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羅生門市值多少錢

羅生門市值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3-21 06:36:51

⑴ 廣州浪奇丟失5.72億元存貨引發了什麼後果

市值不到40億元、大多時候默默無聞的老牌日化企業廣州浪奇(000523.SZ)因在9月27日晚間自曝賬面價值5.72億元的庫存貨物可能存在風險而成為市場焦點,並引發系列多米諾效應9月28日股價直接跌停,深交所火速下發關注函。

9月28日中午,經濟觀察網記者詢問5.72億貨物核查的最新情況,廣州浪奇方面回復稱,公司內部正在梳理情況中,了解可對外披露的最新信息可以留意最新公告。

在業績承壓、債務逾期的負面之下,再爆出可能丟失價值高於公司上市以來所掙利潤的貨物,留給廣州浪奇挽救自我形象的時間不多了。

(1)羅生門市值多少錢擴展閱讀:

貨物存儲羅生門

9月28日晚間,廣州浪奇發布公告稱,公司部分庫存貨物存在風險。

廣州浪奇介紹,公司跟江蘇鴻燊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燊公司」)簽了1份倉儲合同,把貨物存儲在鴻燊公司的瑞麗倉,也跟江蘇輝豐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輝豐公司」)簽了4份倉儲合同,將貨物存儲在輝豐公司的輝豐倉,目前公司存在這兩個倉庫的貨物賬面價值分別為4.53億元、1.19億元。

但是公司相關人員沒有辦法對這兩個倉庫的貨物進行貨物盤點或抽樣檢測。9月7日,公司給鴻燊公司和輝豐公司發函,要求其配合工作。

9月16日,輝豐公司給廣州浪奇回函稱,輝豐公司從來沒有跟廣州浪奇簽署過廣州浪奇所說的4份倉儲合同,廣州浪奇也沒有貨物存儲在輝豐公司,輝豐公司自然就沒有配合盤點的義務,輝豐公司也沒有給廣州浪奇出具過6月份的盤點表,廣州浪奇拿到的6月份盤點表跟輝豐公司印章不一致。

而鴻燊公司一直沒有給廣州浪奇回函。

⑵ Qing調查|退出港股事件推上熱搜「金嗓子」到底怎麼了

「保護嗓子,請用金嗓子,廣西金嗓子喉片」。對於「80」「90」年代的人來說,對於「金嗓子」這個品牌絕不陌生,尤其是一聽到這段廣告語,就想起了羅納爾多和卡卡代言的廣告畫面。可這個一度火遍大江南北的「金嗓子」,在港交所給出的最後期限前,卻拿出了最終的私有化方案。

即將退出港股 金嗓子提出絕對私有化方案

2021年10月29日,金嗓子就曾發布公告稱,要約人與該公司以通過協議安排方式將本公司私有化,將按每股計劃股份2.80港元注銷股份。

預期將於2021年12月15日上午九時整撤銷股份在聯交所的上市地位。

據相關數據顯示,消息一經發出,第二天金嗓子在港股的成交極其低迷,股價報收2.69港元,截至11月5日,股票成交價仍保持在2.68港元,市值不到20億港元。有分析認為,上市6年以來,金嗓子股價曾從每股最高6港元多下跌至1港元多,市值最多縮水達90%,金嗓子在港股的上市以及市值表現已經失去了融資功能,繼續掛牌上市費用不菲,而退市可以壓縮相關成本。

瀕臨破產的糖果廠到風靡幾十年的國民品牌

提及金嗓子,江佩珍作為企業老總,一直被成為「金嗓子背後的女人」。

江佩珍,1946年11月出生於廣西平南。

據了解,1959年9月18日,因母親早逝無錢上學。剛滿13歲的江佩珍進了柳州市糖果二廠當學徒,開始了她的包糖工生涯。謙虛的品格,扎實干練的作風,使她很快贏得了廠領導與工人師傅的好評。她被評為生產標兵。

很快,她從組長、青年班長、車間主任、工會與女工委員一步步晉升,在18歲時就當選為主管全面工作的副廠長,她精明能乾的做事風格可見一斑。

1965年,19歲的江佩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了廠領導的江佩珍在實踐中逐步體會到,沒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是當不好領導的,她用業余時間完成了高小、中學、職工夜校、函大的全部課程,文化素質、管理素質得到了提高。

直至1979年2月,33歲的江佩珍被任命為廠長。

自此她大展拳腳,帶領技術人員到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學習先進技術,引進先進的生產線,讓糖果二廠造出了中國第—顆果醬夾心糖,中國第一塊花生巧克力,還攻克了世界糖果業的最高技術品種——酒心巧克力。

那4年。糖果二廠的新品種以每天30多個的速度遞增,形成了10大門類、386個品種。到了1988年,產量更是近2萬噸,產值9700萬元,稅利超千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名列全國同行業第一,糖果二廠如願以償地成為「中國第一」。

1997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醫葯系統勞動模範稱號。

但江佩珍並未止步於此,她來到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千里迢迢來向王耀發等10名老教授討教開發高 科技 產品問題。她的誠意打動了對方,王教授把自己鍾愛的一個運用生物工程方法冶療慢性咽炎的配方拿出來,用它改造糖果二廠的潤喉糖。

「金嗓子喉寶」就此誕生了。江佩珍帶著六赴上海的成果回到柳州,上新項目沒有資金,她帶頭掏空家底又東借西湊交了15800元,號召全廠在短短的—個月里,共集資780萬元,保證了金嗓子喉寶等項目上馬。

短短幾年時間,金嗓子市場佔有率在同類產品中躍居第一,並與美國、歐盟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業務往來。

1999年10月9日,中央電視台的《焦點訪談》以「改革整頓、造勢攻堅」為題,充分肯定了廣西金嗓子有限責任公司的改革。

這一改革,使企業完全國有轉制為企業員工控股的廣西金嗓子有限責任公司。

隨後多年時間里,這家公司多次被評為廣西企業50強,全國制葯企業100強,並於2015年上市。上市即巔峰,金嗓子開盤每股4.71港元,市值一度高達60億港元。江佩珍亦躋身為億萬富豪。

曾身陷廣告代言「羅生門」 又全身而退

而真正讓金嗓子火遍大江南北的,是從羅納爾多代言開始的。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羅納爾多竟對此矢口否認,還曾一度表示欲起訴金嗓子。

據了解,2003年羅納爾多成為金嗓子「代言人」,隨後其為金嗓子拍攝的廣告在央視等多個電視台開始播出。但4年後的2007年1月,卻有媒體報道稱羅納爾多將起訴金嗓子,索賠1000萬歐元。原因是金嗓子發布的羅納爾多代言產品廣告沒有得到其本人同意,羅納爾多也沒有和金嗓子集團簽訂任何合同。

隨後,在2007年8月金嗓子又以1430萬代言費簽下當時年輕的巴西球星卡卡擔任公司未來形象代言人,其與羅納爾多的這場代言「羅生門」也不了了之。

金嗓子掌門人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此後又被撤銷限高令

如今,在裁判文書網上查詢金嗓子所涉115條法律糾紛,其中大部分為2011年左右該公司使用「非全日制勞動合同」所產生的勞動合同糾紛,金嗓子被諸多被裁員工以超時用工,請求支付加班費為由訴至法院。

但法院均認為金嗓子使用的合同內容沒有違反法律規定,且員工未能提供加班有效證據為由,判令金嗓子公司不必承當相應責任。

執行信息顯示,廣西金嗓子的具體失信情形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而之前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是「要求被申請人廣西金嗓子食品有限公司支付5194萬余元」,截至被執行信息發布日廣西金嗓子全部未履行上述義務。而江佩珍作為金嗓子食品的實控人,已被法院列為「限制消費人員」。

2016年,金嗓子草本植物飲料上市,為宣傳該產品,金嗓子食品與《蓋世音雄》及《蒙面歌王第2季》達成合作,計劃在兩檔節目中投放總額8000萬元的廣告。而節目播出期間,金嗓子食品共支付1300萬元,因不認可節目的收視率,金嗓子食品拒絕支付廣告代理方剩餘廣告費。

而之後,金嗓子食品被對方告上法院。經法院判定,金嗓子食品還應支付廣告費5167萬元。但此後,金嗓子食品一直拒不執行,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不過根據最新天眼查顯示,江佩珍目前已經履行相關義務,被撤銷了限高令。

金嗓子喉寶依舊成「霸市」狀態

據金嗓子財報顯示,該公司多年來一直依仗金嗓子喉寶和金嗓子喉片兩款產品,這兩款產品甚至占據了總銷售額的89%。而目前,這兩款產品銷量卻在悄無聲息地減收,2020年,金嗓子喉片的銷售收入約為5.8億元,同比減少19.3%;喉寶系列產品的銷售收入約5370萬元,同比減少了19.6%。

可根據公開數據查明,2019中葯大品種名單中,金嗓子喉片仍榜上有名。

公告稱,金嗓子公司經營狀況良好。其中,金嗓子上市主體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益同比增加了83.1%。

另外自2003年起,金嗓子就先後與路易斯·那扎里奧·達·利馬·羅納爾多先生(下稱「羅納爾多先生」)簽署多份協議,約定羅納爾多先生擔任金嗓子產品在中國的代言人,並同意金嗓子將其肖像用於電視廣告。金嗓子與羅納爾多先生的廣告合作有雙方簽署的協議作為合法基礎。金嗓子和江佩珍女士不存在網路傳言所載「忽悠羅納爾多」、「用飯局上的素材製作了『羅納爾多代言金嗓子喉片』的廣告」等情形。

同時,關於某傳媒公司與廣西金嗓子食品有限公司之間的廣告合同糾紛,雙方早已達成和解,且金嗓子食品履行了全部付款義務。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也已出具司法文書明確該案終結。根據生效法律文書,江佩珍女士和金嗓子食品不存在網路傳言所載「當老賴」、「一直沒有付清廣告款」的行為。

最終關於私有化問題,金嗓子稱上市主體私有化計劃,是私有化發起人自主商業決策,屬於正常市場行為。

如今,雖然金嗓子宣布退出港股,但並不意味著其已經窮途末路,在葯店及網路均有銷售,紙盒款的每盒售價在13元左右。大部分網店的產品月銷量仍在5000以上。

雖然銷量傲人,但葯店銷售人員表示,一般不會去推這類知名品種。

編輯/白龍

⑶ 金嗓子喉「騙」曾經的它有多輝煌,如今就有多落寞

不知道大家對這段廣告還有印象嗎——球王羅納爾多穿著印有「金嗓子喉片」的球衣,憨厚地笑著,伴隨著BGM的響起,C羅一腳干凈利落的射門,足球瞬間便飛出去並幻化成了一顆金色小葯片。此時,渾厚低沉的旁白說道: 「保護嗓子,請用金嗓子喉片,廣西金嗓子。」

這則魔性十足的廣告,曾一度在央視刷屏,金嗓子企業也因此在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獲利無數。

然而,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曾經的它有多輝煌,如今就有多落寞。

2021年8月份,金嗓子先後發布停牌和私有化的公告,也就是說,上市僅6年的時間,這家公司就要退市了。

回想2015年7月15日,金嗓子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巔峰時市值63億港元。可隨後幾年,市值不斷縮水,到如今宣布退市,市值才不到20億港元,相比最高時期下滑近90%!

不僅如此,金嗓子還深陷多起官司,其掌門人江佩珍甚至成為別人口中的「老賴」,被限制高消費……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且聽浪人我來跟大家嘮嘮。

金嗓子品牌的 歷史 可以追溯到1994年,曾一度被國人奉以「國民喉片」的盛譽,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卻是做糖果起家的。

說起金嗓子,就不得不提及它的創始人江佩珍了。據其傳記作品《中國女人江佩珍》資料顯示:江佩珍於1946年出生在廣西平南一個貧困家庭,13歲時母親因病去世,她就輟學到柳州市糖果二廠當學徒掙錢養家,就這樣,她成了柳州糖果二廠的第48號工人。

當時,江佩珍年紀雖小,但腦子很靈活。在別人被糖紙割得滿手是傷的時候,她卻想出了新法子,不但效率高,還省時省力,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脫穎而出的她很快便得到了領導的賞識,被一路提拔,從一個普通工人,升為車間主任、工會委員……年僅18歲,便已經做到了全面主管工作的副廠長的職位了。到了33歲的時候,她正式成為糖果二廠的一把手。

成為廠長後,她更是敢想敢幹。糖果二廠在她的主持下,廢除了「大鍋飯」制度,實施績效和工資掛鉤,一系列舉措下來,工人的積極性以及工廠的產量和銷售業績都直線上升,到1984年,糖果二廠年產量便達16500噸。

靠著這股子創新的精神,上任不到十年,江佩珍就把糖果二廠從一個地方小企業,打造成了中國排名第一的糖果廠。到1988年,工廠的產值達到9700多萬元,10項經濟指標排名全國同行業第一。

然而,好景不長。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掀起了一股公務員辭職「下海潮」,一大批人紛紛下海創業。

當時,一些行業准入門檻低,為了迅速擠進市場,許多小作坊都選擇跟風大廠,而身為全國知名的糖果品牌,柳州糖果二廠自然也成了山寨的對象。強如糖果二廠也未能在這波「假貨潮」中獨善其身,瀕臨破產。

有人勸她趕緊跳槽,還有一些沿海私企也願意出2萬元月薪聘請她,要知道,那時候的豬肉也才2塊多一斤,但她依然不為所動。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江佩珍和她的糖果二廠很快就得到了貴人的指點。

1993年,正值國家領導人朱副總理到柳州視察,江佩珍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見縫插針,訴苦「假貨多!」她提出希望國家抓緊打假,提高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朱副總理聽後大加贊賞,提點道:

「高 科技 產品不是一般的企業仿製得了的。你要到上海的大專院校、科研部門去結交一些朋友。」

一語驚醒夢中人,江佩珍大受啟發,她隨即帶著廠里全部積蓄7萬元,開始輾轉於上海各大高校,為糖果廠尋找救命良方。

當年的7月,江佩珍站在了華東師范大學門口,在這里她又遇到了一個貴人——王耀發。

王耀發是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他手頭上正在研製一個專治慢性咽喉炎的配方。這個王教授也是個爽快人,聲稱被江佩珍的熱情、直率打動了,因此無償轉讓配方。

為了表明自己做金嗓子的決心,江佩珍還破釜沉舟,砸爛了糖果廠的所有鍋爐和用具,率先拿出15800元的全部積蓄,號召所有員工一起集資,最終一月內湊齊了780萬元,使得糖廠順利轉型葯廠。

1994年底,廣西金嗓子制葯廠正式成立,與此同時又推出適用於緩解急性咽炎致使喉嚨干痛的非處方葯(OTC)產品,並將其命名為「金嗓子喉片」,為了投桃報李,江佩珍還效仿東南亞萬金油、紅花油產品,將王耀發教授的肖像印在產品包裝上,以示感激。

1995年,江佩珍豪擲500萬元在央視黃金時段打廣告,讓金嗓子成為超級大爆款,火遍全國。1996年,金嗓子營收破億,成為暢銷全國的產品,也成功躋身全國百強制葯企業。

但是,不論做什麼事情,用力過猛總會帶來反噬。正如老話所說的:「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讓金嗓子真正一戰成名的,還得是羅納爾多稀里糊塗地「代言」。

2003年,羅納爾多跟隨皇馬俱樂部來中國,與「健力寶龍隊」進行一場比賽。江佩珍意識到這是一次宣傳金嗓子的大好契機,於是她通過中間人告訴C羅,參加一個宴會就得到30萬美元的出場費。

面對如此「天上掉餡餅」的好事,C羅自然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當時,在宴會現場江佩珍讓他穿上了印有金嗓子標識的球衣拍了照片,但是隨後金嗓子卻將宴會中的照片和視頻,當作廣告到處宣傳,並在央視播放了近4年。

江佩珍帶著金嗓子,走遍中東、歐洲,到哪都不忘放一遍羅納爾多的廣告片。
這條廣告,也成功地打開了金嗓子在國際上的市場。

由於當年互聯網並不發達,C羅直到2005年才得知此事。當時,一個中國商家去皇馬洽談廣告業務時,問C羅為何會接金嗓子的廣告,了解到事情的來龍去脈後,C羅氣得當場摔爛了一把椅子,然後炒掉了經紀人。

後來有新聞報道稱,金嗓子發布的代言廣告並沒有得到C羅本人同意,他也沒有和金嗓子簽訂任何合同,雙方還因此扯出糾紛。

不過這一說法遭到了金嗓子的否認,稱自己和羅納爾多簽有產品形象代言人的授權協議書,公司每年也都通過羅納爾多在中國的指定商務推廣公司的負責人,向羅納爾多表示繼續合作的意向,並按協議約定向該公司支付相關費用。

羅納爾多後來說:「那時候,我只知道一家很有錢、很受人尊敬的公司請我吃飯,我就去了。現在我相信他們有錢,但我絕不相信他們受人尊敬。」

2007年,羅納爾多起訴了金嗓子,但後來考慮到跨國維權成本太高,還給金嗓子來了個二次宣傳,所以這場代言「羅生門」就不了了之了。

同年8月,為了挽救品牌形象(大概也是為了剛C羅吧),金嗓子宣布以1430萬元的費用簽下C羅的隊友卡卡作為公司代言人。

靠著巨星光環和央媽的影響力,金嗓子在營銷上吃到了紅利,一舉奠定了其在國內潤喉類非處方葯市場的霸主地位。

2015年7月,金嗓子在香港掛牌上市,江佩珍也憑借持有的公司股票,成了億萬富豪。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嗓子上市之後,包裝盒上王耀發教授的頭像,悄然換成了江佩珍的頭像。據她表示,這是為了鞏固市場地位和形象,避免潛在利益糾紛的風險。

然而,在品牌學中,品牌的logo、圖標,都是構成品牌的重要部分,一旦改變,對品牌的影響很大。這個換「頭」操作讓消費者一度以為金嗓子出了冒牌貨。

這無疑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

登陸港交所之後,金嗓子成為廣西柳州市為數不多的上市企業之一,巔峰時期市值曾一度高達63億港元。

然而查閱金嗓子歷年財報發現,2016年至2020年,公司營收分別為7.68億元、6.24億元、6.94億元、7.97億元和6.47億元,其中每一年的營銷費用均維持在3億元左右,占收入比例始終在40%以上,而在研發投入上分別是198萬、209萬、220萬、289萬、279萬。

此外,據2020年報,「自1994年以來,本集團已成功開發31款新產品」,「其中金銀三七膠囊等8項為葯品、21項為食品、1項為保健食品及1項目為醫療器械產品。」同樣的話術,自2015年以來已重復了6次。

也就是說,金嗓子上市後的幾年裡,就再也沒有研發出任何東西。並且據其歷年財報顯示,每年幾乎都有超過9成的營收來自金嗓子喉片。

因此可以看出,金嗓子產品單一的背後,是公司在研發和銷售上的不平衡。而為了破解產品單一化難題,金嗓子也曾試圖走多元化道路,推出了一款草本植物飲料,主打清嗓潤喉的功能。

該產品上市後,負面評價鋪天蓋地,有網友表示:史上最難喝,你還是老老實實做喉片吧。


那麼江佩珍成為別人口中的「老賴」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2016年,金嗓子與星空傳媒合作,由後者做廣告代理,在音樂綜藝《蓋世英雄》、《蒙面歌王第2季》上為金嗓子投放廣告。

然而,廣告播出後,由於金嗓子方面不認可節目收視率,拒絕支付餘下的廣告費。幾番索要未果,星空傳媒便將金嗓子告上法庭。

2019年11月,金嗓子因拖欠星空傳媒5167萬元廣告費,被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江佩珍也被列入「限制消費人員」名單,並寫明失信被執行人行為具體情形是: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說得通俗直白一點就是,我有錢但我就是不想給你。

彼時,金嗓子凈利潤為1.03億元,同比下降33.44%,主要原因是草本飲料業務的虧損。然而,新品失敗後,江佩珍首先想到的不是再加大投入研發,而是繼續在金嗓子喉片這顆「搖錢樹」上動心思,對它進行一次又一次所謂的「升級」。

金嗓子喉片從最初的20片/盒「升級」為12片/盒,價格卻從2015年的每盒5元上漲至2020年的6.4元,玩起了減量漲價的鬼才招數。在過去的6年時間里,公司的凈利潤並沒有大幅增長。加之復方草珊瑚含片、清喉利咽顆粒、三金西瓜霜等後來者都在不斷地瓜分其市場,金嗓子喉片的處境可謂是舉步維艱。

2012年到2015年,金嗓子喉片銷量一直穩定在1.2億盒左右,但到2020年喉片銷量僅為0.91億盒。

結局,似乎已經註定。

真是應了那句話: 大人,時代變了!

⑷ 廣州浪奇是如何丟失5.72億元存貨的

據廣州浪奇介紹,公司與鴻燊公司簽訂有《物流外包倉儲合同》,根據《物流外包倉儲合同》約定,公司將貨物儲存於鴻燊公司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黃海一路2號的庫區(以下稱為「瑞麗倉」)。

公司與輝豐公司簽訂有4份倉儲合同,根據該4份倉儲合同約定,公司將貨物儲存於輝豐公司位於江蘇省大豐港二期碼頭的庫區(以下稱為「輝豐倉」)。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位於瑞麗倉、輝豐倉的庫存貨物價值分別為4.53億元、1.19億元

廣州浪奇表示,由於公司相關人員多次前往瑞麗倉、輝豐倉均無法正常開展貨物盤點及抽樣檢測工作,公司於2020年9月7日分別向鴻燊公司、輝豐公司發出《關於配合廣州市浪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現場盤點、抽樣儲存於貴司庫區的貨物的函》,要求鴻燊公司、輝豐公司配合公司進行貨物盤點及抽樣檢測工作。

2020年9月16日,公司收到輝豐公司發來的《回復函》。輝豐公司表示,其從未與公司簽訂過《倉儲合同》,公司也沒有貨物存儲在輝豐公司,因此輝豐公司沒有配合盤點的義務;輝豐公司從未向公司出具過《2020年6月輝豐盤點表》,也未加蓋過輝豐公司印章,該盤點表上的印章與輝豐公司印章不一致。

廣州浪奇指出,公司目前正在整理完善相關證據,之後將盡快採取包括訴訟、向公安機關報案在內的司法措施,堅定維護自身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4)羅生門市值多少錢擴展閱讀

浪奇公司股價開盤跌停:

廣州市浪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日用化工為主的企業,主要從事"浪奇"、"高富力"和"維可倚"等品牌的洗滌用品和磺酸、精甘油、AES等化工原料的開發、生產和銷售。

廣州浪奇發布丟失存貨公告後,深交所對公司下發關注函,要求全面核查是否存在其他存貨異常情形。受此消息影響,廣州浪奇開盤超億元賣單砸盤一字跌停,報5.13元,封單近20萬手,總市值為32.2億元。截至最新數據,廣州浪奇有3.65萬股東戶數。

⑸ 沃森生物「羅生門」,誰為140億買單

作者 王一涵

編輯 劉肖迎

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森生物),在生物醫葯市場上就好像一個浪子,始終沒有遇到那個值得他安定下來的人。

近期與子公司上海澤潤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澤潤」)的「分手鬧劇」,又搞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12月4日晚,沃森生物連發9封公告,核心內容是公司將以11.41億元的對價,轉讓上海澤潤32.6%的股權,同時放棄優先購買權。若交易完成,沃森生物持股比例將降低至28.5%,不再具有控制權。

而此時,距離上海澤潤手握的2價HPV疫苗(宮頸癌疫苗)變現上市,只有一步之遙。在如此重要的時間點「賤賣」重要資產,投資者們的憤怒可想而知。他們在周末與管理層的電話會議中,靈魂發問:你們當投資者是傻子嗎?不怕因果報應嗎?

管理層也祭出經典回復:你可以質疑我們的能力,但不能質疑我們的人品。

盡管回復得硬氣,沃森生物卻在7號一大早發布公告,稱取消該交易預案。但投資者並不買賬,當天公司股價直接跌停,市值蒸發140億元。

矛盾的根源,來自沃森生物的「內部人控制風險」。

沃森生物是一家主要從事疫苗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生物制葯企業,2001年成立,2010年登陸創業板。

上市時,沃森生物頭頂「未來的疫苗龍頭企業」「疫苗新貴」「值得一生珍藏的創業板經營公司」等光環。但次年,由於公司參與的四個疫苗項目中,三個失敗,公司股價腰斬。此後缺乏爆款疫苗的沃森生物,在資本市場變得不溫不火。

加之傳統疫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公司收入和利潤的增速也逐漸放緩,後又由於「大生物平台」戰略的失利,2014年至2018年,公司扣非後凈利潤連續虧損四年。

但隨著兩款重磅疫苗,13價肺炎多糖結合疫苗(以下簡稱「13價肺炎疫苗」)及HPV疫苗研發進度的推進,沃森生物在資本市場開始變得活躍,並終於在今年上半年爆發。

2020年4月,沃森生物的13價肺炎疫苗上市銷售,單二季度就為公司帶來1.12億元營業收入,占當期收入的20%。6月中旬,二價HPV疫苗申報生產並獲得《受理通知書》,這意味著該疫苗距離上市銷售,僅一步之遙。同時,在研的九價HPV疫苗也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好消息讓公司股價扶搖直上。8月5日,沃森生物創下史上最高收盤價91.8元,是年初的3倍。公司總市值超過1400億元,在A股69家生物醫葯公司中,排第5位。雖然以上半年5.73億元的營業收入,沃森生物只能排在33位。

截至9月末,沃森生物的股東戶數為11.94萬戶,較6月末上漲5.54萬戶,一個季度漲幅高達87%。

但與投資者的熱情湧入不同,沃森生物的大股東和高管們卻在紛紛減持和離職。

6月下旬,公司董事長李雲春減持1608.88萬股,參考市值超過8億元。第二大股東劉俊輝,自7月以來,減持1147.03萬股,參考市值4.96億元。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近兩年,公司前十大股東合計減持參考市值27億元,是同期凈利潤的3.5倍以上。而沃森生物高層更換也很頻繁,2019年公司高層離職6人,2020年離職5人。

值得回味的是,劉俊輝上半年還參與了沃森生物競爭對手之一,康泰生物近30億元的非公開股票發行,認購了近3億元的份額。

作為一家上市十年的公司,沃森生物一直處於沒有實控人的狀態。不僅如此,截至今年九月末,沃森生物連持股比例超過5%的控股股東都沒有,股權極其分散。

第一大股東雲南省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持股比例4.97%。而董事長李雲春,雖然任職超過13年,但持股比例已經由剛上市的15.05%下降至3.13%,在十大股東中排名第四位。

京衡鄭州企業重整重組部主任張華欣向市界表示,股權分散有利也有弊,好處是會減少大股東侵害小股東權益的情形,弊端在於股權太分散會導致股東會決議重大事項的效率降低,且會出現「內部人控制」的風險。

所謂「內部人控制」,是由於股東與管理層利益不一致,導致管理層利用信息優勢,對股東利益進行直接或間接侵佔。

雖然不能因為股權分散而判定沃森生物存在「內部人控制」的現象,但是上市至今,公司的業績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為此,沃森生物在2018年及2020年推出兩期股權激勵計劃,將高管利益和公司業績進行捆綁。

兩期股權激勵對象包括核心管理人員及骨幹至少163人,合計股票期權份數14910萬份,參考價格合計73.58億元。其中,公司董事長李雲春、副董事長黃鎮、總裁姜潤生和副總裁章建康,合計獲授的股票期權份數2840萬份,佔比19%。

如此豐厚的股權激勵,也對應著高標準的業績考核。以2018年的股權激勵為例,第一次行權的業績考核期為2018年及2019年,業績指標要求兩年累計凈利潤不低於10億元。以此類推,至最後一次行權期間,兩年累計凈利潤要求不低於27億元。

面對巨大的業績壓力,沃森生物的扣非後凈利潤顯得弱小又無助。但兩次「蹊蹺」的交易,卻讓事情有了轉機。

2012及2013年,沃森生物先後收購了上海澤潤和嘉和生物葯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和生物)。前者在研產品包括HPV疫苗,後者則手握4大單抗類葯品品種。

經過五年的投入支持和孵化培育,嘉和生物發展勢頭迅猛,獲得臨床試驗批件的產品,由1個發展成9個,而且多個品種進入臨床Ⅲ期階段,距離產品上市銷售指日可待。

但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沃森生物卻賣掉了嘉和生物。

當時沃森生物給出的理由是,國內單克隆抗體成為熱點,但行業內競爭加劇,對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和現金流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公司為了更專注對13價肺炎疫苗和HPV疫苗的研發,決定轉讓嘉和生物股權,不再納入合並范圍。

2018年,沃森生物轉讓嘉和生物46.45%的股權,獲得了11.76億元的投資收益, 不僅當年凈利潤扭虧為盈,還順帶完成了前述2018及2019年的股權激勵業績要求中的10億元。

股權轉讓後,嘉和生物的第一大股東為HH CT Holdings Limited(以下簡稱HH CT),其最終資金來源為高瓴資本。同時,另一股東為業內研究最深、收入最高的臨床CRO(醫葯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龍頭,泰格醫葯旗下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還是HH CT唯一股東JHBP(CY)Holdings Limited的前董事。

隨後,在高瓴資本和泰格醫葯的扶持包裝下,曾在沃森生物手中五年累計虧損2.61億元的嘉和生物,於今年10月在港股上市。上市首日一度暴漲超過30%,市值最高達158億港元。 相較於轉讓時34.7億元的估值,嘉和生物屬實被「賤賣」了。而他的兄弟上海澤潤,也即將面臨相似的命運。

12月4日晚,公告顯示,沃森生物打算以11.41億元的對價,轉讓上海澤潤32.6%的股權。這一次,「老熟人」又出現了。

據公告顯示, 本次交易最大買方是淄博韻澤,股權穿透後,其背後大股東就是泰格醫葯。而高瓴資本未參與此次收購,公司去年增資時買方之一的高瓴楚盈,是其關聯投資平台。

「鐵三角」再次合體,投資者們似乎看到了同樣的配方,嗅到了同樣的味道。

值得注意的是,沃森生物距離股權激勵中2019至2020年的業績考核只剩最後三個月了,但還有4.65億元的凈利潤缺口,使其四季度業績壓力驟增。

一旦此次上海澤潤股權在年底前轉讓成功,沃森生物預計將產生凈利潤約11.8億元至12.8億元。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輕松完成這一期業績要求,而且下一次的業績考核,也至少完成了50%。

如果未來上海澤潤也走上與嘉和生物一樣的上市之路,那就更不難理解,為什麼沃森生物非賣不可了。畢竟轉手一賣,既可以享受當下的投資收益,又可以免除大額的研發投入,未來一旦上市成功,還可以再賺一筆,堪稱「一魚三吃」。

這也就不怪投資者要將上海澤潤與同樣手握二價HPV疫苗的醫葯新貴萬泰生物的市值做對比了。畢竟,與萬泰生物當前超過800億元的市值相比,上海澤潤35億元的估值,絕對是「白菜價」。

一買一賣,是沃森生物高管和資本力量的狂歡,但與眾多投資者無關。

缺少主心骨的沃森生物,在生物醫葯市場上就像一個浪子,始終沒有遇到那個值得他安定下來的人。

本以為嘉和生物可以拴住沃森生物的心,卻沒曾想半路殺出個上海澤潤。而今,為了新歡「艾博生物」,舊愛上海澤潤也要隨時面臨被分手的情況。但沃森生物這一次的孤注一擲能否成功,卻充滿了未知。

今年5月,沃森生物與蘇州艾博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博生物」)合作,共同開發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帶狀皰疹mRNA疫苗。兩種疫苗都是由艾博生物進行前期研發,後期生產等商業化工作,則由沃森生物完成。

目前,我國已經有13個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其中,4個疫苗已經進入了Ⅲ期臨床試驗。相較之下,沃森生物的新冠疫苗目前還正在開展Ⅰ期臨床試驗。對這種失去先機的疫苗的押寶,依然充滿變數。

而另一款帶狀皰疹mRNA疫苗,則具有較高的技術風險。mRNA疫苗從申請臨床的時間、能否獲得臨床試驗批件、臨床試驗能否成功、能否獲得葯品注冊批件,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顯然,投資者並不想為不確定性買單。這也直接導致了12月7日公司股價暴跌20%,市值蒸發140.92億元。

當天,公司董事長李雲春在接受央視 財經 頻道采訪時表示,「非常遺憾,項目推出來沒有得到一些投資人的理解,一方面是我們的溝通交流不到位,另一方面我們作為企業經營者本身,公司的中長期利益和投資人在短期利益上有一定的分歧和沖突。」

資本市場上,信任和理解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的。若為了所謂「公司中長期利益」,而留給投資者一地雞毛,信任終將崩塌。經此一事,留給沃森生物的信用額度,已經不多了。

熱點內容
金融業在哪個城市好做 發布:2025-07-02 14:27:14 瀏覽:519
未來集市股權怎麼買 發布:2025-07-02 13:50:05 瀏覽:11
中石油歷史股票價格查詢 發布:2025-07-02 13:49:51 瀏覽:353
炒股一手爛牌怎麼辦 發布:2025-07-02 13:25:42 瀏覽:26
獲取a股票歷史分筆 發布:2025-07-02 13:24:16 瀏覽:983
萬分之三股票交易傭金貴 發布:2025-07-02 12:54:31 瀏覽:393
如何安慰炒股虧損的媽媽 發布:2025-07-02 12:54:28 瀏覽:589
港股強制退市後股票怎麼辦 發布:2025-07-02 12:37:50 瀏覽:888
無償股權變更不繳稅會怎麼 發布:2025-07-02 12:25:52 瀏覽:131
yahoo股票歷史走勢2000年 發布:2025-07-02 12:04:20 瀏覽: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