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股权 » 自己资金少又要有控股权怎么操作

自己资金少又要有控股权怎么操作

发布时间: 2022-06-18 04:20:45

⑴ 投资开公司,别人投资自己开公司投资人在出资方面跟不上打算剩下的钱自己出股权怎么分谁控股更有利发展

第一,首先,重中之重,创业公司一定要由实际操作团队也就是你来把控,不管是对公司发展还是对投资人都是最负责的选择。

所以,最初的51%股权分配过高,不论当初何种理由。创业初期往往会有一个误区,对“兄弟们”吝啬,对投资人慷慨,我认为应该颠倒过来。
另外可以看出,你们最初的约定相当模糊,51%的股权需要到位多少资金也不明确。所以现在股权的分配也不存在合理于不合理。最大限度的争取的最后的结果就是最合理的。综合以上,个人建议按17.7/47.7基础上继续争取再重新分配。最后一定还要做好合同约束,以防未来不论撤人还是撤资,让公司面临重大困境。至于文本,倒无所谓规范,只要明确合理就行。比如约定投资人如果撤资,是一步到位还是分次分期。

最后,在你不缺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我觉得这倒是好事。公司是要重整一下了。

⑵ 资金少想要绝对控股应该怎么做

资金少,想要绝对控股,这件事情,千万不能干。这种纯粹为了吸引眼球的视频,可别当真了!控股权不等于公司控制权,绝对控股人也不等于公司控制人,公司控制权是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哪儿像视频中的毛头小伙说的这么简单?公司控制人固然有可能给自己和高管涨工资,但必须符合公司对股东和高管的薪酬规定,而这些规定通常是由全体股东共同制订的,公司控制人的行为不能损害其他股东的权益。当然,在符合公司规定的情况下,工资提高一些没有任何问题!有答主说税务部门不会答应,其实,工资属于企业自主权,只要不弄虚作假,只要依法纳税,税务部门根本无权干涉。另外,股东的工资同样需要纳税,工资很高的情况下,税率比企业所得税更高,国家税收不会有大的影响。
刚过20的我要如何以最小的资金获得最大的利益?有妙招吗?
你这个年龄基本都是刚毕业不就,甚至还是一个学生,所以市场你们都还不了解,所以你的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这些了,看你的问题对市场肯定没有一个全面的评估。做商业首先是定位,找准自己愿意从事的方向,给自己3-6个月的时间考察市场(包括进货渠道、租金定位、品项定位、受众群体分布等等)。再就是找门面了,资金不多的不要选择大型商业体,你负担不起费用的,找一些街边店,费用是你可以承受的。刚开始做点特色餐饮类,这样资金回笼快,顾客接受快,你的市场培育时间就少,这是比较稳定的,多积累经验是你的当务之急。年轻虽然和好,但是浮躁易冲动这点你一定要控制好,很多人失败都是因为这些

⑶ 我自己有一个公司,目前还没有业务,现在有一个朋友想来入股一起做,请问怎么分配股权

通常合伙的股权分配是按照出资比例来进行的,比如出资一样的话就是均等分,不一样就是谁出的多,谁占的股份就多。如果其中有技术入股或者专利入股的,需要将其技术折算成资金再协商分配,每个公司不同,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2-01-2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⑷ 员工没钱,如何做股权激励

其实股权激励就是试金石

第一,你要反问自己,如果是阿里的股份,员工会不会存在没钱的问题?第二,你是否让员工足够认可?我觉得你既然给员工做股权激励,那一定是有胸怀,有格局。第三,公司是否有未来?项目是否足够让员工赌上未来资本?或者产品是否足够具备市场占有率?

如果员工没钱可以有以下操作:

  1. 他去自己借钱来购买股份。

  2. 跟你借钱,质押股份,借的钱用于购买你的股分。

  3. 和你借钱购买,用工资抵扣,分期来抵扣。

⑸ 股份只有35%但有绝对的控股权怎么约定

绝对控股是指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对公司所实施的控制力。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或集体的,一律按公有绝对控股经济处理;若投资双方分别为国有、集体的,则按国有绝对控股处理。
绝对控股意味着绝对控股股东对公司有着较大的决策权。对一般决议事项,绝对控股股东可以很快决定;对需要股东(大)会全部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的决议事项,绝对控股股东更容易联合其他股东表决通过相关事项。这种集中的决策权可以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避免因股东(大)会无法通过有效决议导致公司决策机制失灵。

⑹ 个人没有资金怎么加入股东,加入股东都有那些方式,现在公司已经注册2年以上了,一个法人,一个股东。

看了你的情况,我觉得现在要入股是不可能的,你无资金也无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无法到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所以你现在最合适的方式就是用合作经营方式,你与企业签定合作协议,规定:用你的企业策划来经营公司,年利润按比例给你分红,这个红利可作为你入股资金,如果企业经营效果好,约定2年内追加公司注册资金给你入股权,也就是说从你的业绩中提成为你入股。这样就可实现你的愿望,入股后如果其他股东也信任你,再修改章程,选举你为企业法定代表人。
需要说明了的几个事情:
1、你个人与企业合作,合作协议最好经过公证,这样更可靠;
2、合作期间,要规定你享受高级员工工资,这个工资与年终分红无关;
3、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合作,必须有你的独立操作规定:就同承包一样,你全权负责一个团队操作,以半年为一个考核期,上交利润多少为考核目标;半年如果有特别情况完不成任务的可年度考核中弥补,以年度考核来决定是否继续留用你,这样你的余地就大,不能半年来决定;
4、最后要特别提醒:违约责任一定要明确,防止经营好了把你排挤。你可以把违约条款规定为赔偿金多少万(相当公司的注册金),这是公司最大的负债责任,到时可通过诉讼获得公司100%股权。

⑺ 如何用最少的股权控制自己的企业

一、控制权之争:合伙人制度与A/B股权结构
去年的12月15号,香港交易所宣布,修改现行的上市规则,允许存在双重股权结构的新兴企业上市。这个宣布出来以后,很多人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为什么这么讲?因为2013年的时候,阿里巴巴本来是要在香港上市的,但是港交所当时特别顽固,坚决不同意同股不同权这种事情,所以才让阿里“远嫁”了美国。否则,如果当时阿里在港交所上市,那么现在的港交所,全球十大市值企业独占两员,岂不是风光无限?所以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股权和控制权的问题。
你可能知道,一般的上市公司,是同股同权,一股就意味着一票。但是,现在的创业公司在上市之前,为了快速地发展,可能会经历多轮融资,那么创业团队的股权就不可避免地会被稀释。有时候,甚至可能大权旁落,失去控制权。
比如说,大家很熟悉的乐视入主易道,就强势地派驻了新的管理团队,导致创始人周航最后出走易道。还有,比如俏江南,当时鼎晖向俏江南投资了2亿元,但是中间也是因为各种波折,最后张兰被迫净身出户,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俏江南集团。所以说,资本和创业者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其实是这些年,资本市场上的一个焦点。
阿里巴巴的情况跟很多创业团队一样,在发展壮大之前一定会经历多轮融资。它大概经历了4、5轮的融资,又经历了 B2B 业务在香港上市、退市这么几个轮回。所以到2013年准备重新上市之前,马云团队的股份已经被稀释到了10%左右,远远地低于日本软银集团和美国的雅虎。但是,管理团队不愿意丢掉控制权,所以在重新上市之前,阿里的 CEO 陆兆禧就和港交所谈判,他想引入阿里的合伙人制度。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让现行的管理团队拥有董事会里多数董事的提名权,比如说董事会现在有9个人,我们合伙人可以提名5个,也就是提名董事会里面的多数。所以,即使管理层只有10%的股份,也可以把阿里巴巴的控制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但是,港交所不支持这个合伙人制度。阿里管理层就认为,这是他们的底线。最后双方就谈崩了,阿里就远走美国的纽交所。而且在2014年以218亿美金的募资金额成为美国股票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 IPO。而且到了2017年底,阿里的市值已经突破4500亿美金,是全球的第九大公司。
阿里为什么会落户纽交所呢?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纽交所允许A/B股制度存在。A/B股制度,说白了就是同股不同权。公司在发行股票的时候发行两种,一种叫A股,一种叫B股。A型的股票就卖给我们这些普通的公众,B型的股票由管理层持有。B型股票的投票权是A型的10倍,也就是咱们拥有的是一股一票,人家是一股十票。你看,这样一来,马云团队用10%的股权就完全可以控制住企业了。所以这种制度的本质和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是一样的,就是让创始团队能够用较少的股份来控制公司。
这种股权结构,要是在原来那种资本为王的时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宏观形势变了,科技密集型企业也兴起了,所以慢慢地也逼得交易所开始改自己的规则,美国的金融创新做得好就是在于这些地方。美国在1992年的时候,就提出了新的上市标准,允许上市公司设立不同的投票权,在这之后很多创业企业都是采取的这个制度。比如说谷歌的两位共同创始人加上他们的 CEO,三个人持有谷歌大概三分之一的B类股票。这样一来,他们就稳稳地把谷歌的决策权拿在自己手里。更有趣的是,谷歌的创始人在上市之前就给自己的投资者写信,说新投资者对于本公司战略决策的影响将大大地小于他们在其他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影响,就是“傲娇”地表示,我们是最懂自己企业的,我们知道怎么更好地运营自己公司。当然了,事实也证明,他们确确实实是对的。
二、分散投行权力的联合承销
除了阿里、谷歌以外,还有 Facebook,它采取的是双重股权制加表决权代理的结构,确保扎克伯格的绝对控制权。Facebook 跟其他的公司一样,它也有A类和B类两类股票,B类拥有10票的投票权,A类仅有1票。扎克伯格拥有的是全部的B类股票。然后在 IPO 之后,扎克伯格还拥有超过半数的投票权,这样就保证自己对公司的绝对的控制力。而且 Facebook 还跟多家的投资者签订了一个叫表决权代理协议。它就对这些股东说,你们要买我的股票,就得同意,在某些投票场合授权扎克伯格,代表股东的所持股份进行表决。所以,Facebook 的这个案例里面,扎克伯格的绝对控制权更加地稳固。
京东也是一样的。京东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同样也是发行了A/B两类股票权,而且这一次更好玩,B类股票的投票权是A类股票的20倍。所以,“大强子”用了更少的股权,就牢牢地把京东商城控制在自己手里。除了双重股权结构以外,现在在明星企业的上市过程中,你也会发现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对单个投行的依赖越来越少。
一般来说,在 IPO 的时候,企业在承销商中间会找一两家作为主要的承销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主承销商的位置就很特殊了,对于发行价格、数量的影响都很大。比如说2004年,腾讯在香港上市,当时高盛是作为主承销商。它帮助腾讯确立了上市的地点,发行的价格,还有数量等等。到了阿里巴巴2013年上市的时候,世界已经变化了,它当时雇用了35家承销商,主承销团队由瑞士信贷、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高盛、花旗等6家大投行组成,而且每个投行,分管完全不同的部分。比如说瑞士信贷和摩根斯坦利负责招股说明书,还有监管上市以后有一个禁售期的工作。摩根大通就负责估值和发行。花旗银行负责对所有承销机构的销售人员进行培训,高盛负责股价稳定。
这样一来,6家投行各司其职,也就没有一家投行能够了解整个的状况了。阿里巴巴就把整个的发行承销的过程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防止了这种过度依赖某一家投行的情况。
当然,联合承销可能也有问题。比如说会使得协调的成本过高,所以这些投行也抱怨,增加了他们额外的工作。但问题是,好女不愁嫁,阿里巴巴当时定的路演是10天,结果只在仅仅2天的时间,所有的认购都已经完成了。现在你会发现,近年来,多家拟上市公司都是采取的联合承销的模式,京东和搜狗也是采取的这种联合承销模式。这就是我在课程中一再跟你强调的,这个世界是钱越来越不值钱,创业者独一无二的人力价值越来越值钱的时代。
世界潮流在变,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的边界都在变,投行自然也在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课程里一再地跟你强调,动态演化的过程。所以你如果拿一个固定的逻辑来套用金融市场的话,会永远陷在追赶的迷雾里面。

热点内容
长生股票退市股民的钱怎么办 发布:2025-05-15 10:19:35 浏览:6
沥青期货k线怎么看 发布:2025-05-15 10:04:49 浏览:959
买股票退市钱怎么办6 发布:2025-05-15 09:29:14 浏览:385
期货k线图怎么设置500天线 发布:2025-05-15 09:21:40 浏览:491
华铁科技股票股东 发布:2025-05-15 08:41:51 浏览:748
股市第九次牛市什么时候到来 发布:2025-05-15 08:21:55 浏览:223
基金当天走势图看用什么软件 发布:2025-05-15 08:21:52 浏览:799
战争对保险股票的影响 发布:2025-05-15 08:20:21 浏览:964
借款炒期货亏损五十万如何办 发布:2025-05-15 08:18:56 浏览:174
航天信息股票历史交易数据 发布:2025-05-15 08:18:08 浏览: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