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外资金融机构多少家
㈠ 询问:日本在华的金融机构有哪些
机构名称 国家(地区) 在华机构 成立日期 机构性质 在华联络方式 负责人
电 话 地 址 传 真
日本银行 日本 日本银行上海代表处 1/31/1996 代表处 (021)�62751988 上海市延安西路2201号,国贸2007室 62751989 和田敬正
北陆银行 日本 日本北陆银行上海代表处 7/15/1994 代表处 (021)�62758888 上海市汇丰大厦28-012室 62701858 柳濑浩伸
常阳银行 日本 日本常阳银行上海代表处 4/4/1996 代表处 (021)�62090258 上海市延安西路2201号,国际贸易中心1901室 62090508 黑羽彻也
大和银行 日本 大和银行上海代表处 7/20/1993 代表处 (021)�62755198 上海市延安西路2201号,国际贸易中心2709室 62755229 片冈玄
日本第一劝业银行 日本 日本第一劝业银行上海分行 12/30/1991 分行 (021)�68410001 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东路101号汇丰大厦25层 68410002 古贺保马
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大连分行 11/15/1994 分行 (0411)�3602543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147号森茂大厦6楼 3602570 植野幸裕
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北京代表处 5/16/1983 代表处 (010)�65908400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5号,北京发展大厦1718室 65004916 伊东浩一
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广州代表处 5/29/1985 代表处 (020)�86681510 广东省广州市流花路120号东方宾馆2761室 86677184 酒井朗
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厦门代表处 11/23/1991 代表处 (0592)�2058150 福建省厦门市中山路1号大楼东海大厦酒店915室 2058150 刘文刀
日本第一劝业银行武汉代表处 6/9/1995 代表处 (027)�83807777�-1910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616号亚洲大酒店1910室 83796022 朱 霞
东海银行 日本 东海银行上海分行 11/5/1996 分行 (021)�58306570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1111号,新世纪商厦18楼 58306450 志村雅文
东海银行天津分行 6/1/1995 分行 (022)�23304852 天津市南京路75号天津国际大厦811号 23304660 森川幸好
东海银行北京代表处 7/16/1982 代表处 (010)�65973868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京广中心32021号 65973079 柳本真佐人
东海银行广州代表处 10/24/1985 代表处 (020)�86677731 广东省广州市中国大酒店商业大厦509室 86677720 立川元祥
东京三菱银行 日本 东京三菱银行北京分行 6/23/1995 分行 (010)�65908888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5号,北京发展大厦2层 65908899 大津英雄
东京三菱银行深圳分行 3/28/1986 分行 (0755)�2223060 广东省深圳市建设路2022号国际金融大厦16楼 2224089 梅村贤二
机构名称 国家
(地区) 在华机构 成立日期 机构性质 在华联络方式 负责人
电 话 地 址 传 真
东京三菱银行 日本 东京三菱银行上海分行 8/10/1991 分行 (021)�58828815 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东路101号汇丰大厦20层 58820080 山田正晴
东京三菱银行大连分行 1/26/1995 分行 (0411)�3606111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147号森茂大厦11楼 3605111 川副泰治
东京三菱银行天津分行 12/3/1999 分行 (022)�23110088 天津市南京路75号天津国际大厦21层 23131122 柳冈广和
东京三菱银行成都代表处 1/20/1995 代表处 (028)�6252169 成都市人民南路2段80号锦江宾馆451房 5544847 中村敬
东京三菱银行广州代表处 3/17/1984 代表处 (020)�38770268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233号中信广场写字楼2802室 38770318 山田庄一
东京三菱银行无锡代表处 9/8/1997 代表处 2752005 无锡市五爱路33号(人行大楼1903室) 2712693 糸井淳一郎
福冈银行 日本 福冈银行上海代表处 12/15/1994 代表处 (021)�62194570 上海市延安西路2201号,国贸大厦2010室 62195614 末永仁
福冈银行大连代表处 9/6/1995 代表处 (0411)�2823643 大连市人民路60号富丽华大酒店822室 2823644 中山深
富士银行 日本 富士银行深圳分行 1/20/1987 分行 (0755)�2221918 广东省深圳市建设路2022号国际金融大厦21层 2225390 儿玉吉正
富士银行上海分行 6/21/1995 分行 (021)�58881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东路101号汇丰大厦7层 58884590 中嵨清治
富士银行大连分行 1/31/1994 分行 (0411)�3608348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147号森茂大厦14楼 3608328 安藤嘉孝
富士银行北京代表处 8/25/1982 代表处 (010)�65123047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802室 65002161 儿玉吉正
富士银行广州代表处 6/29/1985 代表处 (020)�86669277 广东省广州市流花路120号东方宾馆2657室 86663814 古谷和彦
富士银行南京代表处 4/4/1996 代表处 (025)�3329379 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208号古南都饭店801室 3319355 王师荣
富士银行天津代表处 6/9/1995 代表处 (022)�23305448 天津市南京路75号天津国际大厦22层 23305489 孙国贤
广岛银行 日本 日本广岛银行上海代表处 12/25/1995 代表处 (021)�62752755 上海市延安西路2201号,国贸1713室 62752702 升田善三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
㈡ 列举几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要正确的哦 在线等答案
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日本瑞穗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荷兰银行、韩亚银行等
㈢ 在华外资银行有哪些
目前我国共有238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 银监会已批准20家外国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其中12家外资法人银行已完成改制并开业,从事全面外汇和人民币业务,包括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 汇丰银行、 渣打银行、 东亚银行、 花旗银行、 恒生银行、 日本瑞穗实业银行、 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 新加坡星展银行、 荷兰银行、 永亨银行、 新加坡华侨银行、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
㈣ 金融聚集区的概念是什么国内外有哪些案例
您好!
金融聚焦区是指一国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中介机构、跨国金融企业、国内金融企业等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在地域上向特定区域集中,并与其他国际性(跨国)机构、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总部之间存在密切往来联系的特殊产业空间结构。
国外:
纽约、伦敦和东京,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产业集聚地。这些大都市吸引了全球最主要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纷纷进驻开展业务(Tschoegl,2000)。伦敦是全球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其证券交易市场24小时运营,是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中心。至2001年,伦敦已有680多家银行,居世界大城市之首,其中307家外国银行拥有了17439亿英镑(折合25362亿美元)的总资产,跨国借贷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 ;伦敦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共有800多家保险公司聚集在此,其中170多家是外国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纽约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金融集聚地,曼哈顿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世界最大的经营中、长期借贷资金的资本市场;它的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也是世界最主要的交易市场。至2000年纽约银行业的总资产已经达到16834亿美元,其中228家外国银行的总资产达9761亿美元。而日本则拥有全球排名第二的股票交易市场和债券市场,至2000年世界最大的300家银行中,已有75家在东京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I4家银行的总部设在东京,这使东京成为当时世界上大银行最集中的城市,到了2002年日本的银行总资产已达到153500亿美元。
国内:
上海和北京的特定区域内集中了大量国内外的金融企业。上海陆家嘴贸易区及外滩金融中心正逐步成为中国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落户了12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600多家投资性机构。上海证交所内的证券交易额指标已经接近香港和新加坡的股票市场。自2001年以来,共有数1O家证券商、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或变更注册地,或以大规模迁移核心业务部门的方式进驻上海。来自上海银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在沪金融机构已达516家,其中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300余家;2005年,在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延续去年快速增长的态势,仅第一季度内的代表处总数就达到100家,涌现了外资金融机构进驻上海的第二次热潮。
同样,北京西城区的金融街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聚集,从目前的入驻情况来看,金融街已聚集了金融投资类企业及监管机构等588家,其中包括了人民银行总行等金融监管机构、中国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总部、纽约银行北京代表处等跨国金融机构、中国再保险集团等大型保险公司总部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清算中心。目前在金融街内注册的588家企业中,金融保险业企业的资产总额占70% ,营业收入占65% ,利润占80% ,租金占25% ,金融保险企业总部的各种经营活动已经成为西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科技园,一般是指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园区。土地类型较为复杂,众多区域为工业用地性质(使用权50年),也有部分区域是混合用地性质(其中含有公寓、写字楼、教育用地等),物业类型上包含了写字楼、标准研发区间、无污染生产单元等,配套了商业物业配套(食堂、会议中心、餐饮服务、商业住宿等)、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持平台等。
工业园是指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
金融聚焦区偏向于金融产业!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满意请采纳!
㈤ 日本有多少家银行,分别叫什么
银行作为一种金融机构,与日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的金融机构主要由中央银行、民间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机构这本大部组成。中央银行主要是指日本银行;民间金融机构是指民间的财团企业等所经办的各种城市银行、地方银行、信贷银行、互利银行等。另外还包括一些民营的生命、财产保险公司;政府金融机构是指以借贷资金为主要业务的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和一些金融公库,另外还包括邮局的邮政储蓄等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然是那些民营的普通商业银行占着主导地位。其中大规模的城市银行全国主要有如下十二家:第一劝业银行、樱花银行、富士银行、大和银行、三菱银行、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协和银行、大和银行、东京银行、?玉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等等。这十二行的资金总额占据日本全部金融机构资金总额的四分之一。
在银行开户对日本人来就是极为普通的事情。因为利用银行的户头,人们不仅可以储蓄,还可用于各种款项的收付转帐,甚为方便。比如房租、水电煤气、电话费等都可由银行从客户的户头上直接转付。个为的工资或其他收入也可以直接从对方转入存折户头。
日本银行一般存款业务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零存整存款、高额活利存款等等。
在银行开设户头存款时,先填好存款单。存款单上所要填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存款金额等项目。将存款单、现金和图章交给银行工作人员,然后他将存折作好后和图章一起还给你不算办完了。以后每次存款只需要拿着存折和现金,填好存款单就可以办理,而取款时还必须带上图章才能办理取款手续。
现在在日本,人们已比较习惯于使用用存取款信用卡。办理存取款信用卡时,自己要设定一个四位数的密码。有了存取款信用卡,可以不用存折和图章,也不必一一填写存取款单,直接用银行设置的卡片机自由地存款或取款和查对现有存款金额。另外,日本的银行窗口营业时间都比较短,平时到下午三点就停止了业务,星期六和星期日还不营业,而卡片机还可以继续运转,一般持续到下午六点。这样存取款的时间范围加大了,也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日本的货币叫日元,以?字表示。货币种类分纸币和硬币两种。现在日本发行的纸币面值有10000?,5000?1000?三种(原来的500?纸币现已不太常见,当然仍可以使用)。硬币面值有500?,50?,10?,5?,1?,六种。日元现在是世界上18种可以自由流通的货币之一。以日元兑换其他世界通行外汇也是很方便的。除东京银行为外汇兑换专门银行以外,其他另有近190家银行经过日本大藏省批准可以进行外汇兑换业务。这些可以进行外汇兑换业务的银行通常人们简称它为???。
除了这些日本的银行以外,还有70多家外国银行在日本开设了90多个支店。其中美国的银行占三之一。另外有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银行。这些银行的支店有70%集中在首都东京,其余一些散布在大阪、横浜、神户等大中型城市。外国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存款、贷款和进行外汇兑换。但它们的储蓄额并不高,只占日本全国各银行储蓄总额的1%。而贷款率则超过日本全国银行总货款额的3%。除了这些外国银行的支店以外,还有100多家银行在日本设有办事处。中国银行也在东京设有常驻办事处。
现在,日本已有不少家银行和中建立了业务联系,而其中又以三和银行为捷足先登。三和银行于1963年就与中国银行建立了代理业务。尔后,于1971年作为日本的银行首次参加了广州交易会。1972年在日元人民币直接结算问题上与中国银行首脑最初达成协议。1980年以后,三和银行积极致力于发展在中国境内的银行业务。到目前为止,在北京、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地设立了五个常驻代办处,并在深圳和上海浦东开办了分行。现在与我国建立了银行业务,并有北京、上海、大连、广州、天津、深圳等地设立了常驻代办处的银行还有第一劝业银行、樱花银行、富士银行、住友银行、三菱银行等等。
但是,从几年前开始,日本的银行储蓄额的增长开始变得缓慢,当然,晕与日本整个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景气状况不无关系。但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属于政府金融机构之一的邮政储蓄额的上升。有材料表明,到1975年(昭和50年)为止,日本的邮政储蓄总额终于突破了50兆日元大关。特别是从40兆日元增长到50兆日元只经过了短短的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其增加额相当于一个大规模城市银行储蓄金总额。邮政储蓄之所以增长如此之快,很大的原因在于它对低额储蓄(原为300万日元以下,后增长600万日元以下)的利息不计税。面对这种竞争,银行也实行了类似政策。即所谓复利利息指定日期定期存款,并对低额储蓄(300万日元以下)利息实行免税(俗称???制度)等等。然 而,实行不久,发现许多人利用这一点,以虚名乱开低额储蓄户头,进行偷税漏税,迫不得已,???制度于1988年(昭和63年被废止。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银行储蓄利息偏低,现在更多的日本人热衷于股票交易。特别是家庭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许多人能不到交易所去,坐在家里就可以得到有关的股票信息,也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简单地购入股份或抛售股份。有些人甚至把这种股票交易视为一种金钱游戏。尽管购买股票含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性,但一旦看准行情,买到看涨的股票,得到的利润要比银行储蓄的利息大得多。从而股票交易市场从银行手中争走了越来越多的顾客。面对这种人们日益脱离银行的现象,日本的银行家们今后不得不更加绞尽脑汁,苦心经营,来维持自己在金融界的地位。
㈥ 跪求伦敦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金融指标数据
http://forex.678678.com/news2/globalfutures/FuturesHistory.aspx?id=22481
不知你用的上不?
过程:
际金融中心从出现到现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一战前———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当时40%的国际贸易是以英镑结算的,英国的海外投资占西方对外总投资的一半以上。
第二阶段 两次大战之间———伦敦、纽约双雄并举。美国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金本位制,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开始取代英镑,纽约成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与伦敦平分秋色。
第三阶段 二战以后———纽约独占鳌头。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后,世界贸易的90%是以美元结算的,大量的国际借贷和资本筹措都集中于纽约,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供应中心。
第四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
多元化、多层次格局。由于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美元信用开始动摇,相继出现欧洲美元、亚洲美元,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为金融中心国际化扩散创造了条件。随着金融交易的日益扩大,除了纽约、伦敦、巴黎、苏黎世等原交易中心迅速扩张外,东京、新加坡、香港、芝加哥等城市陆续成为层次不同的国际金融交易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的产生和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然形成模式,基本轨迹是经济发展————地区金融中心————全国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是渐进式的。另一种是政府主导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轨迹是政府主导设计————金融业务国际化————带动国内金融业发展————功能性国际金融中心,是突变式的。在目标任务上,前者与经济发展相伴相随,后者是带动经济及金融发展;在作用发挥上,前者是被动式的反作用,后者主动积极、目标明确;在政策取向上,前者自由度和开放度高,后者干预程度高;在发展动力上,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原动力,后者是人为产生的推动力。
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政府主导推动模式,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助于我国主动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和金融业的分工,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北京具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
北京2001年人均收入已达3070美元,北京市提出:力争在2008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向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由于首都所特有的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往往比其他城市更为优越。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约40个,2/3是首都,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有1/2是首都,国内金融中心有4/5是首都。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等。
北京市GDP继1995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在总量中超过50%的省市区后,2001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95年的50.1%增长到60.5%。7年间上升了10.4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一产业下降了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7.9个百分点,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上升是首都提高城市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北京市的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又是发展最快的产业,占全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5.6%,成为支柱行业,是加快北京金融业发展的最坚实基础。
北京市的金融业已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金融监管体制趋于健全和完善,金融开放也迈出坚实的步伐。
一、金融组织体系
到去年年底,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的总部均设在北京,中信、光大、民生、华夏等股份制银行总部也都设在北京,加上总部不在北京的非法人银行机构共32家。北京还汇集着全国最大的保险机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多家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加上总部不在北京的非法人保险机构共20家。以银河证券公司为代表,总部注册在北京的证券公司9家。
在外资金融机构方面,已有18家外资银行在北京设立了分行,20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其中外资银行代表处108家,外资保险机构代表处82家,外资证券类机构代表处24家,其他类金融机构代表处14家。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在北京业务量不断发展,运营资金规模为2.3亿美元,吸收存款7.9亿美元,发放贷款达到12.5亿美元。
在分支机构的建设上,到去年年底北京市共有银行网点1734个,证券营业部149家,有88家公司在北京设立营业部,期货交易所办事处3家,外省期货公司营业部18家,各保险公司设立的分支机构近300家,保险经纪公司4家,保险公估公司4家,保险代理公司16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超过5000家。可以说,多种所有制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已在北京初步形成。
二、金融市场体系
1、货币市场 北京的银行业务已从传统的存、贷、汇等单一领域发展到存、贷、汇、票据承兑及贴现、回购、大额可转让存单、国债交易以及资产托管等领域。到去年年底,北京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5392.7亿元,贷款余额达9239亿元。
2、债券市场 北京市的债券市场、尤其是场外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到去年年底,国家在北京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达到2.8万亿元,财政部在北京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国债2786亿元,在两个市场跨市场发行340亿元,200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量为10万亿。北京是名副其实的债券发行中心。
3、保险市场 2002年在京保险公司和分公司累计实现保费232.99亿元,占全国的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44.79亿元,人身保险费收入188.20亿元。2002年北京市保险深度(即保费占GDP的比重)为7.29%,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为1780元/人,大大高于同期全国保险深度3%和保险密度237元/人的平均水平。
4、证券市场 到2002年6月底,北京地区境内上市公司(注册地在北京)有67家,其中A股公司63家、AB股公司1家、AH股公司3家。发行A股募集资金563亿元,B股募集资金10亿元。北京地区境外上市公司有63家。北京成为全国拥有证券经营机构最多的地区之一,仅注册地在北京的证券公司就有9家,同时几乎所有的全国性或地区性证券公司都设有北京总部、研发中心、分公司以及若干证券营业部。
5、基金市场 北京作为全国金融决策、监管和资金调配中心,自然成为基金业集中地区。
6、金融服务体系 知识型服务业是北京的一大优势。2000年北京主要7大知识服务业增加值为605.9亿元,其中现代金融业以及金融相关的产值占64%。
三、金融基础设施
北京作为首都,信息化水平居全国之首。
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在信息化总指数的6个分要素中,北京均居全国前两位,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信息产出、集散和周转地,这为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四、密集的金融人才
北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居全国首位,两院院士占全国的50%以上,也积聚了全国最多的金融人才。目前仅直接为金融街区域服务的各类人才就达3万多人,大批海外优秀金融人才也纷纷加盟。
作为全国金融管理核心区和资金清算中心的金融街初具规模;作为国际中央商务区的CBD也基本形成,一些国际金融财团纷纷落户;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硅谷的中关村再上台阶。现在,北京已是全国的资金清算中心、全国的金融研发中心、全国的金融卡中心、全国的金融管理中心。
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
同时在一个国家也并非只能有一个金融中心,如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英国的伦敦和曼彻斯特、日本的东京和大阪。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形成几个区域性或国际性金融中心。北京已经具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应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发展战略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优化首都的金融发展环境,为此课题组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确立方针和目标
明确提出“金融立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发展战略目标。
优化政策环境
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金融发展环境;强化政府的金融服务意识;加大金融宣传力度;对金融机构及个人给予财税减免;对金融机构建筑用地等给予费用减免。
优化市场环境
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金融功能区;不断完善首都资本市场功能;加快北京市商业银行发展;促进北京农村信用社的商业银行改造;建设全国最大的产权交易中心和技术融资中心。
优化创新环境
促进金融电子商务、信息研发和批发业务的发展;强化首都的债券发行、资金拆借和清算中心地位;建设首都外汇和黄金交易分中心;为首都金融创新提供条件。
优化人才环境
制定适合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需要的人才战略;改革金融人才的人事管理体制;制定吸引金融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全国一流的金融行业培训中心和北京国际金融论坛。
用不上也给点分吧 打字打死我
㈦ 外资银行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英语: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 (China), Ltd.,缩写:BTMU China,简称:三菱东京日联中国)是三菱东京UFJ银行于2007年7月在中国全额出资成立的外商独资银行,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1233号汇亚大厦22楼,其业务范围包括存贷款业务、人民币及外汇业务、进出口及贸易融资衍生产品业务、信用调查和咨询业务等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业务。截止到2011年8月,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在中国大陆地区拥有8家分行和2家支行[1]是三菱UFJ金融集团在日本本土以外最大的分支机构。
编辑本段在华历史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的前身之一东京银行在1958年与中国银行签订了中日间的代理行协议,这是第一份中日间外汇交易合作协议。1980年2月,原东京银行开设北京代表处,成为首家在北京开设代表处的外资商业银行。1982年和1984年,该行又分别开设了上海代表处(首家日资商业银行)和广州代表处、大连代表处(首家外资商业银行)。1986年,原东京银行开设深圳分行,成为首家在深圳开设分行的日资银行。此后,该行又陆续在中国境内开设多处代表处并将部分代表处率先升格为分行。 2006年3月,原东京三菱银行与原日联银行合并成为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同年该行出资1.8亿美元购买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银行的股票,成为首家参股中资商业银行的日本商业银行 。 2007年7月,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在中国大陆的分支机构均转移到该公司旗下。2008年11月14日,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宣布授予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A+”和“A-1”的长期和短期交易对手信用评级,评级展望稳定。2009年12月,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获得了在银行同业间债券市场上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的许可,成为首家获准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外资商业银行。
编辑本段在华机构
本店(上海) 北京分行 上海分行 大连分行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 深圳分行 天津分行 天津滨海支行 无锡分行 广州分行 青岛分行 成都代表处 沈阳代表处
㈧ 外资银行有哪些
国内现在主要有以下几家外资银行:
1.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作为第一家美资银行于1902年来到中国上海,开立了在华的第一家分行,也是花旗银行开始在亚洲营运的第一家海外分行。
今天,花旗银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银行之一,面向最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多样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2.东亚银行
东亚银行自从1918年以来,一直致力服务于香港客户,并于内地及海外提供企业及个人银行服务。七间内地分行获准为外国人、内地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人民币银行服务。
3.恒生银行
1985年,恒生银行在深圳设立首间代表处。1997年香港回归,恒生是首家获批将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分行的香港银行。1998年底,恒生在北京成立代表处。
2004年5月,恒生银行取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恒生拥有丰富经验和财务实力,加上优质的专业服务,是你进军内地市场的理想顾问。
4.渣打银行
渣打银行1858年在上海成立第一间分行,近150年来从未间断营业。今天,渣打银行中国区总部座落上海,下辖十家分行,一家支行,四家代表处和770多名员工。
渣打银行对中国有着长期的承诺,并致力于更强有力的发展。
5.美国银行
美国银行源自1912年在香港成立的广东银行,由华籍商人创办。1998年,美国银行集团与众国银行集团合并成为新的美国银行。现在,本行在香港及澳门共有十六间分行。
内地的上海南京西路支行提供广泛的商业及个人银行服务,包括人民币及外币存款、人民币、港币及美元房地产抵押贷款、财富管理、电子银行、商业信贷及融资等服务。
6.汇丰银行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于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2000年5月,汇丰将其中国业务总部移至上海的浦东,成立“汇丰驻中国总代表处”,统筹业务发展。
目前, 我们在中国内地的10间分行设于: 北京、大连、广州、青岛、上海、深圳、苏州、天津、武汉和厦门,在北京、广州和上海设有四间支行,在成都和重庆设有代表处。
作为在中国内地最大的一家外资银行,汇丰通过其不断扩展的业务网络为中国内地提供广泛的银行和金融服务。
7.华侨银行
自1925年在厦门成立分行以来,成为首家在中国开展银行业务的新加坡银行。其中国大陆经营网络目前包括四个分行、1个支行和2个代表处,分别位于上海、北京、成都、青岛、天津和厦门。
华侨银行提供度身定制的一整套人民币和外币产品,我们广泛的全球网络遍及1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110家以上的分行和代表处。
8.满地可银行
BMO满地可银行是加拿大的第一家特许银行,于1817年11月3日开业。BMO满地可银行为加拿大提供了首批健全而充裕的流通货币,并在加拿大的发展中不断担当重要角色。
BMO满地可银行是首间在海外开设分行的加拿大银行,而且一直活跃在欧洲、拉美、东亚以及美国等市场。今天,BMO满地可银行继续发展成为加拿大最卓越的财务机构之一,而且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银行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开设分行及与国内银行进行项目合作。
(8)东京外资金融机构多少家扩展阅读:
外资银行是指在本国境内由外国独资创办的银行。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根据各国银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有的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对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加以限制;也有些国家对外资银行的业务管理与本国银行一视同仁。
它主要凭借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了解和广泛的国际网点等有利条件,为在其他国家的本国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贷款,支持其向外扩张和直接投资。
外资银行有的是由一个国家的银行创办的,也有的是几个国家的银行共同投资创办的。
㈨ 外资银行发展阻力
截至2003年7月末,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达到184家。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51家,外资法人机构16家,代表处211家。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79.65亿美元,其中人民币资产总额495.97亿元,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 2001年12月11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同时,我国政府取消了外资金融机构外汇业务服务对象的限制,允许设在上海、深圳、天津、大连4城市的外资金融机构正式经营人民币业务,由此拉开了中国银行业加入世贸组织的序幕。2002年3月19日,美国花旗银行成为第一家获准在中国内地从事居民外汇业务的外资银行;3月27日汇丰银行取得了在京、沪同时全面经营外汇业务的资格,2002年底汇丰银行以8%的比例入股上海银行,成为这家股份制银行的三位“洋股东”之一,此后外资银行加快落户中国的步伐。 1、外资金融机构活跃上海。截至今年7月末,上海市已有的57家营业性外资银行中,获得经营全面外汇业务的外资银行有26家;获得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有34家;外资银行主报告行23家。此外,在上海所设的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已达74家,其中外资银行总代表处4家。上海市营业性外资银行的机构数量已占全国营业性外资银行机构总数的30%,其业务规模分别为:资产总额226.25亿美元,各项贷款余额97.22亿美元,各项存款余额55亿美元,都占全国外资银行业务总量的半数以上。 2、深圳外资银行位居第二。深圳是中国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外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贷款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的第二位。截至2002年6月30日,深圳市外资银行从业人员735人,总资产56亿美元,人民币贷款余额87.84亿元,外币贷款余额22.97亿美元;人民币存款余额20.74亿元,外币存款余额22.97亿美元,实现利润2100万美元。在全国20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中,深圳外资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占20%。 3、外资银行青睐北京。汇丰银行北京分行于2002年3月28日获准在北京为内地居民和企业提供外币银行服务,并成为第一家获准在北京向内地居民和企业提供此项服务的外资银行。到2002年11月15日,包括大华银行和台湾合作金库银行在内,北京市已有19家外资银行分行,而另外98家代表处中已有数家正在申请或筹备开业。2003年2月28日,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正式对外营业,将北京代表处升格为北京分行。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第一家获准在京设立分行的外资银行。 4、外资银行广州提速。中国加入WTO一年半后,外资银行在广州的业务也开始提速。继2003年5月底东亚银行和汇丰银行获准在广州经营个人购汇业务后,日前恒生银行、三井住友银行成为首批获准在广州地区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恒生银行广州分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主要是针对外籍人士与港、澳、台地区人士,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 5、其他城市。截至2002年7月,天津14家外资银行分行中已有4家经批准可以开办人民币业务,即日本日联银行?原东海银行?、韩国外换银行、韩国朝兴银行和韩国企业银行。 大连市聚集的主要是日资银行和韩资银行,即日穗银行?原日本兴业银行、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合并?、东京三菱银行、东亚银行和韩国外换银行已经获准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另外,东亚银行、汇丰银行和南洋商业银行已获准经营全面外汇业务。 在厦门,东亚银行等三家外资银行已经获准经营全面外汇业务,可以向国内居民和内资企业办理外汇业务。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厦门市外?合?资银行近5年来外汇存款平均年增长35%。到2001年底达到3.14亿美元,国际结算量年均增长15%,到2001年底国际结算业务量达38亿美元,已经超过中资银行,呈现迅猛发展势头。 二、外资银行进入方式 目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主要通过5种形式: 一是在中国开办银行分支机构。开设分支机构是国际大型银行的典型做法,因为这比较适用于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每年都有一些外国银行申请并获准在中国开设分行,表明这至少是相对于开办独资或合资银行较流行的做法。目前在中国大陆境内开设分行数目最多的两家外资银行是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它们分别有9个和7个分行。其次是以香港为基地的两家银行,东亚银行和南洋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在分支机构数目上的领先地位,反映了它们对中国银行业国内市场介入程度以及开拓中国国内市场的战略决策。在今后若干年中,可以预计还将有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外国银行将在中国开设更多的银行分支机构,形成自己的服务网络系统。 二是与中国国内银行机构合资建立新银行,即建立合资银行。这类银行机构是现在被称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机构。这些银行不能说都已完成股份化进程,有的正在进行中,有的则在加速进行中,还有的在进行股份重组。个别股份制银行已经吸引了外资机构股,尽管还很少有直接来自国外商业银行机构的股份?已经参股于若干中国银行机构的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不能视为商业性银行机构或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参股这类银行机构,在资金上所需要的规模相对前一类银行机构较小,而且也可能在经营管理上发挥较大的作用。现在上海银行外资参股比例已达18%。参股将会是今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主要方式。 三是购买并持有中国国内银行机构的股份。中国国内银行机构的股权市场正在对外开放进程中,采用这种形式进入的外资银行在今后将显著增加。目前仍为国有独资的四大商业银行正在酝酿产权改造和股权改造,股份化对这些规模巨大的商业银行来说也成了时间早晚的问题,一旦这些银行进行股份化改造,外资金融机构的参与便有了现实可能性。而且,从理论上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即在股份化过程中四大银行之一将采用分解重组的方式。从而其部分机构可能发生与外资银行合资或合股的关系。 四是成立外资独资银行。外资独资银行和合资银行迄今为止在中国并不是流行的形式,其中可能既有在这方面进入门槛条件较高的原因,也有国际大型银行并不十分看好这两种形式的原因。 五是与中国银行机构开展业务合作。 三、外资银行业务范围逐步扩大 1、外汇业务。目前已有60家外资银行可以不受地域和客户限制办理外汇业务。美国花旗和香港汇丰、渣打及恒生等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外币业务,目标都锁定在高端客户群,并开设各种“理财中心”,起点是50万元港币或5万美元以上储户,有的门槛更高达10万美元,方可享受免费的专家理财服务。 2、人民币业务。已有53家外资银行获准在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经营人民币业务。 3、银行卡业务。据悉《银行卡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实施,外资银行正式进入中国信用卡市场的重要时刻也随之到来。外资银行看中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无限商机,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外资银行都已递交了开办国际卡业务的申请,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花旗银行。今年年初,花旗集团购入上海浦发银行5%的股份,同时双方宣称将共同致力发展信用卡市场。首先,双方将会设立一个信用卡中心,先由浦发银行发行花旗和浦发的联名人民币卡,然后再发行国际卡。在政策允许后,双方将会组建合资的信用卡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花旗银行将融合上海浦发银行的本土优势,向其提供包括风险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和技术等在内的多项业务支持。已进入中国市场的汇丰银行也在积极准备发行信用卡,同时还会在北京增设1—3台ATM和POS机。等到《银行卡管理条例》正式出台后,外资银行将可以向央行申请向境内公民发行外汇贷记卡和借记卡;至于人民币卡,还要等到加入世贸5年保护期结束时才能发行。 4、网上银行业务。目前外资银行开展的网上银行业务包括:电话银行服务、企业网上银行、网上个人银行服务等。今年初汇丰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首推针对中国内地客户的“网上银行”。7月22日花旗银行也宣布,推出新版花旗银行个人银行中国网站及全新的个人银行网上银行业务。新版的花旗银行个人银行中国网站新添了“网上银行”、“网上理财工具”、“网上预约银行服务”功能及全球财经信息和专家评论。同时推出的“花旗人生理财规划”包含安家置业、子女教育和未来退休三大板块。 5、QFII托管业务。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加快涉足我国金融市场的步伐。现已有花旗、汇丰、渣打、德意志银行上海分行和新加坡发展银行5家外资银行获得QFII资产托管业务。 四、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 专家分析,外资银行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天然联系是割不断的,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初衷便是跟踪自己原有客户发展市场的需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银行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有的外币业务客户群中跨国公司占了绝大多数,目前,该行正在等待着获得人民币业务的经营权,而那些跨国公司、高端客户正是他们首先发展的目标。 根据WTO协议,中国将在加入WTO一年后,在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五大城市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人民币业务。业内人士分析,接下来几个月,其他四个城市也将陆续向外资开放。随着外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区域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人民币业务将成为外资银行重点拓展的领域。 有专家预见,今后若干年中,一方面会有新来的外国银行在华开设分行,另一方面已在华的外国银行会进一步增加在华分行数目。就发展新兴业务或专业性较强的业务来说,设立独资银行或合资银行仍将会成为外国银行以及一定程度上中国国内银行可以考虑选择的形式。中国国内银行机构也对与外资银行建立合资伙伴关系有兴趣。 对未来更长的时间,即全面开放人民币国内市场后,中国银行机构将继续保持在国内银行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而外资银行机构则可能稳步提高它们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机构要显著地提高它们在中国国内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将其地位提升到与现有的若干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类似的水平,它们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和开发工作。 这包括,在更多的中国城市开设分行,在已经开设分行的城市中开设更多的经营网点,在推销成熟的银行服务产品的同时针对中国客户需求特点进行调整和创新,实行融合中外文化因素的经营和管理策略,推行人力资源上的本土化战略,与国内银行机构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的密切合作。也就是说,外资银行需要成为被中国国内客户广泛认可的经营机构,为中国国内企业带来并增加直接经济效益,帮助中国经济改善资源配置,促进资金合理流动,降低金融风险,使外资银行真正成为中国经济体系和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作为外资银行的金融业务,以及日常业务的运行,同样要受到中国银监会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