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什么理财坑
㈠ 常见的理财之坑——看了就别再掉进去了
咱们有时候,踩过坑,踏过雷,在投资理财这个事情上,一不小心就进坑里,出不来了,之后就变得非常谨慎,然后不相信理财投资,乖乖把钱只存银行。
今天总结下,咱们在理财过程中,容易遇到的一些坑。
存款变保单
前几天,爸妈打电话过来,说存了一万块钱,然后告诉我们需要存5年,最后签字的时候发现是保险,不过最后还是签了,说就当存钱了,这就是典型的存款变保险的过程,现在这样情况比之前好,之前好多柜员都不直接告诉是保险,现在因为保监会和银监会要求更加严格了,所以最后必须得说是保险。
但往往因为大家还是不太懂,觉得5年,然后宣传的利率一般在3-4%左右,所以觉得钱也不用,就签了。
PS:一一妈妈并不是说银行销售的保险不可以买,而是需要结合咱们当下的需求,如果是老人,每年存1万,就当给自己存钱攒钱了,如果是年轻人,建议不要提早锁定到这么稳的产品中去,而是适当尝试一些可以波动也好,收益更高的产品上,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高。
银行人员的私单
这类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如何避免呢,确认自己银行卡、存折里确实有自己存入的钱。不要相信和银行从业人员私下签的“理财协议”。
PS:为什么会有这类情况发生呢,现在有很多理财产品外部渠道佣金高,银行客户经理和客户关系好,取得了客户的信任,然后有时候客户也希望有更高的收益率的产品,然后一拍即合也有可能,利用的就是咱们追求高收益的心理,所以确认产品的出口和主题,如果是私单,风险很高,如果有收益,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亏损,本身又没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那这个雷,踩了损伤面积就大了。
担保公司吸收存款
有些担保公司非法发行一些“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类似于一年收益12%之类的。因为是担保公司,很多人觉得很安全。但这两年以来,已经有很多担保公司跑路了。
有担保,不意味着绝对无风险。大多数担保公司,是不允许发行产品吸收资金的。
原始股、传销等欺诈行为
常见口吻有:“我这里有XX公司的原始股,我已经拿到内部消息,它很快就上市”。
相信我,上市是一个严肃的过程。即将上市的这种公司的股份,除了一些Level比较高的官员外,普通人基本是没有买入的机会的。
常见口吻有:“一次性投入XX元,每天返多少元XX,过多少天就回本了,之后就是净赚了!”
世界上没有一种理财产品,可以稳定地、高收益地、无风险的每天回款。如果有这种情况,那不科学。
白银、外汇之类
常见口吻:“来炒白银外汇吧,一个月300%的收益。担心亏损?别怕,我们有老师带,肯定不会亏损的!”
如果真能做到这么高,那这些老师就自己去操作了,何必拿你的钱赚些手续费。白银、外汇投资里,欺诈倒是不少。
即使是正规平台,正规投资渠道,也不建议普通人大量参与,毕竟这是高风险性的理财行为。
买错保险
一些保险人员在推销保险时,经常许下高收益。
有时候这些保险销售人员是你的朋友、亲戚、或同事,为了卖个面子,你就买了这些保险。
其实建议做个简单地选择,如果销售人员只是一味说保单的收益很高,而你又是对收益动了心,这种情况下,就绝不要买这款保险。保险的投资收益普遍超不过银行定存,购买保险,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防范风险。
一一妈妈建议,买保险的顺序:大病意外保障先行,然后再考虑分红类的养老和教育金
P2P网贷平台
高收益,平台担保,无风险,高利率,相信还是有很多投资人不小心踩雷,P2P网贷平台需要谨慎选择,从管理团队,市场口碑,媒体报道,合作伙伴,是否有风投公司资金融资几个纬度去考察,谨慎投资,避免踩雷。
今天就简单总结以上几点。
网络问咖入驻大咖:汪凡
金融狗,两个熊孩子的妈妈,和宝宝一块萌翻生活,理财理生活,等你和我分享你的心情理财故事
坚持原创的一一妈妈,金牛座,金融狗,若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获得授权。
㈡ 你在理财的过程中,曾经踩过哪些理财的坑呢
第1、 盲目追求高回报。
很多人去银行买理财产品或者基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回报多少?在他们看来,5%的回报肯定比2%更好,10%的回报肯定比5%更好。如果能够达到20%+,那就完美了。
问题在于,很多人根本没搞明白回报的定义,就盲目追求表面上看起来更高的数字。对于任何一款投资产品来说,你能够看得到的回报,无非就是两种:历史回报和期望回报。历史回报是指该产品在过去X年获得的真实回报,而期望回报则是指投资产品的管理人员预期能够获得的回报。期望回报是最不靠谱的,因为没有机构会向投资者保证能够获得期望回报。如果到最后真实回报不如期望回报,他们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第4、 忽略投资成本。
假设一位基金经理对你说,买我的基金,期望回报可能有20%,运气好的时候甚至有30%。但是我这个基金也不是免费的,在购买时你需要付2%的申购费,以及每年1.5%的管理费。你会愿意么?
大部分投资者,可能都没有搞清楚哪些费用是怎么回事,或者觉得反正就只是1%~2%,和我那20%的期望回报相比只是小意思而已。这种对投资费用完全无知或者漠视的态度,是另一个普遍的智商税。
㈢ 理财产品如何挑选有哪些坑需要回避
相信大家在挑选理财产品的时候,通常也会考虑到诸多的因素。毕竟对于我们自己的投资来说,肯定是想放长线钓大鱼的。那么如果这样的一些理财产品在短期当中的收益是比较好的,但是涉及到长期利益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漏洞的话,我们也是需要去赶紧放手的。对于这样的一些理财产品,在挑选的时候,我们需要去判断这样的一些理财产品是否值得入手。因为现在市面上理财产品是非常的层出不穷的,那么有许多的理财产品也是有鱼龙混珠这样的嫌疑的。
所以自己在投资中高风险以上的理财产品的时候,通常都会有一些收益方面很大的差距。这就是对于这一些理财产品来说,价格随着一些外贸的价格波动而涨跌。
㈣ 理财路很难一帆风顺,你曾踩过哪些理财的坑呢
^在货币超发、资产价格飞涨的时代,投资理财对一个人的财富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投资理财的致富之路上,陷阱和馅饼一样多,如果没有专业理财人士指导、没有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落入投资陷阱的可能性也许更大。
作为在投资市场侵淫多年的老司机,大师兄深知市场的水之深、坑之多,只有加强认识,把风险之坑一一填上,才能为真正实现财务自由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坑:不懂投资理财的重要性,落入消费主义陷阱。
当年张子强绑架了李嘉诚的儿子,后来李嘉诚遵守承诺,用了10亿多港元赎回自己的儿子,并且让他去买长江实业的股票,但是这个悍匪不听,认为钱不能用于消费,就没有价值。结果,钱很快就败光了,最终踏入不归之路。
第二个坑:迷信理财的所谓金科玉律,落入教条主义陷阱。
在理财方面有8个传播很广的定律:1)墨菲定律;2)72法则;3)4321定律;4)双十定律;5)31定律;6)80定律;7)30定律;8)1:1定律。
很多投资小白将这些定律奉为金科玉律,其实大可不必。投资理财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是绝不能过于教条。
比如从房贷收入比不能超过30%的30定律来讲,如果房子本身用来投资,租金收益覆盖了还贷压力,自然不用受30定律的限制;如果个人未来现金流能够稳定增长,还完房贷后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而且房价正处于初期上涨周期,这个时候更不应该局限于30定律而错失买房的良机。
第三个坑:轻信理财承诺,落入高收益陷阱。
e租宝当年的急速扩张,正是利用了投资者对高收益的极度渴求,对外承诺的年化收益高达9%-14.6%,几乎是行业平均水平7%-8%的2倍。眼见有利可图,全国各地投资者蜂拥而至。更有疯狂的“大爷大妈”,提着现金直接杀往e租宝当地分公司。
事实上,金融公司在对外推销自己理财产品时,可能只谈收益避谈风险,而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成为普通投资者难以识别的陷阱。
第四个坑:缺乏独立思考,盲目效仿他人,落入从众心理的陷阱。
投资市场上,看到别人投资赚钱,盲目跟风者何其多。每到牛市末期爆棚的成交量,就是韭菜们交给市场的巨额学费。
2007年10月上证6000点上方、2015年6月上证5000点上方,在巨大的赚钱示范效应下,无数对市场一无所知的新股民冲进市场,期望分到一杯羹。但是,除了贡献出全球第一的巨额成交量、获得浮盈带来的短暂快感之外,面临的是长期难言的痛楚。
第五个坑:追求一夜暴富,落入频繁买卖的流动性陷阱。
比如投资股票,很多人追求动辄每年翻倍的收益,殊不知过高的预期收益,必定导致过于频繁的交易,最终陷入流动性带来的亏损陷阱。事实上,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是向上的,正是过高的收益预期和频繁交易,才是导致大部分人亏损的根源。
▲美林投资时钟,是全球公认的资产配置重要参考指标
从当前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来讲,显然是不够合理的。房价大涨的时代背景下,国民绝大部分资产都配置在房产上,甚至出现了住着1000万的房子、月供超过收入80%、家庭日常开支捉襟见肘、流动资产几乎为零的极端案例。
今年年初,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在网上疯传。主人公迷信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没考虑个人未来财务变化,把几乎所有的钱都用在了买房和还房贷上,然而,一旦出现房价下跌或者个人财务危机,家庭生活悲剧就难以避免。
第九个坑:过于尊重亲朋好友的意见,落入身边人的陷阱。
比如,你现在30岁,单身,有50万元。对于这50万元该怎么办?你的家庭成员肯定会根据传统观念这么建议你:拿这50万元做首付,买套房子,然后找个对象结婚。但是专业的理财师会根据你的真实想法和财务状况、更多地从各个资产的风险收益角度上来建议你做资产配置。
说了这么多,大师兄只想告诉各位,投资理财是专业度极高的行业,对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普通投资者来讲,寻求专业理财师的帮助,避免盲目入市,才是实现投资目标、防范投资风险的理性选择。
㈤ 你用过哪些很坑的理财产品
我感觉保险理财产品就非常坑。
我曾经去我们老家的银行存款,业务经理非得推荐让我办一个保险理财产品。
当时稀里糊涂的就办了,结果5年后才把我的本金取出来,事后才知道如果中间取出来,我不仅拿不回所有的本金,而且还要赔偿违约金。
这种不负责任的饥饿营销,非常的害人。
㈥ 谁能跟我说说银行理财靠谱吗有哪些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是否靠谱一看产品二看人。信用风险,投资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以及系统风险都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会遇到的风险。
一、看产品是否靠谱:
整体来说,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还是很靠谱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银行除了自己推出的理财产品之外,很多还是代销的产品,所以说,这时候银行只是一个平台而已,主要还是看产品是否靠谱。这里就为大家讲一讲有什么比较容易踩坑的地方。
①预期收益≠实际收益:
很多理财产品标注了预期收益多少多少来吸引投资者,银行会在宣传的时候,强调此前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均达到了预期收益,令我们把预期收益当作是实际收益。而实际情况是,有很多理财产品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连本金都有亏损。所以说,投资有风险有波动,最后收益还要看投资期间的波动变化。
此外,有的理财产品会有一个资金募集期,具体的时长会有不同,但在这段期间内,我们将钱投入产品中,是不会按照注明的收益率来计算的,最多按照活期利率计息,有的甚至还没有利息。所以说我们资金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就完全被拉低了,实际算下来,根本就没有那么高,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率就会越低。
②信息不完整:
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对它进行全面了解,有的理财产品不披露或者选择性披露,信息不完整、资金投资用途不明、收费项目不明、信息更新不及时等,连产品说明书都存在问题,那么它的安全性可想而知。
二、看人是否靠谱:
无论是在银行柜台还是手机网银,经常会有人向我们推荐银行理财产品。某些银行从业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会着重强调收益,却将风险一语带过,或是充斥大量专业术语,让人难以听懂。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被误导。
甚至还会有一些银行业务员利用大家对银行的信任,私下接单,其实卖的根本就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而是其他机构的高风险产品。这样的情况出了问题,银行完全没有责任,也不会负责。这就是时有出现的“飞单”现象。
以上就是关于银行理财产品容易出现的“坑”,总的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多数是靠谱的,但我们也不能轻信他人的推荐,也不要对银行抱有过高地信任,还是需要自己去了解产品,这样才不容易被“忽悠”。认真对待每一笔钱,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份资产,这才是理财。如果说自己对购买的产品并不了解,没有做到心中有数,那往往就是在给别人“送钱”。
㈦ 有哪些常见的理财骗局
超高收益率的P2P小平台很危险去年P2P行业爆雷一大片,多少被雷的投资者还在苦苦等待结果。大部分踩雷平台几乎都是通过超高年化收益率来哄骗投资人,其实哪有那么好的事。P2P骗局太多了,小编也就不一一说了。大家千万不要再被高收益这个幌子蒙骗,一定不要选择那些小平台,选择P2P要从多方面再三了解。专坑老年人的街边理财街边或者大型超市门口有一些西装革履的小伙子或者姑娘,专门找老年人推销理财产品。他们嘴巴像抹了蜜,通过送一些小礼物,把老年人到公司美其名曰详细了解产品。到了公司,你会发现装潢华丽,于是就以为公司实力强大,信了他。但这用来骗人的华丽外表,骗到钱了以后他们就跑路,人去楼空。鼓吹有政 府****的虚假“P2G+PPP”项目理财骗局为了提高可信度,鼓吹自己有经济学家、电视台甚至********,真的胆大包天。“PPP”概念很火热,“PPP”是指****和企业合资修建的公益性的项目,并提供政策保护及法律保护。骗子公司借着“PPP”幌子,虚构一个项目来敛财,对投资人们也是给出一个超高的年化收益率。以为是有****“兜底”的基建项目,投资人们冲着这点就投了钱,其实都是假的。美女邀你现货交易诈骗有一类骗子伪装成肤白貌美的白富美,美女通过聊天与你拉关系,然后再哄骗你投资交易白银、原油、沥青现货。介绍自己有一个引导投资的“分析师”,赚到一笔可观的收入。许多男性被诱骗后参与所谓交易,与“美女”一起投资。据公安机关调查发现,所谓现货交易平台都是虚假平台,投资人的钱在投入之后就被提走了。平台上所显示的数据,都只是在操作一个数字;除此之外所谓“分析师”还会向你收取高额手续费,掉入这种骗局结果只能是血本无归。网络交易诈骗网络交易骗局中最为多见的是“二元期权”,它对未来某段时间内外汇、股票等品种的价格走势进行猜测,本质类似****博。投资人投资的钱根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外汇大盘交易,而“盈利”其实是来自不断加入的“下线”或代理的资金,也就是“庞氏骗局”。二元期权网站大多注册在境外,一旦上当受骗,损失很难追回。
㈧ 理财小白都会面临哪些“坑”
坑一:没有目标,没有计划
有了目标,我们的各方面都清晰多了,因而更能细化到每一步去达到这个目标。理财投资也一样,我们都得给自己设一个目标,定好目标了,我们就得细化到每一步该怎么计划,例如我该买什么产品我才能够达到我的目标收益?
坑二,盲目投资
每个人进入理财领域,盲目跟着别人,这个好我也跟着买,那个好我也买,没有自己的投资思路也没有为自己的钱做更多的思考。而这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当风险来临的时候,看到自己的钱不断亏损就会很心疼。可见此时的心理素质也非常重要。
同时,自己也要通过多阅读理财书籍等途径提高自己的财商以及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心理素质会不断提高。
坑三,三心两意,没能坚持
我们学习三心两意这一次,一般就是小花猫钓鱼故事里,它一边玩一边钓鱼,最后三心两意就没有成功钓到鱼。对于理财同样适合,做的计划,三心两意不去好好执行,那怎么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呢?只是,我们离它缺的是一心一意去坚持。
投资大师巴菲特说:别人疯狂时我恐惧,别人绝望时我贪婪。其实越是下跌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大胆下手。下跌过程中不断买入,能平均我们当初买入的成本,当累积到一定基数了,也到了合适的时机,卖出的收益是很可观的。
理财小白都会面临哪些“坑”?小编就说到这里了,从理财小白到理财达人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去修正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唯有努力学习,绕过这3个坑,相信你会成长的更快!更多关于投资理财的基础知识,技巧方法,注意事项,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及时关注。总的来说,小编提醒大家,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