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裁欧洲金融机构是什么时候
Ⅰ 1997年金融危机是由谁引起的
这是一个次级债引起的,并美联储以及美国政府处置不当导致的一个综合危机。
1、美国网络泡沫破裂和911事件,本来美国经济应该遭受冲击。
2、格林斯潘大幅度降低利率,将利率迅速从6%左右降低到1%。使得房地产市场启动(房地产市场的容量比网络大很多),前者受到掩盖。需要注意的是,格老的1%利率政策仅仅在最低维持了半年左右,就迅速进入加息周期。
3、即使如此,低利率政策使得各个投资银行大量发行次级债(收益率高)--金融机构负责人为追求业绩红利,违背了道德底线。
4、伯南克上任后继续的几次加息使得次级债问题被刺破。(我个人对伯南克的评价极其低,认为只要其不下台,美国经济难以有好转)
5、次级债引发了贝尔斯登达到破产,但是它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救助。
7、当美国的第四大机构都无法自保的时候(类似于我国的工农中建银行),各个金融机构开始思考,第一二三大机构也不一定可靠,也不确定能够得到政府的救助。那么各个金融机构都随时可能破产,都已经无法信赖。
9、美国7000亿救助计划。一是注入资本,二是提供担保,三是其他方式。他们救助的一是金融机构,二是实体经济。目前虽然危机有所缓解,但是这次危机实在太大,随时可能有金融机构宣布破产,所有金融机构还在惊恐之中,无法缓神。
在国际货币中,美圆依旧是老大。欧元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汇率一直升值,但是依旧只是老二。世界上各个大型基金的资金拆借往来依旧使用美圆为标准,现在金融大动荡,归还借款的时候,依旧是用美圆计算。
所以,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传导到了欧洲,欧洲的金融机构也抗不住,欧洲被迫出台了4万亿欧元的救助计划。 注意,欧洲的救助金额是美国的好几倍。
11、世界金融机构目前处于全面的惊弓之鸟状态。
12、目前的市场也可能处于巨大的错误之中,包括被错杀。
Ⅱ 联合国制裁名单,美国制裁名单,OFAC 制裁名单有什么区别
目前联合国、美国、欧盟,甚至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都有各自的制裁政策。例如目前欧盟就仍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的制裁。
一、联合国制裁
联合国成员通过决议对部分国家的个人或实体实施制裁。但是联合国的决议效力并不直接及于成员国内的个人、企业等主体。而是通过转化为国内法律法规实现制裁效果。中国是通过外交部转发联合国决议的形式告知各单位遵守联合国的制裁规定。
二、美国制裁
美国对外制裁通过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 ( The 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即 OFAC ) 单方面对部分国家进行制裁,该制裁属于单边制裁,而且范围要大于联合国的制裁名单。但是美国的制裁比较具有威力。美国的制裁措施有主要制裁(Primary Sanction)和次级制裁 ( Secondary Sanction ) 之分。
主要制裁是针对美国主体的,例如美国企业、美国自然人、在美国领土的别国人或企业。但是次级制裁就是针对非美国主体了,比如世界各国的企业、自然人。次级制裁主要是针对伊朗而实施的。比如,中国的一家企业不顾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而与被列入美国 OFAC 发布的 SDN 名单中的实体开展交易,或者使用美元,通过美国金融机构与伊朗主体开展交易,都会遭受美国制裁。比如欧洲法巴银行、中国昆仑银行以及部分石油国企就被美国制裁了。
制裁的后果包括,不允许美国的企业向其融资,不允许政府采购,甚至巨额罚款。好在 2016 年 1 月 26 日之后,JCPOA 计划实施之后,大部分针对非美国主体的制裁措施已经暂时中止。但美国制裁措施就像一张巨大而细密的网,稍有不慎就可能违反。因此,欧洲金融机构由于被巨额处罚了好多次,面对美国制裁额外谨慎。
并不是说我国企业与被列入 OFAC 的制裁名单中的企业或个人开展交易就不能开展,而要根据其制裁措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欧美的金融机构里面,有专门的团队审核每笔业务的制裁风险。而且欧美从事合规业务的律师事务所,专门提供相关业务的制裁风险筛查。
Ⅲ 金融危机是哪一年
金融危机是2007年。
2007-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早期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个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影响:
2009年4月13日经济学权威于演讲中表示,如果各国政府的做法依然不变,甚至认为金融海啸已经近尾声,那么很快史上最惨烈的大萧条即将来袭,因为不管股市反弹与否、数据降幅缩小与否、银行业打消状况好坏,整体世界经济下坠中并且工作数量持续下坠是不可扭转的既定事实。
30年代大萧条也是先有一段看似好转期后续第二波的主海啸却突然来袭,就算在最佳状态的假设成立;真的触底也会陷入日本失落十年重演,到了底部后就从此盘整再也没有爬起来,而现在与未来的世界情势却比当年日本面对的严重十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全球经济危机
Ⅳ 上世纪美国制裁过欧洲的通讯企业吗
制裁过。
当年法国通讯巨头阿尔斯通公司就被美国制裁过,其高管被美国以行贿罪(行贿行为发生在印尼)逮捕。
事件和华为孟晚舟事件如出一辙。
最后结果是阿尔斯通被美国通用公司收购。
Ⅳ 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和过程
过程相关内容(时间):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5.次贷危机的发展
2007年
2007年2月13日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
美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盈利预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
美股大跌,道指跌2%、标普跌2.04%、纳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减半数员工后,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4月24日
美国3月份成屋销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调,道指跌1.37%、标普跌1.29%、纳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2007年7月19日
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麦格理银行声明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投资者面临25%的损失
2007年8月3日
贝尔斯登称,美国信贷市场呈现20年来最差状态
欧美股市全线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总裁沃伦-斯佩克特辞职
2007年8月6日
房地产投资信讬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8月9日
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美国次级债,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级债危机蔓延,欧洲央行出手干预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
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尔玛和家得宝等数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级债危机蒙受巨大损失
美股很快应声大跌至数月来的低点
2007年8月14日
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
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各经济体或推迟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股价暴跌,面临破产
美次级债危机恶化,亚太股市遭遇911以来最严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联储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
欧洲央行拟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8000亿日元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35.7亿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
欧洲央行追加400亿欧元再融资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应对危机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95亿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52.5亿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100亿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努力避免信贷危机损害经济发展
布什承诺政府将采取一揽子计划挽救次级房贷危机
2007年9月1日
英国银行遭遇现金饥渴
2007年9月4日
国际清算银行与标普对次级债危机严重程度产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风波导致央行行长金恩和财政大臣达林站上了辩护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国次贷风暴影响深远,但该机构同时认为各国政府不应过度监管
2007年10月8日
欧盟召开为期两天的财长会议,主要讨论美国经济减速和美元贬值问题
2007年10月12日
美国财政部本着解决次贷危机的宗旨,开始广开言路 改善监管结构
2007年10月13日
美国财政部帮助各大金融机构成立一支价值1000亿美元的基金(超级基金),用以购买陷入困境的抵押证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国破产协会公布9月申请破产的消费者人数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万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顶级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亏损79亿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也宣布当季亏损6.2亿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欧洲资产规模最大的瑞士银行宣布,因次贷相关资产亏损,第三季度出现近5年首次季度亏损达到8.3亿瑞郎
2007年11月9日
历时近两个月后,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达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亿美元帮助市场走出次贷危机
2007年11月26日
美国银行开始带领花旗、摩根大通为超级基金筹资800亿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国楼市指标全面恶化
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声称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八个月下滑,年率为497万户,房屋库存增加1.9% 至445万户
第三季标普/希勒全美房价指数季率下跌1.7%,为该指数21年历史上的最大单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资巨头巴菲特开始购入21亿美元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TXU发行的垃圾债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公布,第三季止赎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在未来五年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联手救市,包括短期标售、互换外汇等
2007年12月14日
为避免贱价甩卖,花旗集团将SIV并入帐内资产
2007年12月17日
欧洲央行保证以固定利率向欧元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联储提交针对次贷风暴的一揽子改革措施
欧洲央行宣布额外向欧元区银行体系提供5000亿美元左右的两周贷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联储定期招标工具向市场注入28天期200亿美元资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级基金经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级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华尔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个出售协议,以缓解资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华尔街投行高盛预测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冲减340亿美元次贷有价证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消费者信贷违约现象加剧,逾期还款率升至2001年以来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评级公司穆迪预测SIV债券持有者损失了47%资产
2008年1月17日
次贷亏损严重,标普评级公司开始对债券保险商实施新的评估方法
布什政府有意放松对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监管
美国去年12月新屋开工数量下降14.2%,年率为100.6万户,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国财政部要求有意收购诺森罗克银行的私营企业在2月4日前提交详细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
2008年1月24日
美国纽约保险监管层力图为债券保险商提供15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
2008年2月1日
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8万,为超过4年来首次减少
2008年2月9日
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声明指出,次贷危机影响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国六大抵押贷款银行为防范止赎的发生,宣布“救生索”计划
巴菲特愿意为800亿美元美国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
2008年2月14日
美国第四大债券保险商FGIC宣布愿意分拆业务
2008年2月18日
英国决定将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联储推出一项预防高风险抵押贷款新规定的提案,也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所采取的最全面的补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国宣布州立银行陷入次贷危机
2008年2月21日
英国议会批准国有化诺森罗克银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声称即使通胀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国2月ADP就业人数减2万多,美元兑欧元刷新历史新低
拓展资料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
理论上而言,"金融"与"经济"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的系列活动总称,与它相对应的主要概念有"消费"和"生产",后两者则主要是围绕商品和服务展开。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就美国次贷危机而言,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货币信用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被无限放大,在较长的时期内带来了货币信用供给与支付能力间的巨大缺口,最后严重偏离了现实产品市场对信用的有限需求。当这种偏离普遍地存在于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时,次贷危机,也就是局部金融矛盾,向金融危机的演化就不可避免了。
"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价值、获得福利。就此而言,"经济"是带有价值取向的一个结果,"金融"则是实现这个结果的某个过程。因此,经济危机,是指在一段时间里价值和福利的增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供需脱节带来的大量生产过剩(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萧条),比如,信用扩张带来的过度需求(最近发生的经济危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金融危机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
(参考资料美国金融危机 网络)
Ⅵ 简单解释美国对俄罗斯经济制裁
面对欧美的制裁,俄罗斯手中并没有什么牌可打。有效的反击手段几乎没有。
第一轮,欧美针对俄罗斯高官和依附于普沙皇的权贵及寡头们颁布个人制裁和旅行限制。俄罗斯马上反制裁。但这个意义不大。说白了,谁没事去俄罗斯呢。
之后欧美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才算见了真章,狗熊感觉到疼了。美元依然是石油结算货币,而俄罗斯手中的外汇储备不过1000亿美元的规模,算上国家基金的200亿美元,还有福利基金的600亿美元,也不到2000亿美元。没有了欧美西方的银行和金融服务,俄罗斯的石油出口结算都会有大麻烦。另外就是对俄罗斯的外贸打击也很大。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对俄贸易国,都不接受俄罗斯银行的担保和信用证等金融手段,所以以前俄罗斯在对外贸易时都只能依赖欧洲或者美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来担保(比如出具信用证),甚至托收。现在由于遭受欧美一致的金融制裁,没有任何一家欧美的银行在给俄罗斯提供金融服务了。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举步维艰,大部分都无法进行下去了。还有就是欧美禁止俄罗斯的能源,原材料和军工产业到欧美的资本市场来融资。俄罗斯几家大型石油企业的发行债券的计划都失败了。而融资的失败,让它们的到期外债的还本付息都出现危机。信用等级被一再下调。另外,就是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行业长期依赖欧美的技术和装备。遭受制裁后,俄罗斯雄心勃勃的北极油气开发项目基本趴窝了。因为凭俄罗斯自己的技术和设备根本无法开发该地区的油气资源。而俄罗斯针对欧美的金融和技术制裁的反应,不过是禁止进口欧美的农产品和食品。但是俄罗斯在这方面并不能自给自足,来自欧美的便宜的食品占到俄所需的40%,而其他生活日用必需品的份额也达到了49%。可以说,长期以来,来自欧美的充足而便宜的供应,为稳定俄罗斯物价,抑制其国内通胀发挥了重大的正面作用。现在一禁止进口,俄的物价和通胀马上上涨。
现在这一轮油价下跌和卢布贬值,更是让俄罗斯彻底没咒念了。
2012年时,俄罗斯还信心满满地宣布要到2030年达到比利时和荷兰这些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但是这个愿景的实现前提是2个:一是石油价格在2016年稳定在120美元/桶,在2020年之前不低于100美元/桶,而是国内通胀率保持在2009年至2011年之间的水平。
现在看,俄罗斯的算盘算是白打了。别说达到什么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了,恐怕连维持财政收支都不可求了。也许,从1999年到2009年这10年趁着高油价而挣的这些钱全得变成过路财神,都得吐出来。十年黄梁一朝惊醒,彻底回到原点。
Ⅶ 1万亿国债会被冻结吗别忘了70年前,美国冻结我们8.05亿
最近这两年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是层出不穷,继华为中兴之后,TIKTOK和微信也被封禁了,不过相对于这些,还有一件事更让大家揪心,那就是我们还有高达1万亿的美元国债,这些国债会被冻结吗?
对于这个问题,网友分成了两派,有的人说美国越来越没底线,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另一部分认为美国不敢冻结我们的国债,否则就失去美元的信用和领导地位了。事实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70年前,美国政府还真的冻结了我们8.07亿美元的资产,而且冻结时间长达30年。不过啊,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老一辈领导人,那可不是好惹的,在这次冻结事件中,我们不但没有吃亏,反而赚了个大便宜,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段 历史 故事,同时探讨一下,美国究竟会不会冻结我们的国债?如果冻结,我们有没有什么反制措施?
这次美国冻结我们的资产,还要从朝鲜战争说起。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首尔被占领,几乎就在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战争,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的局势急转直下,唇亡齿寒的道理中国人太懂了,中朝之间有超过1000公里的边境线,而且美国飞机直接轰炸了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势在必行了。1950年10月19日,先头部队38军,率先跨过鸭绿江。中美两国在战场上开始了正面对抗,这可是两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交手,即便在国民政府时期,美国都没有直接派军队参战,不过出于战略考虑,我们采用的是志愿军的名义,中美两国并没有宣战,美国为了不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也十分配合演出,默认了这一称号。并且严令飞机不得越过中朝边境。
但是在另一个战场,美国就对我们没这么客气了。1950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颁布《冻结中朝资产条例》,对中国进行制裁,总的来说分成两个方面:
那么,美国总共冻结了我们多少钱呢?
这个是存在争议的,根据最早的统计是8.05亿美元,但后来,双方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时,美国代表说实际上只冻结了4.017亿美元。原因是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冻结措施,首先把一部分美元头寸转换成瑞士法郎、德国马克等非美元货币,存入瑞士银行,其次,动员海外机构抢救了部分物资和资金。但是中方代表对美国的这一套说法表示质疑,因为冻结不但涉及到政府账户,还有大量的个人,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所以具体的金额确实难以统计。
时间来到1979年,这一年,中美建交,一系列 历史 遗留问题被重新拿到了谈判桌上,其中就包括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互相冻结的资产。经过唇枪舌剑据理力争,美国政府于1979年10月1日宣布解冻中国的资产,根据后来的赔偿结果来看,美国人还是老老实实的还了我们8.05亿美元。
其实,和美国冻结我们的8.05亿美元相比,我们冻结的美国资产更为庞大,足足有19.69亿。而且从1950年冻结到1979年解冻,在这将近30年里,我们并没有付给美国人一毛钱利息,相当于白白用了20亿美元的建设资金。
估计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总是听说美国冻结他国资产,为什么我们能冻结美国20亿美元,而美国只冻结了我们8亿呢?
美国之所以只冻结了我们8亿美元,原因只有一个字,穷。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是典型的一穷二白,政府没有什么钱,1952年,我们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有1.08亿美元,而个人就不用说了,吃饱饭都成问题,更不会跑到国外银行存钱了。但是这8亿美元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资金了。
接下来再说说我们是怎么冻结美国20亿资产的。
在美国宣布冻结中国资产后,1950年12月28日,中国政府发布《关于管制美国在华财产,冻结美国在华存款的命令》宣布管制和清查美国在华资产,冻结美国政府、公司及个人在中国的存款。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存在,列强在华可以享受特权,于是他们纷纷在中国设立公司,攫取巨额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外资撤离了中国,还有部分留了下来。其中英国公司最多有299家,美国第二,212家。这些公司把控着当时最先进,同时也是利润最高的工厂,比如电话公司、电报公司、轮船公司、码头仓库等。以上海电力公司为例,这是一家英国人倒手给美国人的公司,截止到被管制,资产已经高达5700万美元。美国人在中国的大量投资,在关键时候成为了我们制裁美国的武器。
所以当时的情形是,美国有大量的资产在中国,而中国由于一穷二白,损失相对较少。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两国相继解冻了冻结的资产,这一遗留问题得到了解决。
但是这一 历史 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并不能排除美国冻结我们资产的可能性,而且类似的冻结事件如果再次发生,中国的损失将远远超过70年前。
第一、我们有大量的美元储备
截止到2020年8月末,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官网的显示,目前我国官方持有外汇总额为31646亿美元,不过虽然计价单位是美元,但我们的外汇并不全都是美元资产。具体有多少美国国债,我国外汇管理局的没有列出来,这个数据需要去美国财政部官网查,具体的数据1.074万亿美元。大约是我们外汇储备总资产的三分之一。
这1.074万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呢?
2019年北京市的GDP是35371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大概是北京两千多万人,两年不吃不喝创造出来的财富总和。而朝鲜战争时期,我们的外汇储备只有1亿美元,70年间翻了1万倍。都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可如今我们已经过了一贫如洗的阶段,但是大量的财富掌握在别人手里,这的确是让人担心的一件事。
第二、美国逆全球化策略
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属性,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把美元当储备货币,但是美国却不必储备他国货币,只是象征性的储备了欧元日元等货币,等值412亿美元。从这一点上看,中美是非常不对等的,在对华直接投资上,去年1月到10月,美国只有27亿美元,这和我们高达1万亿的美债储备比,简直是九牛一毛。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搞逆全球化,号召美国企业回流,妄图孤立隔绝中国。其实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毕竟国家是国民利益的代表,如果想发动战争,难免会投鼠忌器。但是美国现在一意孤行,真的很难猜,接下来又会搞什么幺蛾子。
第三、美元为核心的货币体系和贸易结算体系暂时无法替代
如果美国冻结了我们的国债,损失的可不仅仅是这1万多亿美元的资产,更严重的是,人民币将被排除美元国际结算体系之外。美国之所以在全世界这么嚣张,不是罚款就是制裁,靠的就是美元的霸权地位。根据SWIFT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和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分别为60%和38.96%,而人民币只有2.02%和1.91%,二者还不是一个等级的。一旦被迫和美元强制分离,我们将面临经济波动、汇率不稳定、国际贸易结算困难等方面的问题。
不过虽然美国掌握着金融霸权,但也不是说随便就可以制裁别国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
首先,有没有正当的名义。
金融制裁需要国际 社会 的合作,需要有严谨的法律支撑的,严格的说这是需要联合国决议的,但是美国仗着自己的地位,把国内法律用到全世界,但无论如何,还算是有一定的法律约束,而不是听特朗普一个人的,比如《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反海外腐败法》等等,这些法律会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比如违反人权、武器扩散、洗钱等。
其次,美国政府的国际信用
诚然,美国是可以无端赖掉这1万亿的国债,但是如果师出无名。几乎就是宣告美国信用的破产,我们都知道美国金融运转的最核心之处就是国债,政府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如今已经欠下了26万亿美元的天量债务,此外,各种金融衍生品也是以国债为基础,一旦国债信用出现问题,新发的国债没人买,手里有国债的会着急出手,金融帝国轰然倒塌,美元的地位也不复存在。
第三、动摇离岸美元市场,影响美国国内经济
一旦高达1万亿美元的国债被冻结,产生的能量将是几倍,甚至十倍。美元大概有30%以上的流通是在国外的,也就是离岸市场,发出去的货币就像泼出去的水,美国本土之外的美元,美联储是很难掌控的,而这部分泼出去的水又衍生出了多少金融产品,没人能算得清楚。中国高达3万亿美元的储备,已经连续十几年世界第一,占全世界外汇储备的30%,是第二名日本的两倍还多。中国是美国之外最重要的美元市场之一,美元是我们的软肋,也是我们的武器,我们完全有能力利用外汇储备动摇美元的价格和信誉,而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实际上就是空中楼阁,根本经不起美元和美债的大幅波动。
第四、造成大国之间直接对峙的局面
通过朝鲜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国之间发生矛盾时,双方都还是尽量克制,避免直接冲突,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国之间直接对抗后果实在太严重。那么,为什么说美国不会轻易冻结我们的国债呢?因为这是非常极端的方式,几乎就宣告了双方的敌对和战争。这一步棋,美国不敢轻易走,如果要走,我们必然强力反制,后果,那就只能发挥想象力了。
第一、制裁金融机构。
其中包括罚款、比如之前美国就因为洗钱问题对汇丰银行开了一张19亿美元的罚单。
第二、限制金融交易,冻结机构资产。
2014年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时候,就限制了俄罗斯金融、能源行业的国际金融借款,当然美国也会对特定个人机构的资产进行冻结。
第三、排挤出国际结算体系。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SWIFT系统了,2012年迫于美国的压力,SWIFT取消了伊朗30多家银行的会员资格,伊朗经济遭到重大打击,当年的石油出口下降了60%,货币雷亚尔也贬值了60%,伊朗回到了以物换物的时代,部分石油企业甚至只能用黄金来交易。这一招是非常狠的,起到的效果也明显,甚至完成了美国大兵没法完成的任务。所以,相比较冻结国债,用美元结算体系打击对手会更简单有效。
第四、冻结他国央行资产。
如果走到这一步说明制裁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但是冻结央行资产和美债违约其实是不一样的,美元和美债也不能划等号。严格意义上来讲,美债的信用要高于美元。这从发行机构上就可以看出来,美债是美国信用为背书的,美元是美联储印刷的,而美联储的性质是一家私营机构,自然和国家信用没法比。理论上说,只要美国还存在,美国国债就要一直有效。
所以,综合以上来看,美国国债违约的情况只有一个,那就是中美的直接敌对状态。但是为了守卫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我们要的不是十拿九稳,而是万无一失。
针对于可能被冻结的风险,我们从以下方面做出了应对:
第一、改善外汇储备的结构 。降低美元的比例,增加欧元英镑黄金的储备。
第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国家信用。 如果想摆脱美元压舱石的作用,就要把锚转移到我们国家的信用上来,同时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场景,在国际贸易和融资中多使用人民币。坚持金融和贸易对外开放。这是人民币走出去的先决条件。
第三、建立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 如果不能打破美元体系一统江湖的局面,我们就要处处受制于人。而且现在很多国家也意识到,在美元之外建立其他结算体系的重要性,包括欧洲国家,也都在推进这一项目的进行。欧元的份额已经不小了,人民币也必须有一席之地,我们的经济体量和人口也是有这个实力的。
打破美元垄断,开辟人民币的舞台,这条路看起来很漫长,但70年前,那么黑的路都走过来了,今天我们还会怕吗?
Ⅷ 联合国制裁名单,美国制裁名单,OFAC 制裁名单有什么区别
1、联合国制裁名单,按照规定,所有制裁决议的通过必须经过安理会的批准,而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对任何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因此,联合国安理会的任何制裁行动均不可能针对五常中的任何一国。所有的联合国成员国都必须遵守。
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制裁行动的具体措施包括全面经济和贸易制裁以及一些较为具体的措施,如武器禁运、禁止旅行及金融或外交限制等。
2、美国政府的制裁名单,是需要美国国会讨论通过的,但是仅限于美国,或者与美国有双边或者多边协定的国家,才会按照美国的制裁名单,对当事国进行制裁。
美国政府的制裁名单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出入境、制裁范围很广!原则上说,美国的制裁名单,其他国家没有必须配合美国,共同对当事国执行制裁的义务和责任!
3、OFAC是美国财政部制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的裁名单,主要是对经济方面的项目进行制裁,比如,禁止美国对其他国家投资,或者冻结其他国家在美国的资产,等等。主要是经济制裁,制裁范围比较单一!
(8)美国制裁欧洲金融机构是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根据《联合国宪章》,制裁行动的具体措施包括全面经济和贸易制裁以及一些较为具体的措施,如武器禁运、禁止旅行及金融或外交限制等。
从联合国通过决议的数量可以看出,安理会并不经常动用制裁的手段。截至1990年8月6日,安理会总共通过了661项决议,而其中制裁决议占了相当小的部分。这主要是因为相关国家往往很难在一个具体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导致制裁决议很难通过。每一次制裁决议出台的幕后都有着相关国家之间大量的磋商、谈判与妥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制裁
Ⅸ 美欧制裁俄罗斯已长达了5年多的时间,究竟对俄罗斯产生了多大影响
美欧制裁俄罗斯由来已久,这是政治历史环境导致的结果,也是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美欧制裁俄罗斯延缓了俄罗斯额发展,对俄罗斯的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俄罗斯继承了原来的超级大国苏联的力量,如果不是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限制,俄罗斯的发展要比现在还要快,很可能成为第二个苏联。
现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利益关系,比如俄罗斯境内有很多的美国企业,如果美国继续制裁俄罗斯,那么他们国家的经济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现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美国也是不像之前那样采取强制措施制裁俄罗斯。
Ⅹ 金融危机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时间
从06年底到莱特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的那天开始爆裂,真正隐下伏笔的是2001年911以来,葛林斯潘不顾后果的把利率从6%迅速降到1%所造成的美元信贷暴涨,使美圆泛滥!没人可以说它会持续多久,没人有个数!因为这里面的不定因素太多!美国经济恢复快就快,不然可能回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