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金池如何保值理财
㈠ 诺贝尔奖金“用之不竭”,是因为投资功不可没吗
诺贝尔奖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发放,要归功于投资理财。3100万瑞郎增值92倍据说,最初诺贝尔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郎,从1901年至今的112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
据了解,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并不是一帆风顺。运营初期,由于投资策略比较保守,加上赋税较重,所以经营状况很不理想,一度面临运营不下去的风险。直到1946年,在瑞典王国政府的支持下,基金会终于获得了免税待遇。1953年,瑞典政府允许基金会独立进行投资,可将钱投在股市和不动产方面,这成为基金会投资规则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
投资也有风险亏损 虽然从1953年以后,诺贝尔基金会的经济状况已经大为改观,但是20世纪80年代才迎来真正的黄金期。在此期间,由于全球股市增长迅速,不动产也在不断升值,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持续增值。不过事情总是一波三折。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动产税,令基金会的收益大打折扣,【网络理财】www.tz78.cn 诺贝尔基金会在两年之后不得不做出一项重要决定:将基金会拥有的所有不动产转到一家新成立的名为“招募人”上市公司名下。1990年初,诺贝尔基金会在瑞典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将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大大赚了一笔。2000年1月1日,基金会的投资规则有了新的改进,允许将资产投资所得用于颁奖,而不像过去那样,奖金只能来自于直接收入,即利息和红利。它也意味着基金会可将更高比例的资产用来投资股票,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当然,投资也有风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诺贝尔奖基金也产生很大冲击。诺贝尔基金会的2011年年报显示,由于全球股票市场不振,其股票投资亏损了1900多万瑞郎。因此,从去年开始,诺奖金额降低了20%,每项奖金由1000万瑞郎降低到800万瑞郎。不过,市场总是会转好的,今年以来美国股市不断创出新高,欧洲股市也在走好,相信以后诺贝尔奖奖金还会增加到1000万瑞郎。
㈡ 诺贝尔奖金发了一百多年,怎么还没用完
因为诺贝尔奖有一个基金会,每年就有足够的利息来提供这一笔奖金了。到如今如此多年,利息都是一笔不小的数额,再加上诺贝尔奖是最高的荣誉,人们在乎的也根本不是那笔钱。因为有荣誉加身之后,所收获到的利益可比这个奖金要高多了。
这百年间,诺贝尔奖原先的近千万美金通过利滚利,还有各类的投资管理,是达到了长期的稳健增长的地步,所以也被其他的基金会效仿。这笔财富经受住了市场,还有时间的考验,就足够证明在背后运行这笔基金的机构是非常的有头脑的。
㈢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历程
笔者曾采访诺贝尔基金会现任总经理迈克·索尔迈,对基金会的机构及其运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诺贝尔基金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如何让钱生钱,这样才能保证诺贝尔奖的金额。管钱是很累的,如何让钱生钱而又不致造成损失,这让基金会很伤脑筋。根据1901年瑞典国王批准通过的评奖规则,这笔基金应投资在“安全的证券”上,这也正是诺贝尔本人的初衷。对“安全的证券”,当时人们将其理解为“国债与贷款”,也就是以固定的财产作抵押,中央或地方政府作担保,能支付固定利息的国债或贷款。那时有许多国债都以黄金来支付利息。股票市场则碰都不能碰,因为它风险太大,弄得不好会“血本无归”。
基金会在前50年遇到了许多挫折。税务问题是其中之一。
基金会成立的时候,人们还没想过税收问题,尽管诺贝尔遗嘱监护人一直要求对该基金会的投资活动进行税收豁免,但没人理会。1914年以前,基金会交纳的税率为10%,还勉强能维持。到了1915年,瑞典政府通过了一项“临时国防税”,使基金会的交税率成倍提高。1922年,当年的累征税负超,已大于1923年的诺贝尔奖金了。所以,1923年的奖金创下了历史最低值。
从此以后,关于是否该给基金会免税,一直是瑞典议会的议题。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持续了几十年。直到1946年才有了结果:议会同意基金会享受免税待遇。瑞典议会的这一决定,也感染了美国人,美国规定从1953年起,诺贝尔基金会在美国的投资活动享受免税待遇。
基金会的投资开始从保守转向积极。1953年,政府允许基金会可独立进行投资,可将钱投在股市和不动产方面。这是基金会投资规则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20世纪60、70年代,如以瑞典克朗计,诺贝尔奖金数额的确增加了许多,但因瑞典克朗数次贬值,奖金的实际价值并未增多,诺贝尔基金的数额也是如此。到了80年代,股市增长迅速,基金会的资产不断增值,不动产也在不断升值。但在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动产税,使得基金会的收益大打折扣。两年后,基金会作出一项重要决定:将基金会拥有的所有不动产转到一家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名下,这家公司有个有趣的名字叫“招募人”。后来,基金会将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这正好赶在1990年初瑞典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于是大大发了一笔。
2000年1月1日,基金会的投资规则有了新的改进,允许将资产投资所得用于颁奖,而不像过去那样,用来发奖金的钱只能来自于直接收入,即利息和红利。它也意味着基金会可将更高比例的资产用来投资股票,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和更高的奖金数额。
按照诺贝尔当初的意愿,较为理想的诺贝尔奖金额,应能保证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继续他的研究。1901年的诺贝尔奖金数额为15万瑞典克朗,即相当于一位教授20年的工资。此后,奖金数额不断缩水,到了20世纪30年代,诺贝尔奖金已只相当于1901年的三分之一。以后,诺贝尔基金数额虽逐年扩大,但因瑞典克朗的数次贬值,一直到不了1901年的水平。直至1991年才首次超过1901年时的实际价值(按1901年价值计,约为3100万克朗)。那年以后,诺贝尔奖金一直在100万美元左右。诺贝尔基金已增长到40亿瑞典克朗。
由于诺贝尔基金会理财有方,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纷纷效仿。设于1985年的日本两项大奖“日本奖”和“京都奖”,以奖金数额论,与诺贝尔奖属一个档次。他们就是根据诺奖的模式设立和操作的。为此,他们还为诺贝尔基金会捐了巨额的资金。1985年4月20日,日本科学技术基金在举行首届颁奖仪式后,为瑞典诺贝尔基金会设立一项特别奖,奖金为4500万日元,以“认可诺贝尔基金会自1901年以来在促进科学与国际理解上所起的作用”。1985年11月10日,京都的INAM0RI基金会将首届“京都奖”颁给了诺贝尔基金会,以“按照诺贝尔奖的精神推动科学、技术和艺术发展”。另外,瑞士的巴尔赞(BALZAN)基金会,也将其设立的首届大奖,约100万瑞士克朗奖给诺贝尔基金会,恭贺诺奖成功运作60年。
㈣ 请问诺贝尔基金是如何保值增值的
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运作,除了诺贝尔本人在1896年逝世时捐献的3100多万瑞典克朗(当时为960万美元,约合目前1.4亿美元)中的2800万瑞典克朗用做奖金基金之外,更要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有方。
基金会聘请了一批金融、房地产专家,自1958年以来,不仅在证券和有担保的贷款方面投资,还可自由地在不动产或股票方面投资。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增到2亿多美元。目前该基金会更大胆地投资于世界各主要债券和股票市场,收入也不断攀升。近年来它的年经营收入一直保持在1000万美元,奖金和运营支出几乎全部来自股息和红利的收入,而基金会的总资产也因此大幅度增加,达到了22亿瑞典克朗。
㈤ 诺贝尔奖长盛不衰,他是如何呢运转的
一、保守投资差点揭不开锅。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圣雷莫去世,他的遗嘱内容随即公布。其中在最后一份遗嘱里,诺贝尔要求在他身后,用他财产的大部分(大约3100万瑞典克朗)设立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平分5份,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里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
当然还有外界的捐赠,比如1960年代获得了瑞典银行的捐款。转变保守投资风格从1953年开始,诺贝尔基金被逼上梁山,转为偏好投资高风险高收益品种:股票投资的比例在50%左右;债券投资比重则在30%,剩下的买对冲基金、实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另类投资。
三、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敲黑板:我们注意到诺贝尔基金将一半以上的资金投入到股票中去,这才是其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因素。投资比例对普通投资者有重要参考价值。股票是保持财富增值的最佳方式,是打败通胀的最佳选择。由于我们没有诺贝尔那么雄厚的资金,我个人觉得股票的比例可以放大一点。
㈥ 上百年都还没有被发完,诺贝尔奖金的钱究竟从哪里来的
坐吃山空,终究会有吃完的一天,诺贝尔奖金也是如此。虽然当初诺贝尔留下来了非常多的钱,但是这么多年来,诺贝尔奖金发放的总金额,其实早已高于当初诺贝尔留下来的钱。之所以时至今日,诺贝尔奖金依然可以接着往下发,主要来自于理财二字。诺贝尔在留下这一奖金以后,人们并不是只是简简单单的利用这笔奖金,有多少就发多少,而是选择钱生钱,长久的发下去。
因此,诺贝尔奖究竟能发多久,诺贝尔奖金究竟能发多少?主要来自于投资的盈利情况。
㈦ 诺奖奖金为何119年还没发完,难道是因为理财有方
确实是因为理财有方。
01、诺贝尔奖奖金已发了119年。诺尔贝奖是由瑞典化学家诺贝尔遗产设立的基金会,主要就是为了让各个行业的人物专研技术,让人类更进步,这个奖项荣誉含金量非常高,而且诺贝尔奖也可以让获奖的人没有生活顾虑。
这个奖项从1901年正式开始颁布,到现在已经发了有119年,当时诺贝尔只是将自己一部分遗产捐给了这个基金,有920万美元,根据当时汇率来算差不多是14亿人民币。
基金会的人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迟早这笔资金会发完的,于是他们决定改变策略,基金会开始投资股市与不动产,基金会凭借此是赚的盆满钵满。
据说现在诺贝尔奖的资金已经高达了34亿人民币了,远远超过当时的14亿元人民币,因此个人觉得基金会的人确实是理财有方,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银行考虑诺贝尔奖的重要性,也曾捐赠过钱。
㈧ 理财启示:诺贝尔基金会如何滚雪球
随着中国作家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有人好奇,诺贝尔奖每年都会颁发可观奖金,奖金不会被分光吗?事实上,成立于1896年的诺贝尔基金会起始资金是诺贝尔捐献的980万美元,在长达逾100年的运作期中,诺贝尔基金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资金“滚雪球”。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成立初期至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随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将基金管理章程更改为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到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已滚动至2亿多美元。2011年报显示该基金会投资策略原则是:50%左右股票(上下浮动10%)、20%左右固定收益资产(上下浮动10%)和30%左右另类资产(上下浮动10%),另类资产则包括投资不动产和对冲基金。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该基金会当年投资总收益跌幅达到19%,在接下来的2009和2010年,投资总收益分别上涨14.4%和5.5%,然后到了2011年,又产生了2.6%的亏损。对于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策略也有争议声,但整体来说还是颇为人称道的,也有不少其他基金会及投资者效仿借鉴。
㈨ 诺奖奖金119年还没发完,为何还越发越多
诺贝尔的遗产其实并不多,但是这些年诺贝尔基金会通过各种理财手段,将这些钱用于投资所以获得了不少的收益,尤其是在银行和一些不动产上的投资,更是让诺贝尔奖金的市值翻了好几倍。
真的很想问问他们都投资了什么项目,能不能带上我一个!
㈩ 诺贝尔基金是如何赚钱的
诺贝尔奖每年都会吸引大家的眼球。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除了关注哪个人获奖之外,还对他的财富来源很感兴趣。 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发布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许多人会问:诺贝尔基金会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除了诺贝尔本人在100年前捐献一笔庞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有方。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当时诺贝尔捐献了980万美元。由于该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用于支付奖金,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因此,基金会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确规定基金的投资范围,应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项目上,如银行存款与公债。这种保本重于报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资原则,的确是稳重的做法。但牺牲报酬率的结果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眼见基金的资产将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及时觉醒,意识到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积累的重要性,于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将原来只准存银行与买公债的做法,改变为应以投资 股票、房地产为主的 理财观。资产管理观念改变后,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滚动累积至2亿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