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股权 » 为什么2007全民炒股

为什么2007全民炒股

发布时间: 2022-12-08 18:41:21

1. 什么叫投资过热

投资过热是指投资以及投资形成的供给超过了市场需求,因而导致投资过剩,导致生产能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投资超过市场需求,也意味着投资难以获得合理的回报,甚至会血本无归。
我国近年来投资过热的表现有:
1.部分制造业和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制造业中占较大比重的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与采矿业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会大量的消耗我国的各类自然资源,在中国当前投资结构中,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产业投资增长过猛,而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投资增长缓慢,另外,我国居民对于房地产和汽车的需求潜力比较大,这就造成了对制造业和采矿业的大量投资来满足房地产业和汽车工业的原料需求。虽然我国在逐步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但现有的发展方式仍然以粗放式为主,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目前尚未完成。
2.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热
近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投资数额逐年增高,而且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较大,以2006年为例,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94万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7.6%,占当年GOP的9.26%,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OP比重5%的合理水平。
3.股市投资过热
我国股市在2005年股改之后,在过去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持续地暴涨,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牛市,股指上上涨达到四倍,虽说当年998点的股指并不能反映中国资本市场的实力,但是在高过4000点后,又曾有专家预测我国的股指将于2008年突破6000点,短时间内如此巨大的涨幅,无疑是一个市场过热的信号。另一方面,股市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大t的投资者入市,股票成为了最好的投资工具,全民炒股热潮势不可挡,2007年4月,3天内持续每日开户20万人以上,3日开户的总和与2005年的一年持平,5月份日开户人又再创32万新高,民众入市炒股几乎成为无视股市风险的大众活动,股市的热度可想而知。
但是,股市这样的情形是否是中国经济的真实反映呢,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中国股市的复苏和兴旺,不是结构性的优胜劣汰,而是良劳不分的普涨乃至疯涨。年收益率在100%到200%的股票并不少见,股价翻倍的个股比比皆是,这一现象不应该也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2我国投资过热出现的原因编辑
1.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使投资增长存在惯性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往往具有建设时间跨度长的特点,某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在设立之后,需要用几年的时间来完成,因此,未来的投资额与前几年的建设项目数量和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施工规模巨大,就需要在未来几年持续投入,将会形成较大的投资惯性。
“十五”时期,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作用下,民间投资得到明显恢复,外商投资依然活跃,在各类投资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年均增长20.2%(按累计法计算),比“九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高9个百分点。2001年至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9.5万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15.6万亿元,超过71981一2000年20年l’ed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
如此巨大的投资总额和增长速度将会产生很大的投资惯性,因此我国在“十一五”期间仍将会保持较高的投资额。
2.各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1性较高
进入12世纪以来,在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高速前进,全国形势良好,个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地区间的竞争也在逐渐的加剧,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一些周期短、回报高的工业项目。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良好,一些城市为了获得更多的国家支持,在中西部地区早日成为新的增长中心,多进行一些依托于当地自然资源的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投资,引起了地区结构不合理,重复投资严重,资源严重浪费。
3.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导致城市建设投资需求增大
“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农村城镇化、乡镇城市化、城市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足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是这些进程发展的基础,这就形成了较大的投资需求,而且随着这些进程的加速,潜在的投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4.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使房地产投资过大
房地产市场是有很大的利润的,这就使其成为了一个吸引投资的产业。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是存在较大需求的,尤其是广大的居民对于中小型住房的需求,单从需求角度考虑的话,高需求必然导致高价格;另一方面,是对于房地产的投资却不能提供相应的有效供给,建行研究部在2007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07年前五个月,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投资仅占商品住宅投资的17.2%,远未达70%以上政策要求。此外,开发商囤地、捂盘、假售、抬价等问题比较严重。2001年初至2007年5月份,房地产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但实际仅开发完成,2.96亿平方米,不足购置面积60%,相当数量的土地被囤积和倒卖。因此,房地产市场是拥有高利润的投资对象,必将吸引更多的投资额,但是,这种盲目的增加投资的方法是不能解决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的问题的,必须加以限制。
5.流动性过剩使股市非正常升温
从最常用的衡量流动性的指标MZ(广义货币)与GDP的比率来看,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确存在,这一指标目前高达165%(按照2006年底数字,GDP为20.9万亿元,MZ为34.6万亿元),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都实为罕见。流动性过剩将会使大量的闲置资金进入投资市场,造成的一个危害是资产价格的上涨,大量资金会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其表现就是股市价格上涨,投资者竞相追逐高额回报,纷纷进入股市,形成股市泡沫。
6.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使得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放款积极性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完成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中国的各个商业银行之间就面临的很大的竞争,不仅中外资银行之间竞争激烈,中国内部的商业银行也竞争激烈。商业银行首先是一个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企业,必须要通过存贷款利息差额来赚取利润,并且由于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大量储备存款,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就通过对于各种贷款项目的争夺展开了,商业银行的放款积极性使得各类投资的盲目性加大,企业会因此过渡依赖于银行贷款或者有相当一些条件不足的企业获得贷款,表面上投资过热,实际上将会导致被投资项目的利润降低,而且商业银行对于贷款的风险监管也容易被忽视,容易诱发商业银行坏账。

2. 是不是因为没有好的创业项目还在福布斯的榜首外徘徊是不是因为刚刚毕业还在为没有创业经验而踌躇

干什么行当最能“一夜暴富”

一夜暴富的故事在中国不断上演,是什么样的土壤培育了暴富者,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极端的财富增长方式?

it行业应该算是最能培育富豪的行当,看看中国80后的几位亿万富豪,多数都是从事it行业的。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更是典型的案例。

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拥有财富?最佳答案可能不是13次连庄福布斯富豪榜榜首的比尔·盖茨。这位世界首富用了超过25年的时间,积攒下了超过500亿美元的财富。但对于许多财富新贵们来说,这个速度并不值得过分称道。

在2007福布斯富豪榜中,Google的两位创始人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各以160亿美元位居第26位,但令人瞠目的是,他们积累这些财富只用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

但这或许还算不上最快的暴富。前苏联解体后的私有化浪潮之中,大批俄罗斯富豪应运而生,据统计,排名前100位的俄罗斯富豪总共占有的财富达2480亿美元,相当于俄罗斯名义GDP(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以上。

如今,暴富的神话已经开始上演它的中国版本。而其中的剧情,既有与世界潮流遥相呼应的,也有纯粹中国原创的。

形形色色的财富传奇

新科中国首富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非常反感别人用“一夜暴富”来形容他的财富增长速度。

2005年12月16日,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价一路攀升,2006年1月13日,施正荣身价飙升至23.13亿美元。不到一个月,施正荣家族便成为当仁不让的“中国首富”。

从200万美元起家,到20多亿美元的身家,这其中无疑包含了创业者的很多辛劳和智慧,但就其财富增长速度而言,称之为“暴富”亦并不为过。

实际上,新兴技术和资本市场相结合,产生的神奇的财富反应,已经在中国早造就了一大批一夜暴富的富豪。

北京时间2005年8月8日晚11时40分,网络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上市。按照当天股价计算,网络公司创始人与CEO李彦宏的身价已超过9亿美元,铁定入围今年中国内地百富榜前10名。

这是IT世界里并不缺乏这样的暴富故事。2005年7月14日,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CEO江南春在分众传媒上市前拥有41.3%的股份,按其每股17美元的发行价,江南春在股份摊薄后,身价将近2亿美元。

众所周知,包括李彦宏、江南春以及盛大的陈天桥在内的财富新贵,并不是最早一批因为新经济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而一夜暴富的人。他们的前辈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早就因为他们的股票在纳斯达克的卓越表现而迅速跻身富豪榜前列。

全球咨询业巨擘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2006年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财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的百万富翁总数更是排名全球第六。

这些百万富翁们的财富实现方式不尽相同。有的顺应了新兴产业发展大潮,有的依靠资本市场的运作,还有的依靠渠道垄断、技术革新……当然,有些人的暴富方式更为简单,就是彩票市场或者股市的幸运儿。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为数众多的百万富翁里,并不是每一个人的财富积累方式都经得起推敲。

最近一个关于一夜暴富的著名神话,是浙江东阳市一位名叫吴英的女士创造的。

吴英仿佛一夜间出现在世人面前。2006年她2亿元现金买下700多间商铺;500万元捐助东阳的光彩事业;两个月内在东阳开出12家大型实业。而之前,她还只是县城某服务场所的小老板。

这个暴富神话直到2007年2月10日吴英涉嫌非法集资被刑拘才宣告破灭,吴英本人也落得个锒铛入狱的结局,神话变成了悲剧。

一位经济学家说:“中国的富豪们在短时间内积累数亿元的财富,在世界资本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原始积累大都经历了100多年的努力,而他们只需十几年甚至几年便可完成!”这样的腐败,不靠办企业、不靠科学技术,也没有较长时间的原始积累,更没有企业家的艰苦奋斗,只靠一些“有权人”和“有钱人”之间的“资本运作”而完成。

大连白云旅游汽车出租公司的国有企业在改制为民企时,原公司法定代表人等15名管理层人员以404万元将公司买下。新注册的民营公司由公司原总经理和原党委书记共持有80%以上的股份,原公司价值4000多万元的200多个出租车营运号牌,也以223万元的“超低价”转让给管理层人员。这是国企MBO改革中又一起“一夜暴富”故事。

不安分的钱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中国曾经出现过几次较为明显的暴富浪潮:

第一次是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的个体户和官倒暴富时代,当时的绝大多数人把能够上大学、有个工作单位、捧个铁饭碗当作幸福无比的事,但当时一些个体户迈出了致富的第一步,有的人就成了第一次暴富浪潮中的佼佼者;第一批暴富浪潮中还有一批是官倒,在额度、指标、批文都可以买卖的年代,权力就等于金钱于是一些官员肆意倒卖批文、指标,狠捞了一把。

第二次是1986年到1992年的股市暴富时代,1992年前的中国股市可以说是暴富的最佳路径之一,因为短缺和盲从,使人们对股市达到了迷狂之境,股市越发像疯了一样暴涨,从而成就了一批暴富者。

暴富的第三次浪潮是从1992年到1993年6月,一些人从房地产业的炒作中大获暴利,催生了不少亿万富翁。1992年小平南巡后带来的经济热潮,许多人涌向沿海地区。似乎是一夜之间,以海南和广西北海为核心的土地炒作风潮迭起,瞬间涌出了许多靠房地产业成为巨富的人。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无疑较当时更为迅猛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指出,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财富激增的时期。

他认为,在2019年老龄化到来之前还有12年时间,这12年所增长的GDP,将有可能达到前58年的3倍以上。有这样的财富和市场扩张前景,国际资本对中国财富的估值提高,巨额资本正在也将会不断涌入中国,这说明中国崛起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国内资本供给大于需求的流动性过剩。

当代国际投机资本的代表人物索罗斯在《相信自己的虚妄》一书中写到,均衡市场虽到处存在,对投资者却没有意义,因为在那里只能得到平均利润率,发现和利用失衡才能获取暴利。他进一步意识到在某些时期某些国家可能有“历史性机遇”,实现非均衡崛起。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也显示,新兴市场中的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财富增长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目前,这4个国家都位列于全球二十大财富市场之列。”随着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4个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其财富市场预计将以两倍于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

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加和全球资本对中国的日益关注,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意味着有太多“不安分的钱”在中国寻找着机会,也正是这些不安分的钱,成为制造暴富神话的最佳土壤。

暴富情结

刘江(化名)是国内某知名媒体的编辑,作为一名媒体人,他的偶像并不是李普曼、法拉奇这样著名新闻人——他是Google神话的崇拜者。现在,他正朝着这一个方向努力。“我已经制作了一个创业的计划,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寻找懂得欣赏它的风险投资商。”他说。

刘江希望资金将来的企业也能成为纳斯达克的宠儿,从而抒写属于自己的财富故事。

这样的例子并不新鲜。深圳某报曾经在孩子中做过调查:“你这辈子想赚多少钱”,结果是14.58%的人想赚亿元以上,16.67%的人想赚1000万以上;想成为百万富翁的多达27.08%。

而北京某报的一份调查也显示,有20%的被调查者(年青人)希望能够获得一夜暴富的机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财富实现方式都是彩票或者股市,这让类似于刘江那样的创业想法都显得“脚踏实地”了。据财政部披露,中国2006年的彩票销售额超过了800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而2006年火爆的股市,也让中国再次涌现了“全民炒股”的奇观。这或许都能说明,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望已经何其强烈。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一夜暴富’之类的梦想,‘一夜暴富’几乎都快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人们的一种普遍共识了。”一位叫薛锋的观察家说,“据我观察,‘一夜暴富’几乎是当今中国社会里人人所共同拥有的一个普遍性梦想心理,只不过是随着人们的年龄、文化和经历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一夜暴富’心态强弱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至于其他方面也都是一样的。”

如今,“一夜暴富”真的成为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的共性心态,不仅过多地反映在一些个人的心理行为上,而且也还较多地折射在国内工商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界和企业老板的投资经营行为当中,使当前国内许多行业呈现出被“一夜暴富”的思想意识所左右的状况。比如,在过去几年的国内房地产市场上,之所以形成大面积的投资、投机成风,也就在于投资者无不希望自己“一夜暴富”。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恂诚认为,人们暴富情结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变动社会中人们收入差距的迅速拉开。

在过去的传统社会中,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虽然也在不断进行,但毕竟比较迟缓,一般要以“代”来计算,一个自耕农要成为一个大地主,没有几代人的积累是不行的。而在近代不健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混乱的社会政治条件下,极少数人可以很快地暴富。例如买办的暴富是令人瞠目的:“火柴大王”刘鸿生上世纪初当上开滦买办,一两年间就赚了80多万两银子。郑伯照任英美烟公司买办,家产多达数千万。徐润做房地产,没几年就赚了几百万两银子,而比起他同时代的上海房地产大王汪某来说,还算是小巫见大巫

3. 投资过热的我国近年来投资过热的表现

1.部分制造业和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制造业中占较大比重的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与采矿业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会大量的消耗我国的各类自然资源,在中国当前投资结构中,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产业投资增长过猛,而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投资增长缓慢,另外,我国居民对于房地产和汽车的需求潜力比较大,这就造成了对制造业和采矿业的大量投资来满足房地产业和汽车工业的原料需求。虽然我国在逐步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但现有的发展方式仍然以粗放式为主,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目前尚未完成。
2.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热
近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投资数额逐年增高,而且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较大,以2006年为例,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94万亿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7.6%,占当年GOP的9.26%,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OP比重5%的合理水平。
3.股市投资过热
我国股市在2005年股改之后,在过去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持续地暴涨,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牛市,股指上上涨达到四倍,虽说当年998点的股指并不能反映中国资本市场的实力,但是在高过4000点后,又曾有专家预测我国的股指将于2008年突破6000点,短时间内如此巨大的涨幅,无疑是一个市场过热的信号。另一方面,股市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大t的投资者入市,股票成为了最好的投资工具,全民炒股热潮势不可挡,2007年4月,3天内持续每日开户20万人以上,3日开户的总和与2005年的一年持平,5月份日开户人又再创32万新高,民众入市炒股几乎成为无视股市风险的大众活动,股市的热度可想而知。
但是,股市这样的情形是否是中国经济的真实反映呢,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中国股市的复苏和兴旺,不是结构性的优胜劣汰,而是良劳不分的普涨乃至疯涨。年收益率在100%到200%的股票并不少见,股价翻倍的个股比比皆是,这一现象不应该也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4. 为什么07年股市涨这么高

在中国政府可以说是最大的庄家,没有真正意义的牛熊市。

指数跌深了,市场极度低迷,影响市场功能,政府自然必会出来好消息推动指数上来。指数上涨过多,市场风险不断增加,危害到投资者利益,影响经济发展,政府就会放利空消息,压制股指数。

过去的“三大政策”和“十二道金盘”就是最好典故。政策偏好自然涨,政策不好就跌。以前所谓中国的牛熊市基本都是印花税千分之1-3调动为标志造成的

此次上涨也是利好的造成:人民币升值,扩大QF额度,最重要的是几大蓝筹股回归等等。

至于以后到底能涨到什么位置,谁也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市场影响了经济发展,危害道投资者利益,政府处应的、相对的政策自然会造成股票下跌,这个看政府态度更好些。

5. 股市历史上最高点是多少

上证指数历史最高点是6124.04,深证指数历史最高点是19600.03。
第七次牛市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股指从998点开始,仅两年时间创出6124点的历史最高点,整整涨了513.49%,这是中国股市到目前为止最为波澜壮阔的一轮大牛市。伴随着基金的疯狂发行和市场乐观情绪,5.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此轮牛市曾被媒体称为全民炒股的时代。 随后就进入了熊市,2007到2008年,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

6. 韩国为什么全民炒股

归结起来主要也就是三个因素:高额的房价和巨大的贫富差距、政府的救市行为、炒股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特色,而且备受欢迎。


三、炒股在韩国备受欢迎,已经成为一种特色

在我们国家,经常能够看到“炒股有风险”之类的标语,但是在韩国则不同,他们那里鼓励人们炒股,甚至于一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以教育孩子理财为目的支持他们炒股。就比如说韩国巨头三星的股东构成,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小学生。

2020年,韩国有一名叫权俊的青少年,说服父母用2500万韩元买入一些“蓝筹股”,结果大赚了43%,这也成为当地正面教育的题材,受到很多家长的推崇。

综上所述,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何韩国会形成一种全民炒股的风气了。但是就我个人看来,我认为普通民众还是不应该把大额的资金投入炒股。如果真的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用多余的“闲钱”投资一下。

7. 为什么2007年会出现牛市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07年的牛市有多方面的因素支持。
1,国家经济形式运行良好。
2,全球股市全线走暧。
3,资金介入热情高涨。
08年下挫原因
美国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对投资人心理造成较大恐慌。

8. 韩国人人都是“股疯” 救市计划竟是因全民炒股为什么韩国炒股如此疯魔

的确是这样的,韩国炒股如此疯魔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韩国内部的经济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而且这样做的话,可以有助于提升整体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的消费水平。

9. 2007年“五一”长假后,中国股市大盘相继突破四千点,创下历史新高。面对中国股市的巨大诱惑,更多的中国

(1)理财观念较为传统的国内老百姓一向倾向于储蓄是因为:①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②银行的信用比较高,与债券和股票相比较,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2)股票投资的收入,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公司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差价。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3)建议:普通百姓理财时,一要注意安全性:让钱流向安全的、低风险的地方。二要注意收益性:即研究最大获利的可能。三要注意分散性:不要将你的资金投在一个地方。四要注意变现性:在需要时一定要能还原为现金。

10. 2007年中国国债发行量为什么如此之高

07年的确经济有点热,全民炒股、炒基金,货币流动性过多;所以那年发行了1.55万亿的特别国债,去购买2000亿美金外汇作为成立中投公司的资本金,然后投资到国外去。

参考资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贝请注明出处。

热点内容
如何能在股市中进出自如 发布:2025-07-01 08:34:42 浏览:519
重生投资玩股票的小说 发布:2025-07-01 08:19:06 浏览:54
什么支撑特斯拉市值 发布:2025-07-01 08:07:06 浏览:2
如何调节流通的货币 发布:2025-07-01 08:02:15 浏览:562
基金盈利怎么算 发布:2025-07-01 07:57:56 浏览:757
沈阳机床股票历史数据 发布:2025-07-01 07:48:12 浏览:681
炒股中什么叫短线 发布:2025-07-01 07:38:22 浏览:401
为什么k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发布:2025-07-01 07:38:17 浏览:780
股市大盘为什么跌涨 发布:2025-07-01 07:26:59 浏览:645
如何摆正炒股的心态 发布:2025-07-01 07:26:58 浏览:178