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理解金融危机
⑴ 什么是金融危机说得通俗点```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资金的融通即金融,金融危机也就是资金的融通出现了问题,说得通俗点就是原先有序的金融市场变得杂乱无序了。
银行发生挤兑风险,银行倒闭,股票下跌,工人大量失业,商品滞销等都是金融危机的表现。由金融机构引发的危及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商品滞销、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等一系列问题就是金融危机。
⑵ 通俗一点解释: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金融领域的危机。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因此,金融的国际性非常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和机构等。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2)如何简单理解金融危机扩展阅读:
金融危机的影响危害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1万亿美元。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
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上半年中国继续延续出口增长减速的趋势。从出口金额看,上半年同比增长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降低近6个百分点;从出口数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
除了出口数量减少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统计,前5个月收到的报损案件金额高达3034万美元,同比增长80%;已支付赔款895万美元,同比增长525.6%。其中,2008年理赔量比2007年同期增长525.6%,本地企业的海外坏账率增长约为268%
⑶ 金融危机最简单的解释
金融危机就是信心危机。市场对金融机构失去信心,就会引起危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大家都熟悉的银行来,我们平时存钱到银行,银行会运用这些存款,贷给那些需要用钱的贷款人,赚一个中间的存贷利息差。利息差是银行最基本的收入来源。如果说银行是个水池,那存款的人就是大大小小注水的龙头,贷款的人则是各式各样的排水的管道,各有各的通路和体系。
吸储、放贷的过程就有一个特点,叫做“期限错配,金额错配”。即存款的期限和金额,和放贷款的期限和金额,不能一一对应。这个跟信心就大有关系了。银行能搞“期限错配,金额错配”的前提就在于信心二字。储户存钱肯定是相信这个银行不会卷款逃跑,而正是因为储户并不着急把钱取出来,银行才可以运用水池里的钱,按照错配的通路体系放贷款。
如果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大新闻,说哪家银行现在要出大问题,说不定要倒闭。储户会怎么办?那肯定是要赶紧把钱取出来啊。储户都去取钱,银行的钱又因为错配放贷不在手里,怎么办?短期来说,这家银行是可以从其他金融机构那借钱应急的。可谁都没有那么多余粮,金融机构预留应对流动性的的资金毕竟有限。要是储户们还是不停地取钱,这家银行就不得不打折变现贷款,变卖资产来应对。
银行一旦开始砸锅卖铁,储户很可能就更不信赖银行、进一步取钱,如此一来,就很可能把好好一个银行给“挤兑致死”。而且,不信任是有传染性的,对一家银行的失去信心,很容易也影响大众到对其他银行的信心,严重起来甚至会造成银行体系、金融体系更大范围的恐慌,这个时候就乱了套,金融危机就爆发了。
所以说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种信心危机,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人人都想收回自己的钱,造成“挤兑”的危机。这种情况不光是对银行存款,对股票的抛售,对房产的抛售,都可以理解成“挤兑”,并且随着金融体系原来越互通互联,对任何一种资产的抛售、挤兑都可能引起金融系统的全面信心危机,造成大规模的挤兑,引发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