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怎么影响经济法
① 金融法的本质及其特点
金融法的本质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总称。金融关系包括金融监管关系与金融交易关系。
所谓“金融监管关系”,主要是指政府金融主管机关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及金融交易的监督管理的关系。所谓“金融交易关系”,主要是指在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各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大众之间,大众之间进行的各种金融交易的关系。
金融法有以下三个特点:
1、系统性
传统的商业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例如,消费者到一家商店买东西,他们之间是买卖关系。如果这家商店关门了,消费者就会到另一家商店去买东西。而且,当一家商店关门时,另一家商店的生意还可能更兴旺。但是,银行与存款人的关系就不同了。如果一家银行倒闭了,可能会引起整个银行业的不安。
2、宏观调控性
金融法是调整金融交易与金融监管关系的法律,所以,比较其他商法和民法,具有更明显的宏观调控性。金融法对金融关系的四大要素进行规范,这四大要素是:市场准入、经营范围、利率及汇率和资格审查。由于上述因素对国民经济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金融法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比其他法律更加明显。
3、效率性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两句话都将时间与金钱联系在一起,也反映出金融业中资金融通及效率的重要性。所以,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也要求特别关注资金融通效率,也就是特别关注金融关系中的时间因素。假如,如果我国某公司欠日本某公司,用美元计帐的债务,由于不同时间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不同,要付的钱就会相差很大。
(1)金融怎么影响经济法扩展阅读:
金融法与其他法案的关系与区别如下:
1、金融法与民法的关系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金融法调整的平等主体间的金融交易关系应适用民法的基本原则,但金融交易的具体关系和金融调控以及金融监管关系则是民法不予调整的。
2、金融法与商法
商法是调整商事主体从事商事活动引起商品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金融法调整的金融关系的性质,其中既有民事关系,也有商事关系,还有经济调控管理关系。商法中关于商业信用的票据、公司融资的股票、债券等法律规范与金融法竞合,但金融法调整的金融关系中的民事关系、经济调控管理关系则显然是商法所不能调整的。
3、金融法与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金融法中的调控关系应有行政关系的性质,因此应适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则。但行政法显然不能调整金融交易关系。
4、金融法与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平等经济主体的经济协作关系和不平等主体的经济调控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前所述,金融法调控的社会关系,既有金融交易关系,又有金融调控管理关系,且是两者纵横协调关系的总和。因此,金融法属于经济法的范畴,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应适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金融
网络-金融法
② 金融抑制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
金融抑制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负面影响:资本市场效率降低。金融抑制是指一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而受到压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滞着经济的成长和发展。
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联系,金融有助于提升经济的增长水平与速度。当我国的金融发展较为稳定的时候,就代表着我国人民拥有积极与健康的投资意识,因此能够为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当我国的经济保持增长的时候,我国人民就拥有了更多获取资金的渠道,因此生活水平也能够得到明显地提升。当金融能够稳定发展,经济能够保持持续性地增长,就代表着我国的发展步伐正在稳步地前行。
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采取的使金融价格发生扭曲的利率、汇率等在内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金融抑制的根源来自于:①经济的分割性,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分散得极其零散,国内市场也处于割裂状态,金融体系脆弱,无法发挥其合理配置要素的功能。
②从政治方面看,新政府对于国家主权有强烈的控制欲望,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自由经济心存恐惧。
③对高利贷和通货膨胀的恐惧也是导致金融抑制的重要原因。
金融抑制的手段主要是: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主要是人为的控制利率和汇率。在发展中国家中受到抑制的金融体系有两个显著表现:金融市场不健全和金融工具单调。
③ 论述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1.可能会降低部门生产率 2.可能会降低部门资金利用率 3.可能会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生产力水平下降)。
供参考。
④ 金融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和经济法处在什么地位哪个应该重视些
金融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和经济法:
1、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而经济法是金融学的辅助学科,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的。基本微观经济是必修课,但经济法基本选修。
2、宏观、微观、货币银行是经济学的课程,也是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要想真正进入金融领域,区别于其他经济学专业学生,还是要把公司理财、金融市场、金融工程、国际金融学好,这是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3、金融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和经济法,微观经济学应该重视些。金融学的,不是法学专业。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⑤ 经济法对现实中金融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啊
金融工作是在经济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金融活动都不能超越经济法!
⑥ 金融法的作用和意义
金融法的地位和作用,金融法的作用和意义。首先,金融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金融活动能否正常、有序进行,关键要看金融机构本身是否健全。金融法的首要功能正是通过立法对各类金融机构的性质、职责权限、业务范围等加以界定,金融法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设立、变更及终止等加以明确规定,进而为金融活动的健康开展创造前提条件。其次,金融市场是融通资金、买卖有价证券的场所。金融市场种类繁多,且金融法每一完善的金融市场必须具备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价格四大要素,金融法只有通过立法对各类要素加以规范,金融法建立起各类金融市场,并依法严格管理,才能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局面,才能加速资金的横向流动和有效配置,提高融资的选择性和及时性,最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市场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再次,金融法在现代社会里,金融业是事关经济全局、事关千家万户的公共性行业,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任何一个金融机构活动的开展,金融法其影响已超过了交易个体自身的范围,都在现实或潜在地对其他市场主体产生影响,亦即对全社会发生作用。金融法通过其确认、引导、规范、调节、保障机能,金融法可以明确一国的货币金融政策的总体目标,确定金融监管机构的地位及职权,规范金融监管和调控的方式、方法,规定金融违法行为的惩处、制裁措施等。
⑦ 结合金融学专业,论述如何学好经济法
想要学好经济法一定要把相关的概念弄清楚,并且要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
⑧ 财政与金融如何影响社会经济活动
◆财政政策包括: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
货币政策包括: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等七种手段。
2008 年,国内外形势逐步发生变化。国内发生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并在9月中旬急剧恶化为百年难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针对形势变化,我国宏观政策相应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到“灵活审慎”,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一是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二是于9月和10月连续三次下调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三是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四是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五是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成果: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平稳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业稳健运行。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对灾区、“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逐步加大。2008年前三个季度,受地震灾害影响较重的四川、甘肃两省合计新增贷款2141亿元,同比多增566亿元,比上年全年多增484亿元。农业贷款增加3188亿元,同比多增129亿元。一些金融机构已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开展试点工作,目前普遍反映试点成效良好,正在逐步推广
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一是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启动保障经济金融稳健运行的各项应对预案,加强国际协作,应对金融危机的不确定冲击。二是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三是促进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五是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六是密切监测国际资本流动,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二是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三是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二是规范工资制度;三是加强税收调节;四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财政调控经济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二是通过发挥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等制度的“内在稳定器”作用,帮助社会来稳定经济活动。三是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等,加快农业、能源等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四是逐步增加治理污染、生态保护以及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支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为经济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通过对微观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规范经济秩序。三是通过对国有资产营运的监督管理。四是通过对财政工作自身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财政分配效益和财政管理水平。
⑨ 金融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和经济法处在什么地位哪个应该重视些
金融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和经济法:
1、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而经济法是金融学的辅助学科,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的。基本微观经济是必修课,但经济法基本选修。
2、宏观、微观、货币银行是经济学的课程,也是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要想真正进入金融领域,区别于其他经济学专业学生,还是要把公司理财、金融市场、金融工程、国际金融学好,这是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3、金融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和经济法,微观经济学应该重视些。金融学的,不是法学专业。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