 健康 :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 -17,500萬元–0萬元;
3、吉葯股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41,800萬元—-61,800萬元;
4、博天環境:預計2021年末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68,101.37萬元到-98,401.37萬元;
5、搜於特: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17,000萬元~0萬元;
6、中潛股份300526: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2546萬 3245萬,預計2021年凈利潤-1.3億元;
7、民生控股000416: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5660萬,預計2021年扣非凈利潤521萬元;
8、恆譽環保688309: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8300萬 8500萬,預計2021年凈利潤-945萬元;
9、御銀股份002177: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7500萬 9500萬,預計2021年凈利潤-5500萬元;
10、皇台酒業000995: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8500萬 9300萬,預計2021年凈利潤-1250萬元;
11、吉艾 科技 300309: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8500萬 1.05億,預計2021年凈利潤-9.75億;
12、深南股份002417: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9500萬 1.25億,預計2021年凈利潤-9500萬元;
13、ST西源600139: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9000萬 9900萬,預計2021年凈利潤-6.35億元;
14、ST文化300089: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8971萬 1.34億,預計2021年凈利潤-3.28億,預計2021年年末凈資產-2.26億;
15、ST天山300313:預計2021年扣除營業收入9950萬元,預計凈利潤-3500萬元。
三、2022年年報後估計要摘帽或摘星的股
1、*ST天龍300029.sz:扣除後營業收入 27,000.00 萬元–31,000.00 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 虧損:600.00 萬元–900.00 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 1,200.00 萬元–1,700.00 萬元 1,456.82 萬元。重組預期,光伏、風電、綠電雙碳賽道。
2、*ST樂材300446.sz:扣除後營業收入12,000萬元–18,0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虧損1,200萬元–1,800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50,000_萬元–_75,000_萬元。已經停牌重組。
3、*ST華塑000509:凈利潤-600萬元至-400萬元,下降幅度為179.37%至152.91%,基本每股收益-0.0056元至-0.0037元
4、ST熊貓600599:凈利潤6500萬元至8500萬元,增長幅度為41.18%至84.53%,上年同期業績:凈利潤4613.51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28元;
5、*ST中基000972:凈利潤-12000萬元至-8000萬元,增長幅度為54.87%至69.91%,基本6、每股收益-0.15元至-0.10元。
7、*ST凱瑞002072:凈利潤700萬元至800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0190元至0.0218元。
8、*ST海醫600896:凈利潤-14500萬元至-11500萬元,上年同期業績:凈利潤6127.924258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07元
9、*ST商城600306:預計2021年度虧損-9,800萬元左右,公司預計2021年期末凈資產5,300萬元左右,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預計為-8,900萬元左右。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後的營業收入15,000萬元左右。
10、ST維維600300:截止 2021 年 4 月 21 日,公司資金佔用本息已全部收回,違規擔保已全部解除。
11、*ST亞星600319:凈利潤18500萬元至19500萬元,上年同期業績:凈利潤-2567.451832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08元
12、*ST雙環000707:凈利潤40000萬元至45000萬元,增長幅度為225.07%至240.70%,基本每股收益0.8618元至0.9695元
13、ST同洲002052:凈利潤-16000萬元至-12000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2145元至-0.1609元
14、*ST索菱002766:凈利潤-67500.0萬元至-45000.0萬元,基本每股收益-1.60元至-1.07元
15、*ST中迪000609:凈利潤-40000萬元至-20000萬元,基本每股收益-1.34元至-0.67元
16、*ST金泰600385:預計2021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
600萬元左右。
17、ST美訊600898:凈利潤-3400萬元左右,上年同期業績:凈利潤-25845.18萬元,基本每股收益-1.0235元
18、*ST米奧300795:凈利潤-6500.00萬元至-4500.00萬元,增長幅度為-0.57%至30.37%,上年同期業績:凈利潤-6462.95萬元
19、*ST羅頓600209:凈利潤-4200萬元至-3240萬元,上年同期業績:凈利潤-7729.41萬元
20、*ST威爾002058:凈利潤1000萬元至1500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07元至0.10元
21、ST大有600403:凈利潤102400萬元至133600萬元,上年同期業績:凈利潤-103565.06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43元
四、2022年年報後退市風險大的ST股
㈦ 民營醫院第一股破產重組,醫院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3月29日,民營醫院第一股——恆康醫療的破產重組塵埃落定。
北京新里程 健康 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最終成為恆康破產重組的產業投資人,新里程的CEO林楊林成為恆康醫療的董事長。這給持續低迷的醫院並購市場,注入了一絲活力。
作為業內極具代表性的民營醫院第一股,恆康在過去年7年裡的跌宕起伏的命運,幾乎是整個醫院投資領域冷暖的風向標和縮影。
2014年始,資本一窩蜂擠進醫療行業,醫院投資並購開始掀起了一輪高峰。
以一味藏葯「獨一味」起家的恆康醫療,初始年營業額只有2、3億,通過上市公司這個融資利器,經過幾次大手筆的醫院收購案後,市值一度超過300億。
在恆康市值到達頂峰後, 這一輪醫院收購狂潮也隨之達到巔峰。
2013年全年只有26家境內醫院的並購發生,總金額21.5億;到2016年,並購的醫院數量已經上漲至108家,並購金額161億;這種火熱的態勢在2017、2018年得到延續,這兩年並購金額分別是149億和144億。
但醫院投後運營難、巨額虧損、退出難等問題在此之後凸顯。
以恆康醫療為代表的醫院概念股開始急速滑落,除了恆康醫療因為大幅虧損和債務導致最後的崩盤外,多家涉足醫院收購的上市公司都曾瀕臨退市的邊緣。
就連華潤醫療這樣坐擁上百家醫療機構的國企,市值也只有最高峰時的一半。
試錯之後,交了學費的上市公司、基金等,紛紛退出,醫院並購市場開始變得謹慎。
普華永道最新公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 健康 行業並購市場回顧及展望報告》顯示:
2020年,境內醫院無論是交易量還是交易額,都跌至2016年以來的最低點。
整個2020年,境內醫院的並購金額只有119億,比2019年降低了44%。
大型綜合性醫院的交易更是跌至冰點,除了為完成國企醫院改制任務而進行的並購案,資本市場上幾乎難覓綜合性醫院並購的案例。
在資本真金白銀的狂轟濫炸之下,醫療從不缺乏講故事的能力,新巨頭此起彼伏,不斷被創造。但醫院並購的想像力,受種種因素影響,被按下了暫停鍵。
資本市場的動作,無疑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疑問——投資醫院,還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以前一天20個電話,現在兩天一個。」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GAHA)主任庄一強明顯感覺到,投資人的熱度消退。
在醫院投資最瘋狂的2016、2017年,投資人的想法都是——我要買個醫院,你能幫我找一找嗎?最好是10個億的,最少不能低於兩個億,我們公司錢很多,規模太小,我們不要。
「從資金的規模、運營效率上來講,確實應該收購一些大醫院。」庄一強認為,資本一熱,有些人就很浮躁,對這個行業不了解。這個行業是deep pocket——深口袋。有些口袋很淺,一伸手就能夠到,很淺的東西就容易掉出來。有些口袋很深,在最深的地方,卻有一塊金子。
他告訴資本方,挖到金子的時間,最少是10年,但資方往往沒有等待的耐心。
綜合醫院一度是被看好的標的,一度是醫院並購的重點。
不同於專科醫院小規模、小體量的特點,綜合醫院一般體量比較大、可占據更高的優勢資源,現金流穩定、業績提升相對容易,投資並購一直保持著穩健又火熱的態勢。
無論是來自醫療相關行業的,例如葯企、醫療器械公司;還是來自八桿子打不著的行業的,例如房地產、 汽車 業、甚至是珍珠養殖公司,這些公司一股腦地進入了醫院收購這個快車道。
他們信心勃勃—— 社會 辦醫份額才佔到整個市場的10%。大家滿懷憧憬,認為可以占據國內市場的30%。
求大、求全,幾乎成為瘋狂的代名詞。
以工程投資起家的神州長城,在2016年,宣布將「醫療 健康 產業」作為另一發展重點,中標了多個醫療PPP項目。在還沒有陷入債務危機之前,這家公司懷揣著一個醫療夢——收購100家醫院,打造一個醫療集團。
實際上,綜合醫院投資規模、管理難度遠遠大於專科醫院,一個專科醫院,就一個科。但一個綜合醫院,三十個科室,產品服務的差異性、對專家技術的要求,遠高於專科醫院。此外,盈利能力、可獲得性和可復制性要比專科醫院差得多。
在2018年之前,國家醫保局還未成立,綜合醫院依靠醫保維系醫院運營的好日子仍在,醫院概念股尚處於被資本市場追捧的黃金年代。
因此,入局者們在進行醫院收購時,都瘋狂加價,不惜代價,以逼退競爭對手。
恆康醫療曾經打算以近10億的價格收購一家三甲醫院,但因資金問題未能完成,這家醫院最後被另一家醫療集團收入囊中時,收購價格幾乎下降了一半。
後來,不少在前幾年高價買入的醫院,在醫院收購潮退去之後,在2018年後面臨打折甩賣。一位投資人向八點健聞透露,折扣率約在6-8折。
資本對於醫院市場的想像,在2018年之後,遭遇迎頭痛擊。
2018年開始,在帶量采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醫保控費的組合拳之下,民營醫院內憂外患,內部的精耕細作、迭代升級需要時間,外部備受公立醫院重重夾擊。
醫療行業大而不強,是極度可怕的。
神州長城這種曾經試圖分羹醫療市場的跨界企業,因經營不佳,被迫退市。
恆康也是一樣,在舉債收購後無力經營,在2018年和2019年虧損14億和25億,市值一度只有巔峰時的十分之一,又被此前收購醫院時的欠下的巨額債務所壓垮,最後落得個破產重組的結局。
其他一些激進的醫院收購者,比如創新醫療、宜華 健康 、益佰制葯的股價都在2017、2018年之後經歷了腰斬甚至膝蓋斬。
付出慘重代價的機構,它們都有類似的投資經歷——在全國各地收購醫院,無論專科或綜合,大城市或縣域。東西南北中都去,大小標的通吃,資源很難協同,管理半徑太大,投後卻無法跟上,導致最終資金告急。
一位行業人士告訴八點健聞,尤其是一些貧困落後地區的醫院,收購之後,卻發現醫保政策與理想有差距,預付的款項經常拿不回來,醫院現金流周轉捉襟見肘。
投資者踩過的坑五花八門。
一位投資者告訴八點健聞,2015年,從金融領域跨界醫療的他,花了2.4億投過一家醫院。當時根本不了解各個科室。醫院還在粉刷牆面,裝修了一年多,很快錢就被花完。「老股東把錢倒成了工程欠款,後來才發現這個工程是他親戚搞的。」他最後倒貼2000萬,給員工發工資。直至醫院最後被一家基金公司收購。
醫院是一個內部系統極為復雜、利益糾葛繁多的系統。
一位長期從事醫院並購的投資人告訴八點健聞,在醫院並購案里,對賭協議完成後,被收購醫院利潤大幅下滑甚至虧損,幾乎是行業中公開的秘密。對賭期間,醫院可以通過壓縮人工成本、供應鏈利潤、調整醫保壞賬等方式來完成業績目標,等到對賭期完成之後,再來補償員工和供應商。
恆康醫療收購的多家醫院,在頭三年對賭期內業績漂亮,隨即就出現巨額虧損。比如瓦房店三院在完成對賭協議的第二年大幅虧損了1.3億。
一位醫療集團的負責人說,他現在對標的所在區域、規模和 歷史 底蘊很挑剔。「寧願買得貴一些,也不能去買位置不好或問題比較多的這種標的。」
從事醫院收購和經營多年的業內資深人士馮慶明博士也告訴八點健聞,如今大型的集團在收購醫院,更為慎重。「像北上廣這種比較大的城市,幾乎不用太考慮,醫院只要可以,就可以要。單體一家醫院大不大、小不小,區域協同力差很難發展。在武漢收入能有5個億左右的醫院,還有些競爭力。如果就一兩個億,幾乎就不考慮了。」
一些打包收購的醫院,如果挑選不了標的,關掉甚至是更好的選擇。
民營醫院的洗牌已經開始,還沒有結束。
疫情之後,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增強。廣東省加大建設高水平醫院力度,第一批、第二批高水平醫院總共50家醫院,每一家醫院獲得3億元的財政支持。而這50家醫院全部是公立醫院。
地方政府會有配套措施。東莞、惠州等地是1:1,省政府給三個億,當地政府再給三個億。深圳更為闊綽。深圳市人民醫院被評上廣東省高水平建設醫院,除了省政府的3億元財政支持,深圳市政府也撥款9億元,總共12個億來發展,三年之內要花完。
公立醫院的強勢,無疑會極大擠壓民營醫院的生存空間。
庄一強分析,未來這幾年, 社會 辦醫的增量不會太大。相對於重資產投資的綜合醫院而言,輕而美的專科增量相對會更多。
醫學界數據顯示,2020年,專科醫院並購的比例從2016年的38%上升到了89%。2012年 2015年,口腔與婦幼專科醫院占據並購主角的位置;2016年整形美容醫院為代表的醫美行業是投資並購熱點;2018年開始,眼科成為醫院並購重點,在2020年整個專科並購中佔到了75%。
定位二線以下城市的連鎖腫瘤專科民營醫院——海吉亞,在開始營運後3 9個月內達到月度收支平衡點,但行業平均水平一般為36個月左右。憑借自主知識產權陀螺刀設備、可快速復制擴張的業務等優勢,2020年6月29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現在,可能很多機構覺得腫瘤放療是一個好的市場,都來做。但海吉亞已經豎起了行業壁壘,後進者,如果沒有強的執行力和這種進一步的創新能力,也許跑不出來。」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說。
在綜合醫院不被資本看好之下,上述行業人士認為,如果有醫療機構真是耐下性子,靜下心來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未來肯定還是能跑出來。
專科醫院在做大、做強之後,也會收購綜合醫院作為它的武器。1月25日,民營醫療集團海吉亞發布公告稱,欲收購華南一民營營利性三級綜合醫院99%股權,據悉,該三級醫院或位於惠州,此前經營狀況良好。
紮根武漢22年的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是國內最頂尖的民營心臟病專科醫院。在2013年,成立了一家綜合醫院——武漢亞心總醫院。一位行業人士告訴八點健聞,「單靠一個心臟專科,做成全國這么大規模的話,收入也就十幾個億。並且,伴隨著心臟支架的集中采購以後,利潤大幅被擠壓。」
或許,資本也會有一個輪回。
但圈外資本短期很難再進入。庄一強把醫療資本分為兩類,一種圈內資本,比如新里程、復星醫療等,在醫療服務領域深耕多年;一個是圈外資本,比如房地產、基金等等。圈內資本也分高度介入,中度介入和輕度介入。高度介入的,比如新里程,主要做醫院投資這一業務。
「如果是輕度資本,可能會擇情退出。剩下就是這種高度介入和中度介入的圈內資本,這個時候,他們真的有可能會抄底。」
譚卓曌丨撰稿
徐卓君 責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㈧ 宜華健康實控人劉紹喜涉嫌操縱證券市場,這對公司有沒有影響
有影響。目前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14年,劉紹喜失聯。當時《華夏時報》在一個報道中詳細介紹了其發家之路:利用借來的800元買木料,干起了製作傢具的活。1991年,因為與德國朋友的餐敘,認准走上了木業道路,最終從小作坊發展為一家上市公司。《華夏時報》在報道中還稱,潮汕地區的商界人士稱劉紹喜為“資本教父”。另外,因為在家居木業的成績,還有人稱劉紹喜為“木業大王”。
2017年“兩會”期間,劉紹喜以全國兩會代表身份接受了媒體采訪。
宜華生活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同樣不樂觀。在宣布劉紹喜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同時,宜華生活宣布,公司董事劉偉宏也被立案調查,原因也是涉嫌操縱證券市場。
就在2月22日,宜華生活還收到上海交易所通知,表示截至2021年2月22日,公司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人民幣1元,已經觸及終止上市條件。
㈨ 哪些股票是地產指數
房地產業指數是深證行業分類指數13個門類指數之一。深證行業分類指數隸屬於綜合指數系列,以2001年6月29日深證綜合指數的收市指數為起點,從2001年7月2日起開始發布。基期及基點:1991.04.03 =100 指數計算:房地產業指數為派氏加權價格指數,即以指數股的計算日股份數作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指數計算公式是:即日指數=即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總值×基日指數樣本選擇標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分屬房地產業的股票。樣本調整原則:已上市公司的行業類別發生變動,自變動之日起按樣本股的新行業類別計算相關的行業分類指數。共119隻股票。
日期 代碼 指數簡稱 行情圖 成份股數目 收盤 漲跌 漲跌
(%) 指數市值(百萬) 市盈率 股息率
20100702 H11047 SAC地產 119 1445.35 45.44 3.24 621381.80 21.64 0.54
000002 萬科A
000005 世紀星源
000006 深振業A
000009 中國寶安
000014 沙河股份
000024 招商地產
000029 深深房A
000031 中糧地產
000036 華聯控股
000040 深鴻基
000042 深長城
000043 中航地產
000046 泛海建設
000150 宜華地產
000402 金 融 街
000502 綠景地產
000506 中潤投資
000511 銀基發展
000514 渝開發
000517 榮安地產
000526 旭飛投資
000534 萬澤股份
000537 廣宇發展
000540 中天城投
000558 萊茵置業
000567 海德股份
000573 粵宏遠A
000608 陽光股份
000609 綿世股份
000616 億城股份
000628 高新發展
000631 順發恆業
000638 萬方地產
000667 名流置業
000668 榮豐控股
000671 陽光城
000711 天倫置業
000718 蘇寧環球
000797 中國武夷
000836 鑫茂科技
000838 國興地產
000861 海印股份
000897 津濱發展
000909 數源科技
000918 嘉凱城
000926 福星股份
000931 中關村
000965 天保基建
002016 世榮兆業
002059 世博股份
002077 大港股份
002133 廣宇集團
002146 榮盛發展
002208 合肥城建
002244 濱江集團
002285 世聯地產
002305 南國置業
600048 保利地產
600052 浙江廣廈
600053 中江地產
600064 南京高科
600082 海泰發展
600136 道博股份
600158 中體產業
600159 大龍地產
600162 香江控股
600173 卧龍地產
600175 美都控股
600185 格力地產
600193 創興置業
600208 新湖中寶
600215 長春經開
600223 魯商置業
600239 雲南城投
600240 華業地產
600246 萬通地產
600256 廣匯股份
600266 北京城建
600322 天房發展
600325 華發股份
600376 首開股份
600383 金地集團
600393 東華實業
600463 空港股份
600503 華麗家族
600533 棲霞建設
600576 萬好萬家
600614 鼎立股份
600615 豐華股份
600620 天宸股份
600622 嘉寶集團
600639 浦東金橋
600641 萬業企業
600657 信達地產
600658 電子城
600663 陸家嘴
600665 天地源
600683 京投銀泰
600684 珠江實業
600687 剛泰控股
600696 多倫股份
600716 鳳凰股份
600724 寧波富達
600732 上海新梅
600734 實達集團
600736 蘇州高新
600743 華遠地產
600745 中茵股份
600747 大連控股
600748 上實發展
600753 東方銀星
600759 正和股份
600767 運盛實業
600773 西藏城投
600791 京能置業
600807 天業股份
600823 世茂股份
600895 張江高科
601588 北辰實業
㈩ 廣州十大富豪豪哥是誰
廣東富豪排行榜:許家印2900億元當選廣州首富(附完整榜單)
一指流沙2年前
廣東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強省,優越的經濟環境中誕生了騰訊、恆大、碧桂園以及美的等企業,自然也培養出了不少富豪。廣州富豪是誰?根據最新發布的廣東富豪排行榜數據顯示,排名第一的是馬化騰,財富為2965億元。排名第二的是許家印,財富為2443億元。排名第三的是楊惠妍,財富為億元。下面就為大家帶來詳細榜單。
廣東富豪排行榜2020年:許家印2900億元當選廣州首富(附完整榜單)
廣東富豪排行榜
排名 全國 姓名 財富 公司 主業 年齡
1 1 馬化騰 2965 騰訊 IT、娛樂 46
2 2 許家印 2443 中國恆大 房地產、投資 59
3 4 楊惠妍 碧桂園 房地產 36
4 8 何享健、何劍鋒父子 1150 美的 家電製造 75, 50
5 12 張志東 1000 騰訊 IT、娛樂 45
6 14 姚振華 950 寶能 投資、房地產 47
7 17 王文銀、劉結紅夫婦 800 正威 有色金屬、半導體 49, -
8 34 潘政民、吳春媛夫婦 540 瑞聲科技 聲學科技 50
9 41 張茵家族 450 玖龍紙業 環保造紙 60
10 46 馬興田家族 405 康美葯業 醫葯 48
廣東十大富豪是馬化騰、許家印、楊惠妍、何享健/何劍鋒、張志東、姚振華、王文銀/劉結紅、潘政民/吳春媛、張茵家族、馬興田家族。
目前馬化騰不僅是廣州首富,同時還是中國首富,馬化騰在騰訊的持股為8.69%,截止1月1日,騰訊市值為4900億美元,每股價格為51.419美元。而前中國首富許家印與馬化騰相差不大,依舊有登頂的可能。
廣東富豪排行榜完整榜單
排名 全國 姓名 財富 公司 主業 年齡
1 1 馬化騰 2965 騰訊 IT、娛樂 46
2 2 許家印 2443 中國恆大 房地產、投資 59
3 4 楊惠妍 碧桂園 房地產 36
4 8 何享健、何劍鋒父子 1150 美的 家電製造 75, 50
5 12 張志東 1000 騰訊 IT、娛樂 45
6 14 姚振華 950 寶能 投資、房地產 47
7 17 王文銀、劉結紅夫婦 800 正威 有色金屬、半導體 49, -
8 34 潘政民、吳春媛夫婦 540 瑞聲科技 聲學科技 50
9 41 張茵家族 450 玖龍紙業 環保造紙 60
10 46 馬興田家族 405 康美葯業 醫葯 48
11 55 汪滔 360 大疆創新 無人飛機 37
12 56 林立 350 立業 金融、投資 54
13 65 呂向陽、張長虹夫婦 330 融捷投資 投資 55,56
14 68 龐康 325 海天味業 食品 61
15 69 朱孟依家族 320 合生創展 房地產、投資 58
16 70 張峻 315 富德 金融、房地產 -
17 75 張勁 300 雪松控股 投資、房地產 46
18 75 王傳福 300 比亞迪 汽車、手機零部件、充電電池 51
19 75 陳紅天、姚麗妮夫婦 300 祥祺 投資、房地產 58, -
20 81 紀海鵬家族 295 龍光地產 房地產 50
21 83 姚良松 290 歐派家居 櫥櫃 53
22 97 繆壽良 265 富源 房地產、水電、新能源 62
23 108 葉澄海、廖清清夫婦 255 信立泰 醫葯 74, 68
24 111 李華家族 250 卓越 房地產 51
25 124 梁慶德 235 格蘭仕 家電 80
26 124 徐宇、李珊瑚夫婦 235 赫基國際 服裝 -
27 127 黃茂如、張靜夫婦 230 茂業 房地產 52
28 131 李鋰、李坦夫婦 220 海普瑞 醫葯 53, 53
29 131 朱林瑤 220 華寶國際 香精、香料 47
30 136 張力、張量父子 215 富力地產 房地產、礦業 64, 35
31 143 張帆 205 匯頂科技 智能人機交互技術 52
32 144 黃文仔 200 星河灣 房地產、投資 64
33 144 周澤榮 200 僑鑫 房地產、投資 63
34 155 賴海民 190 鴻榮源 房地產 51
35 155 朱保國家族 190 健康元 醫葯 55
36 160 王華君、吳蘭蘭夫婦 185 裕同包裝 包裝 47, 43
37 160 王來春 185 立訊精密 電腦連接線 50
38 160 王來勝 185 立訊精密 電腦連接線 53
39 174 陳志列、王蓉夫婦 175 研祥 特種計算機 54, -
40 174 龔俊龍 175 恆裕 房地產、投資 58
41 179 蘇素玉家族 170 聯美 房地產、礦業、投資 69
42 179 陳華 170 京基 房地產 51
43 179 黃楚龍 170 星河 房地產、投資 -
44 199 林剛 160 康哲葯業 醫葯 53
45 209 張中能、郭梅蘭夫婦 155 東陽光 鋁業、醫葯、能源電力 61, -
46 209 劉志強、翟美卿夫婦 155 香江 房地產、金融 53, 53
47 216 陳清州、翁麗敏夫婦 150 海能達 專業無線通信 52, 50
48 216 黃世再家族 150 大中華國際 房地產 66
49 216 薛光林 150 光匯石油 石油開采、石油貿易 50
50 239 馬鴻、黃曉旋夫婦 140 搜於特 服裝 50, -
點擊下一頁繼續查看廣東富豪排行榜第51-100↓ ↓
51 239 黃熾恆 140 海倫堡 房地產、投資 -
52 239 蔡東青家族 140 奧飛動漫 動漫 48
53 239 陳奇星 140 長盈精密 電子產品 58
54 252 劉若鵬 135 光啟 超材料 34
55 252 汪建 135 華大基因 基因檢測 63
56 252 孫清煥 135 木林森 LED封裝及應用系列產品 44
57 262 陳凱旋 130 立白 日化用品 59
58 262 譚炳照家族 130 敏捷 房地產 -
59 262 陸地 130 大疆 無人飛機 -
60 262 任正非 130 華為 電信解決方案 73
61 262 徐航 130 邁瑞醫療 醫療電子、房地產 55
62 262 梁允超家族 130 湯成倍健 保健品 48
63 279 楊貳珠 125 碧桂園 房地產 59
64 295 程雪 120 海天味業 食品 47
65 295 陳卓林、陸倩芳夫婦 120 雅居樂 房地產 55, 56
66 295 蘇志剛 120 長隆 旅遊 59
67 295 劉紹喜家族 120 宜華 木業、健康、投資 54
68 295 高雲峰 120 大族激光 激光設備 50
69 295 黃壯勉 120 飛馬國際 倉儲物流 47
70 295 劉熾平 120 騰訊 IT、娛樂 44
71 316 黃聯禧、左笑萍夫婦 115 聯塑 塑料管道及管件 54, 44
72 316 楊樹坪家族 115 城啟 房地產 58
73 316 蔡榮軍 115 歐菲光 電子元件研發、生產和銷售 45
74 316 黃紹武 115 神州通 手機分銷、物流、房地產 47
75 316 謝嘉 115 大疆 無人飛機 -
76 331 何思模 110 易事特 不間斷電源 52
77 331 李非列家族 110 飛尚 鋼鐵、礦產、能源 51
78 331 周鎮科 110 大晟文化 文化娛樂 42
79 349 張耀垣 105 碧桂園 房地產 72
80 349 周奕豐 105 鴻達興業 塑料化工生產、電子商務、資源開發機加工 48
81 349 劉金成、駱錦紅夫婦 105 億緯鋰能 鋰電池 53, 50
82 349 梁光偉 105 華強 電子信息高端服務、文化科技、房地產 54
83 349 孫尚傳、劉偉夫婦 105 大富科技 通信設備製造 54, -
84 368 張萬鎮 100 三環 電子元器件 68
85 368 楊志茂、朱鳳廉夫婦 100 新世紀科教拓展 投資 54, -
86 368 何建梁 100 頤和 房地產 63
87 368 周國輝 100 怡亞通 供應鏈管理 52
88 368 溫鵬程家族 100 溫氏 家禽養殖、動物保健 55
89 401 江淦鈞 95 索菲亞衣櫃 傢具 53
90 401 劉偉 95 佳都國際 IT分銷代理業務 52
91 401 蘇萌 95 高德置地 房地產 -
92 421 區學銘 94 碧桂園 房地產 68
93 422 蘇汝波 91 碧桂園 房地產 62
94 423 楊美容 90 博實樂 教育 -
95 423 孔健岷 90 合景泰富 房地產 48
96 423 周劍 90 優必選 機器人 41
97 423 周宗文家族 90 周大生 珠寶 60
98 423 庄敏 90 保千里 智能電子攝像技術 49
99 449 劉水 88 鐵漢生態 生態園林 48
100 449 肖奮 88 奮達科技 音頻技術、電聲產品 55
點擊下一頁繼續查看廣東富豪排行榜第101-200↓ ↓
101 451 鍾乃雄 87 能興 房地產、投資 54
102 452 彭浩 86 信維通信 通信設備 50
103 452 塗輝龍 86 海雅 房地產 58
104 455 姜雪飛、朱雪花夫婦 85 崇達科技 小批量印刷電路板 48, 48
105 455 盛百椒 85 百麗 鞋業 65
106 455 張思民、王勁松夫婦 85 海王 醫葯、房地產 55, -
107 455 馬禮斌 85 皮阿諾 傢具 47
108 484 葉遠西 83 廣田股份 裝修裝飾 55
109 485 蔡小如 82 達華智能 RFID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 38
110 487 岑釗雄、李一萍夫婦 81 時代地產 房地產 47
111 487 柯建生 81 索菲亞衣櫃 傢具 53
112 487 劉悉承 81 南方同正投資 醫葯、能源 55
113 490 陳潤光、陳健明父子 80 光大地產 房地產 64
114 490 葉國富 80 名創優品 飾品零售連鎖 40
115 490 陳勁松、佟捷夫婦 80 世聯行 房地產服務 53, 55
116 490 陳一丹 80 騰訊 IT、娛樂 46
117 490 夏佐全 80 比亞迪 汽車、手機零部件、充電電池 54
118 519 黃炳文家族 78 東風股份 印刷 63
119 521 曾寶寶 77 花樣年 房地產 46
120 522 歐亞非 76 華聯信 投資 62
121 524 塗國身 75 中恆匯志投資 投資 52
122 557 蘭華升 74 大生 農業 46
123 559 沈漢標、王妙玉夫婦 73 好萊客 木製傢具製造 45, 41
124 559 薛華 73 海大 飼料 47
125 559 杜偉民 73 康泰生物 生物製品 54
126 563 陳禮豪家族 71 歐浦鋼網 中國鋼鐵電子交易 49
127 563 江南 71 聖豐 房地產、橡膠製品、酒店經營 54
128 563 黃小芬 71 景旺電子 線路板 54
129 567 陳雁升、陳冬瓊夫婦 70 互動娛樂 車模 47, 47
130 602 張克強 69 華美國際 投資、房地產 57
131 602 朱興明 69 匯川技術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 50
132 602 魯楚平、彭惠夫婦 69 大洋電機 微特電機生產 52, 49
133 607 江黎明 67 利泰 汽車經銷 -
134 607 黎旭輝 67 海天味業 食品 49
135 607 沈亞 67 唯品會 B2C在線零售 46
136 607 袁志敏、熊海濤夫婦 67 金發科技 塑料 56, 53
137 607 蔡高校 67 歐菲光 電子元件研發、生產和銷售 43
138 607 黃宏生、林衛平夫婦 67 創維 家用電器 61, 59
139 607 黃康境 67 綠景中國地產 房地產 55
140 607 張洋洋 67 光啟 超材料 38
141 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