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金融市场如何
❶ 藏起来的腾讯金融帝国,可能比蚂蚁集团还要大
4月12日,监管部门再次约谈蚂蚁集团,提出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的连接等要求。加上周末阿里被罚的新闻,已经有不少观点认为“新的反垄断周期已经开始”。
下一个会是谁?
等待靴子落地向来最难熬,就在前不久,有消息指,腾讯或将成为另一家被监管盯上的 科技 巨头,需按要求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将银行、保险和支付业务纳入其中。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腾讯是一家“ 游戏 公司”“广告公司”,近年还变身为一家“投资公司”,但说腾讯是金融公司估计还不太习惯。
其实,腾讯金融只是行事低调,按照一些券商的分析,腾讯金融的影响力并不输蚂蚁集团,在某些方面“企鹅”的体量甚至已经超过了蚂蚁。
腾讯金融的规模有多大,从腾讯近期发布的业绩报告可以一窥究竟:据报告,腾讯金融 科技 及企业服务2020全年收入增长了26%达到1280.86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27%。金融 科技 已然成为腾讯旗下增值服务(包含 游戏 、互联网广告)之后的第二增长极。
腾讯金融 科技 主要包含金融和云服务。2020年的财报中没有做进一步拆解,但腾讯2019年财报曾披露腾讯云收入约为170亿元,金融板块收入约为840亿元。对比蚂蚁集团2019年1206亿元的收入,腾讯金融大概是蚂蚁集团体量的70%。
财付通=两个支付宝
在2020年报中,腾讯特意强调“我们金融 科技 业务的战略重点是积极配合监管机构,与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推出合规及普惠的金融 科技 产品,同时优先考虑风险管理,而非追求规模。”似乎腾讯也感受到了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压力。
与此相对应,腾讯一反2018、2019年年报的惯常做法,在2020年报中隐去了商业日均交易笔数、月活跃账户数量、理财平台理财通资产保有量增速等数据。
尽管财报没有披露,已经有不少业内人士估算出了支付数据。
按照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网络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需在每一年年初公布上一年度客户投诉数量和类型的处理情况,这些数据成为业界测算各平台交易数据的主要依据。
财付通公布的2020年数据显示其交易类客户投诉事件56889件,涉及交易笔数占比小于0.00001%(千万分之1),经推算全年交易笔数超过5688.9亿笔,日均交易笔数超过15.58亿笔。
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其交易类客户投诉事件30628件,涉及交易笔数占比小于0.000012%(千万分之1.2),经推算全年交易笔数超过2552.3亿笔,日均交易笔数超过7亿笔。
换句话说,从支付数据来看,财付通大概等于两个支付宝。凭借强势的支付业务,腾讯不断扩张支付场景,其投资的滴滴、美团、京东也完成对阿里巴巴的合围。
从这个角度上讲,腾讯金融与蚂蚁集团一并主导了中国数字支付市场,尽管目前整体收入稍稍落后,但绝对是蚂蚁最难缠的对手。
腾讯的金融布局
在支付领域完成跑马圈地只是第一步。支付交易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入口,为构建更高毛利的金融业务奠定基础。经过多年布局,腾讯金融 科技 已经形成了自己隐秘的金融帝国。
与蚂蚁集团一直以来的高歌猛进不同,腾讯向来喜欢低调稳健的跟随战略。
2015年马化腾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讲,提及当时饱受争议的余额宝。他说,余额宝闹的沸沸扬扬,无非就是把用户账户里的钱集中起来去买货币基金,什么都没做就把存款吸走了,给央行和银联的冲击都很大,腾讯后来也做,只是在微信中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很快就有上千亿的沉淀资金进去。
小马哥这番话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金融业更为敏感,腾讯的跟随策略可以有效避免暴露风险;二是腾讯坐拥微信和QQ两大流量池,完全可以待时机成熟,借助社交优势发起关键一击。
不过,表面低调的腾讯在金融布局上却有条不紊,该拿的金融牌照一个没落下。具体来说,2014年,腾讯牵头发起设立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投资富途证券,并与蚂蚁、中国平安发起成立众安保险,拿下和泰人寿、英华杰,并成立腾讯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进入银行、证券、保险领域。
2015年,腾讯成立征信公司;2016年,腾讯投资水滴互助;2017年,腾讯投资了中金公司,持股4.95%,继续拓宽证券领域,同年,腾讯微粒贷应运而生,微保成立,腾讯有了自己的保险理财平台。
2018年,腾讯收获了一张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顺利开展基金代销业务。 2019年,腾讯入股邮储银行。
此外,腾讯参股联易融开展保理服务,参股厦门国金涉足交易所,参股优信、易鑫、灿谷进军 汽车 金融。
除了国内的布局外,腾讯还在全球内广泛投资金融 科技 领域。据亿欧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腾讯、腾讯投资在金融 科技 领域共完成23笔海外投资,遍及五大洲;偏爱支付领域,投了11笔。
此前,腾讯对金融 科技 的投资数量并不高,数据显示2016年,金融只占其投资项目总数4%,2017 年为6%,2018、2019 年的占比已上升为12.5% 左右。足见金融在腾讯业务版图中越来越重要。
千亿美金起步
近年来,有不少券商和机构单独评估过腾讯金融业务的价值,估值均在1000亿美元以上,腾讯发起设立的微众银行,2019年净利达到了39.5亿元,估值也在千亿元人民币之上。腾讯孵化和投资的金融生态也已蔚为大观。但不同于蚂蚁,腾讯金融一直没有融资和分拆的计划。
如今,蚂蚁上市受阻,京东 科技 撤回上市申请,再次凸显出这一策略的正确性。
不过,随着行业反垄断调查的深入,即便腾讯想继续低调,腾讯金融大概率也会受到监管影响。
微众银行刚刚成立的时候,马化腾曾讲过第一笔贷款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腾讯甚至没有见到客户就把3.5万元的资金给了一位货车司机。因为有互联网,可以知道这位司机每天跑运输,来来回回,如果突然间不跑了,可能就有问题,需要去催账了。
但蚂蚁的花呗和借呗、微众银行涉足“租金贷”踩雷蛋壳公寓这样的事例都说明,互联网金融或许可以服务很多银行无法照顾到的客户,但尚不具备银行那样的风险管理水平。
正如南开大学教授陈兵撰文所说,资本逐利性的驱动放大了平台“流量变现”“数据变现”的欲望和效果,使平台企业特别是超级平台企业泛金融化的趋动越发明显,资本的聚积又进一步推高和加固了超级平台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使之更有能力从事各类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强固其用户锁定效应、网络效应、经济规模以及掌握和处理相关数据的能力,由此,增强其“流量变现”“数据变现”的效能,循环往复下去,最终推动平台企业全面介入各项金融业务,推高了经济“脱实向虚”的风险。
几年前,马化腾就公开表示,腾讯金融 科技 不会转至一个所谓的“金融集团”,进行独立运作。“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拆分而拆分,也不会去玩儿什么‘财技’(资本运作),显得好像这块儿资产有多少钱……长跑不是看举什么旗帜”。
或许腾讯金融也到了该回味这句话的时候。
❷ 腾讯年报已出,腾讯金融科技未来发展会如何呢
不得不说,我觉得未来可期,因为看了看了年报发展强劲势头迅猛哦
❸ 腾讯金融的未来发展会是怎么样的
一直以来,腾讯金融怎么样都是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其实,从腾讯金融这几年的发展势头不难看出,腾讯金融正在成为腾讯的新增长极。
腾讯金融怎么样,从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就能窥得一二。且随着蚂蚁集团的上市,其价值也有望迎来资本重估,这也有助于外界对腾讯金融科技业务板块的信心进一步加强。相信在未来,腾讯金融会成为腾讯的新“王牌”,带动腾讯下一个十年的发展。
❹ 腾讯金融在未来的方向是什么呢
腾讯金融的发展最初是支付为突破口,逐渐构建起再随后慢慢发展逐渐发展其他的。至于腾讯金融未来发展方向感觉也主要还是继续深耕拓展,而网络金融最初则从搜索和数据服务着手发展,但用户在网络完全没有建立起习惯
❺ 请问,腾讯金融发展可以吗与蚂蚁金服、百度金融相比怎么样
腾讯金融发展比较平稳。与蚂蚁金服、网络金融相比,蚂蚁金服拥有发展时间最长,业务最全面的显著特点,目前已经从单个支付业务发展为基础向全牌照的科技输出式发展。
网络金融的发展时间相对于腾讯金融、蚂蚁金服则短很多,已经错过了一些先发机会,这导致它至今还在追赶的路上,但同时也少走了很多隐藏在机会中的弯路。
(5)腾讯金融市场如何扩展阅读:
网络、腾讯、阿里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大巨头,在发展金融科技事业时,也都紧贴服务实体经济,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过,从市场关系上看,BAT不同的起步时间、业务规模和基因,也让他们各自呈现着不同的面貌特点。
在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腾讯集团副总裁江阳发表演讲提到过供应链金融发展是共赢的解决方案,腾讯金融科技也已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发力产业互联网的切入点。腾讯打造了国内首个“供应链金融+区块链+ABS”开放式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即微企链。
微企链推出市场后,在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高核心企业的运营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服务领域涵盖地产、能源、汽车、医药等。
在整体业务规模上,腾讯金融科技依然以个人类金融服务为主。目前进步很大。
❻ 腾讯金融怎么样主要有哪些产品腾讯金融与蚂蚁金服相比有哪些优势
腾讯金融的主要产品包括了支付、理财、证券以及创新金融这四大类。相对于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的优势也很多,主要是它拥有庞大的用户流量,而且依托微信在使用上也比较方便快捷。
❼ 腾讯金融与京东金融在金融领域的怎么样
这个目前来说肯定是京东金融的实力更加大一些吧,金融上面也有更多的选择。
❽ 腾讯金融战略可行性分析
腾讯金融战略如何走?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利用互联网互通有无,快捷,透明的信息建构方式来减少信息不对称,来降低传统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同时在传统金融的风险控制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以便和传统金融产品在渠道上进行对接。金融主要是融通资金,提高资金的流转和使用效率,互联网金融也一样,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传统金融所无力服务或不愿服务的弱势客户,并通过数量级规模的增长来实现平台方和融资方的共赢。
腾讯理财通以及微信支付,是从互联网金融的“存、贷、汇”中的“存”一端开始发力,并利用财付通的第三方支付底层架构来满足支付的便捷性需求。对于腾讯来说,这是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战略切入点,因为和阿里相比,如果再从“贷”的资产端开始做起,已经很难取得优势了,因为腾讯电商的数据积累和平台信用环境还不足以支撑起电商小贷的需求。
因此,和网络选择用百发理财来引爆市场粘性一样,腾讯的战略重点也是相似的,利用自身优势最大的板块——互联网社交群体粘性来快速推广在线理财,并提供快捷购买与取现服务,在货币市场基金的互联网化过程中,市场还没有完全饱和的情况下,尽早地利用腾讯的社交优势来圈占更多的客户群体,实现规模的几何级增长。要知道,互联网领域内的竞争逻辑就是寡头定律,第一个吃螃蟹的往往占据50%以上的市场,第二名则在20%左右,第三名则往往只有10%,还有剩下的公司来分享为数不多的20%。
腾讯金融战略目前在在线理财市场总算是赶上了末班车,取得了还不错的市场效果,打响了头一枪,但仍然需要在其他的细分领域内做更多文章,比如电商小贷,p2p,金融服务平台以及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应用场景化。个人认为,腾讯的金融战略完全没必要照搬阿里的“存贷汇”模式,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借鉴式吸收,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进行互联网流量的“金融化”变现。
第一步,整合腾讯集团内部的金融资源,包括底层的支付结构,和传统金融部门之间的产品合作,以及和集团内部其他产品之间的金融化对接。这一步相信在2013年的蛰伏期,腾讯集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第二步,先声夺人,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引爆市场热点的腾讯式金融产品,从目前来看。基于微信支付的理财通以及后续的在线理财产品是不错的选择,通过基于微信的金融产品来实现腾讯金融的战略起步。
第三步,不求盲目完整,而求做精做细。目前互联网金融BAT中,阿里是最完善的金融模式,涵盖了从贷款端到存款端的金融服务,并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了很好的服务对接,甚至控股了传统基金,以实现对渠道的掌握。腾讯金融则应立足于掌握自身优势的前提下进行有选择性的尝试。这是一种从下至上的战略突破方法,先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几个核心的优势产品,而后再考虑产品的全局化和战略化。
金融布局,取舍之道
谈到互联网金融的布局,还得再说说目前比较流行的几大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和腾讯金融可以结合的点。战略归战略,到落地的角度上,还是需要集合目前市场上比较能够被人接受的互联网金融操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互联网金融也是具有一定资源稀缺性的行业,比如模式,市场,用户体验以及产品。因为目前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走渠道,并和传统金融对接,或者和其他现有产业进行互联网思维化的改变。
除了电商金融(小贷、支付、理财),还有p2p网贷,众筹,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数据征信服务,以及互联网货币等。对于拥有电商、社交以及网站传媒、游戏、安全、搜索等全门类互联网服务的腾讯来说,拥有各种交叉的,复合的,高度黏合的用户体验需求,并如何嫁接进入金融服务是关键。从腾讯掌握的资源看,最合适的模式是做大的金融服务平台,并在平台上整合进具体的在线理财、搜索、支付服务。目前微信的理财通就是利用了微信平台进行社交和理财的变现。
在后续的金融产品推出上,腾讯金融仍应该保持这种思路,集合整个腾讯的平台资源,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并以腾讯的平台性为底层架构,开展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在产品的表现上,这很有可能是碎片化的,但是纵观全局,这些碎片正好称为腾讯金融的支架,支撑起整个金融服务平台的运作。在这个平台中,支付的快捷和便利是前提条件。因此,腾讯金融应该抓住“平台、碎片化、支付”这几个关键,进行金融框架的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