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金的超额收益
Ⅰ 私募基金超额收益分配方式是怎样的
1、资产配置超额收益
资产配置超额收益主要考察的是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是指其在遵循契约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判断,动态调整股票、债券、现金等各大类资产对基金净值所做的贡献。在实际投资中,有些偏股型基金经理始终维持较高的股票仓位,淡化择时,这类基金的风格较为激进,在市场上涨时往往会取得较好的超额收益,但在市场下跌时的损失也相对较重。有些基金习惯于保持较低的股票仓位,这类产品在熊市中往往具有很好的防御性,但在市场上涨时获得的收益也较为有限。
2、行业配置超额收益
从行业配置的方向上来看,各个行业在不同市场阶段受益于经济增长的程度有显著区别,因此,通过对景气行业的阶段性超配,完全有可能获得大幅跑赢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 基金在某个行业上相对于同业基金平均配置比例的偏离值乘以该行业指数收益率, 即为行业配置的超额收益,代表基金经理在行业配置方面所进行的积极管理。举例来说,如果基金A今年三季度末对金融、文化传媒和电子信息的配置比例分别为:2%、5%和10%,同业配置比例分别为12%、2%和4%,三个行业三季度末至今的涨幅分别为-5.7%、-10.5%和-4.6%, 则该基金的行业配置超额收益分别:0.57%、-0.32%和-0.28%。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基金经理倾向于集中投资,将大部分股票仓位配置在少数几个较为熟悉且前景看好的行业中,超配这些行业可能会带来爆发性的增长,令短期超额收益得到提升,但也可能令基金的净值波动幅度加大;有的基金经理则采取均衡配置策略,对每个行业的比例进行平均分配,这类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不同行业的基本面风险,业绩相对稳定,但同时也较难取得行业超额收益。
3、个股选择超额收益
选股超额收益则体现在基金经理对个股的深入研究和买卖时点的准确判断上。 在基金的总体超额收益中,将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超额收益剔除之后,即为基金的个股选择超额收益。在实际操作中,每位基金经理都有自己擅长的投资领域,如果不具备优秀的大类资产配置和行业轮动把握能力,通过深挖个股,精选具有长期增长潜力,并通过买卖时点的准确判断获取个股超额收益,同样能够弥补其在其他两方面的不足,提高基金的整体收益水平。
私募基金超额收益分配方式可以按照性质不同划分为资产配置超额收益 、行业配置超额收益和个股选择超额收益。三种不同类型的超额收益的分配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朋友们在接触私募基金的超额收益的分配这方面的问题是,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Ⅱ 什么是权益及固收类资产超额收益
权益及固收类资产超额收益,就是股票和其他有固定收益的资产,超出正常预期收益以上的收益。
权益类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权证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可转债,短期融资券、央行票据和债券型基金等
超额收益率是指超过正常(预期)收益率的收益率,它等于某日的收益率减去投资者(或市场)当日要求的正常(预期)收益。
计算方法
超额收益率是股票的实际收益率与其正常收益率的差,其中正常收益率是在该事件不发生时的预期收益率。这里我们采用上述的参数估计期数据来估计正常收益率,此处选用市场模型,其表述为: Rit = αi + βiRim + εit
其中,Rit是股票i在t时期的实际收益率;Rim是市场在t时期的收益率,该收益选用天相流通指数来表示;εit为随机扰动项。
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上式进行回归,用参数估计期数据估计出αi和βi,并假定在事件期里,v和βi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得到事件期的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
其中,ARit是计算出的事件期股票i在t时期的超额收益率,Rit为事件期股票i在t时期的实际收益,Rim为事件期t时期的天相流通指数(市场收益率),αi和βi为市场模型估计出的参数值,CARit为事件期股票i在t时期累计超额收益率,AARt为事件期t时期内的平均超额收益率,CARt为事件期t时期内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
Ⅲ 超额收益的定义是什么
超额收益是基金的收益减去无风险投资收益(在中国为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收益);
可以用来计算阿尔法系数: 阿尔法系数(α)是基金的实际收益和按照贝塔系数(β)计算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其计算方法如下:超额收益是基金的收益减去无风险投资收益(在中国为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收益);期望收益是β系数和市场收益的乘积,反映基金由于市场整体变动而获得的收益;超额收益和期望收益的差额即α系数。
拓展资料:
所谓正常利润,指的是为使厂商继续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利润水平,亦即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时的利润水平。 当某一厂商或因为领先采用新技术,或因为拥有某种市场权力,或因为其他原因而使其成本低于其他厂商或其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厂商时,它便可能有获得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润,即获得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在竞争性行业中只可能在短期内存在,而在垄断性行业中,它则无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都可能存在。
超额利润的源泉
产品供不应求 这种方式获得的超额利润最短暂,也最不稳定。自由竞争市场中供需会自动调节,当出现超额利润时,其他竞争者迅速加入,供需平衡很快恢复正常,超额利润消失。这种超额利润的获得是很脆弱、不可持续的,竞争者产能大幅扩张、景气度拐点的出现使超额利润迅速消失并可能形成亏损。
成本领先其他企业 低成本较供不应求获得的超额利润稳固。但成本领先战略更依赖于优秀的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规模、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拥有特许经营权 垄断、商誉、独占性建立起强大的壁垒,把新的竞争者挡在行业之外,在行业内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使同业难于超越。
Ⅳ 投资中的α和β分别是什么意思
投资α和β是证券投资的额外收益率之和。α是和整个市场无关的,β是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乘以一个系数。
阿尔法(α,alpha)和贝塔(β,beta)这两部分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简单地说,阿尔法很难得,贝塔很容易。只要通过调节投资组合中的现金和股票指数基金(或者股指期货)的比率,就可以很容易地改变贝塔系数,即投资组合中来自整个市场部分的收益。
(4)什么是基金的超额收益扩展阅读:
指数基金(Index Fund)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Exchange Traded Fund)是购买纯贝塔的工具。因为只有贝塔,所以它们一般只收取很低的基于资本总量的管理费(Management Fee)。没有阿尔法,所以它们一定不会收取基于利润的分成费(Incentive Fee)。 我们常见的公募基金,即共同基金(Mutual Fund)。
Ⅳ 异常收益和超额收益的区别
异常收益和超额收益的区别如下:
异常收益是指特定证券或投资组合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异常收益。证券或投资组合的表现与投资的期望或预期的回报率(RoR)不同。预期回报率是基于资产定价模型,使用长期历史平均或多重估值的估计回报率。
超额收益是基金的收益减去无风险投资收益(在中国为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收益);
可以用来计算阿尔法系数:阿尔法系数(α)是基金的实际收益和按照贝塔系数(β)计算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其计算方法如下:超额收益是基金的收益减去无风险投资收益(在中国为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收益);期望收益是β系数和市场收益的乘积,反映基金由于市场整体变动而获得的收益;超额收益和期望收益的差额即α系数。
Ⅵ 基金中的超额收益率指的是什么
超额收益率是指超过正常(或预期)收益率的收益率,它等于某日的收益率减去投资者(或市场)当日要求的正常(预期)收益率之差。
超额收益率是股票的实际收益率与其正常收益率的差,其中正常收益率是在该事件不发生时的预期收益率。
这里我们采用上述的参数估计期数据来估计正常收益率,此处选用市场模型,其表述为:Rit= αi+ βiRim+ εit其中,Rit是股票i在t时期的实际收益率;Rim是市场在t时期的收益率,该收益选用天相流通指数来表示;εit为随机扰动项。
其中,ARit是计算出的事件期股票i在t时期的超额收益率,Rit为事件期股票i在t时期的实际收益,Rim为事件期t时期的天相流通指数(市场收益率);
αi和βi为市场模型估计出的参数值,CARit为事件期股票i在t时期累计超额收益率,AARt为事件期t时期内的平均超额收益率,CARt为事件期t时期内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
Ⅶ 如何计算基金的行业配置超额收益
在基金公司这都是系统做的,叫绩效评估,把业绩贡献中的行业配置、个股选择、时机选择等各部分业绩贡献区分开来。
具体而言,算出组合实际的各行业的收益,然后和业绩基准(比如沪深300)的对应行业的收益进行比较,高出的部分就是超额收益。
大概原理就是这样。
Ⅷ 基金超额收益是什么意思
基金超额收益是基金的收益减去无风险投资收益(在中国为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收益)。可以用来计算阿尔法系数:阿尔法系数是基金的实际收益和按照贝塔系数计算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
其计算方法如下:超额收益是基金的收益减去无风险投资收益(在中国为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收益);期望收益是β系数和市场收益的乘积,反映基金由于市场整体变动而获得的收益;超额收益和期望收益的差额即α系数。
拓展资料:
基金收益有哪些?
(1)红利:是基金因购买公司股票而享有对该公司净利润分配的所得。一般而言,公司对股东的红利分配有现金红利和股票红利两种形式。基金作为长线投资者,其主要目标在于为投资者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红利是构成基金收益的一个重要部分。所投资股票的红利的多少,是基金管理人选择投资组合的一个重要标准。
(2)股息:是指基金因购买公司的优先股权而享有对该公司净利润分配的所得。股息通常是按一定的比例事先规定的,这是股息与红利的主要区别。与红利相同,股息也构成投资者回报的一个重要部分,股息高低也是基金管理人选择投资组合的重要标准。
(3)债券利息:是指基金资产因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金融债等)而定期取得的利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一个基金投资于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净值的20%,由此可见,债券利息也是构成投资回报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买卖证券差价:是指基金资产投资于证券而形成的价差收益,通常也称资本利得。
(5)存款利息:指基金资产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这部分收益仅占基金收益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开放式基金由于必须随时准备支付基金持有人的赎回申请,必须保留一部分现金存在银行。
(6)其他收入:指运用基金资产而带来的成本或费用的节约额,如基金因大额交易而从证券商处得到的交易佣金优惠等杂项收入。这部分收入通常数额很小。
来源是什么?
1、基金的利息收入:基金的利息收入主要来自于银行存款和基金所投资的债券。
2、基金的股利收入:基金的股利收入是指开放式基金通过在一级市场或二级市场购入并持有各公司发行的股票,而从公司取得的一种收益。股利一般有两种形式,即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现金股利是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的,股票股利是按一定比例送给股东股票作为红利。
3、基金的资本利得收入:任何证券的价格都会受证券供需关系的影响,如果基金能够在资本供应充裕、价格较低时购入证券,而在证券需求旺盛、价格上涨时卖出证券,所获价差称为基金的资本利得收入。
Ⅸ 指数基金近一年跌幅为10%以上为什么还会有超额收益
因为可能指数跌幅跌的更多,用公式计算下来就是有超额收益的,超额收益=(1+基金涨幅)/(1+指数涨幅)-1,同样的例子,超额收益就是(1+50%)/(1+30%)-1=15.38%
基金相 对指数的超额收益这个指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关于这个指标的计算方法有些不同的意见。
有一种算法是:超额收益=基金涨幅-指数涨幅。例如,基金从净值1涨到1.5,涨幅为50%;指数从1涨到1.3,涨幅30%,则超额收益为50%-30%=20%。
还有一种算法是:超额收益=(1+基金涨幅)/(1+指数涨幅)-1,同样的例子,超额收益就是(1+50%)/(1+30%)-1=15.38%。
那么哪种方法更合理呢?我们姑且把第一种超额收益叫“绝对超额收益”,第二种称为“相对超额收益”。再举一个例子。投资期限为18个月,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6个月。第一阶段,基金每个月涨幅10%,指数每个月涨幅5%;第二阶段,基金和指数每个月涨幅都是3%;第三阶段,基金每个月涨幅5%;指数每个月涨幅10%。我们先不着急计算,先思考一下。对于这个例子,第一阶段,基金相对指数有超额收益,并且超额收益是稳定的,是一条右上方向的斜线;第二阶段,基金相对指数没有超额收益,超额收益曲线应该是条水平线;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相反,超额收益是负值,是一条右下方向的斜线。
Ⅹ 债券型基金的超额回报主要来自哪个方面
与单纯反映绝对收益的净值增长率相比,基金的超额收益能够更加直接的反映基金管理人相较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管理能力。简而言之,所谓超额收益,是指基金的总回报减去其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率。例如,基金A在某区间内取得10%的收益率,同期股票市场指数收益率为6%,则该基金在这段时间的超额收益率为4%。具体来看,基金的超额收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资产配置超额收益、行业配置超额收益和个股选择超额收益。资产配置超额收益主要考察的是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是指其在遵循契约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判断,动态调整股票、债券、现金等各大类资产对基金净值所做的贡献。在实际投资中,有些偏股型基金经理始终维持较高的股票仓位,淡化择时,这类基金的风格较为激进,在市场上涨时往往会取得较好的超额收益,但在市场下跌时的损失也相对较重。
从行业配置的方向上来看,各个行业在不同市场阶段受益于经济增长的程度有显著区别,因此,通过对景气行业的阶段性超配,完全有可能获得大幅跑赢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基金在某个行业上相对于同业基金平均配置比例的偏离值乘以该行业指数收益率,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基金经理倾向于集中投资,将大部分股票仓位配置在少数几个较为熟悉且前景看好的行业中,超配这些行业可能会带来爆发性的增长,令短期超额收益得到提升,但也可能令基金的净值波动幅度加大;有的基金经理则采取均衡配置策略,对每个行业的比例进行平均分配,这类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不同行业的基本面风险,业绩相对稳定,但同时也较难取得行业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