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什么项目可以接触到高净值
A. 高净值客户的寻找途径
要明确高净值人群的需求:
1.金融需求:融资、投资、并购需求、海外投资;
2.非金融需求:艺术品投资、非金融健康医疗、家族传承、慈善、高端社交、海外移民、海外旅游、海外求学
你要满足这些人群的哪些需求?
和他们关系紧密的关键词:银行、财经、信托、投资理财、CEO、明星、私人银行、上市公司、海外投资
我们寻找高净值客户的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高净值客户名单
都是普通人,身边也没什么资源可言,用陌call的方式一天打200多个电话,坚持不懈的人一般三个月就可以出单,继续努力会从小额100万的客户逐渐增加到大额300万的客户。
后面和客户建立一定信任之后就可能会有转介绍,在这个行业其实最好做的客户就是转介绍的客户,毕竟有信用背书不是。
第二:渠道开发
虽然现在主流销售都以直销为主,但在2013年之前大部分还是在做渠道,那个时候银行掌握了大部分高净值客户资源,所以当时的信托公司或者私募机构最喜欢招的理财师都是需要有金融专业出身的,因为他们身边同学可能都在银行里面做不同的岗位,有资源可搭桥。
当时的渠道费用其实不便宜,可能所有的提成都拿去做渠道了,剩下点微薄的工资为了后续的厚积薄发而残喘着。
第三:圈层开发
这个就比较费金钱,去参加高端活动,去有钱人的圈子里面,你也得有相应的品位和钱。
B. 金融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哪些行业的薪资待遇比较好
金融领域的门槛可以很高,还可以很低。低的没文凭规定,大家每日收到销售商业保险和证券公司开户的生疏电话营销,便是门槛低的金融从业者;门槛高的也是有,例如证券公司总公司,银行总行的岗位。通常情况下,一个大学本科金融大学毕业生,大概率应当去银行,分两类:公账金融和对私金融,对公金融便是找公司拉存款,放借款,对私便是找高净值客户,向她们推销产品投资理财产品。
从总体上看,尽管职业前景广泛看中,但按照具体学生就业状况看,两极化较为严重,据互联网大数据的观查统计分析发觉,著名学校的金融学精金融专硕,假如教育经历和其老师知名度比较大,在学校期内重视实践活动,与此同时科学研究基本功较为浓厚,刚出学校大门取得10万以上年收入者不在少数。
C. 什么是高净值理财
高净值理财,是各类银行机构针对500万元以上金融资产人群(或私人银行级别客户),设立的理财产品。
D. 做什么行业可以积累高净值客户
高净值客户最多的持有资产分为三大类,
房产,金融资产。保险。
房产不多解释了。
金融资产就包括很多,信托,银行,股权,基金等等。
保险 也有家族信托这种主流。
这些行业都可以解除高净值客户。问题在于你接不接得住,能不能解决这些人的问题。
E. 什么叫高净值人群如何寻找高净值人脉
什么叫做高净值人群呢?高净值人群通俗一点说就是有钱人,并且这一个有钱人还没有什么负债,全部都是自己的净资产。那要怎么样才能够找到这些高净值人脉呢?如果说你想要跟这些有钱人做朋友,那么你最好就是能够进入到这些有钱人的圈子里面去。这样子你就可以跟他们认识,或者打成一片。但是混进这个圈子也并不是这么容易带的,因为你可能会因为没有钱,而导致没办法玩在一起。
一.高净值人群
高净值人群就是他的净资产非常的高。对于一般的老板而言,他会有一些自有的资产,还会有一些负债。如果说它的自有资产加上负债之后并不是很高的话,那么它并不算什么高净值人群。高净值人群指的就是那些负债不高,但是资产非常高的人群就属于高净值人群。像那一些北上广深的房东们,我想个个都算是高净值人群。因为他们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负债的,全部都是收入。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加关注+收藏哦。
F. 银行高净值客户必须满足什么要求
1、单笔认购理财产品份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
2、认购理财产品时,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每年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超过3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
拓展资料:一.什么是高净值客户
1.高净值客户就是在某个金融机构的户头上,资产-负债超过该金融机构一定标准的客户群体。说的通俗点,就是有钱人,并且在金融机构里有大量净资产。主要由中小企业家、私营矿主、房地产商、上市公司高管以及成功投资人士构成。
高净值客户是私人银行的潜在客户群,在金融服务需求方面有着与一般零售客户表现出较大差异性。
2.以工行为例,高净值客户需要满足:
单笔认购理财产品份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认购理财产品时,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每年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超过3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
二.中国财富管理发展的3个趋势
1. 单一理财转向综合配置单纯的投资理财卖产品已经不能适应客户新的需求升级,靠简单销售房地产、政府平台的非标产品时代已经过去,需要对客户进行不同市场各类金融产品的综合配置和运用。
2. 客户需求从国内到向海外延伸高净值客户在海外进行资产配置,如海外置业、海外投资、海外保险、移民身份规划、税务规划,这种情况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需要跨市场的服务者和跨市场的服务能力。
3. 家族财富管理和传承需求正在快速形成中国出现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承潮,面临第一代企业家新老交班、财富传承、企业转型升级,三个问题叠加,对于金融服务机构和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G. 仅面向高净值客户销售的理财产品包括
资管产品,是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证券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投资的一种标准化金融产品。
H. 国内高净值人群有哪些投资方式
1、私募股权投资:随着我国私募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有84.3%的高净值人士配置了私募股权基金,23.7%的高净值人士的配置比例超过30%,有7.8%的高净值人士配置比例甚至超过50%。
2、房地产投资:买房,一直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也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火爆至今的主要原因。因此无论有几套房,无论房价怎么涨,买房的热情程度始终不减。
3、海外跨境投资:选择海外投资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增加投资收益稳定性,另一方面投资种类多样,配置也多元化。但要注意的是,海外投资风险相对较大,比方国家政局不稳定,投资失误造成亏损等,这些风险都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投资跨境市场要谨慎。
4、保险和信托:保险,是家庭及个人遭遇不测的基本保障。保险的目的,就是把风险进行适当的转移,消除一定的危险顾虑,很多有钱人会选择配置保险,用来规避财富流失以及各种意外。
(8)金融什么项目可以接触到高净值扩展阅读:
产品由标准化向定制化转变:
在财富管理发展初期,囿于分业监管要求和各金融机构有限的创设能力,各财富管理机构主要发行符合自身定位和能力的专业化产品,导致市场以标准化产品为主。对于初涉市场的私人银行客户而言,因为需求较为单一,主要在于财富的保值和稳健增值,因此标准化的产品供给基本能满足客户对于财富管理的初期需求。
随着金融政策的开放和市场的繁荣,高净值客户的需求更为多元和复杂,在财富有所积累的情况下,他们已不满足于标准化的产品,这将迫使各财富管理机构必须积极打破同质化的市场现状,从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出发,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净值人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投资方式
I. 如何为金融机构高净值客户提供服务请举出一些具体增值服务实例,不要谈空的服务概念,感谢!
以大唐财富无锡分公司为例,无锡当地的大型第三方理财机构有大唐财富、诺亚财富和恒天财富,还有些规模相对较小的第三方理财公司。从无锡当地客户的反映情况来看,随着市场的开放,很多客户已经愿意接受第三方机构给他们提供的多样化的服务和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客户群是比较大的,除了民营企业家外,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文艺工作者也成为了大唐财富的客户。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一般是期限比较短,收益率也不高,对于偏好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者来说这些产品还是不错的,另有一点,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本行所有,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在,与此不同的是第三方理财机构可以全市场地采集金融类产品,即在提供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架起了沟通和桥梁的作用,能以客户的立场和视角选择产品并进行投资组合,正因为如此,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独立、专业及持续性的优势就发挥得更加明显。
J. 金融理财产品有哪些越多越好。
1.银行理财适合人群:年级偏大,完全没有投资概念的人年化收益2~6% (本文提到的收益都是年化,而且是现行市场利率水平)推荐:稍微大一点的商业银行产品会比四大行略高一些,像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但农村商业银行级别的产品个人持保留意见,虽然中国的银行目前不存在破产风险,但在金融市场不断成熟的今天,不得不提前提防此类系统性风险。2.P2P理财目前站在风口浪尖的行业,一个在其他国家盛行的明星行业在中国却成了众矢之的。从泛亚,到E租宝,从快鹿集团到中晋(有些卖的不是完全的P2P产品,暂时归到这里),那么多行内大佬纷纷倒台,行业风险和危机已经相当严重。适合人群:风险承受度高的,有自主判断能力的人收益:6~20%???(标榜20以上的也不在少数)推荐:P2P很认平台,因为几乎没有监管,企业自身的风控能力就决定了产品的安全性。宜兴和陆金所可以说开创了2种P2P模式,而且目前运营的也较为良好。个人对陆金所比较熟简单说两句,背靠平安,据说快要独立上市,规模已宣称全球最大,产品类型丰富。已接入基金,保险,私募等产品成为全产品的金融平台。专享理财区产品收益在4.5-7%之间,稍比银行高一点,期限比较灵活,很多产品购买后还可以转让,在PC和手机上都能灵活购买和赎回,较为方便。但不得不提出几点问题,首先是产品投向,很多产品投向不明,有点资金池的味道,部分有投资标的的产品标的的质量实在一般,如果不是有平安2个字做背靠,本人不会放心去投资。第二是坏账率,虽然没有对外公布,但业内很多人都知道陆金所坏账率不低。总结:目前行业风险偏高,不建议购买长期的产品,更不推荐把大部分资产都投入进去,一定要分散投资,选好平台,保证定期都会有良好的现金流回流。抗风险能力不高的还是别去碰,路边的XX财富基本都是骗钱的,一天到晚请你吃饭,旅游送你东西,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你看中别人高收益,别人死盯着你的本金。就算年化给你20%,运营个2年盘子大了跑路,刨去成本20%,老板还赚着你本金的40%逍遥法外去了。一年跑路的的多少家请看新闻,基本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期间就有一家跑路的。3.宝宝类产品收益3~5%特点:金额小,资金流转需求高的人自从余额宝火遍全中国之后,各家都争先推出了自己的XX宝产品,基本都是活期,当天或者T+1就能赎回。个人用的比较多的是平安财富宝里的活期盈,去年年底最高达到过5%,现在降了一些,小额赎回2小时到账,用着比较方便,而且有平安信托做背书不怕跑路。市面上还有很多活期能达到7,8%的,个人不太敢尝试,懂行的可以来介绍一下。总结:零钱放进去玩玩,主要就是看个开心,每天看着几块钱的收益爽一爽。虽然见过几百万放宝宝类产品里的, 但个人不太推崇,太浪费了。4.信托(100万起投)收益:6-8%(个别产品会高于8)适合人群:高净值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低简介:从我近几年接触客户的经验来看,虽然信托行业规模已经超过保险和证券,成为金融第二大支柱。但很多客户还是没听说过,或者听说过完全不了解。直说几点:1.全国一共只发放了68块信托牌照,比银行都少的多,信托牌照是最贵的金融牌照。 2.直属银监会监管,银监会就管银行和信托。 3.很多信托公司背景强大,不是什么四大行,平安,中信,就是地方政府,或者大财团例如中融信托。4.很多人只能银行,那你是否知道很多银行就是拿着你的钱去买信托,赚个差价,而且不承担任何风险。除了资金量小于100万的,大额客户去银行买个理财结果定向投资于XXX信托计划,这种行为真是LOW爆啦,虽然你跟我说多一层银行,有银行的信用背书在,但详情请搜新闻,银行代销产品出问题的时候看看银行是怎么处理的。 5.风控强大到可以认为是刚性兑付。详细了解过信托产品的都会了解到信托产品强大的风控能力,总体而言,征信类项目》房地产项目》企业流动性贷款,但也要看具体项目。瞎扯个例子,比如万达要在上海市中心买了块地,拿100个亿的土地做抵押只要融30个亿,然后拿万达公司净资产可能值100个亿来股权质押,再找马云做无限连带责任担保。万一项目坏了还不上30亿本金加利息咋办?好办呀,先卖地,随便卖卖都不止这个价。不行咋办?卖万达啊,随便卖卖都不止这个价。还不行咋办啊?找马云还啊,他有钱。万一上海地价大跌100亿只能卖10亿,万达破产只能还5亿,马云破产只能还5亿咋办呀。好办,信托公司兜底,自有资金还。信托公司几十个亿的自有资金就是拿来还坏账的。全中国目前据我所知出现最大的一笔坏账就是中融的青岛凯悦,最后中融自己掏钱给投资者还上了。怕信托公司还不起?信托公司那么多股东个个都身价不菲。怕他们全破产?国家四大坏账公司接盘。还怕?那你还是买好黄金存家里吧,到信托公司还不上那一步基本已经是全球金融危机,国内金融市场崩溃的地步了。起码目前做了那么多年,十几万亿的信托规模,还没有一个产品本金损失,延期兑付的是不少,但有罚息啊,只要不急着用钱不亏!你说你的产品提前兑付?也不亏啊, 本来1年期7%,2年期8%,你买了2年期的一年提早到,你还是8%一年的,比1年期的人赚啊!所以除了一部分流动性风险之外,个人觉得信托几乎可以认定为一种无风险投资行为,但还是要看项目啦。你问我是不是只要是信托,因为刚性兑付所以只要挑收益最高的那个就可以了?那当然不是啦,万一发生系统性风险,某些风控不够好的产品还是会出问题的。江浙沪的征信类项目安全性绝对杠杠的。5.资管计划收益7-12%简介:其实资管就是类信托啦,很多产品发不出信托,只能退而求其次发成资管。一般都是银行或券商以及基金子公司发行的产品。这就看各家风控能力咋样了,什么样的产品都有,请自己把握或请专业人士参谋总结:收益略高于信托,但风控需要自己去把握。特别是银行代销的资管,一定要自己详细看产品详情,不要傻乎乎的觉得银行卖的产品就安全。请按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投资。6.私募基金(100万起)收益8~12,或浮动收益简介:很多人概念里的私募都是风险很高,骗人的,投股票等概念,其实私募基金是个很大的概念。信托也叫阳光私募呢,手动微笑脸。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很广,各家实力也不一,所以没有一定产品分析能力的不要轻易尝试。但这两年契约型基金越来越火,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不愿意付给信托公司高昂的通道费选择发契约型基金。这就跟我前面所说的,虽然行业风险来讲信托最为安全。但万达非要把上文提到的项目发成契约型基金,风控措施就跟上文描述的一样,同时市面上还有各家的信托产品在卖,那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去买万达的契约型基金,只要项目够优秀,有时候发行通道也不是问题。而且很多项目也无法发成信托,资管,契约型基金就是最合适的发行方式。比如最近解除了一个北京大学的文化产业基金,各种风控严的不要不要的,就是发成了契约型基金,而且收益也比信托高,何乐而不投呢?总结:看清项目标的,理清投资结构,防范资金盗用风险,会去投这一块的人也不需要看我的简介啦,直接来跟我探讨产品就好了。7.股权类投资收益:浮动收益,给你一个梦想简介:当前PE类产品越来越流行,特别是一些热门企业如滴滴打车,爱奇艺,乐视,博纳影业等等,不是中概股回归就是国内IPO上市或者借壳,虽然目前借壳收到证监会的一些限制,但也不妨这些企业给我们描绘美好的梦想。总结:直投这些企业,购买他们的股权,等上市之后高价退出就是股权类项目的盈利模式。按中国对新股的狂热程度,只要上市成功翻几倍应该都不成问题。项目方许诺的年化40%,50%甚至100%完全有可能实现。但也必须做好上市不成功的准备,最后如何脱手变现就得考研标的企业资质了。详细去研究企业的状况,从各个层面去分析上市的可能性,看看项目是否有保底回购,理清资金结构也很重要。但在此提一个小点,如果看到市面上股权产品写着最后上市退出却募的是契约型基金,资管啥的,基本都有问题。因为上市的时候此类基金必须全部清退,只有有限合伙的结构可以投资股权。此类项目较为复杂,每个项目也都有各自的特点,想搏一搏高收益的投资者有兴趣可以跟我探讨一下,正好最近在研究这一块拿了几个不错的标的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