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股权控制权
❶ 控制权和控股权的区别是什么
一、控制权和控股权的区别是什么 控股权是指对公司股份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或者虽然持股比例未达到50%以上但是却是所占比例最多,并能够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权利。 控制权指股东依据所持公司股权,根据 公司章程 以及实际运营管理情况,拥有的对公司权益的控制力,是介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中间地带的一种权力。 二、各控股比例所拥有的权利 持有公司1%股份,拥有 诉讼 权,拥有了间接调查和起诉权利,其中调查权使用对象为监事会或董事会; 持有公司3%的股份,有权召开小型会议和拥有临时提案权; 持有公司5%的股份,拥有重大股权变动警戒线; 如果持有公司10%的股份,可以发起临时会议,可以提出质询、起诉、调查、 清算 、解散公司等; 持有公司股份达到20%,拥有重大同业竞争预警线; 持有公司股份达到30%,达到公司的 要约 收购线; 该公司持有34%的股份,拥有一票否决权; 持有公司51%的股份,就取得了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是公司的控制线,公司的绝对控制; 持有公司67%以上的股份,可以拥有对公司章程、分立和合并以及公司主要项目变更、重大决策的修改权; 三、股东股权与股东控制权 顾名思义,股东股权是指股东以其实际出资额享有的可以对公司主张的权利;股东控制权是指股东因股权而获得的对相关企业的运营控制权。这两个概念有其丰富的内涵及外延。 四、股东股权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股权:即股东权,其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股权,泛指股东得以向公司主张的各种权利;狭义的股权,则仅指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或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由此,作为 股权质押 标的的股权,仅为狭义的股权。 因此,所谓股权,是指股东因出资而取得的、依法定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和程序参与事务并在公司中享受财产利益的、具有可转让性的权利。 对于控制权和控股权的区别往往就是因为股份占有的多少来导致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多余百分之三十四股权的股东一般都是有一票否决权的,这个时候就是体现出来了控制权。控股权一般都是控制自己股份的权利,所以二者是有很大差别的。
❷ 控股和控制权的区别
法律分析:控制权和控股权的区别:控股权是指对公司股份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或者虽然持股比例未达到50%以上但是却是所占比例最多,并能够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权利。控制权是指拥有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对其实行实际控制的权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 本法 (一)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二)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三)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四)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联关系。
❸ 67%、51%、34%、30%、20%股权对控制权的区别
浙江相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认为
1、绝对控制权67%,相当于100%的权力,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重大决策
2、相对控制权51%,控制线,绝对控制公司
3、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
4、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5、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❹ 控股权和控制权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控制权和控股权的如下:1、控股权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对公司重大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2、控制权是能够实际支配公司的。有控股权不代表就一定有控制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二)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三)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❺ 公司控制权和控股权的区别
法律分析:控制权和控股权的区别:
1、控股权是指对公司股份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或者虽然持股比例未达到50%以上但是却是所占比例最多,并能够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权利。
2、控制权是指拥有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对其实行实控制的权力。即对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拥有实际上的决定权。
有控股权不代表就一定有控制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二)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三)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四)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联关系。
❻ 持有67%股权就意味着拥有公司绝对控制权吗
这个可不一定哦,持有67%的股权只能说明你是公司的绝对控股的股东,有在重大事项上的一票决定权,但不意味着你就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概念就是绝对控股和绝对控制是不一样的,绝对控股是指持股比例达到67%及以上,对股东大会的表决事项拥有了一票决定权,而绝对控制则是指能够对公司的人事认命、经营决策等实施控制。
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法中规定允许同股不同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股权在股权比例、表决权和分红权之间可以做出不同的安排,例如允许存在一股多票的情况,就是说即使拥有67%的股权你也可能只有10%的表决权甚至更少,在这种情况下你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和人事认命等日常公司业务就没有控制权,在目前国内就有很多这样的企业,例如阿里巴巴,网络,京东和华为等,创始人本身持有股权很少,但是表决权比例很大,和这样的模式雷同。
那么问题来了,拥有67%的股权怎么才能对公司实施绝对的控制呢?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已经拥有了绝对的控股权,因此要明确下来自己的表决权,做到一股一票,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和认命实现控制。
再者,要对董事会和法定代表人实现控制,董事会和法定代表人是股东聘请的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的机构和人员,因此要实现对两者的控制,不然即使你能够控制股东会,但是经营过程中董事会和法定代表人一意孤行的执行别的经营政策,不符合你的战略设想也是没办法的,毕竟对外法定代表人代表的就是公司的意志。
综合上述原因,即使拥有了67%的股权,也不一定就能对公司绝对控制,只有再把经营层面也控制才能说你对公司完全控制。
因为在股东大会上对于公司的重大事宜的决策要求全体股东三分之二以上投赞成票才能够通过,所以要绝对控股,个人所占有的股份数应大于或等于三分之二(即67%)才行。
实际操作上,只有持有公司股权66.67%即三分之二以上才能绝对控制公司,持有公司股权51%以上只能相对控制公司,也就是说,只有持股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才能完全按照大股东意愿进行公司管理。
参见公司法第四十三条、第一百零三条,股东会会议或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参见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条,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
(6)如何看待股权控制权扩展阅读:
绝对控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1、提高决策效率
绝对控股意味着绝对控股股东对公司有着较大的决策权。对一般决议事项,绝对控股股东可以很快决定;
对需要股东(大)会全部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的决议事项,绝对控股股东更容易联合其他股东表决通过相关事项。这种集中的决策权可以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避免因股东(大)会无法通过有效决议导致公司决策机制失灵。
2、过度介入公司管理
另一方面,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时,此时大股东的监督成本具有规模效应,该股东就会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监督者的重任。
虽然绝对控股模式使得控股股东更换公司管理层轻而易举,但由于让股东认识到自己所作的任命是错误的,或确认自己的代理人确有经营失误的成本比较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股权的高度集中也不利于经理的更换。
3、影响中小股东利益
在绝对控股模式下,其他中小股东实际上丧失了投票权,无力监督也无心监督。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往往会诱生出机会主义行为,如绝对控股的母公司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利用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等。
大股东对私人收益的追逐将会直接降低公司价值,从而损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大股东可能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为自身攫取更多利益。
一般的情况下,持有公司67%的股权,能够绝对控制公司。
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如果有下列情况,则不一定。具体如下:
一、持有67%的股权,是否有67%的表决权
一般情况下同股同权同分红,就像股份有限公司把股本分为等额股份,同股同权。但有限责任公司有例外。公司法中规定,允许有限责任公司同股不同权,可以在股权比例、表决权以及分红做出不同安排。这个同股不同权,需要在公司章程中约定。
67%的股权,其投票权可能高于67%,也可能低于67%。在股权比例如此高的情况下,如果有股权激励的情况下,分红的比例也会大大低于67%的比例。
同时,公司股权若存在 AB模式 ,则高比例的股权,也不一定有相应的表决权。关于AB股模式,参考问答尾部的扩充资料。
二、持有67%的股权,是否能够控制股东会
这个和上述表决权类似,但同时注意公司章程中是否约定公司的某个股东有一票否决权。公司章程是由股东会表决通过的。如果有这个一票否决权的特别约定,则控制不股东会,更控制不了公司。绝对控制,也是一句空话。
三、持有67%的股权,是否能够控制公司的董事会
股东会做出决策,董事会负责执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决定董事会半数以上董事人选,你才能对董事会进行控制。
如果你拥有67%的股份,有67%的表决权,控制了公司的股东会和董事会,即使不能绝对控制公司,也和绝对控制相差无几了。但绝对控制公司,并不意味你的公司行为可以违背公司法,制定的公司章程也不能和法律相违背。
以上,作为股权设计的一般参考。
扩充资料:
一、AB股模式
二、公司法中涉及的相关比例
1、绝对控制权67%(2/3),相当于100%的权力,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注册资本、主营项目、重大决策;
2、相对控制权51%(1/2),控制线,绝对控制公司;
3、安全控制权34%(1/3),一票否决权;
4、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5、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6、临时会议权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7、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
8、临时提案权3%,提前开小会;
9、代位诉讼权1%,亦称派生诉讼权,可以间接的调查和起诉权(提起监事会或董事会调查)。
在公司未设置“同股不同权”的情况下,谁拥有的股权越多,谁的控制权就越牢固。
那么创业者、企业家要掌握多少比例的股权,才能实现掌控公司呢?
企业控制权的三条红线:
67%的股权=完全控制权
51%的股权=绝对控制权
34%的股权=相对控制权
所以一般情况下,超过50%的股权就属于具备绝对控制权,更不用说持有67%的股权。
超过67%的股权,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四十三条第二款就约定好其权利。
不管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还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股东大会要求的是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但并不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一定要占比三分之二以上。
在任何企业中,特别是对创始人来说,控制权远远比股份重要,重要到宁愿不要股份,也要控制权。
但拥有超过50%股权并不意味着有绝对控制权。
比如,华为任正非,只拥有华为1.4%的股份,却拥有华为的100%控制权;马云占阿里巴巴7.6%的股份,也是拥有阿里巴巴的100%控制权。
很多人对控制权有着误解,认为自己持有多少股份,就拥有多少权利。其实,股份和控制权的制定都是有前提的。
因为《公司法》第四十二条提到公司章程可以约定股东会是否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如果约定为否,67%的绝对控制线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所以拥有股权和拥有控制权是两码事。
大家好,我是陈梦佳,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一般来说一些重大事项的如公司的股本变化,关于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得到2/3以上票数支持就行的。
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 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以及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但书 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所以说,一般的情况下,股东之间没有特殊的约定,仅仅采用公司登记机关给的标准化章程或者直接从网上下载的章程,这样的公司里面的绝对控制权就是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就行了,三分之二以上就是66.66%,一般也就说成了67%。这里的绝对控制既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也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二者相比较而言,股东大会要求的是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并不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一定要占比三分之二以上。
这里说的绝对控制权说的前提是一般情况下,因为《公司法》第四十二条有但书陷阱,即公司章程可以约定股东会是否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还有是以认缴的出资比例还是实缴的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如果约定不以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或者有的实缴了出资有的没有实缴出资,但是约定的是按照实缴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这样的表决权就都到了实缴的这个股东里面了;还有就是有的实缴了,但是约定的是按照认缴的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这样对实缴的股东是否公平也需要进行综合考量了;还有我们前面说的章程里面对几种特殊情况的特别约定,要求全体股东一致同意的情况,67%的绝对控制线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举个例子:
李雷和韩美美开办了一家贸易公司,李雷认缴出资70万,持股比例为70%,韩美美认缴出资30万元,持股比例为30%,公司整体注册资本为100万元。
如果这个公司章程仅仅约定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那么一般情况下李雷个人就可以决定公司的大小事务了,就连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都可以单独决定了。
如果公司章程约定按照实缴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李雷仅仅实缴了5万元,韩美美实缴了30万元,那么韩美美的持有的实缴出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了,这样,虽然表面上看着李雷是大股东,但是实际上韩美美依据实缴出资的情况,个人就可以决定公司的大小事务了,就连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都可以单独决定了。
如果李雷和韩美美对公司的章程又特别约定,约定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需要经过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就必须征得他俩人的一致同意了,不能仅仅依照出资比例了。
如果李雷和韩美美对公司的表决权有特使约定,比如参照AB股制度,将公司的股权和注册资本拟化为100股,韩美美持有的股权一股有10票的表决权,李雷的一股只有一票,那么李雷仅仅有70票,韩美美则拥有30*10=300票,这样的话,依照这个制度,韩美美个人就可以决定公司的大小事务了,就连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都可以单独决定了。
因为在股东大会上对于公司的重大事宜的决策要求全体股东三分之二以上投赞成票才能够通过,所以要绝对控股,个人所占有的股份数应大于或等于三分之二(即67%)才行。
实际操作上,只有持有公司股权66.67%即三分之二以上才能绝对控制公司,持有公司股权51%以上只能相对控制公司,也就是说,只有持股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才能完全按照大股东意愿进行公司管理。
参见公司法第四十三条、第一百零三条,股东会会议或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参见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条,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
(6)如何看待股权控制权扩展阅读:
绝对控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1、提高决策效率
绝对控股意味着绝对控股股东对公司有着较大的决策权。对一般决议事项,绝对控股股东可以很快决定;
对需要股东(大)会全部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的决议事项,绝对控股股东更容易联合其他股东表决通过相关事项。这种集中的决策权可以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避免因股东(大)会无法通过有效决议导致公司决策机制失灵。
2、过度介入公司管理
另一方面,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时,此时大股东的监督成本具有规模效应,该股东就会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监督者的重任。
虽然绝对控股模式使得控股股东更换公司管理层轻而易举,但由于让股东认识到自己所作的任命是错误的,或确认自己的代理人确有经营失误的成本比较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股权的高度集中也不利于经理的更换。
3、影响中小股东利益
在绝对控股模式下,其他中小股东实际上丧失了投票权,无力监督也无心监督。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往往会诱生出机会主义行为,如绝对控股的母公司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利用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等。
大股东对私人收益的追逐将会直接降低公司价值,从而损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大股东可能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为自身攫取更多利益。
楼主您好,持有67%的股权就意味着拥有公司绝对控制权吗?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待,有些时候拥有51%以上的股份,虽然说你是这个公司的大股东,但是没有经营权,所以说最终的实际控制人也不是你本人。当然这个股权稀释或者股权分割的话,那么需要在条款里有一个明确的说明,比方说由股东亲自来管理和经营这家公司,那么这样一来的话,作为大股东来讲,基本上都是由这个实际控制权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特殊的情况,即便自己拥有很大的股份,但是实际上经营还是由公司的CEO或者说董事长来实际控制,但是董事长本身可能他的股权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所以说他并不具备大股东的身份,但是他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比如说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
因为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是日本的软银,他拥有绝对的控股权,但是他没有绝对的控制权控制权,我们都知道是在CEO马云的手里,但是马云本身的股份相对来说比起软银呢,还是要少了不少,但是他拥有这个控制权,所以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你拥有了一个公司50%以上的股份就拥有了这个公司的绝对控股权,所以,67%的控股权就不用说了,但并不是说,你拥有绝对控股权就拥有了绝对控制权。
在拥有一个公司的绝对控股权的情况下,股东大会的一切你都可以拥有一票否决权,即便其他所有的股东合起来反对你也没用,因为股东大会的表决是按照股份的多少来算的。
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就意味着这家公司的所有权力,包括财政权、人事权、经营权等等都是归一个股东控制,但是在现代化的公司体系里,要拥有一个公司的绝对控制权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拥有这家公司100%的股份,也就是独资公司才行。
即便是在拥有了绝对控股权的情况下,即便是股东大会可以一票否决的情况下,虽然说股东大会的任何决议,只要不同意就不会通过,但是其他股东仍然可以提议。其次在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当然绝对控股的股东可以任命自己信任的亲信去做公司的CEO,或者亲自去当CEO,但是其他股东仍然可以监督管理公司。公司仍然要把公司的经营状态毫不保留地告知其他股东。如果存在着经营上的违规行为或者是利益输送行为,其他股东有权保留自己的权力,并且也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所以按照题主所说,67%的股份也只能说是得到了绝对控股权,但不能得到绝对控制权。有绝对控制权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独资企业。
不一定,要看企业股权结构设计是不是同股不同权。
企业控制权的三条线:
67%的股权=完全控制权
51%的股权=绝对控制权
34%的股权=相对控制权
1、绝对控制权67%,相当于100%的权力,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重大决策
2、相对控制权51%,控制线,绝对控制公司
3、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
特殊情况下可能67%股权不代表67%的投票权
1、A/B股:A类1股有1票投票权,B类1股有N票投票权,对外部投资者发行A类,对创始人或管理层发行B类。
比如京东、Facebook、Google等:刘强东手里的1股相当于20倍的投票权利,刘强东用20.7%的股权控制了京东83.7%的投票权。
2、在修改公司章程时,除了满足所持有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股东多数通过外,受影响的股东还应全部同意。如果是股权变动需要重新确定,需要重新召开股东会按照上述原则修改公司章程予以确认。
❼ 控制权和控股权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分析:控制权和控股权的区别:
1、控股权是指对公司股份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或者虽然持股比例未达到50%以上但是却是所占比例最多,并能够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权利。
2、控制权是指拥有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对其实行实际控制的权力。即对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拥有实际上的决定权。
有控股权不代表就一定有控制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四条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❽ 公司知识普及:如何把握公司控制权
如何把握公司控制权:创始人,如何不被赶出自己创立的公司?
1985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被赶出公司;2001年,新浪创始人王志东被赶出新浪;2017年,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也被赶出了公司。
为什么创始人居然也能被赶走?
公司治理的所有权力,最终都来自股权。
股权,又分为投票权,和收益权。
投票权就是我要说了算;
收益权就是赚钱带我分。
默认情况下,投票权和收益权,都均匀地分布在所有股票上。这就是同股同权。
因此,你融资时出让的股份越多,你出让的投票权就越多。
这些投票权加在一起,可能最后就把你投出了公司。
那怎么办呢?
把投票权从股权中提取出来、集中起来。钱我带你分,但是怎么干,必须听我的。这就是“公司控制权”。
概念:公司控制权
2014年,阿里在美国上市。上市前,马云持股8.9%。根据“九条生命线”,这个股份,连临时股东大会都召集不了,更别说“绝对控制权”了。
那马云就不担心像乔布斯一样,某天被赶出阿里吗?
他当然怕。
所以,马云发明了一套“把投票权从股权中提取出来、集中起来”,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权的方法:阿里合伙人制度。
管理公司的,是CEO。
任命CEO的,是董事会。
所以,控制董事会是控制公司的关键。
怎么控制董事会?11席董事占6席,过半。怎么才能确保过半?
董事会,必须由年度股东大会超过半数表决权同意,才能选出来。
那怎么办?马云、蔡崇信和软银、雅虎签订协议,“阿里合伙人”提名的董事,软银和雅虎都要同意。
这四方持有的股份达到69.5%,远超半数,所以阿里合伙人推举的候选人成为董事,毫无悬念。
但是,阿里合伙人可以推举几个董事呢?可以推举多数,11个董事中至少6个。
凭什么啊?你个小股东凭什么推举大多数董事呢?因为写进了公司章程。
那我提议股东大会,修改这条章程可以吗?可以,但是你要获得95%以上的表决权同意。
而马云持股8.9%。也就是说,你是改不了的。
不是说2/3就有绝对控制权吗?
为什么要95%?
因为阿里上市主体注册在开曼,开曼的《公司法》没有2/3之说。你可以对具体事项约定投票比率。阿里约定了95%。
那这个“阿里合伙人”是什么呢?我离间这个组织,夺取控制权呢?
阿里有30名左右合伙人。
这些合伙人会添加,会退休,但是马云和蔡崇信是“永久合伙人”。
马云通过控制合伙人,从而控制董事会,从而控制管理层的方法,最终牢牢把握了“公司控制权”,用后来降到7.8%的股份,绝对控制了一家市值几千亿美金的公司。
环环相扣,太精妙了。
那我们也可以学吗?
运用:
你可以用四种方法,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第一, 投票权委托。
京东上市前,刘强东只持股20%,但却有50%的投票权。
哪里来的?刘强东对京东后来的投资人都有要求:想投资我?可以。
请先把“投票委托权协议”签好。以后,你们的票,我帮你们投。
这就是投票委托权,意思就是:你们只管分钱,但别说话。
第二, 一致行动人协议。
来来来,我们签份协议。
投票权,你们都留着。有问题我们民主讨论。如果你们说得有道理,我会听你们的。但如果我有自己的考虑,你们必须听我的。
这就是一致行动人协议。他比投票权委托民主,但也有绝对控制权。
第三, 持股平台。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法律,有种特殊的企业形态,叫“有限合伙”。
这种公司从法律结构上,就是投票权,和收益权分离的。
普通合伙人(GP),拥有100%的投票权,但只有少部分收益权;有限合伙人(LP),拥有绝大部分收益权,但几乎没有投票权。
所以,很多公司选择把合伙人,尤其是员工股权激励的股份,作为LP,放在“有限合伙”企业这个“持股平台”里,自己作为GP,行使绝对的投票权。
第四, AB股制度。
A 股,1股1票;B 股,1股10票。
合伙人、投资人、员工拿A股,创始人拿 B股。这就是AB股制度。
❾ 控股权和控制权区别
法律分析:控股权是指对公司股份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或者虽然持股比例未达到50%以上但是却是所占比例最多,并能够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权利。
控制权指股东依据所持公司股权,根据公司章程以及实际运营管理情况,拥有的对公司权益的控制力,是介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中间地带的一种权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十条 法人解散的,除合并或者分立的情形外,清算义务人应当及时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法人的董事、理事等执行机构或者决策机构的成员为清算义务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清算义务人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主管机关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