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量乘流通數等於什麼
① 貨幣乘數是什麼意思
貨幣乘數是指在基礎貨幣(高能貨幣)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產生派生存款的作用產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
完整的貨幣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1)貨幣量乘流通數等於什麼擴展閱讀
貨幣乘數的大小由以下因素決定:
現金比率: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
例如銀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導致生息資產收益減少,人們就會減少在銀行的存款而寧願多持有現金,這樣就加大了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退出存款貨幣的擴張過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減少了銀行的可貸資金量,制約了存款派生能力,貨幣乘數就越小。
② 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怎麼算
流通中實際所需的貨幣量等於商品價格總額除以貨幣平均流通次數,假設2016年某國的商品價格總額為80萬億元,貨幣平均流通次數為五次。所以,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就等於16萬億元。
③ 有關流通中的貨幣量的計算
A增加32%
流通中的貨幣量=總貨幣量÷貨幣流通次數
貨幣總量=商品數量*商品單價
綜上110%*96%÷(4÷5)=132%
④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公式
一.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的計算:
1.關於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待售商品數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次數)
2.紙幣的購買力=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紙幣發行量
貨幣發行量=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貨幣的購買力
3.關於通貨膨脹率(物價上漲幅度)的計算公式:
通貨膨脹率=(紙幣發行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
=(紙幣發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 1)×100%
=多發行的紙幣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小)
拓展資料:
流通中的貨幣量決定於商品價格總額(假定貨幣價值保持不變),而商品價格總額則決定於流通中的商品量。假定這一商品量已定,那麼,流通貨幣量就隨著商品價格的波動而波動。但因為同一貨幣在一定時間內總是相繼充當好幾次交易的中介,所以對一定時間來說,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量。
⑤ 請教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這個公式是怎麼得出來
最早可以追溯到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後來肖恩費雪的貨幣數量論對此也有深刻闡述。你難道是考研復習看政治經濟學看到的。。?
你可以想像,在一個大的經濟環境下,加入時間坐標後(關鍵),一塊錢其實並不等於一塊錢。比如,一個月內。我拿一塊錢跟你買了個麵包,你又把這一塊錢拿去買了個雞蛋,然後賣雞蛋的又拿這一塊錢去買了只小雞。。。。如此下去,這一塊錢的實際作用遠遠大於了一塊錢面值的本身。問題的關鍵就是這一塊錢到底轉手了多少次,這就是貨幣流通次數。
為了不使貨幣貶值,或者說不要通貨膨脹,在一定時間內:
商品價格總額應該等於貨幣總額(貨幣總額=實際貨幣量*貨幣流通次數)
關鍵把時間坐標想進去,就不難理解了。。。
⑥ 什麼是貨幣乘數它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一、貨幣乘數也稱之為貨幣擴張系數或貨幣擴張乘數是指在基礎貨幣(高能貨幣)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產生派生存款的作用產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
二、具體而言:
(一)概念:
貨幣乘數是指貨幣供給量對基礎貨幣的倍數關系,簡單地說,貨幣乘數是一單位準備金所產生的貨幣量。在貨幣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幣提供量與社會貨幣最終形成量之間客觀存在著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或反應,這即所謂的乘數效應。貨幣乘數主要由通貨—存款比率和准備金—存款比率決定。通貨—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變化反向作用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通貨—存款比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通貨—存款比率越低,貨幣乘數越大。准備—存款比率是商業銀行持有的總准備金與存款之比,准備金—存款比率也與貨幣乘數有反方向變動的關系。
(二)公式: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三)影響因素:
1、法定準備金率
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2、超額准備金率
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
3、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例如銀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導致生息資產收益減少,人們就會減少在銀行的存款而寧願多持有現金,這樣就加大了現金比率。現金比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退出存款貨幣的擴張過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減少了銀行的可貸資金量,制約了存款派生能力,貨幣乘數就越小。
4、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
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這樣即便在法定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改變也會引起實際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改變,最終影響貨幣乘數的大小。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變小。總之,貨幣乘數的大小主要由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超額准備金率、 現金比率 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等因素決定。而影響我國貨幣乘數的因素除了上述四個因素之外,還有財政性存款、信貸計劃管理兩個特殊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